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審而不判
1. 民事再審高院為什麼不判而指令下級法院再審是為啥
指令下級法院再審的,對再審不服可以向高院上訴。指令再審還可以是給案件更多的審理機會,更有利於查清事實。
2. 法院對一所謂"刑亊案件"審而不判對嗎
對於刑事案件,法院抄審理襲後必須做出是否有罪的判決,否則,就是違法行為。
宣判的時間為二個月內,至遲不能超過三個月。
如果案件證據不足,退回補充偵查的,補充偵查的時間不讓在內,補充偵查完畢後,重新計算審理時限。
法律鏈接:《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二條 人民法院審理公訴案件,應當在受理後二個月以內宣判,至遲不得超過三個月。對於可能判處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帶民事訴訟的案件,以及有本法第一百五十六條規定情形之一的,經上一級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延長三個月;因特殊情況還需要延長的,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人民法院改變管轄的案件,從改變後的人民法院收到案件之日起計算審理期限。
人民檢察院補充偵查的案件,補充偵查完畢移送人民法院後,人民法院重新計算審理期限。
3. 人民法院辦案時不審能判嗎
人民法院辦案時不審能判的。
4. 民事賠償法院審而不判怎麼辦
《民事訴訟法》第抄一百四十九條規定,人民法院適用普通程序審理的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六個月內審結。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准,可以延長六個月;還需要延長的,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批准。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六十一條規定,人民法院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三個月內審結。
5. 法院拖著我的案子一直不判,我該怎麼辦
人民法院審判案件有相應的審判期限的規定,比如在一審案件中,如果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三個月內審結,第二審案件應在立案之日起三個月內審結,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審理案件的二審法院院長批准。所以法院審理案件應按照法定期限審結,對超審限辦案的,可向其上級領導或者法院的監督部門反映,符合給予行政處分條件的,應給予行政處分。同時,人民檢察院有對民事訴訟活動實行法律監督的義務,也可以向人民檢察院反映。
相關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九條 人民法院適用普通程序審理的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六個月內審結。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准,可以延長六個月;還需要延長的,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批准。
第一百六十一條 人民法院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三個月內審結。
第一百七十六條 人民法院審理對判決的上訴案件,應當在第二審立案之日起三個月內審結。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准。
人民法院審理對裁定的上訴案件,應當在第二審立案之日起三十日內作出終審裁定。
第十四條 人民檢察院有權對民事訴訟實行法律監督。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嚴格執行案件審理期限制度的若干規定》第二十條各級人民法院應當將審理案件期限情況作為審判管理的重要內容,加強對案件審理期限的管理、監督和檢查。
第二十一條各級人民法院應當建立審理期限屆滿前的催辦制度。
第二十二條各級人民法院應當建立案件審理期限定期通報制度。對違反訴訟法規定,超過審理期限或者違反本規定的情況進行通報。
第二十三條審判人員故意拖延辦案,或者因過失延誤辦案,造成嚴重後果的,依照《人民法院審判紀律處分辦法(試行)》第五十九條的規定予以處分。
審判人員故意拖延移送案件材料,或者接受委託送達後,故意拖延不予送達的,參照《人民法院審判紀律處分辦法(試行)》第五十九條的規定予以處分。
6. 為什麼法院主觀上傾向於和解,而不願意宣判
法來院主觀上傾向於和解,源而不願意宣判的原因是調解既節省人力又節省武力,而且是雙方一致意見的統一,更有利於雙方當事人解決矛盾沖突。審判具有很強的公信力,但審判太麻煩,一般的案件的會持續很長的時間,繁瑣的就更復雜了,還有就是雙方當事人都覺得自己有道理,都覺得對方的道理不是道理,甭管判決是否正確,都會有人不服。
和解,指平息紛爭,重歸於好。今法律上指當事人約定互相讓步,不經法院以終止爭執或防止爭執發生。在法律上,指訴訟當事人之間為處理和結束訴訟而達成的解決爭議問題的妥協或協議;也指當事人在自願互諒的基礎上,就已經發生的爭議進行協商並達成協議,自行解決爭議的一種方式。
7. 法院審而不判向誰投訴
只有省級人民政府和最高院。
8. 法院久審而不判咋辦
能具體點嗎,自立案之日起至今幾個月,是民事案件還是刑事案件。
如果真的是超期審判,你可以到檢察院申訴或申請抗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