美國聯邦法院法官排名
A. 美國的總統和聯邦法官誰更牛
首先,在美國聯邦法官是終身的。聯邦法官只要秉公斷案,無須顧慮總統喜歡不喜歡,會不會予以報復或懲罰,將他革職或讓他丟掉飯碗。法官終身制未必是理想的制度,任何人都不可能終身賢明,為什麼要終身制呢? 在美國,這是一個在歷史中形成的制度,制度一旦形成,便以穩定和延續性為重。除非能證明那是一個壞制度,否則不會輕易改變。
大家可能要問:川普的穆斯林禁令違背憲法沒有?同樣也可以問:一個聯邦法官在全國范圍禁止總統令合法嗎?
可能都是大家關心的實際問題。是不是有些犯上作亂,程序紊亂?按照普通人的概念,一個州的官員只能管理自己這個榻榻,如果越界,那是侵權。但是此被告是總統,判決是法官,本來不在一個州所以判決書必須到華盛頓的總統辦公室,因此也遍及美國。讓人浮想聯翩的是,一個小人物都可以在美國全國范圍內作點什麼出格的事業可以說是適宜於全國,因此名聲頃刻傳遍美國甚至更遠。
昨天到今天,美國人又虛驚一場。關心政治的朋友一定知道,華盛頓州總檢察長鮑勃•弗格森代表華盛頓州1月30日在西雅圖聯邦法院起訴川普(案件號碼Case Number:2:17-cv-00141-JLR),要求暫緩執行禁止7國公民入境美國的總統行政令。哈哈,美國人,就是膽大敢於向總統找茬。
好事不用多磨。西雅圖聯邦法院法官詹姆士•羅巴特膽大包天,迅速裁決起訴,否決了川普的行政命令。羅巴特系一名著名的訴訟律師,羅巴特在法庭上起訴、應訴了許多案例,包括一些影響很大的案件。羅巴特是共和黨人,於2003年由共和黨的美國總統小布希提名為西雅圖聯邦法院法官,2016年成為聯邦法院資深法官。共和黨總統提名的法官,否定另一個共和黨總統的命令,是冒天下大不韙。但是法官是終身的,即使有人不高興,也奈何他不得。
美國司法部分秒不誤,當地時間4日針對暫停川普移民禁令的裁決向聯邦上訴法院提起上訴,要求推翻該裁決。可惜,川普的計策不頂用。今天,上訴法院拒絕了上訴請求。川普在推特說,羅巴特的裁決「荒唐」,「實質上否定了」美國的執法權力,這一裁決「將被推翻」。
與此同時,機場一片繁忙,欣欣向榮。美國聯邦海關與邊境保護局已經通知美國各航空公司暫緩執行總統行政令,可以讓7國持合法簽證的公民登機,進入美國。這是對川普政府的一大挑戰。美國國務院稱至今已經有6萬簽證被廢除。
回頭看,首先川普此舉是否違憲?批評者指出,它違背美國憲法修正案第1條的信教自由,以及憲法修正案第14條的平等權利和正當法律程序。但事前被蒙在鼓裡的國土安全部長凱利辯稱,這項命令「並非針對全體穆斯林,因此不抵觸憲法第一修正案」。也有憲法學者分析,因為有「暫時性(90天)和選擇性(僅有7國),川普這項政策並未針對所有穆斯林,因此沒有違憲問題。」其實這並非美國有史以來首次做出禁止入境命令,以前曾出現了6次。即使如此,由於川普在競選期間就已揚言要停止穆斯林入境,加上川普的行政命令帶有「少數宗教」字眼,因此頗有歧視的意味。
那川普有無違法?1965年美國修訂的「移民與國籍法」(The Immigration and Nationality Act)禁止以宗教、地域原因歧視移民。因此批評者認為川普此舉違法。川普則舉出1952年另一項有關移民的法律指出,總統有權依據美國「國家利益」暫停任何外國人入境美國。所以川普可能法律上站得住腳。
然而1980年另一項有關難民的法律賦予美國總統更大的裁量權,它規定每年美國總統有權決定接收難民的額度,去年奧巴馬宣布將美國接收的額度從2016年的8萬5000名提高到2017年11萬名,盡一點國際義務。未來川普政府面臨人權團體的違憲和違法訴訟,主要著重在是否濫權,以及是否刻意敵視穆斯林,進而違反憲法修正案。傳統上美國法庭對涉及外交與國安事務的訴訟較少表態,未來這場司法戰還有待發展。不過,川普總統上台就是不一般,我們的生活也熱鬧非凡。出國回國一定要考慮周到,謹言慎行。否則攔在海關不商量。
當然,我們可以說川普未顧及全球首強的道德責任。這場禁令風波對美國造成最大的沖擊還擴及外交層面。美國自從2001年911事件之後嚴格執行國土安全,在美國本土近年不時出現所謂「孤狼式」恐襲事件,這些攻擊多屬獨立自發行動,並非直接受到「伊斯蘭國」策動,與境外移入的移民或難民無關。能否真正預防恐怖行動?實際上不一定有效。但是搞得川普命令影響巨大,輿論嘩然,也許就是他川普的真實想法。
川普對穆斯林的敵視始自選戰伊始,上任之後立即付諸行動,儼然與全體穆斯林為敵,激化穆斯林世界的反美情緒,反而容易給予伊斯蘭國煽動「聖戰」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另外,美國的全球反恐行動需要許多穆斯林國家的合作,川普政府對穆斯林的禁令增添美國國際反恐的難度。
川普本來是反對政治正確的,但是高舉國家安全的旗幟又出於政治正確理論。但美國也有義務告訴全世界,如此自掃門前雪、甚至歧視良善穆斯林的作法是否符合泱泱大國的風范與美國建國200多年的普世價值?那些中國右派拚命推崇的民主實質和核心?
下面討論地方法官可以否決總統行政命令嗎?這看起來不可思議,但是的確可以發生,我們無法抱怨。小人可以與大人物對簿公堂,毫無畏懼。這就是美國制度優越的地方。
另外,必須懂得行政命令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只是政府一個指令發到行政分支機構,就像如果大公司首席執行官告訴他屬下去做一些事情的部門之一。當然行政命令必須是合法的。聯邦司法部門是有聽到任何關於聯邦法律的合法性提出挑戰。所以,一個人挑戰一項行政命令,一名法官審理此案,然後做出了一個決定。應提出上訴,高等法院將然後審理此案並作出另一個決定。這樣,總統不至於凌駕到法律之上!
問題是,為什麼機場開始拘留人簽署命令後的不到一個小時就認真執行解除令呢?是的,有人不滿川普,所以反對的法令和裁決容易實施。命令不經過法官之前他們的應用,但法官認為使用是非法,則應該停止。當川普禁令時,署理律政司耶茨不想為他解釋,結果遭到解僱。
法律有重要的一條,從字面上單個法官就決定一切,這是司法系統的工作原理。最高權力者就是法官,與法庭大小無關。如果有人提出訴訟,司法系統就要解決糾紛,其最終解決方式是裁決。一經裁決,立即生效。當然你可向更高一級的法院,法官提出上訴;最終是最高法院。但是人民在法官做出判斷和裁決後都得自覺遵循法官的決定。
移民禁令至今並沒有推翻,現在只是一項臨時限制令。臨時禁令本身會提出質疑,並可以自行取消。川普禁令也許法院會發現,雖然有些道理但是整個的禁令也許不合法,最可能的結果是,可能敗訴。綜上所述,美國是民主國家,為了國家穩定,人民生活不受煎熬,權力是受到制約。要想產生希特勒還是真不容易地。
B. 美國最高法院的法官都是誰最高法官共有9位嗎職務以及分別都是誰提名的
約翰保羅斯地文 (出生:4月20日, 1920)當前是最資深 美國的最高法院的陪審法官. 他加入了法院並且是法院的最老和最長的服務新任成員。1975年共和黨總統 傑拉爾德R。 福特任命。 安東尼斯卡拉 (出生:3月11日, 1936)。美國法學家,次資深法官,1986年共和黨總統羅納德里根任命。 安東尼肯尼迪 (出生 7月23日, 1936)。美國最高法院陪審法官。1988年共和黨總統羅納德里根任命。 克拉倫斯湯姆斯 (出生 6月23日, 1948)。美國黑人法學家,最高法院陪審法官。1991年共和黨總統喬治布希(老布希)任命。 露絲金斯伯格 (出生 6月23日, 1948,女)。美國最高法院陪審法官。1993年民主黨總統比爾柯林頓任命。 斯蒂芬傑拉爾德 (出生: 8月15日, 1938)。美國律師, 政治人物和法學家,美國最高法院陪審法官。1994年,民主黨總統比爾柯林頓任命。 約翰Glover羅伯特 (出生:1月27日, 1955)。美國最高法院陪審法官. 2005年共和黨總統喬治布希(小布希)任命 。 賽繆爾安東尼 (出生4月1日, 1950)。美國的最高法院陪審法官。2006年 共和黨總統喬治布希(小布希)任命。 索尼婭·索托馬約爾 (出生6月25日, 1954。女。拉丁裔)。美國的最高法院陪審法官。2009年民主黨總統貝拉克奧巴馬任命。
C. 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都是誰共有9個。
美國最高法院(Supreme Court of the United States )至今有過17位首席大法官(Chief Justice of the United States)而不是位。第9位是在上世紀10——20年代在任的,距今已有近一個世紀。
美國最高法院歷任首席大法官及任期:
1、約翰·傑伊(John Jay),1789年9月26日 - 1795年6月29日
2、約翰·拉特利奇(John Rutledge),1795年6月30日—1795年12月28日
3、奧利弗·埃爾斯沃思(Oliver Ellsworth),1796年3月8日 - 1800年12月15日
4、約翰·馬歇爾(John Marshall),1801年2月4日 - 1835年7月6日
5、羅傑·布魯克·托尼(Roger Brooke Taney),1836年3月28日 - 1864年10月12日
6、薩蒙·波特蘭·蔡斯(Salmon Portland Chase ),1864年12月15日 - 1873年5月7日
7、莫里森·雷米克·韋特(Morrison Remick Waite),1874年3月4日 - 1888年3月23日
8、梅爾維爾·韋斯頓·富勒(Melville Weston Fuller ),1888年10月8日 - 1910年7月4日
9、愛德華·道格拉斯·懷特(Edward Douglass White, Jr.)1910年12月19日 - 1921年5月19日
10、威廉·霍華德·塔夫脫(William Howard Taft ),1921年7月11日 - 1930年2月3日
11、查爾斯·埃文斯·休斯(Charles Evans Hughes Sr.),1930年2月24日 - 1941年7月1日
12、哈倫·菲斯克·斯通(Harlan Fiske Stone ),1941年7月3日 - 1946年4月22日
13、弗雷德里克·摩爾·文森(Frederick Moore Vinson ),1946年6月24日 - 1953年9月8日
14、厄爾·沃倫(Earl Warren),1953年10月5日 - 1969年6月23日
15、沃倫·厄爾·伯格(Warren Earl Burger),1969年6月23日 - 1986年9月26日
16、威廉·哈布斯·倫奎斯特(William Hubbs Rehnquist),1986年9月26日 - 2005年9月3日
17、約翰·格洛弗·羅伯茨(John Glover Roberts Jr. ),2005年9月29日至今
D. 美國聯邦法院大法官怎樣產生
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們的任命規則,不論是美國首席大法官還是其他最高法院大法官,都是相同的。根據美國1787年憲法規定,包括美國首席大法官在內的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們由總統提名,參議院批准,總統任命。
1、提名
一般來說,當新總統選舉後,他的團隊就要開始准備可能的最高法院大法官候選人的檔案了。因為美國憲法和法律並沒有規定最高法院大法官們有什麼任職資格,因此他們准備的候選人不僅僅是法官,還可能是政治家,甚至是其他人。這個名單不僅包括全美周知的全國性人物,也還會包括不那麼知名的。
他們通過分析這些候選者的裁決結果、公開文章、演講以及其他相關材料,來了解他們的價值觀和對憲法的認知。除此之外,還要考慮年齡、健康情況、種族、性別,受教育程度以及是否能為參議院接受等因素。
一旦最高法院大法官出現空缺,就比如說2018年6月27日,已81歲高齡的最高法院大法官安東尼·肯尼迪宣布7月31日辭職,大法官出缺,總統就開始與其幕僚討論候選人問題,當然參議員也可以像總統提出建議。反過來,白宮也會游說關鍵參議員投贊成票。
當初步名單被擬定後,總統會聯系可能的候選人,並詢問他(她)對在最高法院任職的意願。總統的幕僚們會給候選人們發一份表格進行填寫。他們也會拜訪候選人以審查他的稅務記錄和僱傭記錄。而聯邦調查局則會對候選人進行全面的調查。在總統會見候選人之前,如果某個候選人從未見過總統那麼首先由白宮官員對其進行面試。
當然,這個候選人名單通常會提交給美國律師協會徵求意見。美國律師協會的聯邦司法委員會則對候選人的司法能力進行調查,並給出評估,評估結果為「突出合格」、「很合格」、「合格」以及「不合格」四等,向司法部提出報告。
這一報告是總統據以提名的重要參考。一般來說,美國律師協會聯邦司法委員會對下級法院的法官候選人有時候會做出不合格的評價,但對大法官候選人,不論多麼不合格,都不會做出不合格的評價。總統所在黨的領袖、在職大法官都可以對總統的提名產生影響。
在做出最終決定後,總統會通知候選人為總統正式宣布而做好在媒體面前公開露面的聲明。候選人隨後將會與參議員們會面,並准備聽證會。
2、確認與任命
參議院接到總統的提名後,由司法委員會舉行聽證會,並邀請各方人士就被提名者是否適合大法官工作提出意見。一般美國律師協會聯邦司法委員會主席會到會作證。按照慣例,被提名者要避免透漏太多他在有關最高法院可能面臨的案件上的態度。在聽證會結束時,參議院司法委員會會就是否同意將候選人提交參議院大會全院投票。
一旦司法委員會通過提名,並提交給參議院全體大會,參議院就需要對候選人進行投票了。參議院是否接受總統的提名只要參議院全院大會以簡單多數票批准或者否決總統的提名即可。
當然,總統在國會參議院全院大會實際確認投票開始之前,是可以撤回提名的。通常總統在這一階段撤回提名是因為參議院很顯然會否決他的提名。
從1975年到今天,從提名到參議院到最終投票的平均天數是67天。其原因一是因為國會認為大法官現在在美國政治中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了;另一個原因則是因為候選人的選擇的政治化傾向越來越大。1925年以前,候選人從來都沒接受過質詢,而從1955年以來,每位被提名人的參議院司法委員會的聽證會時間變得越來越長。
3、總結
總體來說一旦參議院投票確認通過某位候選人的提名,參議院的秘書就會確認這一決議並將其轉交給白宮。總統在接到參議院的結果後就會簽署任命文件,並在新的大法官上任前蓋上司法部印璽。文件的時間決定了大法官在最高法院的席次。接下來就是候任大法官宣誓就職儀式。
只有在宣誓後,新任大法官才能正式開始履行其職務。
(4)美國聯邦法院法官排名擴展閱讀:
大法官特定職責
《美國憲法》第一條第三款規定: 首席大法官在總統被彈劾過程中主持參議院。共有三位大法官使用過此項權利,分別是1868年安德魯·約翰遜彈劾案中的薩蒙·P·蔡斯;1999年比爾·柯林頓彈劾案中的威廉·哈布斯·倫奎斯特和2019年唐納德·特朗普彈劾案中的小約翰·羅伯茨。
同時,根據《美國憲法第二十五修正案》 ,副總統兼任參議院議長,因此首席大法官在副總統彈劾過程中同樣主持參議院。但是,迄今為止,還未有副總統被彈劾過。
首席大法官被認為是最有資歷的法官。因此,他總是在各種案件討論或投票會議中任主席、首先發言並對整個討論產生重要影響。
此外,首席大法官還主持美國總統就職儀式,雖然這一傳統已超出了美國憲法對大法官的職責規定。首席大法官是美國最高法院的掌權人。
E. 美國最高法院有幾大法官
美國最高法院有9大法官。
美國聯邦最高法院是美國最高審判機構,由總統徵得參議院同意後任命的9名終身法官組成,其判例對全國有拘束力,享有特殊的司法審查(judicial review)權,即有權通過具體案例宣布聯邦或各州的法律是否違憲。
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從一個開始不受人重視的小角色躍升為如今一言九鼎的大人物可以說主要得益於以下因素:
1、美國三權分立的憲政框架
美利堅合眾國憲法第三條對國家的司法權進行了規定。雖然起初三權之中司法權處於較弱的地位,但開國先賢們始終堅持權力之間的制約和平衡,力圖通過三權之間的相互牽制使得各個部門安守本分。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在這種特殊的分權體制內逐漸地樹立了自己的權威。
2、判例傳統
美國承繼了英國普通法的判例法思路,美國聯邦最高法院通過大量判例的積淀,不斷刷新原有的憲政原則,在憲政結構各個層面不斷進行價值判斷和選擇,使得美國憲法獲得了長久不衰的生命力,適應了新的社會現實發展的需要。每個判例都折射出美國特定歷史時期的重大主題、基本社會現實和主導的法律理論和法律思想。因此,美國憲法的發展史主要就是美國聯邦最高法院的判例史,聯邦最高法院是憲法的現行發言人,在程序所規定的界限和對憲法基本理念加以尊重的基礎上,聯邦最高法院成為進行冷靜再思考的場所。可以說,在一定程度上,聯邦最高法院一直在塑造著美國。
3、富有開拓精神的大法官
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建立之初,三權之間的界線是模糊的,如憲法的解釋權和司法審查權的歸屬並無定論,聯邦最高法院傑出的大法官們在案件審理中巧妙地將這些權力收入囊中,為聯邦最高法院日後取得舉足輕重的地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之後,在廢除種族隔離和保護人權上,以沃倫為首的大法官們也走出了勇敢的一步,表現出了非凡的膽識和胸懷。
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的正式頭銜都是用Justice(公正),而非通常用的Judge(法官),可見其地位之崇高,美國人把他們看作是憲法所賦予的廣泛個人自由的監護者和解決全國性重大爭論的仲裁人,大法官都是經過千錘百煉的法律貴族和政治精英,他們總是站在歷史與現實之間,審時度勢,用手中的法之金劍,指引美國憲法的行進方向,美國憲法中即使是最微小的進步與變革都深深地滲透著大法官們的縝密智慧與穿透現實、洞察未來的力量。
4、妥協的精神
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在立法權與行政權之間,以及國家與民眾之間,適應不同的社會背景,為各個時期社會重大問題的交鋒提供了公開的場合,以公開的方式將社會問題肢解、剖析;以判決的形式對各種利益做出價值判斷,並對利益之間的沖突做出權衡,弱化了社會矛盾,促進了社會的整體進步。
F. 美國最高法院的法官的數量是幾位
根據聯邦法規,法院通常由一位首席大法官和八位大法官組成。
法官均是由美國總統提名,並且需在美國參議院投票通過後方可任命。一旦獲參議院確認任命,法官享有終身任期,他們就無需再服從其原先的政黨、總統、參議院的意志來審判。法官保留他們的職位直到去世、辭職、退休或彈劾(不過至今未出現法官被罷免的情況)。
每位法官都有一票投票權,一票之差(五比四),判決透露了法官的政治思想信仰及背後的哲學或政治類比。
最高法院的大法官在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美國最高法院大樓辦公。
(6)美國聯邦法院法官排名擴展閱讀:
提名和確認
美國《憲法》規定,美國總統「提名,經參議院同意任命最高法院法官。」雖然大法官的判定最終可能與總統的期望相違背,大多數提名總統候選人都會宣揚其意識形態觀點。美國《憲法》未對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任職資格作任何規定,總統可提名任何人擔任這一職務,但須經參議院批准。
近代,參議院批準的過程引起了新聞界和宣傳組的高度重視,游說參議員批准或拒絕提名候選人取決於其檔案是否符合黨派觀點。美國參議院司法委員會就提名是否應以正、負或中立報告提交參議院全體議員提出聽證和投票。委員會親自面試候選人是較新的做法。
在1925年,哈倫·菲斯克·斯通是第一位提名候選人委員會的聽證會上出現的提名候選人。斯通試圖消除關於他與華爾街關聯的擔憂,而近代的質疑做法在1955年出現始於約翰·馬歇爾·哈蘭二世。
一旦委員會將提名法案提交全院會議並附審查報告,參議院全體議員將進行審查。反對相對來說是不常見的;參議院已明確地反對了十二名最高法院的提名人,最近一次的反對提名是在1987年的羅伯特·博克。
盡管參議院的明文規定並不一定認可在司法委員會中投反對票來阻止提名,但在2017年之前,一旦參議院全體議員的辯論開始,阻撓議事的議員將可能阻撓提名。
林登·約翰遜總統提名擔任大法官的亞伯拉罕·亞伯·方特斯於1968年接任厄爾·沃倫為首席大法官,這是阻撓最高法院提名的第一個成功案例。這包括了共和黨和民主黨參議員所關注的方特斯的倫理觀。唐納德·特朗普總統提名尼爾·戈薩奇填補安東寧·斯卡利亞的空缺席位,這是第二個經阻撓成功提名的案例。
然而,與福塔斯的阻撓者不同,只有民主黨參議員投票反對戈薩奇的提名,因為他們對戈薩奇保守的司法哲學表示懷疑。此前共和黨多數派曾反對接受奧巴馬總統提名的梅域·加蘭填補空缺。這導致共和黨多數派取消規定以消除對最高法院提名的阻撓。
並非每個最高法院的被提名人都可獲得參議院投票。總統可以在任命投票發生之前撤回提名,撤回通常是因為參議院明確反對提名人;最近撤回提名的是在2006年的哈里特·米爾斯。參議院也可能無法按提名行事,屆時將在會議結束時終止。
例如,德懷特·艾森豪威爾總統在1954年11月第一次提名約翰·馬歇爾·哈蘭二世時,沒有參議員採取行動;艾森豪威爾總統在1955年1月重新提名哈蘭,參議院在2個月後批准了其提名。
最近,如前所述,參議院未對在2016年3月提名梅域·加蘭的提名有任何動作;該提名於2017年1月份到期,而該空缺後來由特朗普總統任命的尼爾·戈薩奇填補。
一旦參議院確認大法官提名,總統必須在新法官任職前簽署一份帶有司法部印章的委任狀。大法官的資歷是基於任命日期而不是確認或宣誓日期。
1981年以前,大法官的審批程序通常很快。從杜魯門到尼克松政府,大法官的任命通常在一個月內得到批准。
然而,從里根政府到現在,這個過程需要更長的時間。一些人認為這是因為國會認為法官比過去更具政治色彩的作用。根據國會研究機構統計,自1975年以來提名至參議院投票的平均天數為67天(2.2個月),而其中值為71天(或2.3個月)。
G. 美國司法部長和美國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誰才是真正的美國司法機構的老大
美國司法機構領袖是美國大法官,美國司法部長雖然名字中有司法兩個字,實際屬於行政部門,不屬於司法部門。
美國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是美國聯邦政府司法部門的領袖,並主管美國最高法院。在美國司法部長行使的是行政權,是美國司法部的最高行政長官,屬於行政機構里而不是司法機構。
美國司法部長,是美國司法部的最高行政長官。司法部長被認為是美國政府首席法律顧問,他職責是替美國政府處理法律事務及對美國司法部門進行監督。美國司法部長是美國總統的內閣成員之一,是內閣中唯一不使用「Secretary」作為名稱的內閣成員。
(7)美國聯邦法院法官排名擴展閱讀:
美國首席大法官(Chief Justice of the United States):
是美國聯邦政府司法部門的領袖並主管美國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是美國最高司法官員,領導最高法院的事務並在彈劾美國總統時主持參議院。同時,按近現代傳統,首席大法官還主持美國總統的宣誓儀式,但這樣的做法沒有《美國憲法》和任何法律作依據。
現任即第十七任首席大法官是約翰·羅伯茨,他由喬治·沃克·布希總統任命,2005年9月29日獲美國參議院通過。
美國司法部長:
是美國司法部的最高行政長官。司法部長被認為是美國政府首席法律顧問,他職責是替美國政府處理法律事務及對美國司法部門進行監督。
美國司法部長是美國總統的內閣成員之一,是內閣中唯一不使用「Secretary」作為名稱的內閣成員。美國司法部長在總統繼任順序中排名第七。美國司法部長是在美國總統上任後提名,由美國參議院批准產生。總統有權隨時解除司法部長的職務。
H. 美國最高法院現任9名大法官分別是誰
美國最高法院由9位大法官組成,法官終身任期,由總統提名,國會批准。其中一名首席大法官(chief justice),8名(associate justice)。最高法院根據五人多數的意見裁判,各個政黨也希望在大法官中增加支持該黨的法官數量,所以大法官的提名和大法官的退休和離世都會給美國政壇帶來動盪。
1.首席大法官羅伯茨1955年出生在紐約,現年63歲,擔任大法官已經13年。布希總統提名其擔任聯邦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2005年至今,他一直擔任聯邦首席大法官。
2.肯尼迪大法官1936年出生,現年82歲,擔任大法官30年。先後就讀於斯坦福大學,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和哈佛大學。他不僅具有執業實務經驗,並且在多個大學擔任過教授。1975年擔任美國第九巡迴上訴法院法官,經里根總統提名,在1988年擔任大法官至今。
3.托馬斯大法官出生於1948年,現年70歲,擔任大法官25年。就讀過聖十字學院和耶魯大學。1974年拿到密蘇里州執業證書,擔任過密蘇里州檢察長助手,議員副秘書,擔任過多個政府職位。1980年,擔任美國哥倫比亞特區上訴巡迴法院法官,經布希總統提名,從1991年任職至今。
4.金斯伯格大法官女性大法官,出生於1933年,現年85歲,擔任大法官25年,就讀過康奈爾大學,哈佛大學,哥倫比耶大學法學院。她也曾經擔任過法官助理,在大學擔任過教授。她在發起女性自由和權利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擔任美國加州巡迴上訴法院的法官,經柯林頓總統提名,1993年任職至今。
5.阿利託大法官1950年出生,現年68歲,擔任最高法院大法官已經12年。擔任過法官助理,助理檢察官,美國副助理檢察長。在1990年擔任美國第三上訴巡迴法院法官,經布希總統提名,於2006年擔任最高法院大法官。
6.索托馬約爾大法官1954年出生,現年64歲,擔任最高法院大法官11年。就讀過普林斯頓大學和耶魯大學。擔任過地區檢察官助理。1991年,經布希總統提名,擔任美國聯邦地區法院法官,隨後擔任聯邦上訴法院第二巡迴法庭法官,經奧巴馬總統提名,於2009年擔任最高法院大法官。
7.卡根大法官出生於1960年,現年58歲,擔任大法官8年,就讀過普林斯頓大學、牛津大學、哈佛大學。擔任過法官助理,法學教授,哈佛法學院院長。2009年,奧巴馬總統提名她擔任副檢察總長,2010年又提名她擔任最高法院大法官。
8.戈薩奇大法官1967年出生,現年53歲,2017年擔任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是現任最高法院大法官中最年輕的一位。就讀過哥倫比亞大學、哈佛大學和牛津大學。
9.布雷特大法官1965年2月12日生於華盛頓特區,耶魯大學文學學士學位,法律博士學位.美國總統特朗普提名其擔任最高法院大法官,2018年10月就職。
曾任美國上訴法院第三巡迴法庭Walter法官的法官助理,美國聯邦檢察總長辦公室檢察官,美國獨立檢察官辦公室檢察官,華盛頓律所合夥人,布希總統的高級副顧問、總裁助理和幕僚秘書,06年被任命為哥倫比亞巡迴上訴法院的法官。
I. 哪位美國總統當過美國聯邦最高法院法官
美國總統威廉·塔夫托(William H. Taft,1909-1913年任職)
#################
節選:
美國總統威廉·塔夫托(William H. Taft,1909-1913年任職)最為感同身受。此公一生的夢想是當聯邦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但卻陰差陽錯先當上了美國總統。為了實現人生終極夢想,總統任內,他合法地利用職便打破常規:提名年老體衰的大法官愛德華·懷特出任首席大法官,為自己退休後出任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鋪平道路。1921年懷特去世後,苦候多年的塔夫托如願以償,成為聯邦最高法院的掌門人(1921-1930年任職),成為美國歷史上唯一既當過總統又作過首席大法官的美國政治家。
有一次記者問及老先生總統寶座與大法官席位兩者間哪一把交椅更讓他嚮往時,老先生不屑地回答:廢話,當然是後者。足見「一流的人才當法官,二流的人才當總統」此話並不是空穴來風或隨便說說。
參考資料:《走出地下室:美國聯邦最高法院的故事》
http://blog.sina.com.cn/u/4bdec60e010007s4
J. 在美國法官和律師誰的地位以及聲望更高
法官。
美國的法官衣食住行全部是在法官超市、法官餐廳、法官公寓裡面,目的一是為了製造法官神聖,讓老百姓不能夠太近距離的接觸到法官,這樣才能保持司法的嚴肅性和神聖性。
現在在美國,隨著控辯交易(即辯護律師與檢察官達成協議,說服被告人認罪,換取減刑)的增多,真正的需要陪審團的案子越來越少了,刑辯方面律師的地位不如以前了,但是在破產和民事案件中還是有重要的地位。
(10)美國聯邦法院法官排名擴展閱讀:
相對於經常被揶揄的律師,美國法官卻是最受人尊重的職業之一,在美國的社會地位非常高。甚至在美國人的心中,法官是崇高的法律和法庭的象徵,是僅次於上帝的人,對於許多人的生活有決定性的作用。畢竟,多數小案件都沒有陪審團,而是由法官說了算。
法官進入法庭時,全部人都要起立以示尊重。法官的姓名前享有尊稱「Judge」,人們在法庭上回話時必須稱法官為「Your Honor」(啟稟大人)。在美國這樣一個沒有貴族的社會,尊稱是非常罕見的,基本上只有博士、軍人和法官能享用尊稱。
其次,從收入來說法官的平均年薪雖然大大低於頂級律師,可也足以讓人艷羨,2015年統計顯示,美國法官的工資中位數為12.7萬美元,遠遠高於美國家庭的平均年薪5.36萬美元。
最重要的是,作為法律人,法官的身份是一項榮譽。因為只有律師中的佼佼者,且得到社會認可的律師,才有可能成為一名法官。美國聯邦法院首席大法官約翰·羅伯茨曾被稱為「美國最出色的上訴律師」,其他八位法官也都有過多年的律師從業經驗。
參考資料來源:參考消息網-美國:法官比律師對法律人才更具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