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法院庭審活動

法院庭審活動

發布時間: 2021-03-02 16:50:15

⑴ 開庭審理包括哪些階段

開庭審理包括以下階段:

1、開庭時間

2、開庭後何時審判

3、開庭程序

4、審理期限

5、刑事案件庭審程序

6、簡易程序的審理期限

7、民事案件的審理期限

8、仲裁審理期限

9、不公開審理的案件

10、延期開庭申請書

開庭審理:是指人民法院於確定的日期在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參加下,依照法定的程序和形式,在法庭上對案件進行實體審理的訴訟活動。

(1)法院庭審活動擴展閱讀:

開庭審理是普通程序中最基本和最主要的階段,是當事人行使訴權進行訴訟活動和人民法院行使審判權進行審判活動最集中、最生動的體現,對人民法院正確審理民事案件具有重要的意義。首先,開庭審理能夠確保人民法院審判權的正確行使。

通過開庭審理,審判人員按照民事訴訟法的規定對民事案件的事實進行客觀的認定,對證據進行全面的審核,分清是非責任,對民事案件作出公正的處理,從而實現人民法院的審判職能。其次,有利於對審判活動的有效監督。

開庭審理將案件的審理過程置於群眾的監督之下,增加了審判活動的透明度,有利於保證案件處理的公正性。第三,有利於保護當事人的訴訟權利和實體權利。

民事訴訟法對開庭審理中當事人各項訴訟權利及其行使的方式作了充分的規定,開庭審理有利於當事人充分行使訴訟權利,自覺履行訴訟義務,保證庭審活動的順利進行,最終保護了當事人的民事實體權利。第四,有利於充分發揮開庭審理的教育作用,擴大法制宣傳效果。

⑵ 審判流程信息公開網里的法庭活動是什麼意思是開庭嗎

這既可能是進入庭審程序,也可能是庭前調解或進行相應的調查。

⑶ 庭審時,什麼樣的人可以旁聽普通人可以旁聽嗎

法庭旁來聽需要的條件:

_1、公自民要求旁聽的案件應為依法應公開審理的案件。

2、公民要求旁聽公開審理案件,應向法院出示有效身份證件;法院根據法庭場所和要求旁聽的人員情況決定發放旁聽證的數量;公民持有旁聽證方能進入法院旁聽案件的審判。公開審理的案件,外國公民要求旁聽的,依照有關外事管理規定辦理。

3、下列公民不得要求旁聽公開審判:不滿18歲的未成年人(經法院批準的除外)、精神病人和醉酒的人,其他不宜旁聽的人。

4、公民旁聽公開審判應遵守法庭規則,在案件審判過程中應關閉尋呼機、手持電話機;不得錄音、錄像和攝影;不得隨意走動和進入審判區;不得發言、提問;不得鼓掌、喧嘩、哄鬧和實施其他妨害審判活動的行為;要愛護法庭設施,保持法庭衛生。

⑷ 法院庭審過程是怎樣的

法院開庭審理案件時,有如下程序:

1、宣布法官到庭;

2、核對當事人身份;

3、宣版布開庭;

4、告知當權事人訴訟權利義務;

5、原告宣讀起訴狀;

6、被告答辯;

7、雙方舉證、質證;

8、雙方互相辯論;

9、最後陳述意見;

10、法官宣布休庭(當庭宣判或者擇日宣判)。

⑸ 人民法院的審判活動按審判程序包括哪些

從第一審普通程序的一般結構來看,審前准備程序可分為兩個階段:審前准備階段和審前准備階段。審判前准備,是指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後、審判開始前,合議庭為保證審判正常進行而進行的一系列訴訟活動。審前准備是普通程序適用於民事案件審判的法律程序。

人民法院受理當事人提起的訴訟後,不能立即進入審理階段,必須經過一個審前准備階段。具有重要意義的及時和公平解決糾紛審判的充分的准備有利於完整的當事人之間的訴訟信息交換和司法人員了解案件的基本情況,把握雙方的訴訟聲稱,收集和調查必要的證據,使試驗順利。

(5)法院庭審活動擴展閱讀:

審判准備與審判准備公告是審判的初始階段,是銜接審判前准備與審判的紐帶。庭審准備主要完成兩項任務:

(1)告知開庭日期的當事人和其他庭審參與人。人民法院確定開庭日期後,應當在開庭三日前通知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當事人或者其他訴訟參與人在外地的,應當預留必要的乘車時間。

(2)發布開庭公告。公開審理的案件,人民法院應當在開庭三日以前發布公告,公布當事人姓名、案由和開庭的時間、地點。開庭前,書記員應當查明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是否到庭,並向全體訴訟參與人和觀眾宣布法庭紀律。

開幕式上的一個法庭會話,主審法官應當檢查當事人的身份,宣布的原因情況下,宣布法官和法院職員的名字,然後告知當事人有關的訴訟權利義務,並問他們是否已經申請退出。

⑹ 法院開庭時需到人員

根據案件的不同所到的人不同,具體情況需要根據法庭的性質進行判斷。下列為一般所到人員。

法官、書記員、被害人、自訴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附帶民事訴訟的原告和被告、法定代理人、訴訟代理人、辯護人、證人、鑒定人、翻譯人員及旁聽人員。


(6)法院庭審活動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四十三條原告經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庭的,可以按撤訴處理;被告反訴的,可以缺席判決。

第一百四十四條被告經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判決。

第一百四十五條宣判前,原告申請撤訴的,是否准許,由人民法院裁定。

人民法院裁定不準許撤訴的,原告經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缺席判決。

庭審准備是人民法院在正式對案件進行實體審理之前,為保證案件審理的順利進行而進行的各項准備工作。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庭審准備的內容包括:

1 傳喚當事人,通知其他訴訟參與人出庭參加訴訟。

人民法院應當在開庭3日前將傳票送達當事人,將出庭通知書送達其他訴訟參與人,傳票和通知書應當寫明案由、開庭的時間和地點,以確保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為參加庭審做好准備。

2 對公開審理的案件,人民法院應當在開庭3日前公告當事人的姓名、案由和開庭的時間、地點。公告可以在法院的公告欄張貼,巡迴審理的可以在案發地或其他相關的地點張貼。

其目的是加強新聞媒體和社會公眾對人民法院審判活動的了解和監督,確保案件審理的公正和效益。

3 查明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是否到庭,宣布法庭紀律。正式開庭審理之前,由書記員查明原告、被告、第三人、訴訟代理人、證人、鑒定人、翻譯人員等是否到庭,並向審判長報告。

同時宣布法庭紀律,告知全體訴訟參與人和旁聽人員必須遵守。

4 開庭審理時,由審判長核對當事人,核對的順序是原告、被告、第三人,核對的內容包括姓名、性別、年齡、民族、籍貫、工作單位、職業和住所。

當事人是法人和 其他組織的,核對其法定代表人和主要行政負責人的姓名、職務。對於訴訟代理人應當查明其代理資格和代理許可權。

核對完畢由審判長宣布案由,宣布審判人員、書 記員名單,告知當事人有關的訴訟權利義務,詢問當事人是否提出迴避申請。

⑺ 法院開庭紀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法庭規則》第十七條規定:「全體人員在庭審活內動中應容當服從審判長或獨任審判員的指揮,尊重司法禮儀,遵守法庭紀律,不得實施下列行為:(一)鼓掌、喧嘩;(二)吸煙、進食;(三)撥打或接聽電話;(四)對庭審活動進行錄音、錄像、拍照或使用移動通信工具等傳播庭審活動;(五)其他危害法庭安全或妨害法庭秩序的行為。檢察人員、訴訟參與人發言或提問,應當經審判長或獨任審判員許可。旁聽人員不得進入審判活動區,不得隨意站立、走動,不得發言和提問。媒體記者經許可實施第一款第四項規定的行為,應當在指定的時間及區域進行,不得影響或干擾庭審活動。」

⑻ 民事案件庭審的詳細步驟是什麼

人民法院適用普通程序審理民事案件,必須嚴格依照法定程序進行。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開庭審理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一)庭審准備


庭審准備是人民法院在正式對案件進行實體審理之前,為保證案件審理的順利進行而進行的各項准備工作。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庭審准備的內容包括:


1.傳喚當事人,通知其他訴訟參與人出庭參加訴訟。人民法院應當在開庭3日前將傳票送達當事人,將出庭通知書送達其他訴訟參與人,傳票和通知書應當寫明案由、開庭的時間和地點,以確保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為參加庭審做好准備。


2.對公開審理的案件,人民法院應當在開庭3日前公告當事人的姓名、案由和開庭的時間、地點。公告可以在法院的公告欄張貼,巡迴審理的可以在案發地或其他相關的地點張貼。其目的是加強新聞媒體和社會公眾對人民法院審判活動的了解和監督,確保案件審理的公正和效益。


3.查明當事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是否到庭,宣布法庭紀律。正式開庭審理之前,由書記員查明原告、被告、第三人、訴訟代理人、證人、鑒定人、翻譯人員等是否到庭,並向審判長報告。同時宣布法庭紀律,告知全體訴訟參與人和旁聽人員必須遵守。


4. 開庭審理時,由審判長核對當事人,核對的順序是原告、被告、第三人,核對的內容包括姓名、性別、年齡、民族、籍貫、工作單位、職業和住所。


(二)法庭調查

1.當事人陳述

2.出示證據和質證

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各類證據按以下順序出示,由當事人進行質證:


(1) 證人證言。


(2) 書證、物證和視聽資料。


(3)鑒定結論。


(4)勘驗筆錄。


(三)法庭辯論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127條的規定,法庭辯論按照下列順序進行:


1.原告及其訴訟代理人發言。


2.被告及其訴訟代理人答辯。


3. 第三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發言或者答辯。


4.互相辯論。


(四)案件評議和宣告判決


1.合議庭評議

2.宣告判決

(8)法院庭審活動擴展閱讀:

開庭審理是普通程序中最基本和最主要的階段,是當事人行使訴權進行訴訟活動和人民法院行使審判權進行審判活動最集中、最生動的體現,對人民法院正確審理民事案件具有重要的意義。

首先,開庭審理能夠確保人民法院審判權的正確行使。通過開庭審理,審判人員按照民事訴訟法的規定對民事案件的事實進行客觀的認定,對證據進行全面的審核,分清是非責任,對民事案件作出公正的處理,從而實現人民法院的審判職能。

其次,有利於對審判活動的有效監督。開庭審理將案件的審理過程置於群眾的監督之下,增加了審判活動的透明度,有利於保證案件處理的公正性。

第三,有利於保護當事人的訴訟權利和實體權利。民事訴訟法對開庭審理中當事人各項訴訟權利及其行使的方式作了充分的規定,開庭審理有利於當事人充分行使訴訟權利,自覺履行訴訟義務,保證庭審活動的順利進行,最終保護了當事人的民事實體權利。

第四,有利於充分發揮開庭審理的教育作用,擴大法制宣傳效果。

⑼ 法院庭審過程是怎樣的

1、由書記員查明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是否到庭,並宣布法庭紀律;

2、由審判長宣布開庭,並由審判長核對當事人,宣布案由,宣布審判人員、書記員名單,告知當事人有關的訴訟權利義務,詢問當事人是否提出迴避申請;

3、進行法庭調查。法庭調查按照下列順序進行:

(一)當事人陳述;

(二)告知證人的權利義務,證人作證,宣讀未到庭的證人證言。

(三)出示書證、物證、視聽資料和電子數據;

(四)宣讀鑒定意見;

(五)宣讀勘驗筆錄。其間,當事人經法庭許可,可以向證人、鑒定人、勘驗人發問。

4、進行法庭辯論。法庭辯論按照下列順序進行:

(一)原告及其訴訟代理人發言;

(二)被告及其訴訟代理人答辯;

(三)第三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發言或者答辯;

(四)互相辯論。法庭辯論終結後,由審判長按照原告、被告、第三人的先後順序征詢各方最後意見。

5、評議和宣判。法庭辯論或被告人最後陳述結束後,法官進入評議室評議,做出裁判。

(9)法院庭審活動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法庭規則》:

第十一條依法公開進行的庭審活動,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通過電視、互聯網或其他公共媒體進行圖文、音頻、視頻直播或錄播:

(一)公眾關注度較高;

(二)社會影響較大;

(三)法治宣傳教育意義較強。

第十二條出庭履行職務的人員,按照職業著裝規定著裝。但是,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著正裝:

(一)沒有職業著裝規定;

(二)偵查人員出庭作證;

(三)所在單位系案件當事人。

非履行職務的出庭人員及旁聽人員,應當文明著裝。

第十三條刑事在押被告人或上訴人出庭受審時,著正裝或便裝,不著監管機構的識別服。

人民法院在庭審活動中不得對被告人或上訴人使用戒具,但認為其人身危險性大,可能危害法庭安全的除外。

第十四條庭審活動開始前,書記員應當宣布本規則第十七條規定的法庭紀律。

第十五條審判人員進入法庭以及審判長或獨任審判員宣告判決、裁定、決定時,全體人員應當起立。

第十六條人民法院開庭審判案件應當嚴格按照法律規定的訴訟程序進行。

審判人員在庭審活動中應當平等對待訴訟各方。

熱點內容
道德的缺點 發布:2025-08-15 10:29:59 瀏覽:425
伊春法院網 發布:2025-08-15 10:22:08 瀏覽:852
下列對勞動法上勞動就業的理解正確的是 發布:2025-08-15 10:20:51 瀏覽:131
交通法規2019交通事故 發布:2025-08-15 10:12:08 瀏覽:666
行政法直屬同一領導如何理解 發布:2025-08-15 10:05:02 瀏覽:446
在線求助律師 發布:2025-08-15 09:54:34 瀏覽:358
行政法非政府組織 發布:2025-08-15 09:49:31 瀏覽:346
黑龍江省供熱報停條例 發布:2025-08-15 09:33:54 瀏覽:955
浙江師范大學法律碩士 發布:2025-08-15 09:25:22 瀏覽:937
紹興法律咨詢電話 發布:2025-08-15 09:25:12 瀏覽: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