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法官需要做什麼

法官需要做什麼

發布時間: 2021-03-14 00:59:29

❶ 當法官需要具備哪些條件

高等院校法律專業本科畢業或者高等院校非法律專業本科畢業具有法律專業知識,從事法律工作滿二年,其中擔任高級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法官,應當從事法律工作滿三年;獲得法律專業碩士學位、博士學位或者非法律專業碩士學位、博士學位具有法律專業知識,從事法律工作滿一年,其中擔任高級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法官,應當從事法律工作滿二年。本法施行前的審判人員不具備前款第六項規定的條件的,應當接受培訓,具體辦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制定。適用第一款第六項規定的學歷條件確有困難的地方,經最高人民法院審核確定,在一定期限內,可以將擔任法官的學歷條件放寬為高等院校法律專業專科畢業....

❷ 法官的主要職責是什麼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

第五條法官的職責:

(一)依法參加合議庭審判或者獨任審判案件;

(二)法律規定的其他職責。

第七條法官應當履行下列義務:

(一)嚴格遵守憲法和法律;

(二)審判案件必須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秉公辦案,不得徇私枉法;

(三)依法保障訴訟參與人的訴訟權利;

(四)維護國家利益、公共利益,維護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

(五)清正廉明,忠於職守,遵守紀律,恪守職業道德

(六)保守國家秘密和審判工作秘密;

(七)接受法律監督和人民群眾監督。

(2)法官需要做什麼擴展閱讀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

第八條法官享有下列權利:

(一)履行法官職責應當具有的職權和工作條件;

(二)依法審判案件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

(三)非因法定事由、非經法定程序,不被免職、降職、辭退或者處分;

(四)獲得勞動報酬,享受保險、福利待遇;

(五)人身、財產和住所安全受法律保護;

(六)參加培訓;

(七)提出申訴或者控告;

(八)辭職。

第九條擔任法官必須具備下列條件:

(一)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

(二)年滿二十三歲;

(三)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四)有良好的政治、業務素質和良好的品行;

(五)身體健康;

(六)高等院校法律專業本科畢業或者高等院校非法律專業本科畢業具有法律專業知識,從事法律工作滿二年,其中擔任高級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法官,應當從事法律工作滿三年。

獲得法律專業碩士學位、博士學位或者非法律專業碩士學位、博士學位具有法律專業知識,從事法律工作滿一年,其中擔任高級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法官,應當從事法律工作滿二年。

❸ 對於法官的要求有哪些

一是必需忠誠於國家,忠實於法律,代表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法官的權力由國家授予,是人民賦予,所以法官必須忠實為國家、為人民服務。法官行使司法權從根本上講要符合最廣大的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要符合國家的根本利益,要達到這樣的要求,歸根結底就是必須忠實於法律。法律是國家和人民意志的體現。一個法官,如果不能忠實於法律,而只是唯上、唯權、唯命從事,那他就根本不配做法官。他只能算是一個庸官、糊塗官,抑或是貪官、贓官!法官必須崇尚法律,視法律為生命,奉行法律,捍衛法律。

二是要具有良好的職業技能和豐富的學識。法官是一個特殊的職業群體。國家和社會對法官都有特別的專業技能要求。法官的職業技能,包括法律規范的熟知程度,法律思維與推理能力,理解法律規范的水平,掌握法律與運用法律的能力,邏輯思維以及較好的文化功底等等。這諸多方面的職業技能的優劣,決定著法律運作過程及其結果的質量和效率,體現著法官的司法水平。

三是要有剛直不阿,清正廉潔的法官品格。法官的職責在於判斷是非,分清曲直,伸張正義,懲惡揚善。這一切不能不取決於法官自身的正直、清明、廉潔。人們會說:優秀的法官就是正義的化身。法官自身必須具備追求正義的良心和品德,把公正司法作為法官的神聖使命。

四是要具備勤勉敬業精神。法官在履行其職責時,應當是敬業、勤業的典範。法官的具體工作,煩瑣復雜,沒完沒了。因此要求法官必須始終靜下心來,知難而進,扎實工作,十分細心地去審查每一個事實,化解每一個矛盾,解決每一個問題。

❹ 法官是干什麼的

機構職能:抄

(1)執行本院發生襲法律效力的民事判決、裁定,以及刑事判決、裁定中的財產部分;

(2)執行法律規定的仲裁裁決、公證債權文書等其他法律文書;

(3)對執行異議、被執行主體的變更、追加進行審查;

(4)依照法律規定實施查封、扣押、凍結、扣劃等措施,對妨害執行行為人實施拘留、罰款措施;

(5)協助辦理其他法院委託的執行工作。

區別主要在於執行局為普通法院的協助部門,負責對下級人民法院執行工作的監督、指導和協調,辦理下級人民法院或利害關系人申請復議的案件。

(4)法官需要做什麼擴展閱讀

法官應當依法履行的義務

(一)嚴格遵守憲法和法律;

(二)審判案件必須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秉公辦案,不得徇私枉法;

(三)依法保障訴訟參與人的訴訟權利;

(四)維護國家利益、公共利益,維護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

(五)清正廉明,忠於職守,遵守紀律,恪守職業道德;

(六)保守國家秘密和審判工作秘密;

(七)接受法律監督和人民群眾監督。

❺ 法官每天有哪些事要做

吃飯睡覺以及其他生理需要是最基礎的事要做
然後就要做養家胡口的事了
比方履行自己的職責
因為按照有關法律法官只能依靠履行自己的職責獲得勞動報酬
其他的
沒有結婚的有時間會和朋友找機會喝點小酒
結婚的在被老婆罵後厚著臉皮麻煩朋友出來喝點小酒
大致是這樣的

❻ 法官是做什麼的

這是一個奇怪的標題。如果沒有法官,誰來解決糾紛、裁決案件呢?因此,法官是一種十分古老的職業,自從有了文明以來就存在。他起碼要比外交部長、比計委主任的資歷老得多。
那時的法官用什麼解決糾紛,暫且按下不表,今天的法官解決糾紛得依靠法律,所謂「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准繩」。這里所說的法律,當然就是立法機構正式制定頒布的法律、法規。然而,讓我們仔細想一下,假定法官嚴格地依照這些法律、法規的條文規定,他是否能夠解決糾紛?
容我斗膽說一句:假如法官嚴格地照搬法律條文,絕大多數糾紛是無法解決的。套用一句話,現實總在變化,而法律是灰色的。事情是明擺著的:立法頒布的法律通常並不能准確地預測未來可能會發生什麼,因而,它在某個時候作出的某個規定,過了一些時日,可能非常荒唐。今年年初就發生過一件很滑稽的事情:某地鐵路部門曾根據1979年的一份文件,對被火車撞死者,最多賠償300元或解決糧票,家庭生活確有困難者,酌情給予80至150元火葬費或埋葬費。
很滑稽。但在目前中國所奉行的法律制度下,卻是完全合乎法律程序的,即使官司打到法院,一個遵紀守法的法官,也只能這樣判決。因為,我們所實行的是大陸法,在這種法律制度下,法律是由、並且只能由立法機構制定,法官只能機械地適用法律,而不能對法律進行解釋。即使要進行司法解釋,也必須要最高人民法院出面進行,而普通法官是沒有這種權力的。於是,一旦一個小小的案件暴露出某部法律的荒唐,人們很自然地呼籲,立法部門應當及時地清理過時的法律,應當及時地制定頒布適應新情況的法律。
然而,假如立法機構是負責任的,那麼,它必將被這樣繁重的立法、清法的活動給壓垮。情況似乎也確實如此,這是一個急劇變動的時候,我們的社會存在一種「法律匱乏焦慮症」:從立法者到法官,從當事人到輿論,人們總是感到,有無數法律亟待制定;剛頒布沒有幾年的法律,又得趕緊修訂;過時的法律,也得及時清理,否則會鬧出笑話;即使大體上有效的法律,也被發現似乎總有各種各樣的漏洞,但也只能將就了。當然,法官很苦惱:嚴格依法裁決,有時顯然會得出荒唐的結果;但自行根據現實情況對法律作出解釋,又顯然不合程序。當事人當然也一樣覺得苦惱:撞死人就賠幾百塊錢,給幾十斤糧票,這是什麼意思?
這個極端的案例確實凸顯了目前法律制度所面臨的困境。當然,任何一種法律制度都會面臨這樣的問題。不過,至少從經驗上看,普通法制度似乎沒有我們這樣的「法律匱乏焦慮症」。
要克服這種焦慮症,我們可能需要回到原點:究竟什麼是法律?誰、如何制定法律?
法律就在人民中間
《普通法的本質》一書探討的是普通法的本質。其實,通過它對普通法法官創製法律規則的過程的描述,我們可以比較清晰地理解法律的本質。
根據作者的描述,普通法法官在審理一個案件時,不僅是在對具體的糾紛進行裁決,他也同時在生成新的法律規則:「即使解決糾紛是法院的惟一職能,那麼也會出現以司法方式設立法律規則的情況。當法院在新的情況下闡明社會現存標準的適用、意思和引申含義時,它們無法同時避免創制以前沒有宣告過的法律。」(第6頁)
請注意這里的措辭,「宣告過的法律」。這正是普通法制度賴以存在的根本性事實:法律並不等於立法,法律僅僅是為某種程序所承認的,社會中具有正常的理智與情感的普通人在頻繁的交換與合作關系中所形成的規則。也就是說,法律其實是普通人在其日常活動中生成的。
聽起來有點奇怪?是的,因為,我們已經習慣了法律實證主義的法律觀。中國的法家早就告訴我們,「法自王生」,只有君主可以制訂法律,也只有君主制訂的規則才是法律。近代以來的法律理論家也一遍又一遍地告訴我們,法律就是國家、通常是國家的立法機構正式頒布制定的文件,是主權者的命令,只有國王、議會才能制定法律。法律體現著國家的意志,是統治者用來維護自己利益的工具。如果立法機構沒有公布那張印著字的紙,這個世界上就沒有法律,社會就處於無法無天狀態,法官當然也就沒有辦法判案,當事人也就找不到解決糾紛的標准。
然而,這樣的觀念其實跟我們日常的經驗是不符的。在大多數情況下,人們並不知道法律,但在出現了糾紛的時候,他們很容易地就按照某種規則解決了。當然,法律實證主義者說,這樣的規則是民間習慣或行會習慣,是道德習俗,是常識,它們確實是社會運轉所不可或缺的規則,但它們絕對不是法律,因為,它們不是國家頒布的。
但這樣的規則與法律之間的區別,果真是根本性的嗎?普通法法官不這么看。當然,嚴格說來,普通人在日常中活動中所生成的規則,只是創製法律的原材料。法律是通過某種程序被法官所發現和確認的。但這並不意味著是法官創造、發明了法律。相反,他會說,他只是發現、闡明了社會中已經存在的法律,並使其系統化、保持前後一致性,且能夠普遍地適用於每個人。
也就是說,在普通法制度下,法律規則在法官通過司法程序立法之前就已經存在了,法官只是通過一種理性的過程,將那些人們盡管在遵守但卻沒有意識到、也說不清楚的規則,接受、加工為明確的法律而已。因此,在這樣的制度下,沒有普法的必要:法律本來就在人民中間。一個人根本不需要知道法律說了些什麼,而依然能是個守法的好公民,而一個具有正常的理智和情感的人所認為正當的事情,大體上就是法律所認可的事情;而這樣的人認為應予懲罰的事情,就是法律應當禁止的:「如果一個人按照社會認為正確的方式行事,他會被認為是在做合法之事;如果一個人被社會認為是錯誤的事情所傷害,他將受到法律的保護。」(第211頁)
法律的最佳制定者
而由於分散在各個地方、數量比立法機構的成員多得多的法官,時刻在解決提交到他們面前的糾紛,因而,他們能夠比較敏捷地對社會的變動作出反應,從而使法律在合乎正常人的預期的情況下,又保持足夠的靈活性。讓我們設想,在這樣的法律制度下,被火車撞死的家人會得到什麼樣的賠償?具有正常的理智與情感的普通人都會覺得,鐵路方面即使沒有責任,也應當給點撫恤性質的賠償,起碼應當支付喪葬費,今天,這筆錢好賴也得幾千塊吧?賠償幾百快錢加幾十斤糧票的事情,是不會出現的。
歸根到底,就像本書作者所說的,法律是建立在社會普遍認可的道德規范、有利於社會發展的政策性考慮以及地方或專業的習慣的基礎之上的(參見第四章的論述),法官的任務就是按照這些標准發現、闡明、確認和系統化這些蘊涵在人們的交換與合作關系中的規則,把他們加工成為法律。
一個稱職的法官恐怕不得不如此,否則,他無法解決糾紛。畢竟,立法機構正式制定頒布的法律,其實只是法律規則體系中的一部分,彷彿海面上露出的冰山一角。而大量的法律規則,是人們損遵守的,但卻是誰也說不清楚的。立法者往往不能及時地了解這些規則,從技術上說,也不可能隨時修訂法律。因此,如果要求法官只能機械地適用現有法律,法官就將寸步難行。事實上,即使在歐洲實行大陸法的國家,也不斷地從法官只能機械適用法官的原則一步一步向後退,逐漸給予法官以解釋法律的較大自由裁量權。但是,由於那裡不實行遵循先例的原則,因而,每個法官根據現實對於立法所做的解釋,就只限於解決他面前的糾紛。這其實是一種知識的浪費。如果通過先例制度把法官們在司法過程中的智慧集中起來,所形成的法律是否會比幾百個議員所制定的法律更優良呢?

❼ 法官要幹些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有詳細規定。

❽ 請問當法官需要具備哪些條件

《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
第九條擔任法官必須具備下列條件:
(一)具有中華人民共和版國國權籍;
(二)年滿二十三歲;
(三)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四)有良好的政治、業務素質和良好的品行;
(五)身體健康;
(六)高等院校法律專業本科畢業或者高等院校非法律專業本科畢業具有法律專業知識,從事法律工作滿二年,其中擔任高級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法官,應當從事法律工作滿三年;獲得法律專業碩士學位、博士學位或者非法律專業碩士學位、博士學位具有法律專業知識,從事法律工作滿一年,其中擔任高級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法官,應當從事法律工作滿二年。
本法施行前的審判人員不具備前款第六項規定的條件的,應當接受培訓,具體辦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制定。
適用第一款第六項規定的學歷條件確有困難的地方,經最高人民法院審核確定,在一定期限內,可以將擔任法官的學歷條件放寬為高等院校法律專業專科畢業。
第十條下列人員不得擔任法官:
(一)曾因犯罪受過刑事處罰的;
(二)曾被開除公職的。
第十二條初任法官採用嚴格考核的辦法,按照德才兼備的標准,從通過國家統一司法考試取得資格,並且具備法官條件的人員中擇優提出人選。

熱點內容
今年學習依法治國的心得體會 發布:2025-07-30 23:33:11 瀏覽:318
鎮江市開發區人民法院 發布:2025-07-30 22:54:12 瀏覽:150
淘寶考試違反交通法規 發布:2025-07-30 22:09:34 瀏覽:265
事業單位新入職員人事管理條例 發布:2025-07-30 21:43:32 瀏覽:673
太白縣司法局 發布:2025-07-30 21:22:26 瀏覽:305
法院院長任命程序 發布:2025-07-30 20:55:10 瀏覽:379
靖遠法院 發布:2025-07-30 20:34:51 瀏覽:868
低保戶申請法律援助需要 發布:2025-07-30 20:18:50 瀏覽:955
李洪雷行政法危機 發布:2025-07-30 20:17:34 瀏覽:622
河口區人民法院案例 發布:2025-07-30 19:43:28 瀏覽: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