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州市中級人民法院
A. 求助,幾年的一個案子
這個案子上課的時候經常討論,大概是你說的那樣的,可是找不到資料!你非得要詳細案例幹嘛?
B. 瀘州2男子電捕到1.1兩的小魚致其死亡為何被判3年罰2千
11月17日,瀘州市龍馬潭區人民法院依法公開審理一起非法獵捕、殺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案,兩名被告人因貪圖一時的口腹之慾,在長江中電捕魚類,並導致一條重0.055千克的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胭脂魚死亡。案件審理後當庭作出一審宣判,被告人李立才獲刑三年兩個月,被告人唐永祥獲刑七個月,並分別處罰金2000元。
在庭審過程中,兩被告人均表示後悔萬分,但為時已晚。審案法官認為:兩被告人僅僅因為貪圖一時的口腹之慾,竟然不顧禁漁期規定,存僥幸心理,終究受到了法律的嚴懲。
法庭審理後當庭作出一審宣判:被告人李立才犯非法獵捕、殺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判處有期徒刑十個月,並處罰金2000元;撤銷瀘州市中級人民法院(2014)瀘刑初字第15號刑事判決書第二項被告人李立才犯窩藏罪判處有期徒刑三年,緩刑三年的緩刑部分,數罪並罰,決定執行有期徒刑三年兩個月,並處罰金2000元;被告人唐永祥犯非法獵捕、殺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判處有期徒刑七個月,並處罰金2000元;在案扣押作案工具予以沒收,由扣押機關依法處置。
C. 瀘州市人民法院網站怎麼進入
瀘州中院目前沒有外網網站,正在籌劃建設中。
D. 瀘州市人民法院公布的老賴有哪些
具體名單請搜索來http://news.lzep.cn/2015/0312/132789.shtml
四川省瀘州市中源級人民法院
關於公布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信息的公告
為切實保護申請執行人的合法權益,促使被執行人自覺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維護司法權威。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公布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信息的若干規定》等法律和司法解釋的相關規定,現將我市兩級法院2015年第一季度執行案件部分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信息予以公開曝光。
特此公告。
附件: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信息表
2015年3月12日
E. 又因為公布的未履行標的的老賴名單而跑路的人嗎
昨日下午,瀘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召開新聞發布會,公開曝光了 2015 年第一季內度失信被執行人名單。本次集中容曝光的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共 72人 ,其 中 自 然 人 67人,法人或其他組織5個。記者了解到,從今年起,每季度將由市中院集中曝光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信息一次。
集 中 曝 光市中院公布72名「老賴」
瀘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黨組成員、執行局局長王宏在新聞發布會上通報,2015年一季度集中曝光的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共 72人,其中自然人67人,法人或其他組織5個,重點是對失信情形較為惡劣、具有典型性和未履行標的較大的部分失信被執行人進行公開曝光。
記者從一季度失信被執行人名單表中看到,此次曝光的72名「老賴」中,未履行標的從幾千萬到幾百萬元不等,最高金額達350萬元。王宏說,截至3月5日,已納入最高人民法院失信被執行人名單庫555 人,其中自然人 486人,法人或其他組織 69個。有18名失信被執行人因採取強制措施後主動履行了義務或與申請人達成了和解協議,兌現標的474.8萬元。
F. 企業破產案件應由哪個法院管轄
根據《破產法》第21條的規定,破產債權確認糾紛應該由受理破產申請的人民法院管轄,這屬於一般性的規定,理論上應該屬於專屬管轄。對於這個一般性的規定,還有一些例外。
G. 瀘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張夏詐騙案
詐抄騙公私財物,數額較大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H. 案情介紹。
你好,你講的四川瀘州的案件吧:
發生在2001年的張學英訴蔣倫芳拒絕交付遺贈財產糾紛案(有關報道和研究者稱之為「二奶」爭遺產案)引發了社會輿論界和法學界持續不斷的關注和討論,筆者以前曾經寫過一篇文章,主題目是:《「二奶」和法學家是如何被法官捉弄的》,副標題是:兼論錯誤的法律思維是從哪裡來的。文章發表後,經常有同學和朋友認為我在那篇文章中表述的觀點不完整,希望我就此案件進行一番相對完整和系統的分析與論證,因此作如下陋文。歡迎各位法學同仁、同學、法學愛好者批評指教。
原告張學英是受遺贈人。遺贈人是被告蔣倫芳之夫黃永彬。被告蔣倫芳與遺贈人黃永彬於1963年5月自願登記結婚,未生育,於1970年收養一子黃勇。黃勇結婚後與養父母分居。1996年,張學英與遺贈人黃永彬相識,兩人隨即在當地農村租房同居,共同生活至2001年2月。蔣倫芳則在瀘天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職工宿舍獨居。2000年9月,蔣倫芳將其在1990年繼承父母遺產所得的一套住宅房出賣,獲款80000元。2001年1月,蔣倫芳和黃永彬拿出30000元贈與其養子黃勇購買商品住宅房。2001年2月,遺贈人黃永彬患晚期肝癌病住醫院治療,蔣倫芳始終予以護理,張學英未參與護理。2001年4月18日,原告張學英的訴訟代理人韓鳳喜在醫院為黃永彬代書遺囑:「我決定,將依法所得的住房補貼金、公積金、撫恤金和賣瀘州市江陽區一套住房售價的一半(即4萬元),以及手機一部遺留給我的朋友張學英壹人所有。我去世後骨灰盒由張學英負責安葬。」4月20日,四川省瀘州市納溪區公證處對該遺囑出具了(2001)瀘納證字第148號公證書,證明:黃永彬於2001年4月18日在公證員面前,在代書遺囑上簽名、捺手印。4月22日,遺贈人黃永彬逝世。4月25日上午,被告蔣倫芳在瀘州市賓儀館火化遺贈人黃永彬的屍體時,遺囑執行人易念華突然向蔣倫芳和黃勇宣讀了遺贈人黃永彬的公證遺囑,要求蔣倫芳和黃勇執行該公證遺囑。蔣倫芳和黃勇當即表示不執行該遺囑。當日下午,張學英即向四川省瀘州市納溪區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四川省瀘州市納溪區人民法院審理後認為:1、原告所舉黃永彬於2001年4月18日所立的遺囑雖經過公證,但因該遺囑的內容不符合客觀事實,違背了有關政策、法律規定,侵犯了被告的合法權益,本院依法不予採信。公證機關關於2001年5月17日作出的(2001)瀘納撤證字第02號《關於部分撤銷公證書的決定》公證書,在遺贈人死亡後變更遺贈人的真實意思表示,無法律依據,侵犯了遺贈權利,本院不予採信。2、遺贈屬一種民事法律行為,民事行為是當事人實現自己權利,處分自己的權益的意思自治行為。當事人的意思表示一旦作出就成立,但遺贈人行使遺贈權不得違背法律的規定。且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七條的規定,民事行為不得違反公共秩序和社會公德,違反者其行為無效。本案中遺贈人黃永彬與被告蔣倫芳系結婚多年的夫妻,無論從社會道德角度,還是從《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的規定來講,均應相互扶助、互相忠實、互相尊重。但在本案中遺贈人自1996年認識原告張學英以後,長期與其非法同居,其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二條規定的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和第三條禁止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以及第四條夫妻應當互相忠實、互相尊重的法律規定,是一種違法行為。遺贈人黃永彬基於與原告張學英有非法同居關系而立下遺囑,將其遺產和屬被告所有的財產贈與原告張學英,是一種違反公共秩序、社會公德和違反法律的行為。而本案被告蔣倫芳忠實於夫妻感情,且在遺贈人黃永彬患肝癌病晚期住院直至去世期間,一直對其護理照顧,履行了夫妻扶助的義務,遺贈人黃永彬卻無視法律規定,違反社會公德,漠視其結發夫妻的忠實與扶助,侵犯了蔣倫芳的合法權益,對蔣倫芳造成精神上的損害,在分割處理夫妻共同財產時,本應對蔣倫芳進行損害賠償,但將財產贈與其非法同居的原告張學英,實質上損害了被告蔣倫芳依法享有的合法的財產繼承權,違反了公序良俗,破壞了社會風氣。原告張學英明知黃永彬有配偶而與其長期同居生活,其行為法律禁止,社會公德和倫理道德所不允許的,侵犯了蔣倫芳的合法權益,於法於理不符,本院不予支持。綜上所述,遺贈人黃永彬的遺贈行為違反了法律規定和公序良俗,損害了社會公德,破壞了公共秩序,應屬無效行為,原告張學英要求被告蔣倫芳給付受遺贈財產的主張本院不予支持。被告蔣倫芳要求確認該遺囑無效的理由成立,本院予以支持。據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七條的規定,判決駁回原告張學英的訴訟請求,案件受理費2300元由原告張學英負擔。
法庭當庭宣判時,近1500名旁聽公民鼓掌擁護判決結果。
張學英不服一審判決,向四川省瀘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四川省瀘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審理後認為:
1、本案屬遺贈糾紛,首先應當確定遺贈人黃永彬臨終前立下書面遺囑將其財產贈與上訴人張學英這一遺贈行為本身是否具有合法性和有效性。遺贈是公民以遺囑的方式將個人合法的財產的一部分或全部贈給國家、集體或法定繼承人以外的其他人,並於死後發生效力的法律行為。遺贈行為成立的前提是遺囑,而遺囑是立遺囑人生前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按照法律規定的方式處分自己的財產及其他財物,並於死後生效的法律行為。一個合法的遺囑成立必須具備其構成要件。本案中遺贈人黃永彬所立遺囑時雖具完全行為能力,遺囑也系其真實意思表示,且形式上合法,但遺囑的內容卻違反法律和社會公共利益。遺贈人黃永彬對售房款的處理違背客觀事實。瀘州市江陽區新馬路6—2—8—2號住房一套,系遺贈人黃永彬與被上訴人蔣倫芳婚姻關系存續期間蔣倫芳繼承父母遺產所得。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l7條:「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歸夫妻共同所有,雙方另有約定的除外。夫妻對共同所有的財產,有平等的處理權」的規定。該住房為夫妻共同財產。但該房以8萬元的價格賣給陳蓉,黃永彬生前是明知的,且該8萬元售房款還繳納了有關稅費,並在2001年春節,黃永彬與蔣倫芳共同又將該售房款中的3萬元贈與其子黃勇用於購買商品房,對部分售房款已作處理,實際上並沒有8萬元。遺贈人黃永彬在立遺囑時,仍以不存在的8萬元的一半進行遺贈,顯然違背了客觀事實,系虛假行為。並且,遺贈人黃永彬的遺贈行為,違反法律規定,剝奪了蔣倫芳依法享有的合法財產繼承權。黃永彬與蔣倫芳系合法夫妻,他們的婚姻關系受法律保護。我國《婚姻法》第26條規定:「夫妻有相互繼承遺產的權利」。夫妻間的繼承權,是婚姻效力的一種具體表現,蔣倫芳本應享有繼承黃永彬遺產的權利,但因黃永彬與上訴人張學英長期非法同居,黃永彬在病重住院期問,所立的遺囑違反法律規定,將財產贈與與其非法同居的上訴人張學英,實質上剝奪了其妻蔣倫芳依法享有的合法財產繼承權。因此,遺贈人黃永彬所立書面遺囑,因其內容和目的違反法律和社會公共利益,不符合遺囑成立要件,該遺囑應屬無效遺囑。遺囑無效,其遺贈行為自然無效。
2、《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證暫行條例》第2條規定,「公證是國家公證機關根據當事人的申請依法證明法律行為、有法律意義的文書和事實的真實性、合法性,以保護公共財產、保護公民身份上、財產上權利和合法利益」。公證機關作為行使國家證明權的機關,應當按照法定程序對所要證明的法律行為、文書和事實的真實性、合法性進行認真審查。司法部(公證程序規則》(試行)第32條明確規定,「法律行為公證應符合下列條件:行為的內容和形式不違反法律、法規、規章或者社會公共利益。」遺囑行為屬民事法律行為,因此,法律行為公證的條件就必須與民法上規定的民事法律行為成立的要件相符合。《遺囑公證細則》第17條也規定:遺囑內容不得違反法律規定和社會公共利益,對不符合前款規定條件的,應當拒絕公證。《公證暫行條例》第25條、《四川省公證條例》第22條規定:公證機構對不真實、不合法的行為、事實和文書應拒絕公證。因此,遺贈人黃永彬所訂立的將其死後遺產贈與上訴人張學英的遺囑雖然經過公證機關辦理了公證手續,但因該遺贈行為本身違反了法律,損害了社會公共利益,屬無效民事行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67條規定:「經過法定公證證明的法律行為、法律事實和文書,人民法院應當作為認定事實的根據。但有相反證據足以推翻公證證明的除外」。故瀘州市納溪區公證處所作出的(2001)瀘納證字第148號公證書依法不能產生法律效力,本院不予採信。
3、本案涉及的法律、法規中《繼承法》、《婚姻法》為一般法律;《公證暫行條例》,系國務院制定,為行政法規;《四川省公證條例》,系四川省人大常委會制定,為地方性法規;《公證程序規則》、《遺囑公證細則》,系司法部制定,為部門規章;皆為民事審判之依據,而《民法通則》為基本法律,依《立法法》第5章之規定,上位法效力高於下位法效力。《民法通則》的效力等級在法律體系中僅次於《憲法》,高於一般法律、法規和規章;後者若與《民法通則》規定不一致,應適用《民法通則》。加之《民法通則》是對我國民事法律基本制度的規定。故在審理民事案件中,在適用各法律、法規和規章時,應結合適用《民法通則》相關規定,遺贈行為作為民事法律行為的一種,除應當具備繼承法所規定的有關構成要件外,還必須符合<民法通則》對民事法律行為的一般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7條明確規定「民事活動應當尊重社會公德,不得損害社會公共利益」。此即民法的「公序良俗」原則。作為現代民法的一項基本原則,「公序良俗」原則充分體現了國家、民族、社會的基本利益要求,反映了當代社會中居於統治地位的一般道德標准,就其本質而言,是社會道德規范的法律化,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起著使社會道德觀念取得對民事主體之民事行為進行內容控制的重要功能,在法律適用上有高於法律具體規則適用之效力。「公序良俗」原則所包括的「社會公德」與「社會公共利益」,又可稱作「公共秩序」和「善良風俗」,兩者的概念基本一致,相輔相成。在確定「公序良俗」原則中「社會公德」或「社會公共利益」的法律內涵進行具體法律適用時,必須也只能通過不同歷史時期法律具體規定所體現的基本社會道德觀念和價值取向加以確定。因此,並非一切違反倫理道德的行為都是違反社會公德或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但違反已從道德要求上升為具體法律禁止性規定所體現的維持現行社會秩序所必須的社會基本道德觀念的行為則必然屬於違反社會公德或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為,依法應為無效民事行為。在本案中,遺贈人黃永彬與被上訴人蔣倫芳系結婚多年的夫妻,本應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4條的規定互相忠實、互相尊重,但黃永彬卻無視夫妻感情和道德規范,與上訴人張學英長期非法同居,其行為既違背了我國現行社會道德標准,又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3條「禁止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法律規定,屬違法行為。黃永彬基於其與上訴人張學英的非法同居關系而訂立遺囑將其遺產和屬於被上訴人的財產贈與上訴人張學英,以合法形式變相剝奪了被上訴人蔣倫芳的合法財產繼承權,使上訴人實質上因其與黃永彬之間的非法同居關系而謀取了不正當利益。我國《民法通則》第58條規定「民事行為違反法律和社會公共利益的無效」,因此,遺贈人黃永彬的遺贈行為,應屬無效民事行為,無效的民事行為,從行為開始就沒有法律約束力。綜上所述,遺贈人黃永彬的遺贈行為雖系黃永彬的真實意思表示,但其內容和目的違反了法律規定和公序良俗,損害了社會公德,破壞了公共秩序,應屬無效民事行為。上訴人張學英要求被上訴人蔣倫芳給付受遺贈財產的主張,本院不予支持。被上訴人蔣倫芳要求確認該遺囑無效的理由成立,本院予以支持。原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依法應予維持。
據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153條第1款第(1)項之規定,判決如下:駁回上訴,維持原判。上訴案件受理費1150元由上訴人張學英負擔。
I. 四川省瀘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怎麼樣
四川省瀘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本省范圍內,當前企業的注冊資本屬於一般。
通過網路企業信用查看四川省瀘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更多信息和資訊。
J. 王宏的履歷
1984.10-1988.01 武警成都支隊五中隊戰士、班長、文書
1988.01-1994.10 瀘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通訊員、書記員、助理審判員(其間:1988.09-
1991.07全國法院業余法律大學專科學習)
1994.10-1997.10 瀘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副科級助理審判員(1993.09-1996.07西南政法大學法律專業本科學習)
1997.10-1999.03 瀘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副科級審判員
1999.03-2000.02 瀘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正科級審判員
2000.02-2001.03 瀘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經濟審判第一庭副庭長
2001.03-2002.04 瀘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民二庭副庭長
2002.04-2002.12 瀘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民二庭庭長(其間:2002.03-2002.06中共瀘州市委黨校第十五期科干班學習)
2002.12-2003.01 古藺縣人民法院代院長、黨組書記
2003.01-2005.11 古藺縣人民法院院長、黨組書記(其間:2004.03-2004.05中共瀘州市委黨校第十九期縣干班學習)
2005.11-2006.01 合江縣人民法院代院長、黨組書記
2006.01- 合江縣人民法院院長、黨組書記(其間:2006.05-2006.06國家法官學院第五期基層法院院長培訓班學習)
瀘州市七次黨代會代表;瀘州市五、六屆人大代表;古藺縣九次黨代會代表;古藺縣十三屆人大代表;合江縣十一次、十二次黨代會代表;合江縣十四屆、十五屆人大代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