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網上詆毀法官

網上詆毀法官

發布時間: 2021-03-13 11:06:31

㈠ 請問如果有人在網上詆毀他人的話,可以根據什麼法律警告他呢

因為這大致是對名譽權的侵害,以下法律希望對您有幫助: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公告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名譽權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已於1998年7月14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002次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1998年9月15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名譽權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
(1998年7月14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002次會議通過法釋[1998]26號)
1993年我院印發《關於審理名譽權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以來,各地人民法院在審理名譽權案件中,又提出一些如何適用法律的問題,現解釋如下:
一、問:名譽權案件如何確定侵權結果發生地?
答:人民法院受理這類案件時,受侵權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住所地,可以認定為侵權結果發生地。
二、問:有關機關和組織編印的僅供領導部門內部參閱的刊物、資料等刊登來信或者文章引起的名譽權糾紛,以及機關、社會團體、學術機構、企事業單位分發本單位、本系統或者其他一定范圍內的一般內部刊物和內部資料所載內容引起的名譽權糾紛,人民法院是否受理?
答:有關機關和組織編印的僅供領導部門內部參閱的刊物、資料等刊登的來信或者文章,當事人以其內容侵害名譽權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機關、社會團體、學術機構、企事業單位分發本單位、本系統或者其他一定范圍內的內部刊物和內部資料,所載內容引起名譽權糾紛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
三、問:新聞媒介和出版機構轉載作品引起的名譽糾紛,人民法院是否受理?
答:新聞媒介和出版機構轉載作品,當事人以轉載者侵害其名譽權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
四、問: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等部門依職權對其管理的人員作出的結論引起的名譽權糾紛,人民法院是否受理?
答: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等部門對其管理的人員作出的結論或者處理決定,當事人以其侵害名譽權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五、問:因檢舉、控告引起的名譽權糾紛,人民法院是否受理?
答:公民依法向有關部門檢舉、控告他人的違法違紀行為,他人以檢舉、控告侵害其名譽權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如果借檢舉、控告之名侮辱、誹謗他人,造成他人名譽損害,當事人以其名譽權受到侵害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
六、問:新聞單位報道國家機關的公開的文書和職權行為引起的名譽以糾紛,是否認定為構成侵權?
答:新聞單位根據國家機關依職權製作的公開的文書和實施的公開的職權行為所作的報道,其報道客觀准確的,不應當認定為侵害他人名譽權;其報道失實,或者前述文書和職權行為已公開糾正而拒絕更正報道,致使他人名譽受到損害的,應當認定為侵害他人名譽權。
七、問:因提供新聞材料引起的名譽權糾紛,如何認定是否構成侵權?
答:因提供新聞材料引起的名譽權糾紛,認定是否構成侵權,應區分以下兩種情況:
(一)主動提供新聞材料,致使他人名譽受到損害的,應當認定為侵害他人名譽權。
(二)因被動采訪而提供新聞材料,且未經提供者同意公開,新聞單位擅自發表,致使他人名譽受到損害的,對提供者一般不應當認定為侵害名譽權;雖系被動提供新聞材料,但發表時得到提供者同意或者默許,致使他人名譽受到損害的,應當認定為侵害名譽權。
八、問:因醫療衛生單位公開患者患有淋病、梅毒、麻風病、艾滋病等病情引起的名譽權糾紛,如何認定是否構成侵權?
答:醫療衛生單位的工作人員擅自公開患者患有淋病、麻風病、梅毒、艾滋病等病情,致使患者名譽受到損害的,應當認定為侵害患者名譽權。
醫療衛生單位向患者或其家屬通報病情,不應當認定為侵害患者名譽權。
九、問:對產品質量、服務質量進行批評、評論引起的名譽權糾紛,如何認定是否構成侵權?
答:消費者對生產者、經營者、銷售者的產品質量或者服務質量進行批評、評論,不應當認定為侵害他人名譽權。但借機誹謗、詆毀,損害其名譽的,應當認定為侵害名譽權。
新聞單位對生產者、經營者、銷售者的產品質量或者服務質量進行批評、評論,內容基本屬實,沒有侮辱內容的,不應當認定為侵害其名譽權;主要內容失實,損害其名譽的,應當認定為侵害名譽權。
十、問:因名譽權受到侵害使生產、經營、銷售遭受損失予以賠償的范圍和數額如何確定?
答:因名譽權受到侵害使生產、經營、銷售遭受損失予以賠償的范圍和數額,可以按照確因侵權而造成客戶退貨、解除合同等損失程度來適當確定。
十一、問:名譽權糾紛與其他民事糾紛交織在一起的,人民法院應如何審理?
答:名譽權糾紛與其他民事糾紛交織在一起的,人民法院應當按當事人自己選擇的請求予以審理。發生適用數種請求的,人民法院應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和案件的實際情況,可以合並審理的合並審理;不能合並審理的,可以告知當事人另行起訴。

根據《民法通則》第 134條的規定,結合侵害名譽權的具體特徵,侵害名譽權的民事責任有:停止侵害、消除影響、恢復名譽、賠禮道歉等。在刑事責任上,當以侮辱、誹謗方式侵犯他人名譽權,情節嚴重,並符合刑法關於侮辱罪、誹謗罪的規定時,行為人的行為就構成了侮辱罪、誹謗罪,需根據《刑法》第246條的規定承擔刑事責任,即可被判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 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當然,構成刑法的侮辱與誹謗的條件與民法上的侮辱與誹謗的條件並不相同。最顯著的區別是,刑法上所說的侮辱是要求在大庭廣眾之下對被害人進行公然的侮辱,而民法上的侮辱只要侵權人對被害人的侮辱行為為他人所知道即可;刑法上的誹謗要求所散布的虛假信息是行為人自己捏造的,而民法上的誹謗並不要求所散布的虛假信息是行為人所捏造,只要行為人有散布此種虛假的事實即可。

我國《民法通則》第101條規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譽權,公民的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禁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這一規定是我們判 斷一個人的行為是否構成對他人名譽權的侵害的法律依據。根據這一規定,構成對他人名譽權的侵權須具備下列四個條件:(1)行為人實施了違法行為;(2)有 侵害名譽權的損害事實;(3)他人名譽受到損害是行為人的違法行為所造成的;(4)行為人有過錯。後三個條件與其他人身權侵權行為沒有太大的區別,名譽侵 權的關鍵是第一個條件,即違法行為。
希望採納,謝謝。

㈡ 在網上發布詆毀言論是否犯法

根據《關於審理利用信息網路侵害人身權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及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利用信息網路實施誹謗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建議你查閱,根據你的情況判斷。如有不妥建議刪除,對有關人員賠禮道歉,獲得諒解,適當賠償。
有問題、意見、通過合法途徑反應,不可圖一時的痛快,傷人害己。得不償失。

㈢ 男子公開質疑法官枉法,法院稱其侮辱誹謗,哪一方在理

按報道來看,在這起事件中,男子首先質疑法院在先,隨後法院才對其進行懲罰,應該是法院理在先。

寫在最後

最後,對於這起事件,大家如何看待,歡迎留言探討。

㈣ 原告誹謗法官有罪嗎

誹謗罪,故意捏造並散布虛構的事實,足以貶損他人的人格,破壞他人名譽,情節嚴重的行為。
罪的犯罪主體是一般主體,達到刑事責任年齡的,刑事行為能力的自然人可以構成本罪。

侵犯的客體,和對他人的人格尊嚴,名譽權。犯罪侵犯的對象是自然人。

構成誹謗罪,誹謗罪,必須在嚴重的情況下,誹謗和違反治安管理規定的,必須僅限於尚不夠刑事處罰的。民事性質的名譽侵權,誹謗不但違法程度輕的犯罪行為,以及誹謗和違反法律和行政法規規定的順序。
因此,原告和法官的身份,是不是問題的關鍵,主要是到誹謗嚴重情節的,如果達到了構成誹謗罪。在接受誹謗受害者主張,如果受害人是不支持的行為不會被追究責任。

㈤ 在網上被人造謠誹謗應該怎麼辦

自行協商解決,或者由第三方調解(例如人民調解委員會),或者向法院依法起訴。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第二款規定,誹謗罪,是指故意捏造並散布虛構的事實,足以貶損他人人格,破壞他人名譽,情節嚴重的行為。第二百四十六條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

㈥ 網上傳播詆毀他人隱私夠500條 追究刑事責任 具體適用法律法規是什麼 應該如何處理

2013年9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布《關於辦理信息網路實施專誹謗等刑事案件的司法解屬釋》。司法解釋規定,利用信息網路誹謗他人,同一誹謗信息實際被點擊、瀏覽次數達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轉發次數達到500次以上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246條第1款規定的「情節嚴重」,可構成誹謗罪;如果行為人明知是捏造的損害他人名譽的事實,實施了在信息網路上散布的行為,主觀上故意,客觀上造成實際損害,情節惡劣的,以誹謗罪定罪處罰。如果行為人不明知是他人捏造的虛假事實而在網路上發布轉發的,即使對被害人名譽造成一定的損害,也不構成誹謗罪。

犯本罪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犯本罪,告訴的才處理,即被害人自訴告發的,法院才受理,否則不受理。但是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

㈦ 對於在網路上可以詆毀污衊人格的行為有沒有什麼法律條款可以制裁他,要詳細到什麼法的哪一款哪一條,謝謝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在互連網路誹謗、造謠、污衊、構陷他人的處罰決定1,通過電子信件誹謗、造謠、污衊、構陷他人。2,通過論壇BBS、貼吧、博客、等電子文檔誹謗、造謠、污衊、構陷他人。3,編發簡訊惡意誹謗他人。4,網路虛擬空間的媒介對他人歪曲報道、誹謗、造謠、污衊、構陷。5,任何人的任何行為包括通過「虛擬空間」已經影響到公眾對他人的社會評價,導致他人的名譽受損。被造謠、誹謗、污衊、構陷的人,可要求造謠、誹謗、污衊、構陷之人在公開發行的報刊上公開向被造謠、誹謗、污衊、構陷的人賠禮道歉,並賠償精神損失費。 6,侮辱、誹謗犯罪行為所侵害的不僅是被害人個人的人格和名譽,而是嚴重危害了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即使被害人不提出控告,人民檢察院也應主動進行追訴。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認定在"虛擬空間"用網名肆意侮辱網友的的侵權行為成立。法院可以做出責令在網上公開賠禮道歉,並賠款的判決。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四、為了保護個人、法人和其他組織的人身、財產等合法權利,對有下列行為之一,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關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利用互聯網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誹謗他人; 三、為了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和社會管理秩序,對有下列行為之一,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關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二)利用互聯網損壞他人商業信譽和商品聲譽; (三)利用互聯網侵犯他人知識產權; 五、利用互聯網實施本決定第一條、第二條、第三條、第四條所列行為以外的其他行為,構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關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六、利用互聯網實施違法行為,違反社會治安管理,尚不構成犯罪的,由公安機關依照《治安管理處罰條例》予以處罰;違反其他法律、行政法規,尚不構成犯罪的,由有關行政管理部門依法給予行政處罰;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或者紀律處分。 利用互聯網侵犯他人合法權益,構成民事侵權的,依法承擔民事責任。

㈧ 在網上詆毀別人,算犯法嗎

算的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140條規定:「以書面、口頭等形式宣揚他人的隱私,或者捏造事實公然醜化他人人格,以及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他人名譽,造成一定影響的,應當認定為侵害公民名譽權的行為。以書面、口頭等形式詆毀、誹謗法人名譽,給法人造成損害的,應當認定為侵害法人名譽權的行為。」 依照這些法律規定,我國公民和法人的名譽權依法受保護,任何個人和組織非法侵害他人的人格尊嚴,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權的行為都是被禁止的。
網路侵犯名譽權的表現形式:
網路侵犯名譽權的主要形式,是在網站的主頁、聊天室、網路公告牌上無中生有、憑空捏造、散布、傳播虛假的某種事實,或對某種事實隨意評論,敗壞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名譽的行為。在這樣一個開放的空間隨意發表言論,如果涉及他人隱私,無異於在公共場所揭人瘡疤。在網上大放厥詞,不但違背網路規范,而且侵犯他人的名譽權。非正常行使批評、評論的權利,也會對他人的名譽造成侵害。

㈨ 男子公開質疑法官枉法,法院稱其侮辱誹謗,他為何這么說

男子為何質疑法院?

簡單來說,這名男子因為不服法院重啟再審的原因,他認為關於案件的事件已經非常清晰了,在相關證據都確鑿的情況下重啟再審是不合理,據此懷疑法院方在這起事件中存在有失公平的行為。

遂通過網路發帖的方式在網路上公然質疑法院方,而法院方認為在此次事件中法院是秉持公證處理的,這名男子的行為無疑是誹謗。

寫在最後

最後,對於這起事件,大家如何看待,歡迎留言探討。

熱點內容
對虛假交易進行兌付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8-01 01:46:03 瀏覽:344
2017經濟法考試答案 發布:2025-08-01 01:44:32 瀏覽:614
武漢新條例 發布:2025-08-01 01:37:48 瀏覽:917
上海市司法鑒定人 發布:2025-08-01 01:32:02 瀏覽:35
把法治建設成效作為 發布:2025-08-01 01:31:05 瀏覽:255
反駁道德綁架 發布:2025-08-01 01:29:45 瀏覽:375
企業內部科室公章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8-01 01:29:39 瀏覽:395
勞動法針對公司的工作指派 發布:2025-08-01 01:27:26 瀏覽:474
安徽大學民商法難考么 發布:2025-08-01 01:19:24 瀏覽:771
行政法查封扣押要有見證人嗎 發布:2025-08-01 01:09:59 瀏覽: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