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美宣布制裁國際刑事法院檢察官網易

美宣布制裁國際刑事法院檢察官網易

發布時間: 2021-02-17 03:15:24

㈠ 中國為何不參加參加國際刑事法院

《國際刑事法院羅馬規約》規定了檢察官執行調查權不僅賦予個人、專非政府組織、各種屬機構指控國家公務員和軍人的權利。中國對檢察官執行調查權持有「嚴重保留」立場,認為檢察官、法院因權力過大而可能成為干涉國家內政的工具,對國際刑事法院能否做到「真正的獨立與公正」,中國表示擔憂。
刑事辯護律師
王迎慶律師
縱橫法律網 王迎慶律師

㈡ 國際刑事法院規定戰爭犯罪的分類

國際刑事法院將審理國家、檢舉人和聯合國安理會委託它審理的案件。此法院版有權對種族權滅絕罪、戰爭罪、反人類罪和侵略罪進行審判,但是只追究個人的刑事責任,而且是在各個國家所屬的法院不能自主審理的情況下才可介入。檢察官將根據國際刑事法院預審法庭的同意,應某個國家或聯合國安理會的請求對罪犯進行起訴。根據規定,國際刑事法院無權審理2002年7月1日以前發生的犯罪案件。

㈢ 特朗普威脅海牙國際刑事法院誰敢調查美國人,美國就制裁誰,您如何看待

6月11日,特朗普簽署命令,美國進入緊急狀態,海牙國際刑事法院(ICC)誰敢調查美國人,美國就制裁誰,包括他們的老婆、小孩,一個都不能逃。

如今法圖·本蘇達檢察官已經被美國吊銷了簽證,這就是針對調查美國人戰爭罪最好的證明,美國此舉就是要殺雞儆猴;無論你是誰,縱然你是美國的傳統盟友也不行。

要作者說,美國此舉是典型的“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要想不遭受美國這種霸權主義的對待,就必須不斷地壯大自身的實力,這樣美國才會尊重你。

㈣ 關於國際刑事法院審理的案件!急求,高分!!!

一、烏干達

設在荷蘭海牙的國際刑事法院2004年1月29日宣布,將對烏干達反政府武裝「聖靈抵抗軍」領導人犯下的反人類罪行進行調查。這將是該法院自2002年7月1日正式運轉以來的第一次正式立案調查,這標志著國際刑事法院終於「開張」了。
國際刑事法院在當天發表的一份新聞公報中說,由於烏干達總統穆塞韋尼去年12月決定把反政府武裝「聖靈抵抗軍」的案件提交國際刑事法院處理,法院首席檢察官奧坎波認為法院已經有足夠的基礎來開始對這一案件進行調查。開始案件調查的正式決定將在未來幾個月之內做出。
根據《羅馬規約》的規定,首席檢察官在決定正式開始調查時必須告知所有成員國。之後,首席檢察官在進行調查取證的基礎上,再決定是否發出通緝令。
奧坎波與穆塞韋尼29日在英國倫敦就雙方的未來合作進行了會談,其中一個重要內容就是找到並逮捕「聖靈抵抗軍」領導人。在這方面,烏干達政府需要國際社會的支持。
「聖靈抵抗軍」是活動在烏干達北部的反政府武裝,其領導人是號稱擁有超能力的科尼。據國際刑事法院檢察官辦公室收到的一些報告,總共有約2萬名年齡在11歲至15歲之間的兒童被強迫參加「聖靈抵抗軍」。數以千計的烏干達兒童為了躲避反政府武裝的綁架變成了「夜遊神」,他們常常在教堂或者慈善機構里一直躲到天亮。為了對公眾進行恐嚇,反政府武裝曾砍下一些被他們認為是支持中央政府的村民的手足,割下他們的耳朵或嘴唇。
據在烏干達的國際援助機構估計,自1986年以來,反政府武裝與政府軍的沖突至少造成2.3萬人死亡,給烏干達帶來了10億美元的經濟損失。
國際刑事法院是根據1998年在羅馬簽署的《國際刑事法院規約》(又稱《羅馬規約》)而設立的永久性國際刑事裁判機構。主要審理種族屠殺罪、戰爭罪、反人類罪和侵略罪等嚴重國際罪行。自2002年7月1日正式運轉以來,法院已收到幾百件案件的受理審請,其中大多數與伊拉克戰爭有關。但法院一直沒有正式受理。

二、中非

國際刑事法院總檢察長路易斯•莫雷諾-奧坎波(Luis Moreno-Ocampo)2007年5月22日表示,該法院將對中非共和國展開獨立調查,調查近年來該國發生的對平民的殺戮、暴力和其他嚴重犯罪行為。
莫雷諾-奧坎波表示,等收集到充分的證據後,將在國際刑事法院對犯罪嫌疑人進行起訴,並最終將肇事者繩之以法。他還指出,這一案件不同尋常的地方在於案件中關於強奸的指控是關於殺人指控的四倍。
莫雷諾-奧坎波表示,根據對被控罪行的初步分析,中非共和國涉及此案的暴力和犯罪活動的高峰期在2002年到2003年。在政府和叛軍武裝交火的背景下,有許多平民被殺、被強奸,有許多房屋和商店被搶劫。
因為中非共和國的國家司法系統處理不了這個復雜的案件,所以該國政府把案件轉交給國際刑事法院處理。

三、剛果(金)

國際刑事法院2007年1月29日決定受理對前剛果(金)地方軍閥盧邦加提起的戰爭罪指控。此人曾是「剛果愛國者聯盟」領導人。他被指控在部族沖突中通過綁架等暴力手段,迫使許多未滿15歲的兒童參加血腥戰斗。
時年46歲的盧邦加是剛果(金)東北部伊圖里地區的軍閥,2005年3月在金沙薩被捕,並被移交給國際刑事法院。他是目前國際刑事法院惟一在押的嫌犯。在國際刑事法院決定受理此案後,盧邦加成為首名接受國際刑事法院審判的嫌疑人。具體開庭日期尚未確定。
國際刑事法院法官約爾達29日表示,「有理由相信在2002年9月至2003年8月剛果(金)伊圖里地區部族沖突期間,盧邦加因為其部隊招募了不足十五歲的童兵入伍而犯下了戰爭罪,他要為此承擔刑事責任。」一旦罪名成立,盧邦加有可能被判處終身監禁。
剛果(金)一人權組織的負責人對國際刑事法院的決定表示歡迎,認為對盧邦加的審判對伊圖里地區沖突受害者來說,是一件具有決定性意義的重要事件。對盧邦加的審判也表明,在戰爭中招募童兵是一個不被國際社會容忍的行為。聯合國估計,目前全世界各沖突地區大約有三十萬童子軍。
國際刑事法院曾在去年11月舉行了首次庭審前聽證會,以決定是否受理對盧邦加提起的戰爭罪指控。在聽證會上,盧邦加被指控強行招募兒童入伍,並命令他們參加戰斗。聽證會認定有足夠證據證明在伊圖里地區部族沖突期間,盧邦加領導的部隊在兒童上學的路上將兒童綁架,並強迫兒童入伍。這些兒童在戰斗中擔任了偵察、通訊、定位甚至充當誘餌等軍事任務。這些兒童有時還被派往前線參加戰斗。為了克服恐懼,這些兒童還經常被迫服用大麻。盧邦加起初否認全部指控,但隨後盧邦加為減輕自己的罪責,僅承認是他領導的組織作出招募童兵的決定,而非他本人。但預審法庭認定盧邦加對招募童兵有最終決定權。
據人權組織估算,自1999年以來,剛果(金)伊圖里地區因爭搶金礦等自然資源而引發的部族沖突造成至少6萬人喪生。但成立於2002年7月的國際刑事法院不受理其成立前發生的戰爭罪行。此次對盧邦加提出的指控,都發生在2002年9月至2003年8月。

四、蘇丹

2003年2月,達爾富爾地區黑人居民相繼組成 「蘇丹解放運動」(又稱「蘇丹解放軍」)和「正義與平等運動」兩支武裝力量,以政府未能保護土著黑人的權益為由,要求實行地區自治,與政府分享權力與資源,並不斷攻城掠地,展開反政府武裝活動。盡管蘇丹政府曾召集當地部族首領舉行了一個千人大會,試圖化解矛盾,但未能如願。迄今,沖突已造成一萬多人喪生,100多萬人流離失所,其中約50餘萬人住進了難民營。
聯合國安理會3月31日以11票贊成、4票棄權的表決結果通過第1593號決議,決定將在蘇丹達爾富爾地區犯有戰爭罪和反人類罪的嫌疑人交由國際刑事法院審理,並要求蘇丹政府和達爾富爾地區沖突各方予以積極合作。2005年4月5日,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向國際刑事法院提交了51名嫌疑人名單。2005年6月6日,國際刑事法院首席檢察官宣布,國際刑事法院將對達爾富爾地區戰爭罪嫌疑人展開調查取證工作。
2009年5月18日,蘇丹達爾富爾叛軍首領阿布加達在位於荷蘭海牙的國際刑事法院首次出庭。他是法院2002年成立以來第一名主動接受傳喚到庭的嫌疑人,也是涉及達爾富爾問題的首名出庭被告。

㈤ 卡扎菲兒子計劃參加利比亞總統選舉是真的嗎

12月18日消息,利比亞部落首領、卡扎菲家族發言人巴塞姆·哈希米·索爾(Basem al-Hashimi al-Soul)透露,利比亞前領導人穆阿邁爾·卡扎菲的兒子賽義夫·伊斯蘭·卡扎菲正在考慮自薦參加總統選舉的可能性。

自2011年利比亞前領導人卡扎菲被推翻和殺害以來,該國一直處於政治崩潰和安全體系混亂局勢中。該國出現雙重政權:一方是在東部圖卜魯格市經民選產生的議會,另一方是今年3月在聯合國和歐洲支持下成立的由法耶茲·薩拉傑領導的利比亞民族團結政府,總部設在的黎波里。兩個機構均拒絕承認對方並進行合作。

哈夫塔爾領導忠於利比亞東部議會的武裝力量。2016年在聯合國支持下,組建於首都的黎波里的利比亞民族團結政府,尚未獲得哈夫塔爾和議員們的支持。

㈥ 菲律賓為什麼宣布正式退出國際刑事法院

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14日宣布,他受到聯合國官員粗暴攻擊的同時,國際刑事法院內的法律程序也遭到人為容踐踏,菲律賓因而將退出國際刑事法院。

國際刑事法院上月宣布,對菲律賓律師祖德·薩維奧在國際刑事法院提起的訴-訟作初步審查。

薩維奧在訴狀中指認,杜特爾特和菲律賓高級官員在掃毒行動中犯下反-人-類罪。

官大壓死人。

㈦ 國際刑事法庭制裁了哪些顯赫人物

1,前南聯盟總統:斯洛博丹·米洛舍維奇
米洛舍維奇是歷史上第一個被送上國際刑事法庭的前國家元首。
1987年,米洛舍維奇挑動極端民族主義,推行「大塞爾維亞主義」。此舉加劇了南聯邦各加盟共和國的分離主義傾向,導致了南聯邦的解體和嚴重的民族沖突,最終引發克羅埃西亞戰爭、波黑戰爭、科索沃戰爭。民族沖突期間,很多人被無辜殺害,釀成了斯雷布雷尼查大屠殺、庫斯卡屠殺、波杜耶沃屠殺、維利卡庫爾沙屠殺等多起屠殺事件。
1993年,聯合國安理會通過了第808號決議和第827號決議,決定成立「前南斯拉夫問題國際刑事法庭」(ICTY),專門負責審判自 1991年以來在前南聯盟境內違反國際人道主義的犯罪嫌疑人。該法庭將米洛舍維奇列為戰犯,指控他在在克羅埃西亞、波斯尼亞及科索沃三場戰爭中犯下了66項罪行。2001年6月,南斯拉夫將米洛舍維奇移交給「前南刑庭」接受審判。2006年3月,尚未完成審判程序的米洛舍維奇死於獄中。
2,盧安達總理:康班達
1994年4月7日,盧安達發生了震驚世界的大屠殺。在接下來的約100天里,人口僅800萬的盧安達就有107萬人慘死在彎刀,鋤頭,棍棒和火器之下,一半多的圖西族人口被滅絕,其殺人的速度數倍於當年納粹用毒氣殘殺猶太人的速度。國際社會(以美國、法國為主)因沒有及時干預而倍受指責。
1994年11月,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第955號決議,決定成立「盧安達問題國際刑事法庭」(ICTR),專門負責審理1994年1月1日至1994年12月31日盧安達境內種族滅絕主義和其它嚴重違反國際人道主義的行為人,以及同時期鄰國境內從事種族滅絕主義和其它此類違法行為的盧安達公民。盧安達刑庭運作以來,盧安達前總理康班達、包括國防部長在內的14名前政府部長,以及其它高級軍事將領和地方官員遭到了國際刑事法庭的正義審判。盧安達總理康班達在「盧安達問題國際刑事法庭」主動供認了自己的罪行,但終因罪行過於嚴重,被「盧安達問題國際刑事法庭」判處無期徒刑。
3,紅色高棉:農謝、英沙里、喬森潘、康克由等
紅色高棉又稱柬埔寨共產黨,該黨自稱共產主義組織,奉行極左政策。1975-1979年,該黨成為柬埔寨執政黨,建立民主柬埔寨。在柬共三年零八個月的統治期間,有近300萬人因強制遷移、強迫勞動、政治清算、內部清洗、飢荒等原因非正常死亡,死亡人口占當時柬埔寨全國總人口的1/3。柬埔寨歷史資料收集中心曾對全柬170個縣中的81個縣進行勘察,發現了9138個坑葬點,發掘出近150萬個骷髏。
2003年6月,聯合國與柬埔寨王國政府簽署協議,決定成立「柬埔寨法院特別法庭」,專門就紅色高棉在20世紀70年代後期犯下的種族滅絕罪、戰爭罪及危害人類罪等罪行進行審判。2007年,特別法庭逮捕了前柬共副書記和前民柬全國人大委員長農謝、前民柬副總理和外交部長英沙里、前民柬總理喬森潘等人。2009年,柬埔寨法院特別法庭開庭對已於1999年被捕的S-21集中營負責人康克由進行審判,2012年2月3日,特別法庭判處康克由無期徒刑。
4,印度尼西亞前武裝部隊總司令:維蘭托
1999年8月,在聯合國監督下,東帝汶舉行全民公決,78.5%的人投票支持東帝汶脫離印度尼西亞長達23年的軍事統治,實現獨立。此舉引發印度尼西亞和親印度尼西亞的民兵組織的不滿,引發激烈的流血沖突,造成1400人被殺,20人背井離鄉,住宅、灌溉系統、供水系統、學校、電網等基礎設施幾乎100%被摧毀。
2004年5月,「東帝汶嚴重罪行特別法庭」向印度尼西亞前武裝部隊總司令維蘭托發出逮捕令,指控他犯有「戰爭罪。「東帝汶嚴重罪行特別法庭」由聯合國駐東帝汶過渡管理機構成立於2000年,專門審判1999年東帝汶內亂期間的種族滅絕、戰爭罪、反人道罪、謀殺、強奸、酷刑等嚴重犯罪。法庭明確規定,國家元首、政府首腦、議會議員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免除其刑事責任。
5,賴比瑞亞前總統:查爾斯·泰勒
1991年3月,賴比瑞亞總統查爾斯·泰勒支持的獅子山革命統一戰線發動反政府叛亂,殺害了10餘萬平民。2003年6月,查爾斯·泰勒被獅子山特別法庭以侵犯人權的罪名起訴,他受到的指控包括煽動謀殺、強奸、招募童子軍、性奴役、恐嚇平民等。2006年3月,查爾斯·泰勒在奈及利亞被捕。2012年4月26日,查爾斯·泰勒被「獅子山特別法庭」宣判有罪。
獅子山特別法庭由聯合國與獅子山政府共同建立,設立於2002年,專門負責審判嚴重違反人道主義和獅子山負有最大責任的人。根據法庭設立規約,特別法庭與獅子山國外法庭具有並行管轄權,但特別法庭擁有優先權,在審理的任何階段,國內法院應該服從特別法庭之管轄。
二、國際刑事法院
「國際刑事法院」(ICC)根據聯合國《羅馬規約》正式成立於2002年,專門負責起訴和審判種族滅絕罪、反人類罪、戰爭罪、侵略罪等四類犯罪。種族滅絕罪是指「蓄意全部或局部消滅某一民族、族裔、種族或宗教團體而實施的一系列被禁行為,諸如殺害或致使遭受嚴重傷害」。反人類罪包括「滅絕平民、奴役、酷刑、強奸、強迫懷孕,基於政治、種族、民族、族裔、文化、宗教或性別理由進行迫害和強迫失蹤等犯罪」。戰爭罪包括「嚴重破壞日內瓦四公約的行為以及嚴重違反可適用於國際武裝沖突和規約所列的『非國際性』武裝沖突的法規和慣例的其它行為,如果這些行為是作為一項計劃或政策的一部分實施,或大規模實施」。目前對侵略罪的定義尚存在爭議,現在國際刑事法院實際管轄的只是前三種罪名。
「國際法院」區別於「國際刑事法院」。前者是聯合國的一個機構,負責處理國家之間的案件,國際刑事法院是一個獨立的機構,專門負責追究犯罪者個人的刑事責任。國際刑事法院給人類帶來了普遍正義的希望。任何個人不能再以其身份、地位對自己犯下的罪行享有豁免權,不能以上級命令、國家行為等理由開脫自己的罪責。「違反國際法的罪行,是由人、而不是由抽象的實體實施的,只有懲罰實施這種罪行的個人」,正義才能得到伸張。
國際刑事法院與國內法院並不沖突。國際刑事法院無意取代國內法院的權力,它只是在國內法院不能夠或不願意真正行使管轄權時才行使管轄權。眾所周知,有時國內法院會因崩潰而無法運作,有的政府會寬容甚至參與某種暴行,而官員們不願起訴權勢顯赫的人。國際刑事法院自2002年運作以來,已經向多名犯罪嫌疑人發出逮捕令,甚至進入審判程序。
1,「聖靈抵抗軍」頭目:約瑟夫·科尼
「聖靈抵抗軍」是一支活躍在烏干達北部和蘇丹部分地區的游擊隊,約瑟夫·科尼是其主要領導人之一。自該組織1987年創建以來,他們先後綁架了6.6萬名兒童,其中很多兒童被打死或當作奴隸販賣到鄰國,還有一些兒童被訓練成殺人不眨眼、敢於肢解同類的娃娃兵。他們敢於在眾目睽睽之下從教室、水井旁搶走孩子,有些兒童甚至被命令殺死自己的父母和親戚。截止到2012年,「聖靈抵抗軍」已經在烏干達北部造成數萬人死亡,200萬人無家可歸。
2004年,國際刑事法院對烏干達北部的局勢展開調查。2005年,國際刑事法院以「戰爭罪」和「反人類罪」向科尼和他的5名助手發出逮捕令。
2,蘇丹總統:巴希爾
2008年7月,蘇丹總統巴希爾在國際刑事法院被起訴。2009年3月,國際刑事法院對巴希爾總統發出逮捕令,指控他在蘇丹達爾富爾地區犯有「反人類罪」和「戰爭罪」。這是國際刑事法院成立以後第一次起訴一個國家的現任總統。
3,蘇丹國防部長:阿卜杜勒·拉希姆·穆罕默德·海珊
2012年3月,國際刑事法院對海珊發出逮捕令,指控他在2003年8月至2004年3月擔任蘇丹內政部長和蘇丹政府派駐達爾富爾特別代表期間在達爾富爾地區犯下「反人類罪」和「戰爭罪」,包括迫害、強奸,謀殺和襲擊平民等罪名。
4,利比亞領導人:卡扎菲
2011年6月,國際刑事法院對利比亞領導人卡扎菲發出逮捕令,指控他控制的利比亞安全部隊對平民進行了「大范圍的」和「系統性的」襲擊,涉嫌「反人類罪」。這是國際刑事法院第二次對一個國家的現任元首發出逮捕令。
5,剛果前武裝領導人:托馬斯·盧班加
2006年2月,國際法院發出對托馬斯·盧班加的逮捕令,指控他在剛果內戰期間犯下10餘項戰爭罪,包括「徵募不滿15周歲的未成年人以及利用不滿15周歲的未成年人積極參加敵對行動」。盧班加被移交國際刑事法院。2007年,盧班加案進入正式的審判程序,成為國際刑事法院第一宗進入「審判」程序的案件。2012年3月14日,國際刑事法院宣判托馬斯·盧班加犯有戰爭罪。這是國際刑事法院成立以來的首例判決。
6,象牙海岸前總統:洛朗·巴博
2010年11月,巴博競選總統連任失敗後,拒絕下台,導致該國陷入長達四個多月的動盪和沖突。2011年4月,效忠巴博的軍隊被效忠當選總統瓦塔拉的軍隊擊敗,巴博本人也遭到逮捕。國際刑事法院檢察官調查顯示,這場內亂共導致至少3000人喪生,72人失蹤,520人遭到任意逮捕和拘禁、100多例強奸案。
2011年11月,巴博被移交國際刑事法院,受到4項反人類罪指控,即謀殺、強奸及其它形式的性暴力、迫害和其它非人道行為。2011年12月,巴博首次出庭接受國際刑事法院預審,成為國際刑事法院自2002年成立以來首位被審判的前國家元首。國際刑事法庭將於2012年6月正式審判巴博。

㈧ 特朗普威國際刑事法庭,不讓國際刑事法院對美國在阿富汗戰爭所犯的人道罪行進行調查,如果美國能制裁國際

特朗普所做的很多事情,都是在大損美國的國家信譽和國家形象,這一項也不例回外。
現在美國確實強,答在這個強力之下,它確實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為所欲為,但這些也都是有代價的,那就是它的信譽和公信力。
一個國家如果惹毛了全世界,那它就只有死路一條,這一點解體的蘇聯和兩次世界大戰的德國可以現身說法,這兩個國家真的不是因為弱小才完蛋的。
聯合國和國際法庭,在面對幾個最強的國家的時候,它起到的作用就是這個。

㈨ 為什麼中國沒有加入國際刑事法院

國際刑事法院是國際刑法直接執行模式建立的標志,通過建立這種常設性機構來對國際社會公認的、嚴重危害國際社會共同利益的犯罪進行打擊是國際社會的共同期望。聯合國秘書長安南於1997年6月12日在美國律師協會大會上的發言中指出:「國際刑事法院是我們的最高希望之和平與正義的統一體的象徵,它是日益展現的國際人權保護系統的重要部分」。「國際刑事法院的前景取決於共同司法的保證,這是個淳樸和崇高願望的幻想,我們已經接近這個夢想的實現,讓我們付出我們的努力看到它的實現……」
中國從之處積極參與籌建到最後投反對票拒絕加入,其原因按照中國代表團在投票後作出的解釋可歸結為五點:(1)中國不能接受《羅馬規約》所規定的國際刑事法院的普遍管轄權。(2)中國對於將國內武裝沖突中的戰爭罪納入法院的普遍管轄有嚴重保留。(3)中國代表團對規約中有關安理會的作用的規定持保留意見。(4)中國代表團對檢察官自行調查權持嚴重保留態度。(5)中國代表團對「危害人類罪」的定義持保留立場。綜合來說,中國未加入國際刑事法院的原因集中在普遍管轄權、檢察官自行調查權、罪名爭議三個方面。
1.普遍管轄權。根據《羅馬規約》第12條第2款的規定,國際刑事法院對締約國和接受國際刑事法院的管轄權的非締約國的下列情況可以行使管轄權:「(1)有關行為在其境內發生的國家;如果犯罪發生在船舶或飛行器上,該船舶或飛行器的注冊國;(2)犯罪被告人的國籍國」。這種管轄權的規定,使得國際刑事法院對與案件相關的非締約國也可以行使管轄權。比如,當非締約國的公民在締約國境內實施國際犯罪或者締約國公民在非締約國實施國際犯罪的情形,國際刑事法院也具有管轄權。中國代表團認為這種普遍管轄權的規定違反了《維也納條約法公約》中第34條確認的「條約相對效力」的規則,對非締約國來說非常不公平,將會對非締約國司法主權的獨立性造成沖擊。
2.檢察官自行調查權。《羅馬規約》第13條規定:「在下列情況下,本法院可以依照本規約的規定,就第五條所述的犯罪行使管轄權:(1)締約國依照第十四條的規定,向檢察官提交一項或多項犯罪已經發生的情勢;(2)安全理事會根據《聯合國憲章》第七章行事,向檢察官提交一項或多項犯罪已經發生的情勢;(3)檢察官依照第十五條開始調查一項犯罪。」,第十五條則詳細規定了檢察官自行調查的內容。中國認為這賦予了檢察官過多權力,有可能使得國際法院成為大國干涉其他國家內政的工具,對此持「嚴重保留」態度。
3.罪名爭議。中國不加入國際刑事法院的另一個重要的原因在於對《羅馬規約》規定的具體罪名有不同意見,這一點上在戰爭罪、侵略罪、反人類罪上都有體現。筆者認為在此方面,中國有異議更多是出於政治上的因素。如前者,將非國家間的武裝沖突納入戰爭罪的范圍這一問題由來已久,許多國家不贊同這種適用范圍擴大的做法,而對中國來說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台灣問題。中國的《反分裂國家法》第八條明確規定:「『台獨』分裂勢力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造成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事實,或者發生將會導致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重大事變,或者和平統一的可能性完全喪失,國家得採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一旦中國大陸決心武力實現國家統一,國際刑事法院極有可能被反華勢力利用,審查中國台灣海峽戰爭,以種種借口予以干涉。再如危害人類罪的定義問題,《羅馬規約》關於此罪的客觀行為的描述有很多涉及人權的因素,而中國在意識形態方面與西方國家的分歧眾所周知,故而中國代表團認為,國際社會要建立的不是人權法院,而是懲治國際上情節嚴重、惡劣的犯罪行為的刑事法院。而《羅馬規約》中加入的有關人權的內容,與國際刑事法院的職責不相符合。

㈩ 針對當前國際形勢發表看法

國際形勢總體穩定,但挑戰日益增多。世界加速進入經濟動盪、格局調整、體系變革的新階段。
一、金融危機席捲全球,國際社會加強應對。美次貸危機最終演變為「百年一遇」的全球性金融危機,嚴重沖擊世界經濟金融體系,挫傷了各國對世界經濟增長前景的信心。危機由虛擬經濟加速向實體經濟蔓延。發達經濟體普遍陷入衰退,美國第三季度經濟增長率環比下降0.5%,為7年來的最大降幅。歐洲和日本成為金融危機連鎖影響的重災區。新興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不同程度受到殃及,亞洲、拉美、非洲經濟增速明顯放緩。國際油價糧價大幅波動,原油價格跌破每桶40美元。在全球經濟面臨衰退的背景下,國際貿易和全球外國直接投資(FDI)明顯下滑,貿易保護主義再次抬頭。危機也導致一些國家和地區的政治社會問題突出,失業率普遍上升。美、歐、日、中、俄等多國政府紛紛出台財政和貨幣政策刺激經濟增長, 並在華盛頓舉行首次20國集團金融峰會,國際社會表達出加強政策協調,共同應對金融危機的強烈意願,改革國際金融體系的呼聲日益升高。但危機尚未見底,其對國際體系及格局演變的影響值得高度重視。
二、地緣戰略競爭激烈,大國合作大勢所趨。俄羅斯與喬治亞圍繞南奧塞梯問題爆發武裝沖突,表明國際關系中的傳統地緣政治和軍事安全因素依然突出。俄與美歐關系一度趨於緊張,雙方的交流與合作出現一些困難。此外,大國在政治、經濟、軍事、安全乃至軟實力方面的較量依然存在,圍繞深海、極地和太空的爭奪正在逐步展開,戰略利益競爭日益突出。但金融危機的爆發客觀上緩和了大國關系。面對嚴峻的世界經濟金融形勢,各大國普遍認識到加強合作、共渡時艱是唯一的共同選擇。美、歐等傳統發達國家加強彼此協調,並加大對新興發展中大國的借重。大國關系的合作面回升。奧巴馬順應時勢,以「變革」為口號當選美首位黑人總統,將著手調整美內外政策,可望重視大國合作和多邊主義。美俄相互釋放改善關系的信號,雙方領導人在俄格沖突後首次聚首金融峰會。歐俄重啟新夥伴關系計劃,並將探討建立新的歐洲安全機制。大國間既合作又競爭的總體框架得以維持。
三、多極化趨勢深入發展,新興大國嶄露頭角。世界各主要力量實力此消彼長,推動國際格局和國際體系深入調整演變。美對外戰略受到伊拉克、阿富汗局勢影響,不斷加大對盟國和多邊機制的借重。歐洲一體化推進遇到困難,日本政府更迭,內顧傾向加大。新興發展中大國日益成為世界經濟增長和國際格局演變的重要推手。俄羅斯戰略進取態勢明顯,印度、巴西、南非等國在國際舞台上日益活躍。中國成功舉辦奧運會、妥善應對一系列困難和挑戰,備受矚目。「金磚4國」、「展望5國」和「新鑽11國」發展潛力巨大,彼此加強協調,在全球事務和國際體系調整變革中的影響迅速上升。新興大國在應對金融危機中的作用突顯,在20國集團金融峰會上首次以平等姿態與傳統發達國家共同討論國際經濟金融的核心問題。新興大國群體性崛起為國際關系注入新的活力,世界多極化趨勢日益明顯。
四、亞太合作蓄勢推進,新問題新挑戰不時涌現。亞太地區國家加強經濟金融合作、共同應對金融危機的緊迫感增強,合作步伐加快。APEC、上海合作組織等在加強宏觀經濟對話、開展能源、交通等務實合作方面取得積極進展。以「10+3」合作為主渠道的東亞合作續有推進,中日韓領導人會議首次在10+3框架外舉行,並實現機制化,開啟了三國合作的新階段。以《東盟憲章》的簽署為標志,東盟一體化進程邁出實質性步伐。各主要力量繼續深入參與地區事務,擴大影響力。但另一方面,亞太地區形勢復雜多變,動盪和不確定因素有所增加。部分地區恐怖活動威脅上升,安全形勢惡化。孟買恐怖襲擊事件導致印度與巴基斯坦關系趨緊。東南亞、南亞等一些國家政局出現不穩,面臨的經濟風險和挑戰增加,地區國家間圍繞領土主權等矛盾和沖突時有發生。
五、熱點問題一波三折,全球性問題牽動各方。中東局勢再度惡化,哈馬斯宣布同以色列停火結束,以對加沙地帶發動大規模空襲,以巴沖突升級。朝核問題曲折發展。朝宣布重啟寧邊核設施去功能化,美宣布終止對朝適用《敵國貿易法》並最終將朝從「支恐」國家名單中除名。但雙方在驗證等問題上分歧未解,成為進一步推進六方會談進程的障礙。伊朗核問題僵持不下。歐等向伊遞交復談方案,歐伊間進行了一些接觸,但雙方未就復談達成妥協。辛巴威各派在權利分配問題上矛盾突出,美、歐等繼續加大對津制裁。國際刑事法院檢察官起訴蘇丹總統,使蘇丹達爾富爾問題更趨復雜化。剛果(金)、幾內亞等國政局動盪不安。索馬裏海盜問題引起國際社會高度關注,各方紛紛採取聯合打擊行動。氣候變化、能源安全、發展援助等問題日益突出,成為影響國際局勢的重要因素。糧食危機引發多國騷亂,發展問題更顯緊迫。落實「巴厘路線圖」新一輪氣候變化談判啟動。面對日益增多的全球化挑戰,國際社會有效治理機制明顯不足。

熱點內容
勞動法中的標准工資 發布:2025-10-12 06:34:55 瀏覽:936
原始點療法治療糖尿病 發布:2025-10-12 06:25:20 瀏覽:42
注冊公司監事法律責任 發布:2025-10-12 06:21:09 瀏覽:192
道德觀古詩 發布:2025-10-12 05:51:21 瀏覽:199
鄉鎮法律服務所屬事業單位嗎 發布:2025-10-12 05:48:41 瀏覽:614
行政復議知識框架經濟法 發布:2025-10-12 05:39:58 瀏覽:915
工傷保險支付條例 發布:2025-10-12 05:32:14 瀏覽:138
正規律師 發布:2025-10-12 05:30:37 瀏覽:894
人民法治記者劉青 發布:2025-10-12 05:30:32 瀏覽:409
如何建立為僑法律服務平台 發布:2025-10-12 05:29:21 瀏覽: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