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請說出黃帝對中華人民的貢獻
黃帝功績
精神文明:
發明歷數、天文、陰陽五行、十二生肖、甲子紀年、文字、圖畫、著書、音律、樂器、醫葯、祭祀、婚喪、棺槨、墳墓、祭鼎、祭壇、祠廟、占卜等。
政治文明:
建立古國體制:劃野分疆,八家為一井,三井為一鄰,三鄰為一朋,三朋為一里,五里為一邑,十邑為都,十都為一師,十師為州,全國共分九州;設官司職,置左右大監,監於萬國,設三公、三少、四輔、四史、六相、九德(官名)共120個官位管理國家。對各級官員提出「六禁重」,「重」是過分的意思,即「聲禁重、色禁重、衣禁重、香禁重、味禁重、室禁重」,要求官員節簡樸素,反對奢靡。提出以德治國,「修德振兵」,以「德」施天下,一道修德,惟仁是行,修德立義,尤其是設立「九德之臣」,教養百姓九行,即擔任法官、後土擔任獄官,對犯罪重者判處流失,罪大罪極者判處斬首等。
物質文明:
史書記載,黃帝在農業生產方面有許多創造發明,其中主要有實行田畝制。黃帝之前,田無邊際,耕作無數,黃帝以步丈畝,以防爭端,將全國土地重新劃分,劃成「井」字,中間一塊為「公畝」,歸政府所有,四周八塊為「私田」,由八家合種,收獲繳政府,還穿土鑿井。對農田實行耕作制,及時播種百穀,發明杵臼,開辟園、圃,種植果木蔬菜,種桑養蠶,飼養獸禽,進行放牧等。縫織方面,發明機杼,進行紡織,製作衣裳、鞋帽、帳幄、氈、袞衣、裘、華蓋、盔甲、旗、胄。制陶方面,製造碗、碟、釜、甑、盤、盂、灶等。冶煉方面,煉銅,製造銅鼎、刀、錢幣、鉦、銚、銅鏡、鍾、銃。建築方面,建造宮室、鑾殿、庭、明堂、觀、閣、城堡、樓、門、階、蠶室、祠廟、玉房宮等。交通方面,製造舟楫、車、指南車、記里鼓車。兵械方面,製造刀、槍、弓矢、弩、六纛、旗幟、五方旗、號角、鼙、兵符、雲梯、樓櫓、炮、劍、射御等。日常生活方面,熟食、粥、飯、酒、肉、稱尺、斗、規矩、墨硯、幾案、氈、旃、印、珠、燈、床、席、蹴踘等。
蚩尤與黃帝之戰
蚩尤與黃帝之戰,載籍所見,有三種說法:一說是黃帝勝炎帝之後,再勝蚩尤而鞏固帝位,黃帝與蚩尤之戰似為黃炎之戰爭的餘波;另一說是蚩尤驅逐赤帝(即炎帝),赤帝求訴於黃帝,二帝聯手殺蚩尤於中冀;三說是蚩尤作兵攻黃帝,兵敗被殺。 河北涿鹿黃帝戰蚩尤遺址
第一種說法如漢代《史記·五帝本紀》載:「軒轅乃修德振兵,治五氣,藝五種,撫萬民,度四方,教熊羆貔貅、虎,以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三戰然後得其志。蚩尤作亂,不用帝命。是黃帝乃征師諸侯,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遂依附殺蚩尤」。太史公言黃帝名軒轅,國號有熊軒轅本意為車,應是指發明製作車的技術而得名的氏族及其首領的名稱,如發明製作農耕工具技術稱神農氏,發明製作捕撈工具技術而稱伏羲氏,發明鑽燧取火技術稱燧人氏然。有熊國號。當時的「國」,實為部落。熊、羆、貔、貅、貙、虎為六種獸名,應是有熊部落中六個氏族的名稱,或謂圖騰。阪泉,水名,在今北京市延慶縣。涿鹿,山名,在今河北涿鹿縣,與阪泉相距不遠。 第二種說法見於周朝《逸周書·嘗麥解》,也是歷史上最早出現有關黃帝的記載:「蚩尤乃逐帝,爭於涿鹿之阿,九隅無遺,赤帝大懾。乃說於黃帝,執蚩尤,殺之於中冀」。廣平之地曰阿。爭戰發生在涿鹿山下的開闊地帶,隅指角落,「九」意指多,並不限於具體數目八加一。「九隅無遺」是說蚩尤驅逐赤帝(即炎帝)部落不留遺地。地冀指中原冀州。《爾雅·釋地》:「兩河間曰冀州」。郭璞註:「自東河至西河」。當時把黃河入海處稱為東河,河套向南流處稱西河。《周禮·職方》記:「正北曰並州」,今山西太原、河北正定保定皆屬之;「東北曰幽州」,今北京市屬之。上古冀州位於幽、並之南,地在今山西南部及河北西南部。傳說蚩尤被殺之處,在今山西運城解州。 第三種說法如戰國至漢代的《山海經·大荒北經》載:「蚩尤作兵伐黃帝。黃帝乃令應龍攻之冀州之野。應龍畜水。蚩尤請風伯雨師縱大風雨。黃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殺蚩尤」。風伯雨師是農耕蚩尤部落專司氣象的巫師,後為農業氣象神,立有廟,歲時奉詞。《韓非子·十過》說:「昔者黃帝俁鬼神於泰山之上……蚩尤居前,風伯進掃,雨師灑道」,反映了風伯雨師與蚩尤部落之密切關系,因為農業部落生產的豐收部是與風調雨順分不開的。 三說孰是,今已無考查之可能與必要。對於此類滬傳千年後才被記入載籍的史前傳說,史學家注視的焦點,是其中透出的史影;而民族學者關心的問題,則是該傳說反映出的族體的類型、文化特徵及其形成和衍變的過程。
❷ 求全文翻 修(歐陽修)始在州,號晚更號六一居士,天資剛勁,見義勇為,。。。。。遇事不敢
六一居士傳
歐陽修
六一居士初謫滁山,自號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將退休於潁水之上,則又更號六一居士。 客有問曰:「六一,何謂也?」居士曰:「吾家藏書一萬卷,集錄三代以來金石遺文一千卷,有琴一張,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壺。」客曰:「是為五一爾,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於此五物之間,是豈不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者乎?而屢易其號。此庄生所誚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余將見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名不得逃也。」居士曰:「吾因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為此名,聊以志吾之樂爾。」客曰:「其樂如何?」居士曰:「吾之樂可勝道哉!方其得意於五物也,太山在前而不見,疾雷破柱而不驚;雖響九奏於洞庭之野,閱大戰於涿鹿之原,未足喻其樂且適也。然常患不得極吾樂於其間者,世事之為吾累者眾也。其大者有二焉,軒裳圭*組勞吾形於外,憂患思慮勞吾心於內,使吾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尚何暇於五物哉?雖然,吾自乞其身於朝者三年矣,一日天子惻然哀之,賜其骸骨,使得與此五物偕返於田廬,庶幾償其夙願焉。此吾之所以志也。」客復笑曰:「子知軒裳圭*組之累其形,而不知五物之累其心乎?」居士曰:「不然。累於彼者已勞矣,又多憂;累於此者既佚矣,幸無患。吾其何擇哉?」於是與客俱起,握手大笑曰:「置之,區區不足較也。」 已而嘆曰:「夫士少而仕,老而休,蓋有不待七十者矣。吾素慕之,宜去一也。吾嘗用於時矣,而訖無稱焉,宜去二也。壯猶如此,今既老且病矣,乃以難強之筋骸,貪過分之榮祿,是將違其素志而自食其言,宜去三也。吾負三宜去,雖無五物,其去宜矣,復何道哉!」
熙寧三年九月七日,六一居士自傳。
譯文
六一居士最初被貶謫到滁州山鄉時,自號醉翁。年老體弱,又多病,將要辭別官場,到潁水之濱頤養天年,便又改變名號叫六一居士。
有位客人問道:「六一,講的是什麼?」居士說:「我家裡藏了書一萬卷,集錄夏、商、周三代以來金石遺文一千卷,有琴一張,有棋一盤,又經常備好酒一壺。」客人說:「這只是五個一,怎麼說『六一』呢?」居士說:「加上我這一個老頭,在這五種物品中間,這難道不是『六一』了嗎?」客人笑著說:「您大概是一位想逃避名聲的人吧,因而屢次改換名號。這正像莊子所譏諷的那個害怕影子卻跑到陽光中去的人;我將會看見您像那個人一樣,迅速奔跑,大口喘氣,乾渴而死,名聲卻不能逃脫。」居士說:「我本就知道名聲不可以逃脫,但也知道沒有必要逃避;我取這個名號,姑且用來標明我的樂趣罷了。」客人說:「你的樂趣怎麼樣呢?」居士說:「我的樂趣可以說得盡嗎!當自己在這五種物品中得意忘情時,泰山在面前也看不見,迅雷劈破柱子也不驚慌;即使在洞庭湖原野上奏響九韶音樂,在涿鹿大地觀看大戰役,也不足以形容自己的快樂和舒適。然而常常憂慮不能在這五種物品中盡情享樂,原因是世事給我的拖累太多了。其中大的方面有兩件,官車、官服、符信、印綬從外面使我的身體感到勞累,憂患思慮從裡面使我的內心感到疲憊,使我沒有生病也已經顯得憔悴,人沒有老卻精神已衰竭,還有什麼空閑花在這五種物品上呢?雖然如此,我向朝廷請求告老還鄉已有三年了,(如果)某一天天子發出惻隱之心哀憐我,賜還我這把老骨頭,讓我能夠和這五種物品一起回歸田園,就有希望實現自己素來的願望了。這便是我標明我的樂趣的原因。」客人又笑著說:「您知道官車、官服、符信、印綬勞累自己的身體,卻不知道這五種物品也會勞累心力嗎?」居士說: 「不是這樣。我被官場拖累,已經勞苦了,又有很多憂愁;被這些物品所吸引,既很安逸,又慶幸沒有禍
患。我將選擇哪方面呢?,「於是和客人一同站起來,握著手大笑說:「停止辯論吧,區區小事是不值得比較的。」
過後,居士嘆息說:「讀書人從年輕時開始做官,到年老時退休,往往是有等不到七十歲就退休的人。我素來羨慕他們,這是我應當離職的第一點理由。我曾經被當朝任用,但至今沒有值得稱道的政績,這是應當離職的第二點理由。強壯時尚且如此,現在既老又多病,憑著難以支撐的身體去貧戀超越的職位俸祿,這將會違背自己平素的志願,自食其言,這是應當離職的第三點理由。我有這三點應當離職的理由,即使沒有這五種物品,離職也是應當的,還要再說什麼呢!」
熙寧三年九月七日,六一居士自傳。
❸ 閱讀下文,完成下題。 齊桓公出獵,逐鹿而走,入山谷之中,見一老公而問之曰:「是為何谷」對曰:「為愚
小題:(1)命名(2)養(3)確實(或:真)(4)使……正(或:整理好) 小題:B 小題: (1)假使堯在上主政,咎繇當法官,怎麼會有奪人馬駒的呢?(重點詞:「使」「理」「安」,兼顧全句) (2)如果有人像這個老人—樣被欺負,也—定不會給他馬駒的。(重點詞:「見」「暴」 「與」,兼顧全句) 小題:C 小題:獄訟不正完善法制
❹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問題。齊桓公出獵,逐鹿而走,入山谷之中,見一老公而問之曰:「是為何谷」
1.D 2.B 3.C 4.(1)假使堯在上主政,咎繇當法官,怎麼會有人奪別人的馬駒呢? (2)如果有別人像這個老人一樣被欺凌,也一定不會給的。 5.獄訟不正;完善法制 |
❺ 蚩尤具體是怎麼死的
1、傳說蚩尤在涿鹿被黃帝打敗,並沒有死在亂軍之中,而是被黃帝軍隊俘虜了。 黃帝看蚩尤背生雙翅,動作極為敏捷,不敢有所耽擱,就在涿鹿當地把他殺掉了。據說為怕蚩尤逃跑,砍下他腦袋的時候,還不敢把禁錮他手腳的木枷除去。 殺死蚩尤後,從他身上摘下染有血跡的木枷,拋擲在荒野中,傳說這木枷立刻變化成一片楓林,每一片葉子都鮮紅如血,似乎在傾訴蚩尤恆久不滅的冤屈和憤恨。 2、也有一種說法,說蚩尤曾經從主戰場上逃脫,一直逃到冀州中部,才終於被黃帝的追兵趕上。黃帝就在擒獲蚩尤的地方砍下了這個敵人的首級,為怕他復生,就把身體和腦袋分別埋葬,從此這個地方就被稱為「解」。解就是分開的意思—這里就是如今山西的解縣。 解縣附近有一座鹽池,叫做「解池」,池裡的鹽水顏色泛紅,據說那就是被蚩尤的血所染紅的。 3、還有一種說法,堅持蚩尤的身體和首級並沒有被埋在解縣,而被運去了黃帝的根據地山東,身體埋在鉅野,墳墓名叫「肩髀冢」;首級埋在壽張。古代壽張的居民每年十月都要祭祀蚩尤,據說此時總會出現一道赤紅的霧氣,從墳頭直沖雲霄,好像一面旗幟,人們把它叫做「蚩尤旗」。 
(5)涿鹿法官擴展閱讀: 蚩尤使用的武器: 傳說黃帝為了將世界達成統一的局勢,和蚩尤展開了激烈的戰斗。蚩尤後來抵不過黃帝的進攻,開始出現了節節敗退的局面,就在戰爭期間的一個夜晚,蚩尤發現天上突然掉下來一塊東西,他急忙追了過去,發現那竟然是一種不認識的妖物,妖物兇猛殘忍,碰到人類就吞噬的絲毫不見,蚩尤不禁暗暗想道若是能將這個妖物煉化成武器定然能威力無窮。 蚩尤的坐騎戰虎以為自己的主人會有危險,急忙挺身護主,可是蚩尤卻怕傷害了自己未來的武器,竟然將戰虎和那妖物結合成一體,並為它取名為虎魄。後來在和黃帝大戰的時候,虎魄果然兇猛無比,兩個人越戰越勇,天地間也血流成河,可是虎魄那武器不但是殺敵的利器,居然也能傷到主人,再加上黃帝的進攻,蚩尤戰敗而死。 其實蚩尤的武器虎魄就是用天上掉下來的隕鐵而鑄成的,在古代人們並不知隕石是什麼東西,所以加入了許多傳奇的神秘色彩,這才為虎魄增添了華麗的外衣。
參考資料:蚩尤之死-網路
❻ 齊桓公出獵,逐鹿而走,入山谷之中,見一老公而問之曰:「是為何谷」對曰:「為愚公之谷。」桓公曰:「
小題1:(2分)( 1)告抄訴,陳述( 2)拜襲兩次 小題2:(2分)D 小題3:(3分)齊桓公於是回去了。第二天上朝的時候,把(這件事)告訴了管仲。(2分)(得分點:遂,明日,以之告,省略句) 小題4:(3分)原因:獄訟不正,內容:完善法制。能體察民情、明辨是非,善於聽取老百姓的意見。(意對即可,1點1分。)
❼ 人在監獄服刑又有案子把人關在看守所在加刑怎麼計算
這屬於餘罪,先加後減,即先將原判再加後判合並後,減去已服刑年限。這是從寬處罰。
❽ 齊桓公出獵,逐鹿而走,入山谷之中。出自哪篇古文古文內容和翻譯。
原文 齊桓公出獵,逐鹿而走,入山谷之中,見一老公而問之曰:「是為何谷?」對曰:「為愚公之谷。」桓公曰:「何故?」對曰:「以臣名之。」桓公曰:「今視公之儀狀,非愚人也,何為以公名之?」 對曰:「臣請陳之:臣故畜牸牛①,生子而大,賣之而買駒。少年曰:『牛不能生馬。』遂持駒去。傍鄰聞之,以臣為愚,故名此谷為愚公之谷。」桓公曰:「公誠愚矣!夫何為而與之?」桓公遂歸。明日朝,以告管仲,管仲正衿再拜曰:「此夷吾②之過也。使堯在上,咎繇③為理,安有取人之駒者乎?若有見暴如是叟者,又必不與也。公知獄訟之不正,故與之耳。請退而修政。」孔子曰:「弟子記之,桓公霸君也,管仲賢佐也,猶有以智為愚者也,況不及桓公、管仲者也!」 翻譯 齊桓公出外打獵,因追趕野鹿而跑進一個山谷時。看見一老人,就問他說:「這叫做什麼山谷?」回答說「叫做愚公山谷。」桓公說:「為什麼叫這個名字呢?」回答說:「用臣下的名字做它的名字。」桓公說:「今天我看你的儀表舉止,不像個愚笨的人,老人家為什麼起這樣一個名字呢?」回答說:「請允許臣下一一說來。我原來畜養了一頭母牛,生下一頭小牛,長大了,賣掉小牛而買來小馬。一個(蠻不講理的)少年說:『牛不能生馬。』就把小馬牽走了。附近的鄰居聽說了這件事,認為我很傻,所以就把這個山谷叫做愚公之谷。」桓公說:「老人家確實夠傻的!您為什麼把小馬給他呢!」桓公就回宮了。第二天上朝,桓公把這件事告訴了管仲。管仲整了整衣服,向齊桓公拜了兩拜,說:「這是我夷吾的過錯。假使唐堯為國君,咎繇為法官,怎麼會有強取別人小馬的人呢?如果有人遭受了像這位老人所遭受到的欺凌,也一定不會給別人的。那位老人知道現在的監獄斷案不公正,所以只好把小馬給了那位少年。請讓我下去修明政治吧。」孔子說:「弟子們記住這件事,桓公是霸主;管仲是賢明的宰相。他們尚且有把聰明當作愚蠢的情況,更何況那些不如桓公和管仲的人呢!」 註:①牸牛:母牛。 ②夷吾;即管仲。 ③咎繇:人名,法官
❾ 本公司由於業務需要須提交赤峰市人民檢察院出具的工程建設領域無行賄行為證明,想了解一下辦理的手續。
公司介紹信、企業法人營業執照復印件加蓋公章,到檢察院反貪局的預防科去查詢,免費辦理,大約10分鍾能辦好。
❿ 山東民國歷代法官
本人來自山東的西藏--菏澤(菏澤在山東的西南角,菏澤是山東最窮的,當然這是指現在的菏澤,在古代,特別是宋金之前,菏澤境內四澤八水,通濟天下,禹貢所列九大名澤居其四),觀山東名人有感,特作打油詩一首。 鳳鳴海岱間,黃河入齊魯。 文武皆雙聖,百代有宗師。 墨子仗劍行,莊周逍遙游。 鄒衍話陰陽,百家齊爭鳴。 忠義無雙地,仁孝千古芳。 朝朝起義兵,蚩尤戰炎黃。 皇龍不入魯,齊人枉斷腸。 詩書代代傳,只為謀將相。
山東省,又稱齊魯大地、孔孟之鄉,稷下故里。 齊魯大地文脈蔚然,人才輩出,上至東夷時期下至現代,文化就一直沒處於下位。 「泰山在這里崛起,黃河在這里入海,孔子在這里誕生」的表述,概括了齊魯文化的歷史地位和重要的貢獻。在「一山一水一聖人」的脊脈下,繁花似錦,且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諸子百家時代里表現最優異並首先崛起的文化中心。 山東是孔子、孟子的家鄉,素有「禮儀之幫」的美譽。周代齊、魯兩國均在山東省,齊魯又成為山東省的代稱。宋代蘇軾詩雲:「我生本西南,為學慕齊魯」。齊魯學風為士夫文人所景仰,從中可見一斑。故有人稱,山東文化是中國文化之源,山東是中國的一個縮影;並且在隨後(指秦漢以後)的歷朝歷代中表現雖有些起伏,但總體上可稱上佳。宋之前,其綜合表現僅次於河南;北宋中後期之後,河南迅速地失去其作為文化中心的地位而風光不再,山東人文狀況卻較之其隋唐五代時期的相對低迷而有著顯著的改觀,並在北方諸省中,表現一直最出色、最穩定。禮儀在山東遠比其他地方嚴謹,「禮、義、廉、恥、孝」、宗族觀念到現在還是很強,所以山東人重承諾知禮儀,性格相當內斂。 尚武重文、文武兼備,是齊魯文化最突出的特色。
一般來說,齊魯文化有五個傳統: 一)名為齊學實為魯學的儒家文化,代表人物是孔孟。「公羊」博士董仲舒的學術思想即出自於齊學,始於齊人公羊高的《春秋》,至漢代有「公羊傳」。儒家文化的兩面性,在她的發源地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忠君與造反,山東人都可以做到極致,一切皆取決於君的好壞與否。 二)真實齊學的管子流派,主張「通貨積財,富國強兵」,漢代黃老之說的倡導者深受其影響,黃老出於齊法家,是剛猛無極的學說。法家按地域來說分為齊法家和三晉法家。三晉法家主要秦帝國所用,以商鞅為代表;齊法家主要是齊國和西漢帝國前期所用,代表人物是管仲。《管子》一書相傳為管仲所著,但實際上,非一人之筆,也非一時之書,它是先秦管仲學派的著作匯編,但盡管如此此本書依舊可以體現管仲的主要思想,管仲是法家的先驅,也是齊法家的代表人物。可惜自漢武帝以後就受到壓制。 三)兵家軍事學的傳統。齊魯兵學甲冠天下。「吳孫子」與「齊孫子」兵法均在漢墓中有所出土,齊魯地區研習兵法都代不乏人。古代十大兵書包括《孫子兵法》、《孫臏兵法》、《吳子兵法》、《六韜》、《司馬法》、《紀效新書》、《練兵實紀》、《尉繚子》、《太白陰經》、《虎矜經》等十大兵書,其中的前七部都出自山東。《武經七書》中的《孫子》《吳子》《六韜》《司馬法》的作者皆出自齊魯。宋朝將《六韜》、《司馬法》、《孫子》、《吳子》、《尉繚子》、《黃石公三略》、《李衛公問對》七部兵書定為當時武職人員學習的重要兵學寶典。《武經七書》中,除《尉繚子》、《李衛公問對》外,其餘5部書皆出自齊魯。 四)山東歷史上就有尚武傳統,一向民風彪悍,名將名帥輩出。山東的戰事頻繁,使山東人養成了尚武的風氣,無論春秋戰國、楚漢爭霸、三國爭雄,還是兩晉的七國之亂、南北朝並立,以後的宋元明清,山東都發生了大大小小的戰役。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優秀將領輩出其中。古代軍事理論的創始人孫武、後來的孫臏、三國時的諸葛亮、兩晉時的王導、王敦、隋唐之際的李績、秦瓊、明代的戚繼光等,是其中的佼佼者。就連南宋著名的文學家辛棄疾年輕時也是「醉里挑燈試劍,夢回吹角連營,沙場秋點兵」。中國三大古典演義小說《封神榜》、《三國演義》、《隋唐演義》的主人公或傑出代表姜子牙、諸葛亮、秦瓊、程咬金無一不是山東人,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則幾乎全是講述的山東人的故事。歷朝歷代山東既不乏文臣,更不缺武將。而且歷朝歷代造反派也不少。山東揭竿造反的人多,改朝換代的人少,但治國良人卻不少。 五)通行於燕齊海隅,喜訪仙事鬼的方術之學。蓬萊神話傳說,齊地八神之說,巫蠱文化之說,泰山主鬼之說,泰山封禪之說,鄒衍的陰陽五行學說,徐福的出海求仙之說,全真七子全都是山東人,可見山東的方術神仙學的盛行。
山東就是一迷你版的「中國」,地理位置重要,溝通南北、抵禦日美、西部支邊、四季分明、物產豐富,人才汲汲。 山東這個地方,自古以來就比較繁榮,歷史文化的厚重不遜於河南,陝西這些地方。在山東說不定某個不起眼的小山村就曾經是個諸侯國的國都。 山東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山東文化就象黃河一樣源遠流長。回望歷史,讓我們去領略一下伴隨著厚重的山東文化一路走來的文化名人們的風采。 不過山東自古以來不出大商家,實在令人費解!也是個不掙的事實,可凈出些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文化家,藝術家,從春秋首霸齊恆公到文聖孔子,亞聖孟子,武聖孫子,智聖諸葛,書聖王懿之。詞人李清照,辛棄疾,醫聖扁鵲,到秦漢的蒙恬,田橫,東方朔,從三過兩晉南北朝的孔融,到隋唐的英雄好漢秦瓊,程咬金,黃巢,從宋金元的梁山108條好漢,到明清的戚繼光,蒲松齡,在到現在的張萬年,遲浩田。 自古至今,在國家危難時刻,總有山東人挺而出現,幾乎每個歷史朝代都有。這在中國任何一個省中,都是無法有的現象。 美國有位官員曾說過,山東人才是真正的中國人!! 所以有人說山東省位於中國的心口位置,代表著中國人的良心!
山東一是英雄無數,二是所有英雄竟然找不出一個和美女有瓜葛的,這個是比較有特點的。所謂英雄難過美人關似乎對山東英雄是例外。 現在,在國家領導層里,在各個省級單位的四大領導班子里,山東籍貫的領導最多。其次是靠上海發家的浙江人最多。而山東籍里以膠東最多,這個主要是當年驍勇善戰的膠東子弟兵的原因,在這個關系網里,膠東人發跡了。我個人估計,未來的中國政壇里,如果真有天實行民主大選了,山東人應該出領導,而且能出不少,多數是保守黨的領導;而社會黨的領導是湖南能出很多。這個是由於多數山東人保守,多數湖南人喜歡煽動煽情而又熱衷政治的原因。所以說,當年台灣的王永慶因反台獨說過,無論山東人還是湖南人,都是中國人。其實就是因為山東和湖南人都性格鮮明的原因。
山東出不了皇帝, 「江南的才子,山東的相,陝西的黃土埋皇上」,山東歷史以來就沒有出過正兒八經的皇上,這是山東人最大的心結之一; 山東也不適合當起義的首選之地,歷史上以山東為根據地起家成功的也就一個曹操,可惜最終沒有統一全國; 山東少詩人領袖、陰謀家、大商人、美酒、雄兵(好像只有 春秋戰國的齊技擊、本朝部分精兵、曹操的青州兵、岳家軍的部分精兵、齊王韓信擊敗項羽的齊軍、唐右威衛將軍孫仁師在朝鮮破倭兵的7000齊兵); 山東多聖人、將相、好漢、響馬、孝子(24孝的故事中有10個發生在山東)。
若以古今名人數量而論,當以地處中原的河南為最,遠邁諸省;而山東仍然被很多中國人和大多數的外國人認為是中國第一文化大省,我認為其理由如錢穆所指出的那樣:「中國各地區的文化興衰,時時在轉動,比較最能長期穩定的,應該首推山東省。若把代表中國正統文化精神的,譬如西方的希臘,則在中國首先應推山東人。自古迄今,山東人比較最有做中國標准人的資格。他們最強韌、最活躍;大聖人、大文學家、大軍事家、大政治家,各種偉大典型的人物都有。既能平均發展,還能長時期維持不墜。」 中國200年文明看上海,500年文明看北京,2000年文明看陝西,3000年文明看山西,4000年文明看河南,5000年文明就要看山東而已!
地域自豪感強烈 山東是儒家創始人孔子和孟子的故鄉,山東人常以「與聖人同鄉」為榮,酷愛自己的家鄉。中國有兩個地方的人愛誇自己的家鄉:一是山西人,愛唱《人說山西好風光》;一是山東人,愛唱《誰不說俺家鄉好》。 弊端 其民受益於其地,也受制於此。譬如多數山東人鄉土觀念凝重、官本位意識濃厚、盲目服從上級,商業意識滯後、思想相對保守,固守其方言令外人感覺土氣,豪爽過激令人感到不夠禮貌等。 山東近現代次要地位的最大悲劇就是自主意識不強,老是跟在其它地域人的屁股後面跑,不能與時俱進!(這個問題貌似自北宋以後就存在) 好像自三國以來,山東人大多呈現的情況是:在內而弱,在外而強,豈不怪哉?!!! 山東的GDP雖然很高,但水分太大,山東整體還是「國富民窮」,消費上跟廣東、江蘇不能比。
這里給出的山東人的選擇的標準是: 一)出生地是山東,故2歲就隨母嫁到鄒平的范仲淹、祖上都是濟南人的王莽、父母都是山東人的丁肇中、祖籍山東的檀道濟、顏真卿、劉穆之、封地在蘭陵的蘭陵王、祖籍齊國的荊軻等不能入選,就算是山東文化的代表人物也不入選,如武松、管仲、荀子、韓復榘、鄭板橋、王景等,但出生於山東的曹植、冉閔、文成公主入選。 二)有想當的名氣或者是代表性人物,比如說漢哀帝,實在是人渣一個,但他是山東唯一的一個正統的皇帝,故入選。 三)可能在當時名氣大,但知名度實在太低的人不如選。實在是人太多了,據專家統計,一部《二十四史》,涉及到的山東人有2000名之多。 四)如果是以群體出現的只選擇代表人物:如孔門七十二賢,大多是山東人,故只選幾人;另如稷下學宮、秦漢游俠、隋唐好漢、梁山好漢、24孝子(山東10個)、鐵道游擊隊、地雷戰等。 五)爭議實在太大的不如選:如劉秀、董永。他們出生地的距離相距太遠,無法判斷。上古時期的人物不在此例,但也是認可度大的入選。 六)此人當時屬於山東,但後來劃出去的不算,如馬本齋、馬永貞、范築先等(雖然在有的電視劇上稱他們為山東人,實際上現在他們已是河北人)。 七)保證女性的上榜率 八)保證各行業的覆蓋率 九)因歷代山東多農民起義,故起義領袖盡量包括。
上古時期:(山東文化的蓬勃發展時期,鳳文明高度發達,文明發達程度最高,炎黃蚩尤時代東夷文化較中原文化發達。當炎黃聯盟與蚩尤發生戰爭之時,炎黃部族使用石制兵器,而蚩尤使用金屬兵器,故而可以推測黃帝的西戎部族處於石器時代,而蚩尤的東夷部族已經進入青銅時代,因此,我們必須承認,上古時代華夏族的統治部族西戎族落後於東夷族的事實。) 太昊: 上古東夷部族的祖先和首領,山東西南部或西部人,鳳文化的創造者(一般認為鳳文化的發達程度略高於龍文化,但龍鳳經過了幾千年的戰爭,最後敗給了龍文化,伏羲是龍文化的創造者,在先秦可靠的典籍中,言太昊則不言伏羲,言伏羲則不言太昊,太昊與伏羲並無任何瓜葛。)山東被稱為太昊、少昊之地。東夷是上古在中原可堪與華夏抗衡的部族,它與華夏的交往十分頻繁,並創造了燦爛的殷商文化,太昊時代應該在大汶口文化晚期。 少昊: 中國五帝之首, 山東濟寧市曲阜人,華夏部落聯盟的首領,同時也是東夷族的首領,遠古時羲和部落的後裔。中國贏姓及其秦、徐、黃、江、李等數百個姓氏的始祖,少昊時期是鳳文化繁榮鼎盛時期,鳳文化和龍文化是中華華夏文化的兩大支柱,中華民族既是龍的傳人,又是百鳥之王——鳳的傳人。主要活動於今山東菏澤、濟寧一帶,擅於治水、農耕。少昊氏最初立國於今山東日照一帶,後來建都曲阜。 蚩尤: 中華三祖之一, 山東西南部人, 上古十大魔神之首,漢民族三大種族群之一東夷部落的首領,是以山東大汶口、龍山文化為核心的東部地區的先祖,活動在山東西南部。齊地八神中的兵主,因在涿鹿之戰中與黃帝交戰而聞名,他在戰爭中顯示的威力,使其成為戰爭的同義詞,尊之者以之為戰神,斥之者以之為禍首。他也是苗族的遠祖之一,其活動年代大致與華夏族首領炎帝、黃帝同時。死後葬在古代九大名澤之一的大野澤東西兩邊(即今山東菏澤巨野和山東濟寧汶上境內)均有其墓。《史記》記載了這兩處。 舜: 五帝之一, 山東菏澤市鄄城人,一說山東濟南人,東夷之人,生於姚墟,在山東菏澤市鄄城縣境內的雷澤東十三里,(一說生於諸馮,即今山東諸城)都城在蒲阪(今山西永濟)。《太平環宇記》載:「濮州,今治鄄城縣。古昆吾舊壤,顓頊遺墟。」《呂氏春秋》載:「堯葬谷林,舜耕於歷山,陶於河濱,漁於雷澤「。谷林、河濱、雷澤、歷山均在菏澤境內。《左傳》載:茫茫禹跡,畫為九州。夏商時天下分為九州。鄄城屬古兗州之域。 皋陶: 上古四聖之一, 山東濟寧市曲阜人,司法鼻祖,皋陶、堯、舜、禹被後人尊為「上古四聖」。東夷部落的首領,生於曲阜少昊之墟。生活在公元前(大約2280一2170年)原始社會末期和奴隸社會初期,當時在晉南一帶的堯、舜、禹等部落與皋陶在山東的東夷部落聯盟結成強大的聯盟,形成了華夏諸國的核心。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法官. 伯益: 秦和趙君主先祖, 山東西南部人, 嬴姓,大約出生於公元前21世紀,出生地大約位於今天的山東省的西南部中原地區。傳說,他能領悟飛禽語言,被尊稱為「百蟲將軍」。在他的帶領下,我國早期先民學會了建築房屋,鑿挖水井。
夏商西周時期:(山東文化的蓬勃發展時期,東夷文明和華夏文明 激烈碰撞、高度融合;商起自東夷,又融合中原,故自商朝起,中原文化超越東夷文化) 後羿: 夏時東夷有窮氏部落首領、箭神, 山東東部人,後羿代夏,使太康失國。後羿所部的有窮氏當是山東半島的一個部落,我國古代把東方民族稱為東夷。史書記載,弓箭的發明在東夷,後羿射日的傳說就發源於德州,所以德州被譽為太陽城,並被國際上認可。 少康: 夏朝國君, 山東濟寧市任城區人。史有 少康復國。當寒浞攻殺後相之時,其妻後緡東逃至魯西南母家有仍氏之地,生下遺腹子少康。 伊尹: 商元聖, 一說商時有莘國(今山東菏澤市曹縣北)人,一說出生於莘之野(今河南省欒川縣),一說出生於空桑之野(今山東菏澤市東明縣),名伊,一說名摯,夏末商初人。他開始當做飯奴隸,後提為廚師。後湯娶有莘氏之女為妃,伊尹作為陪嫁奴隸到商,後輔佐商湯王建立商朝,被後人尊之為中國歷史上的賢相,奉祀為「商元聖」,是歷史上第一個以負鼎俎調五味而佐天子治理國家的傑出庖人。他創立的「五味調和說」與「火候論」,至今仍是中國烹飪的不變之規。是傑出的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賢能相國、帝王之師、中華廚祖。 盤庚: 商朝第20任君主,山東濟寧市曲阜人,在位期間,他進行了商王朝歷史上一次重要的遷都,將國都從奄(今山東曲阜)遷到殷(今河南安陽西北),史稱「盤庚遷殷」,所以商朝也被稱為殷或殷商。盤庚遷殷後,執行開明的政策,使得社會經濟發展,文化繁榮興盛,人民安居樂業,商王朝出現了中興的局面。 姜子牙:百家宗師, 山東日照市人,政治家、軍事家和謀略家。也稱呂尚,別號飛熊,尊稱太公望,。西周初年,被周文王封為「太師」(武官名),被尊為「師尚父」,輔佐文王,與謀「翦商」。因功封於齊,成為周代齊國的始祖。指揮牧野之戰,著有兵法《六韜》。留下「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等千古美談。歷代典籍都公認他的歷史地位,儒、道、法、兵、縱橫諸家皆追他為本家人物,被尊為「百家宗師」。
熱點內容
內江法院6
發布:2025-08-18 16:01:56
瀏覽:323
道德自在
發布:2025-08-18 15:49:11
瀏覽:379
法院的上級單位
發布:2025-08-18 15:46:12
瀏覽:963
非獨立法人實體
發布:2025-08-18 15:30:02
瀏覽:57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