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法院站樁
一、不準主觀臆斷
二、不準徇情枉法
三、不準貪贓賣法
四、不準吃請受禮
五、不準索賄受賄
六、不準經商牟利
七、不準欺壓群眾
八、不準泄露機密
❷ 心意六合八法拳需要站樁么 是什麼樁
你練多久了啊,站樁是必要的,就像散打里抱預備式一樣
❸ 站樁的標准及注意事項有哪些
標准:
雙手撐抱在身前
間架得當似弓滿
精神提起復坦然
脊椎對爭的總體要求是:坐臀提身,領頸拔背、節節拉長、通脊貫頂。感覺如同「隔牆視彼物,牛拉重車行」,伸長脖子拉長腰。
上肢對爭的要領總要求是:扯肩攏肘,拔臂探手,骨掙肉墜,通臂貫梢。
注意事項:
1、堅持時間站樁最基礎的時間要求,必須保證四十分鍾,如果低於四十分鍾是沒有效果的。另外根據不同需求,時間也各有不同,養生為目的,站到一個小時就可以。如果以武術練功為目的,則需要站到兩小時甚至更多。
2、放鬆心態,雙足分開,與肩同寬,腳尖向前,平行站立或外八字,身體左右重心放於兩足之間,前後重心置於腳掌與腳跟之間。
3、雙膝微屈,小腹松圓,尾閭(長強穴別稱,在尾骨尖端下,尾骨尖端與肛門連線的中點處)保持中正。
4、臀部似坐非坐,背部似靠非靠,面部表情似笑非笑。第四,雙手抬起,在胸前或者腹前彎曲,兩只手距離約10-30厘米就可以,雙肘左右微向外撐,同時又有向下松垂之意。
雙手十指微屈,自然分開,像能容納球形物體一樣。意想雙手各抱一紙球,用力則球破,不抱則球脫。
5、調整身形,擺正頭部,下頜略微放鬆。雙肩保持在一樣的高度,胯骨同高。雙目似閉非閉,呈垂簾之狀,雙耳似聽非聽,做到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即所謂不動心。
❹ 真正的基本功站樁分為幾種啊說說每種的站法希望大師們指點一二,在此謝過!
站樁是中國傳統武術的基本,不同地武術有不同的樁功,1、少林功夫:少林功夫樹素有「未入門先站三年樁」之說,所以,少林入門功夫,就是一個大馬步樁。 2、南少林功夫;電視上曾放過一民間真正的南少林功夫傳人(一位80多歲的老者),其所講述的入手功夫為弓步樁, 3、武當功夫:講究窄馬步樁入門,一般人認為比少林之大馬步難度更大一些,似乎練了出的功夫要高一些,其實不然,窄馬樁更不易把握要領,如果把握不住要領,則你站一輩子也出不了功夫。 4、武當太和門功夫:以金鋼鐵板功為入門功夫,而金鋼鐵板功的核心是後面的四架,此四架正是馬步樁和弓步樁。 5、太極拳功夫:據我們所知也是在馬步樁上下功夫。 6、形意拳功夫:大家都知道三體式是其入門功夫,三體式說白了就是一個大虛步樁,沒有什麼神秘的。 7、八卦掌功夫:八卦掌的練法與其他功夫略異,以走圈練功夫,但八卦掌也練樁功,而樁功卻是虛步樁和弓步樁。 8、八極拳功夫:八極拳以八極小架為入手功夫,而八極小架正是樁功。 9、詠春拳功夫:以「羊腳步樁」為入門樁,而「羊腳步樁」卻是窄馬樁的變化練法,實質是馬步樁。 10、我們武當派內家拳功夫:基礎功夫為擺步拳和弓步拳,即擺步樁和弓步樁,而在入門之時,主張須同時打通全身經脈,這樣才能有效做到,呼吸時把精氣吸到全身經脈中去,從而保證功力快速持續的增長,這是一切樁功最核心之秘。關於這一點理論我相信其門派也應該是相同的。 11大成拳功夫:大成拳功夫以渾圓樁為入手功夫,但渾圓樁頭重腳輕,而且過分重視意念的作用,與其他門派的樁功原理都不符,是更高明呢(這種可能性極小)?還是其自身並不科學,有待進一步認識,所以現在我們一般不主張練習渾圓樁。 綜上所述,中國傳統武術說白了十分簡單,並不神秘,神秘是人為造成的,近代以來十分流傳的先練丹田氣,打通小周天的所謂內家功夫,我們認為是全是旁門佐道,不值一提。 樁功的關鍵是姿勢一定要正確,這是功力持續增長的唯一保證,而這一點無師指點,則很難做到,所以說老師也僅是領徒入門,修行則靠各人。
❺ 八極拳站樁重心掌握不好怎麼辦
低樁
初學,可能胯不太適應
你先給自己一個可以把握重心的姿勢,然後鍛煉一個時間段後,降低一些
也可以多練習腿部,跨部的力量練習
比如蹲跳,腿法練習,腿部負重練習,過一段時間會有效果的!!
❻ 何謂 內八字站樁
兩腳尖碰到一起,腳後跟分開這就是內八字
我也不是內行,腿估計要保持馬步的姿勢吧,站直估計沒什麼效果的
❼ 站樁時雙腳站八字與平行有什麼不同的功效
八字腳站樁,筋骨肉血都糾結,不會順暢,平行才是骨骼正確位置
❽ 太極站樁功具體練習方法
太極樁對樁架、結構也有特定的要求。具體練習方法如下:
一、太極樁:
行功姿勢:身體自然站立,兩腳橫開與肩同寬,成11字形。頭正身直,二目垂簾向前下方斜視,從頭到腳,進行周身放鬆。兩手自然下垂,貼於大腿兩側。舌抵門牙牙齦。
二、心法:身體放鬆後觀想自身與茫茫宇宙混然合為一體進入忘我境界。
三、太極樁:
1、兩腳橫開,比肩略寬一腳,兩腳成11型站立,從頭到腳依次放鬆,然後兩腿微屈,成高馬樁,有圓襠之意。含胸拔背。
兩臂慢慢抬起與肩平,肘略低於肩,兩肩胛骨用力貼向前胸,兩臂在胸前成環形。(以身體感覺舒適為度)。
2、兩手十指自然張開,彎曲,形似虎爪,兩手相距2寸,手心向內,距胸前一尺三寸左右,成扁圓狀。
3、頭項不偏不斜,項部直立,以頭部舒適為度。
4、兩眼開目平視兩手間(也可平視遠處一定目標)。眼不可睜太大。
四、心法:
1、肩井與湧泉成一線1–2分鍾,找放鬆的感覺,湧泉有麻、熱、脹即為正確。
2、肩井、曲池、合谷放鬆。
3、肩胛骨前貼。
4、臀部前貼。
5、膝關節外撐。
6、手臂外撐(即要外撐又要內抱有挾球感)。
7、意守丹田呼吸氣沉丹田。
1–7每個動作1–2分鍾,一個輪回8–10分鍾,能做幾輪回做幾個,一般8–10個輪回。
五、太極樁(收式):
行功姿勢:由原式起,兩手由身體兩側向小腹丹田處抱合,雙手重疊一處,左手內勞宮扣於右手外勞宮,扣於丹田處,頭正體直,目視前方。
六、心法:意想周身真氣通過肢體經脈回收丹田。
(8)八法院站樁擴展閱讀:
站樁要求:
一、頭易正:頭居人體最高處,為人身之君,是一身之主宰,不宜傾斜,頭正神清,神態端莊,收頦直頸而其頭必正直,大有統領全身之意。
二、肩易順:順肩者,兩肩向左右的方向平而順之,意在肩骨均衡、平行、舒展的向左右伸張,毫無拘禁、高聳之狀,以合出勁之態。
三、胸易出:出胸者,人之威嚴在於胸,出胸不是挺胸,出胸以壯神威,挺胸則有失中正,出胸有利於腰的靈活,腰部靈活,則身體輕靈,周身合力易成。
四、腰易穩:腰,為人身骨節的中心主宰,是人身四肢上下運動的紐帶,乃重心之所系。因此,腰肢最要緊的是穩,穩而厚重則堅實,上、下行氣不滯,則出勁不空。
五、足易堅:足堅者,兩足放平,大趾內側用力向下扣,使腳部穩穩的立於地上,古語言:百力皆發於腳,足之堅穩否,將直接的影響步法、身形、發力的能力。
六、膝易曲:膝要善曲,而曲中求直,則為下盤穩固之道。兩膝微曲而上、下伸展,使筋脈舒展,而下盤則堅。
七、手易抱:抱元守一,是練太極內功的具體要求。行功時,兩手要向前合抱,猶如老翁抱樹。
肘曲、腕平、五指自然分開,此乃站太極樁基本姿式,行功時,要盡量的使肘臂平行舒展,以達筋肉伸展,真氣運行自如之目的。
八、脊骨直:脊骨是人身體的支撐所在,其內是眾多神經的通道,是支配人體活動,意識傳導的主要途徑。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太極樁功
❾ 求八極拳的站樁,最好有圖片演示。
步法:不丁、不八、不弓、不馬,即用擁搓步跺碾步和翻身跺子。步法歌訣:意要身正直,十趾抓地牢,兩膝微下蹲,松胯易佇腰,兩肘配兩膝,八方任飄搖。還有 "八極,八極,兩腳不離地"的說法。
技擊手法:講求寸截、寸拿、硬開硬打、挨。戳。擠、靠、崩、撼、突擊。口訣曰:一寸、二裹、三提、四挎、五戳、六摟、七硬、八摔。
八極拳技擊講究彼不動,我不動,彼若不動,我以引手誘敵發招,隨即用崩開裹迸之法強開對方之門,貼身暴發,三盤連擊,一招三用,三法,三力,而一舉成功。
(9)八法院站樁擴展閱讀
清末民初,南良李書文為八極拳最為傑出的代表。他秉承黃四海之藝業,大槍術得師爺張克明之親傳。
精習八極拳、六合槍、把劈掛拳和金剛八式與八極拳融為一體,將八極拳沉墜勁,十字勁,纏絲勁三種勁道和練氣養氣法緊密結合,豐富了八極拳內外兼修、意形俱練、剛柔相濟的文化內涵和挨、膀、擠、靠、崩、撼、突、擊的技擊特點,並在實戰中加以提煉升華,形成了更加完善的八極拳訓練體系和技擊體系。
他挾技游天下,以其貼身靠打的精技純功名震江湖,以出神入化、精妙絕倫的大槍技藝,揚威海內外,被武林界譽為「神槍李」。他的拳技,槍技融天下武學之精髓,超越眾前輩,一生縱橫天下四十年,與人交手戰無不勝,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神功蓋世,鑄就了八極拳一個歷史時期的輝煌,使八極拳更加科學完整的進入顛峰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