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許航最美法官

許航最美法官

發布時間: 2021-03-04 03:24:46

法官媽媽觀後感

看了電影《法官媽媽》,有兩個人物讓我久久不能忘懷。一個是為了保全兒子而不惜賣腎的媽媽,一個是既用法律審判張帥、又用真情感化張帥的女律師安慧。她們一個是愛的使者,讓我們感受到天下至高至上的母愛;一個是善的化身,讓我們感受到人間至成至善的真情。這份愛、這份情,如同雨露陽光,滋潤著張帥的心靈,沐浴著張帥的成長,使其走上正道,獲得新生。
孩子需要父親的愛,他們需要通過愛去感受親情、感受美好。也許有人會說,誰不愛自己的孩子。是的,動物也有添犢之情,何況人?而問題在於:我們是否用心地去愛自己的孩子。為了孩子捨得花錢,讓他吃好穿好,這是愛;盡量創造條件,保障孩子受教育的權利,這是愛。然而,這不是愛的全部。從某種意義上講,父親對孩子的愛,是一種包容,是一種理解,是思想的溝通,是心靈的撞擊,當我們嘮嘮叨叨,要求孩子樣樣出人頭地的時候;當我們教孩子學會世故的時候;當孩子犯了錯而我們不問青紅皂白、劈頭蓋腦一頓訓斥的時候,這就忘卻了愛的餓真諦,實是對孩子的餓傷害。大量的事實告訴我們,用心地愛孩子,就要用包容的之心,用溝通之法,多一點鼓勵、少一點批評,多一點理解、少一點武斷,因勢利導,循循善誘。
孩子需要父母的關愛,也同樣渴望他人的關心,希望得到社會的認同。一個孩子在成長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風順,必然要遭遇一些挫折,經歷一些坎坷。尤其是十多歲的孩子,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都未定型,對大千世界、對紛繁復雜的事物缺乏正確的認識,可塑性很大。因此,在他們遭到挫折和失敗甚至誤入歧途的關鍵時候,我們的心要廣大起來,給他們機會,用博大的胸懷去接納他,用火熱的情懷去溫暖他,用積極的態度去引導他。採取「一棍子打死」的辦法,或者戴著有色眼鏡看人,只能把他們推向對立面。古人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影片中的安慧法官可以說是實踐這一道德標準的典範。當然,我們不可能企望人人都達到這樣的境界,但我們希望人們都能做一個好人,都能從自己做起,給失足的孩子一次機會,給沿街乞討的小孩一個銅板,給輟學的兒童一筆資助,如此等等,要讓孩子明白:人間自有真情在。
孩子是我們的寄託,孩子是祖國的未來。為父母者,為公民者,愛我們的孩子吧,善待我們的孩子吧,讓我們營造一個雨露滋潤、陽光普照的世界

❷ 如何有效強基固本,提升履職能力

如何有效強基固本,提升履職能力
按通遼市科爾沁區質量技術監督現行管理體制,在各市城區均設立了質量技術監督分局,同時加掛稽查隊。城區分局沒有所屬技術機構作為有效支撐,人員編制也比較少。但同時又處於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各類敏感事件隨時都可能發生,因此,我們必須重視城區分局如何有效履職的問題。

我們根據幾年來創建和諧質監、發展質量技術監督事業的探討和思考,我認為質量技術監督工作要發展,必須把工作定位在緊緊圍繞地方經濟建設的中心上,強基固本,為經濟建設服務,為企業發展護航,把好兩個安全為政府分憂。

一、加強政策學習,提高理解政策、執行政策的能力。把城區分局定位在市局的窗口來考慮各項工作,要求我們必須加強各類文件、政策的學習,及時掌握上級精神,把握政策脈搏,提高政治敏銳性。一是獲取信息的渠道要暢通、快捷。二是處理信息要及時。三是在組織學習現有法律、法規的前提下,對於總局和區局新制、修訂的法律法規及時組織學習、討論和應用。

二、加強業務培訓,提高業務水平。執法人員不僅要嚴格依法行政,而且對業務要十分熟悉,做到業務不空檔、不越位。一是要組織經常性的業務學習,通過各專業業務骨幹帶領學習、自學等方式,使業務學習保持經常性,並形成學習業務、鑽研業務的良好風氣。二是在力所能及范圍內,參加各類培訓班,了解新動向,提高對法律內涵的理解。三是通過調整領導分工、業務人員輪崗等方式,不斷提高業務人員的綜合執法水平,實現交叉執法。四是通過考試、領導現場考察等方式進行業務能力測試,並記入執法檔案,以督促業務學習。

三、加強合作,實現雙贏。特種設備和食品質量安全是政府的關切,也是我們的職責。質量技術監督部門的優勢在於技術和執法的有機結合,城區分局由於沒有技術機構所屬做支撐,只有加強和相關技術機構的合作,才能充分發揮我們部門的優勢。

從近幾年各地頻發的兩個安全事故來看,行政監管的責任重大,但能力卻是有限,單憑行政監管難以承擔重任。如何與技術機構合作實現雙贏,尤為重要。建立聯席會議制度,是解決合作過程中存在問題的有效辦法。聯席會議不僅解決存在的問題,還就一些可能發生的事情提出預見性解決辦法,涉及協助檢驗檢定、協助執法、聯合檢查等問題迎刃而解,有力地推動了工作的整體發展。

四、強化服務意識,豐富服務內容和方式。

針對各類企業的不同發展現狀,應當採用不同的服務方式,對小型企業和小作坊宣傳法律法規為主,對較大企業,應以現場辦公,幫助企業梳理、解決實際問題為主,不斷豐富為企業服務的內容,探索為企業服務的新形式。

借力網路,拓展發展空間。當前,信息技術廣泛應用於政府機關、個事業單位之中,網路宣傳成為了一種重要的宣傳手段,在網路中獲取信息成為一種快捷的渠道。我們在政府網站內設置的網頁存在點擊率不高、不易查找和群眾參與積極性不高的缺點。為充分利用網路的宣傳優勢,擴大質量技術監督工作的影響,為企業和市民提供優質服務,科區分局在市局關心和支持下建設了科爾沁質量網。由於我們全方位致力於網站的建設,現在科爾沁質量網已經成為宣傳質量技術監督工作、宣傳企業和加強與社會溝通的平台,成為質量技術監督和企業、消費者共同參與的「網上質量技術監督局」。

提高自身素質和能力,是我們強身的措施,是有效履行職能的內因,加強與技術機構的合作,激發全社會對質量技術監督工作的熱情和支持,是加強我們工作力量的方法,是有效履行職能的外因。城區分局有效履行職能,必須打造一支具有高度的政治敏銳性、熟練的業務能力、全員的創新意識、服務中心的大局意識的幹部隊伍,以深入細致的管理、嚴格公正的執法和優質的服務贏得消費者的信賴、政府的支持和企業的尊重。

❸ 美國法庭是怎麼判案的

可以說,美國法官多數情況下審案而不判案。怎麼講,美國一審時多數案件由陪審團判定「事實問題」(question of facts),而法官僅負責解釋法律問題(question of law),當事人可以放棄陪審團審判,要求改由法官審判。如果是刑事案,陪審團定被告有罪(convict)後再由法官量刑(sentencing)。民事案中,賠償金額也由陪審團決定。美國時而出現上百萬、上千萬乃至上億美元的賠償金,都是陪審團所為。法官要審慎的多。但美國人不信政府,不信法官,美國人只信自己。

當事人相信自己,就是要僱傭「槍手」---律師,在法庭上唇槍舌劍,斗個你死我活。而法官則相對超脫,相對逍遙,有時是袖手旁觀。有位美國一審法官私下談起,如果是殺人越貨、作姦犯科的案子,審理起來還能抖擻精神;遇到枯燥的商事案,那簡直是昏昏欲睡強打精神。

陪審團審案中,法官像是裁判,但只是裁判雙方律師「格鬥」是否「規范」,而並不是認定事實的裁判。陪審團則是觀眾,所以,美國一審中永遠是法官一人獨審。當然不容忽視。足球場上,世界頂尖的高手被裁判的「黑哨」一吹,也是心緒全無,敗下陣來。同樣,法官也可以「刁難」律師,逼其就範,從而影響審判結果。

美國聯邦法院是三審制,地區法院(一審)、巡迴法院(上訴法院)、美國最高法院(終審);州法院是四審制,一審、上訴法院、州最高法院、美國最高法院。美國上訴法院以上的法院審案時原則上只審法律問題,不問事實。如果事實嚴重有誤或是有新情況,上訴法院將案件發回一審法院重審。美國法官的理念是,上訴法院只問一審法官運用法律是否得當。一審法官與陪審團身臨其境,直接觀察證人,在事實問題上最有發言權,上訴法院應盡量不介入。美國上訴法院的判決書也是在「造法」(make laws)。事實問題與法律問題不可能完全割裂,上訴法院的法官有時也通過法律問題迂迴事實問題。但這是技巧上是做法;原則上訴法院不過問事實問題。

上訴法院審案時是三位法官組成合議庭。三位法官的資力有深淺區別,但在職務上並沒有高低之分,審案時完全是平起平坐。遇到大案要案,上訴法院也可以是「全體法官同審」(en banc)。美國最高法院是9位大法官會審。美國法官的獨到之處是,持不同意見的法官可以將其觀點寫在判決之中。有時是截然相反的觀點。法律不同於自然科學。後者找出的是自然界早已存在的定律,有對錯真偽之分。而法律則是人類自己「造」出來的條條框框,其釋義與運用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既然結果是兩可的,公正需要體現在程序方面。這就是美國之所以特別強調「正當程序」(e process)。簡單說,正當程序就是當事人(或是被告)應有辯解的機會,法官有傾聽辯解的義務。此外,法官判決時必須自圓其說,前後一致。寫判決的重要意義也就在於此。

律師大多個性較強,而美國法官也是律師出身,不願聽命於他人。制度上美國是司法獨立,也就是法官獨立。但美國法官很少獨斷獨行,膽大妄為。美國法官大多德高望重,而且都當過資深律師與名教授,爬到法官的位置可謂歷盡千心萬苦,不會為了區區小利而壞了自己一世的英名。美國聯邦法官有一份很好的俸祿,且享受終身制(人生最美好的事情之一)。如果願意他們可以在任上干到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大法官馬歇爾干到80歲時已是病入膏肓,美國的「右派」也盼著這位「左派」盡早讓「賢」(美國最高法院只有9個席位)。馬歇爾死活不走,而且揚言:「我就是要站著進來,躺著出去。」美國法官大多幹得笑眯眯的,決無貪臟枉法的非份之想。

美國法官待遇優厚,不求加官晉級,可以專心致致地工作。聯邦法官的待遇更好,而且是終身制,又沒有領導督促,可工作起來還是兢兢業業。美國法官,尤其是上訴法院和最高法院的法官,把審判當作一門藝術,一心要超越自我的得意之作。其作品也不乏鑒賞者。美國法學院的教授們的工作與嗜好之一就是對判決品頭論足,或喝彩叫好或口誅筆伐。美國律師協會每年要給法官打分,所以法官審案時,對自己討厭的律師也不敢亂吹「黑哨」。

❹ 有那些最美普陀人

最美普陀人——首屆普陀區道德模範:

1、盧秉剛,男,1963年12月出生。浙江飛鯨漆業有限公司總經理
作為飛鯨漆業的領頭人,盧秉剛堅持忠孝善良的企業文化,從關心人著眼,以鼓勵人為手段,以凝聚人為目標,視職工為企業的主人翁。十多年來,他盡己所能,切實保障職工的合法權益。企業建立了職工互助保障制度,所有職工都參加了養老、醫療、失業、生育、工傷等五大保險。企業每年利潤的5%捐助社會。他所領導的飛鯨漆業連續15年被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評為「守合同重信用單位」,連續被評為市、區各級「消費者信得過單位」和「文明單位」,浙江名牌產品和浙江省著名商標。
2010年,飛鯨漆業參與制定《氯化橡膠防腐塗料》等11個國家標准,獲2009年全國塗料行業標准化先進單位和浙江省標准創新型企業。飛鯨漆業還獲得2011年浙江省「五一勞動」獎狀,浙江省最具投資價值的成長型中小型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盧秉剛也多次榮獲舟山市優秀企業思想政治工作者、優秀共產黨員、安全生產(工作)先進個人,普陀區十一屆黨代會黨代表,全區創安工作先進個人。 2010年被評為普陀區企業文化建設優秀管理者。

2、陸滿根,男, 1955年1月出生,舟山普陀六橫鎮人
2010年8月26日下午6時許,突然,緊靠台門電廠碼頭的一隻木質魚貨船冒出了火光。火情就是命令!陸滿根第一個沖入火場救火。面對烈火他孤軍撲滅鋼質漁船上大火後,接著他又與接警趕到的六橫消防隊官兵一起對付還在燃燒的木質魚貨船。救火中他右眼不幸被水槍射傷,至今留下後遺症。這是他第三次救火。四年前,台門廟宇失火他奮勇撲救;七年前,台門山林救火他沖在前面。為此,陸滿根被省政府記為一等功,並授予「浙江省見義勇為先進分子」榮譽稱號;被舟山市評為見義勇為先進個人;普陀區政府給他記三等功一次。

3、洪斌,男,1967年4月生,中共黨員,白沙鄉港里村人
面對火災和強烈的爆炸,洪斌奮不顧身,勇救韓國漁民。2005年2月28日,在漁船爆炸下沉情況下,洪斌的漁船不顧自己船隻危險和網具損失,經過近2個小時的全力營救,在漁場救起8名落海韓國漁民。體現了中國漁民搶險救災的高尚風格,發揚了國際人道主義精神。由此,洪斌所在的生產單位被評為2006年浙江省搶險救災先進;2007年,獲「感動舟山」見義勇為道德模範獎。
在生產中他發揚漁場風格,扶貧幫困更是受到大家的贊譽。

4、焦志安,男,1957年5月出生。六橫郵政局職工
自1982年參加郵電工作以來,他情系海島群眾,30年如一日風雨無阻奔忙在鄉郵投遞的路上,步班郵路累計行程16萬多公里,自行車郵路行程12萬多公里,穿破了幾十雙解放鞋,共投遞報刊、信件等郵件200餘萬件,從未發生延誤和錯投郵件。他急人所急,竭盡全力將信件送到地址不詳的台胞家中,千方百計將大學錄取通知書送到改名的學子手中,總共處理疑難郵件500餘封,出色地完成了一名郵政工作者的光榮任務,他負責投遞的郵路被評為紅旗郵路,多次受到表彰和嘉獎,體現了一名郵政普通共產黨員的風采和先進性。

5、周崢俜,男, 1956年12月出生,普陀區人民法院蝦峙法庭法官
周崢俜是蝦峙法庭的第一任庭長,從1985年8月至今,堅守海島基層法庭27年。榮獲一次一等功,二次三等功,蝦峙鎮優秀黨員,浙江省優秀法官,舟山市2011—2012優秀黨員,2012年榮獲全國優秀法官榮譽稱號。他常年奔波在走馬塘、雙山、湖泥、東白蓮、西白蓮等大大小小的島嶼,足跡遍布蝦峙鎮的角角落落。1990年周崢俜辦案超百起,成為舟山法院歷史上辦案超百起第一人。90年代初,他患上了嚴重的痛風病,但他仍帶病堅持工作。1998年6月,在上海做完股骨頭置換手術的周崢俜拄著拐杖上班了,成了一名「拐杖法官」。即便如此,他的辦案量也都保持在平均水平以上。27年如一日,周崢俜以自己對法律的忠誠,對審判事業的熱愛,手持天平,頭頂國徽,演繹著維護正義的神聖職責。

6、王延強,男,1982年5月出生,舟山市普陀區公安分局民警
2007年,王延強從浙江海洋學院畢業後,通過公務員招考,成為普陀區公安分局沈中派出所小干社區的一名社區民警。在小干島工作的5年時間里,先後榮獲個人二等功、全省優秀人民警察、全省公安機關和諧警民關系建設先進個人、個人三等功、全市「十佳社區民警」、全國優秀人民警察等諸多榮譽稱號,成為一名優秀的80後民警。5年來,他雖為社區民警,卻又身兼消防、交警和社區調解員等多重角色,真誠服務,成為群眾的「貼心人」;5年來,他披星戴月,走遍小島的村村落落,嶴嶴口口,布網小島,在治安日趨復雜的情況下,卻讓刑事案件發案率下降一半,成為小島「守護神」;5年來,他改革創新警務模式,響應公安發展新需求,自主研發了一套快速辦理臨時居住證的計算機管理系統,成為年輕一代的創新先鋒。

7、王賽娣,女,1954年12月出生,普陀區六橫鎮清港村人
她不圖名,不圖利,三十五年來細心,耐心把全部愛心傾注在無血緣關系,也無財產可繼承的奶奶王彩華身上,譜寫了一曲令心動情的孝老愛親之歌。九十六歲的王彩華老人在九十歲和九十二歲兩年內,不慎兩次腿部骨折,王賽娣到處求醫,精心護理,使老人很快得到康復,94歲那年,老人又一次股骨骨折,市區醫院醫生也給老人下了最多隻能活半年的診斷。但王賽娣不顧高血壓腰椎突出等疾病,每天晚上和老人睡在一起,白天也形影不離,衣不解帶,在老人大小便失禁的情況下,沒有一句怨言,天天為老人擦洗身子,端茶端飯,服持大小便,老人幾次骨拆期間,恰逢王賽娣兩個孫兒陸續出生,兒子、兒媳急切盼望王賽娣能照顧孫兒,但王賽娣含淚拒絕了兩個還在南京和沈家門的兒子媳婦,被醫生已宣布只有半年生命的王彩華老人至今還健在,每天每餐能吃一碗飯,王賽娣孝老愛親的美德在六橫受到了民間一致好評。

8、李曉紅,女,1968年5月出生,舟山普陀朱家尖街道人
自12年前的一個夏天,李曉紅的丈夫因車禍不幸雙下肢高位癱瘓,公公婆婆因難以接受精神上的打擊,雙雙卧病在床後,這個身材矮小的李曉紅每天不僅為癱瘓在床的丈夫做按摩、翻身擦洗等護理外,又要給卧病在床的公婆端屎、端尿、倒水送飯,但她從無怨言。為了生活和扶養孩子,她白天在環衛所掃地,晚上一有時間給人家補網、打工補貼家用。在漫長歲月里,這個挑起護理、養家、育兒三付重擔的弱女子贏得了村民的尊重,她及她的家庭曾獲得市級「我的E家」 十佳家長、街道十佳好夫妻、區級孝敬家庭等榮譽稱號。

9、張梅蘭,女,1952年4月出生,普陀沈家門街道人
2002年8月2日,街道管民政工作的王老師打電話給張梅蘭,說有個被遺棄的殘疾孩子,暫時無人領養,請她幫忙照顧幾天。
這是一個只有兩歲的重度腦癱患兒。
張梅蘭把孩子抱回家,細心照顧,度過了幾個不眠之夜。6天後,聯系好的領養人並沒出現。張梅蘭家境清貧,家人和親友都極力反對,但她實在不忍心將這可憐的小生命棄之不管,就答應了王老師的懇求,收養了這個孩子。
這一養,就是11年。
11年來,這個名叫沈笑笑,生活完全無法自理,連刷牙、洗臉、上廁所都要幫助,踢掉了被子便無法自己蓋上的孩子,幾乎占據了她全部的生活。
區福利院曾試著接手笑笑,但離開了張梅蘭,笑笑幾天不吃不喝,哭鬧不止。
「那我們回家吧,」來福利院看望笑笑的張梅蘭說了這樣一句,笑笑竟然咧著嘴笑了.這樣,張梅蘭又把笑笑從福利院接回了家。

10、姚濤,男,1972年3月出生,安徽阜陽人
姚濤早年因家境貧窮,來舟山打工,歷經艱辛,8年後勤勞致富。
富起來的姚濤,每逢過年都要拉一車年貨回老家,分發給孤寡老人、殘疾人和貧困戶,資助范圍從村擴大到鎮,受助對象從最初的十餘戶增加到七十多戶,並出錢在當地修建了4座橋,捐款捐物共計300多萬元。
然而姚濤的愛心善舉並不都是致富以後的事。1995年,還很貧窮的他心生憐憫,收留了一個名叫花桂南的流浪漢。
2000年,姚濤夫婦帶著200元錢,來舟山打工。留在老家的花桂南犯了賭博的老毛病,偷偷將姚濤家900多斤小麥賣掉,揣著錢跟人跑到廣東深圳賭博,花光了錢,生活難以維持,又託人聯繫上了姚濤夫妻。
姚濤夫婦再伸援手,趕到深圳,接他來到沈家門。
為了讓他遠離賭博,姚濤讓他在自己的攤位上幫忙,每月給工資,年底發紅包。這樣,花桂南在水產碼頭一呆就是12年,把姚家當成了自己的家。
姚濤的事跡在央視《致富經》、東方衛視、《安徽商報》等多家媒體均有報道。

❺ 我們十五年前承包了一百多畝荒山.現在政府要無條件的收回.上法庭我們官司打贏了法官歪起判我們該怎麼

向上級人民法院申訴,要求司法監督

❻ 如何去看待那些所謂的「榮譽」

有人愛好收集郵票,有人愛好收集徽章,正所謂蘿卜青菜各有所愛。所以,也版有很多人愛好收集單權位里的各項榮譽,從什麼季度五星、優秀共產黨員、再到先進工作者、全省業務專家之類的,趨之若鶩。

就榮譽來說,級別越高、含金量越高,過去是真的含「獎金」,但現在基本上就是面子上好看了。

從榮譽的分類來看,就法檢而言,一般分為兩類。一類是業務領域的,比如十佳公訴人、十佳反貪偵查員之類的。

還有一類就是綜合評價的,比如前面提到的優秀共產黨員、先進工作者,哦,對了,還有那些自創的諸如五星、最美法官、青年法律衛士等等。

榮譽種類雖多,但數量總的來說還是稀缺的,用狼多肉少來形容是很貼切的。所以,每當榮譽即將降臨的時候,有些單位里就像要召開武林大會一樣熱鬧,大家紛紛摩拳擦掌,各種明爭暗鬥,簡直比宮斗劇還好看。‍

❼ 『積累正能量』(4分)從「最美媽媽」吳翠萍、「最美教師」張莉莉、「最美司機」吳斌到「最美戰士」高鐵

(1)思想道德建設。
(2)答案多元化,凡符合題意(屬於社區公共生活中的回真善美行動),言之有理即答可。如:在社區內義務植樹;愛護花草樹木;幫助他人;見義勇為;尊敬長輩;團結鄰里;參加捐書捐款等捐贈行動;參加學雷鋒活動;參加公益活動;參加志願者活動等等。

❽ 美國法官如何判案

可以說,美國法官多數情況下審案而不判案。怎麼講?美國一審時多數案件由陪審團判定「事實問題」(question of facts),而法官僅負責解釋法律問題(question of law),當事人可以放棄陪審團審判,要求改由法官審判。如果是刑事案,陪審團定被告有罪(convict)後再由法官量刑(sentencing)。民事案中,賠償金額也由陪審團決定。美國時而出現上百萬、上千萬乃至上億美元的賠償金,都是陪審團所為。法官要審慎的多。但美國人不信政府,不信法官,美國人只信自己。當事人相信自己,就是要僱傭「槍手」---律師,在法庭上唇槍舌劍,斗個你死我活。而法官則相對超脫,相對逍遙,有時是袖手旁觀。有位美國一審法官私下談起,如果是殺人越貨、作姦犯科的案子,審理起來還能抖擻精神;遇到枯燥的商事案,那簡直是昏昏欲睡強打精神。陪審團審案中,法官像是裁判,但只是裁判雙方律師「格鬥」是否「規范」,而並不是認定事實的裁判。陪審團則是觀眾,所以,美國一審中永遠是法官一人獨審。當然不容忽視。足球場上,世界頂尖的高手被裁判的「黑哨」一吹,也是心緒全無,敗下陣來。同樣,法官也可以「刁難」律師,逼其就範,從而影響審判結果。美國聯邦法院是三審制,地區法院(一審)、巡迴法院(上訴法院)、美國最高法院(終審);州法院是四審制,一審、上訴法院、州最高法院、美國最高法院。美國上訴法院以上的法院審案時原則上只審法律問題,不問事實。如果事實嚴重有誤或是有新情況,上訴法院將案件發回一審法院重審。美國法官的理念是,上訴法院只問一審法官運用法律是否得當。一審法官與陪審團身臨其境,直接觀察證人,在事實問題上最有發言權,上訴法院應盡量不介入。美國上訴法院的判決書也是在「造法」(make laws)。事實問題與法律問題不可能完全割裂,上訴法院的法官有時也通過法律問題迂迴事實問題。但這是技巧上是做法;原則上訴法院不過問事實問題。上訴法院審案時是三位法官組成合議庭。三位法官的資力有深淺區別,但在職務上並沒有高低之分,審案時完全是平起平坐。遇到大案要案,上訴法院也可以是「全體法官同審」(en banc)。美國最高法院是9位大法官會審。美國法官的獨到之處是,持不同意見的法官可以將其觀點寫在判決之中。有時是截然相反的觀點。法律不同於自然科學。後者找出的是自然界早已存在的定律,有對錯真偽之分。而法律則是人類自己「造」出來的條條框框,其釋義與運用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既然結果是兩可的,公正需要體現在程序方面。這就是美國之所以特別強調「正當程序」(e process)。簡單說,正當程序就是當事人(或是被告)應有辯解的機會,法官有傾聽辯解的義務。此外,法官判決時必須自圓其說,前後一致。寫判決的重要意義也就在於此。律師大多個性較強,而美國法官也是律師出身,不願聽命於他人。制度上美國是司法獨立,也就是法官獨立。但美國法官很少獨斷獨行,膽大妄為。美國法官大多德高望重,而且都當過資深律師與名教授,爬到法官的位置可謂歷盡千心萬苦,不會為了區區小利而壞了自己一世的英名。美國聯邦法官有一份很好的俸祿,且享受終身制(人生最美好的事情之一)。如果願意他們可以在任上干到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大法官馬歇爾干到80歲時已是病入膏肓,美國的「右派」也盼著這位「左派」盡早讓「賢」(美國最高法院只有9個席位)。馬歇爾死活不走,而且揚言:「我就是要站著進來,躺著出去。」美國法官大多幹得笑眯眯的,決無貪臟枉法的非份之想。美國法官待遇優厚,不求加官晉級,可以專心致致地工作。聯邦法官的待遇更好,而且是終身制,又沒有領導督促,可工作起來還是兢兢業業。美國法官,尤其是上訴法院和最高法院的法官,把審判當作一門藝術,一心要超越自我的得意之作。其作品也不乏鑒賞者。美國法學院的教授們的工作與嗜好之一就是對判決品頭論足,或喝彩叫好或口誅筆伐。美國律師協會每年要給法官打分,所以法官審案時,對自己討厭的律師也不敢亂吹「黑哨」。美國是個多元化的國家,遍地都是行行色色的勢力集團、群眾組織,互相牽制,互相制約。美國法官審案時也是如此,雖然是獨立審判,但也有有形與無形的監督或「領導」。

❾ 五年級作文公正的法官兩百字

題目:我喜歡媽媽的微笑
開頭:世界上美麗的東西有很多,或許是一朵鮮花,或許是一片雲彩,又或許是一件花裙子.然而在我的心目中,媽媽的微笑才是世界上最美的.
後面就講媽媽在生活中對自己的關心愛護,早上趕早給自己做早餐啊,做家務啊,將家裡整理的僅僅有條啊,然後還可以講講她在外面受到哪些不公平的待遇啊,受了委屈啊……然後不管怎樣都以微笑來面對自己,給自己以一種積極的心態,給自己以陽光,溫暖自己的心窩……
再感嘆母愛的偉大,最愛的媽媽,最美的微笑.我的理想
理想是海中的風向標,理想是高山上的雪蓮,理想是風浪中的小船,載著我駛向勝利的彼岸.
人人都有美好的理想.有的想當民為民除害的警察,有的想當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的老師,還有的想當國家棟梁管理國家大事、、、、、、而我的理想是當一名醫生.
每當看見醫生從急診室搶救出一位位病人、傷者的時.總覺得醫生是一種偉大又神奇的職業.它能將快要死亡的病人救活,使病人和家屬都非常高興.
我長大後要做一名醫術高超,醫德高尚的醫生.對人忠心耿耿,從不作假.以救死扶傷為奮斗方向.以救人不要回報為人生格言.
為了實現這個理想,我一定要好好學習.長大成為一名優秀的醫生.夏天走了,但還留著腳印,秋風抓一把桂子的香氣,輕輕地把它們塗掉.

熱點內容
民事訴訟法200條第一項 發布:2025-08-15 07:33:33 瀏覽:560
勞動法工人罰款標准2015 發布:2025-08-15 07:28:35 瀏覽:741
行政法規不執行 發布:2025-08-15 07:27:59 瀏覽:267
打賞主播的經濟法 發布:2025-08-15 07:14:52 瀏覽:367
首誠司法鑒定所 發布:2025-08-15 07:14:46 瀏覽:797
公司法解釋四生效 發布:2025-08-15 07:08:25 瀏覽:161
深圳市勞動法對癌症病人 發布:2025-08-15 06:59:53 瀏覽:616
中國制定民法典內容 發布:2025-08-15 06:59:19 瀏覽:977
寧夏司法廳李振國 發布:2025-08-15 06:59:06 瀏覽:91
民事訴訟法第250條釋義 發布:2025-08-15 06:58:26 瀏覽: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