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法院聾啞

法院聾啞

發布時間: 2021-03-03 18:46:23

㈠ 聾人報法院不要錢嗎

【1】是聾啞人去法院起訴不交訴訟費嗎?

一般情況下,聾啞人向法院起訴,都是有回代理人的。

【2】根據《民答事訴訟法》第118條

當事人交納訴訟費用確有困難的

可以按照規定向人民法申請緩交、減交或者免交

聾啞人向法院提起訴訟,可以同時向法院提出訴訟費緩交、減交或者免交。

【3】聾人應該提交發的殘疾證,鄉鎮的個人收入證明

法院領導的審核批准後,聾啞人的訴訟費可以緩交、減交或者免交。

㈡ 法院如何為聾啞人聘請翻譯格式

對於聾啞罪犯應當為其提供翻譯,會出資聘請會聾啞語言的老師提供翻譯。對於民事訴訟中的被告,並沒有做出規定。

㈢ 是聾啞人要起訴的話,法院採取什麼方法

起訴的話, 就是一份訴訟書而已.
出庭的話, 可以委託他人, 或者書面表達吧

依照我國《刑事訴訟法》的規定內,未成年或聾啞被告人除享有同其他公民一樣的訴訟權利外,還享有一些特殊的訴訟權利。這些特殊的訴訟權利規定是:
1.未成年被告人在接受訊問和審判時,可以提出要求,讓他的法定代理人到場。
2.未成年被告人受到開庭審判時,享受不公開審理的權利。
3.聾啞被告人或容未成年被告人沒有委託辯護人的,有權要求人民法院為其指定辯護人。人民法院有義務保障他們獲得辯護,而不管他們是否提出為他們指定辯護人的要求。

㈣ 法律對聾啞人犯罪有特殊規定嗎

為此,啞巴張某抄懷狠在心,有一襲天晚上趁人不備,在劉祥家的麥垛邊上放了一把火,燒毀了劉祥的麥子,劉祥准備訴諸法律解決,可是有人卻說,你告到法院也是白搭,聾啞人犯罪,法律不追究刑事責任。請問,難道真是這樣嗎? 讀者:劉永太 劉永太同志: 我國憲法第33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啞巴也是一樣的,如果他的基本權利受到他人侵害而遭受損失時,有依照法律規定獲得保護或者得到賠償損失的權利。如果他以自己有生理缺陷而無視法律,嚴重侵犯了他人的人身權利和民主權利,同樣也要依照法律追究其刑事責任。聾啞人和盲人不屬於無責任能力的人,因為他們並沒有喪失辨別和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但是,由於他們在生理上有某些缺陷,智力受到一定的限制,辨別是非善惡的能力畢竟比正常人要差一些,從而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他們對周圍事物的了解,甚至作出錯誤的判斷。因此,我國《刑法》第19條規定:「又聾又啞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這一規定首先明確無誤的指出,聾啞人犯罪同樣是要依法懲處的。 律師李文成

㈤ 聾啞人訴訟法院與聾啞人誰找手語 翻譯

手語(sign language)是用手勢比量動作,根據手勢的變化模擬形象或者音節以構成 的一定意思專或詞語屬,它是聽力障礙的人(即聾啞人,以下簡稱為聽障人)互相交際和交流思想的一種手的語言,它是「有聲語言的重要輔助工具」,而對於聽力障礙的人來說,它則是主要的交際工具。

參考資料:http://shouyu.51240.com/

㈥ 刑事訴訟中的「盲人」「聾人」「啞人」具體指什麼

我國《刑法》抄第十九條規定,又聾又啞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又聾又啞的人,又稱聾啞人,是指喪失聽覺能力和口頭語言能力的人。
在《現代漢語詞典》中,盲人的解釋為失去視力的人。世界衛生組織1970年頒布了《盲和視力損傷的分類標准》,規定雙眼中視力較好眼的矯正視力低於0.05的為「盲」,優於或等於0.05但低於0.3的為「低視力」。該標准已經被大多數國家接受,我國現行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司法部、公安部1990年頒布的《人體重傷鑒定標准》中關於視力障礙的分類,也是參照該標准制定的。該標准將視力障礙分為五級:即低視力一級(0.1≤最好眼的矯正視力。

㈦ 民事訴訟的聾啞人是否應指定法律援助

在《民事訴訟法》及現行的《法律援助條例》中沒有規定明確聾內啞人有資格接受法律援助服容務。也可以說,民事訴訟中的正常聾啞人不應制定法律援助。

在我國《刑訴法》第三十四條中規定,刑事案件的被告人是盲、聾、啞或者未成年人沒有委託辯護人的,或者被告人可能被判處死刑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應當獲得法律援助。

被告人是盲、聾、啞人或者未成年人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或者被告人可能被判處死刑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為被告人指定辯護時,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提供法律援助,無須對被告人進行經濟狀況的審查。

㈧ 法院給聾啞人指派的律師收取費用嗎

給聾啞人指派的律師不用收律師費。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回法》的相關規定答:
1、公訴人出庭公訴的案件,被告人因經濟困難或者其他原因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可以指定承擔法律援助義務的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2、被告人是盲、聾、啞或者未成年人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應當指定承擔法律援助義務的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3、被告人可能被判處死刑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應當指定承擔法律援助義務的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㈨ 我是聾啞人,要起訴法院

可以的
起訴,應當在訴訟時效期間內向人民法院提出。一般民事案件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二年;對身體受到傷害要求賠償、出售質量不合格的商品未聲明、延付或者拒付租金及寄存財物被丟失或者損毀案件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一年。提起行政訴訟的,應當在知道作出具體行政行為之日起三個月內提出;對於經過復議程序的,應當在接到復議決定書之日起15日內提出。

當您或您單位被起訴後,為了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您或您單位應當依法應訴。首先,應在收到起訴狀後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交答辯狀及副本。如需要提出反訴的,可在答辯狀中寫明。其次,應做好出庭參加訴訟的各種准備,並依照人民法院的傳喚,按時參加庭審。

民事案件和行政案件中的當事人有權委託代理人,提出迴避申請,收集、提供證據,進行辯論,請求調解,提起上訴和申請執行。當事人可以查閱本案有關材料,並可以復制本案有關材料和法律文書。雙方當事人可以自行和解。原告可以放棄或者變更訴訟請求,被告可以承認或者反駁訴訟請求,有權提起反訴。
民事訴訟的當事人必須依法行使訴訟權利、遵守訴訟秩序、履行發生法律效力的法律文書,按規定交納訴訟費用。
刑事案件的被告人可以自行辯護或者委託辯護人進行辯護,可以提出迴避申請,經許可,可對證人、鑒定人員發問,進行最後陳述,提起上訴。刑事自訴案件的自訴人有權委託訴訟代理人,提出迴避申請,進行和解,接受調解,撤回自訴,提起上訴。
刑事案件的被害人有權對人民檢察院作出的不起訴決定提出申訴或直接起訴,對被告人的行為造成被害人物質損失的,有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經許可,可對被告人發問,對一審判決不服,可以向人民檢察院申請抗訴。對發生法效力的判決或者裁定不服,可以提出申訴。
刑事訴訟的當事人必須依法行使訴訟權利、遵守訴訟秩序。

當事人不服一審人民法院的判決或者裁定,可以在法定期間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當事人不服民事、行政判決的上訴期間為15日,裁定為10日;不服刑事判決的上訴期間為10日,裁定為5日。

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決、裁定,認為有錯誤時,可以向原審人民法院或者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再審。當事人申請再審,應當在判決、裁定發生法律效力後二年內提出。當事人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行政判決、裁定,認為確有錯誤的,可以向原審人民法院或者上一級人民法院提出申訴。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刑事判決、裁定,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訴。
申訴再審或者申訴,應當提交再審申請書或者申訴書,並附原裁決文書;有新證據的,應當一並提交。這里需要說明的是,依照法律規定,申請再審或者申訴不影響已生效判決或裁定的執行。

判決、裁定發生法律效力後,債務人未按照判決或裁定所確定的期間履行債務的,債權人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申請執行的期限,雙方或一方當事人為公民的為一年,雙方是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為六個月。向人民法院申請執行仲裁機構的裁決、公證機關依法賦予強制執行效力的債權文書和行政機關的處理或處罰決定的,應當交納申請執行費。

熱點內容
民事訴訟法200條第一項 發布:2025-08-15 07:33:33 瀏覽:560
勞動法工人罰款標准2015 發布:2025-08-15 07:28:35 瀏覽:741
行政法規不執行 發布:2025-08-15 07:27:59 瀏覽:267
打賞主播的經濟法 發布:2025-08-15 07:14:52 瀏覽:367
首誠司法鑒定所 發布:2025-08-15 07:14:46 瀏覽:797
公司法解釋四生效 發布:2025-08-15 07:08:25 瀏覽:161
深圳市勞動法對癌症病人 發布:2025-08-15 06:59:53 瀏覽:616
中國制定民法典內容 發布:2025-08-15 06:59:19 瀏覽:977
寧夏司法廳李振國 發布:2025-08-15 06:59:06 瀏覽:91
民事訴訟法第250條釋義 發布:2025-08-15 06:58:26 瀏覽: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