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被法官追求

被法官追求

發布時間: 2021-11-17 09:52:34

法官如此表態,是「任性」還是「無奈」

隨著我國司法體制改革不斷深入,法官裁量權漸漸成為人們爭論不休的焦點之一。在我國,普通老百姓基於認識上的偏頗,並不認可法官享有裁量權,認為法官判案就應當「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准繩」進行裁判,非黑即白。不依照法律審判,隨心所欲,就是不公正的。傳統觀念如此,依據裁量權所作出的裁決便不能產生應有的權威,老百姓並不認可這樣的裁決是公平公正的,尤其是當法官裁量權被普遍濫用的時候,更是如此。然而,從法的運行規律看,法官裁量權是與法共存的,也就是說,法官在審判案件的過程中不可能不運用裁量權。正如「法官絕對不可以改變法律織物的紡織材料,但他可以也應當把法律的皺褶撫平。」 而要把法律的皺褶撫平實際上就是一個法官為追求正義而行使裁量權的過程。故法官裁量權存在和發展有重要的價值。 一、法官裁量權的概念、特徵 依《牛津法律大辭典》所謂裁量權,指(法官)酌情作出決定的權力,並且這種決定在當時情況下應是正義、公正、正確和合理的。法律常常授予法官以權力或責任,使其在某種情況下可以行使裁量權。有時是情勢所需,有時則僅僅是在規定的限度內行使之。[2]法官裁量權,亦稱司法裁量權(當然,在我國,廣義的司法裁量權的主體還包括檢察機關),是指法官或者審判組織根據自己的認識、經驗、態度、價值觀以及對法律規范的理解而選擇司法行為和對案件作出裁判的權力。 其基本特徵為:1.法官裁量權貫穿於法律適用或案件審理過程的始終。即始於對案件事實認定後法律的適用,終於對案件的審結(即判決的作出); 2.法官裁量權由特定的主體——法官或審判組織來行使,主體具有特定性; 3.法官裁量權的行使,必須以事實認定正確為基礎和前提(即法官不能對事實進行亂認定,事實認定錯誤,可能導致法律適用的錯誤); 4.法官行使裁量權「有時是根據情勢所需,有時則僅僅是在規定的限度內行使」; 5.非經法定程序變更或撤消,法官裁量權一經作出,即具有強制執行的法律效力; 6.法官裁量權的行使必須正當、合法、合理,體現和維護社會公平與正義原則。因為「正義是人類一種最基本的價值理想」,「作為一種法價值對其它法價值具有優越性」,「法必須體現一定的正義要求,最終必須以正義為依歸」。 二、我國法官裁量權的現狀 現代社會的發展,使得司法的范圍不斷擴大,法官裁量權存在於司法的全過程,具有普遍性和不可避免性[3]。司法審判包括發現認定事實、適用法律和作出裁判三個環節,每一個環節里都存在著裁量權的行使。如證據是否採信、無證據佐證的部分事實認定、情節嚴重的認定、如何承擔責任,如何定罪量刑等過程通常都需要通過一定的裁量來實現。 法官裁量權具有普遍性,也是不可避免的: 第一、是由社會事務、社會存在的復雜多變性決定的。法律用來調整社會關系,但社會關系紛繁復雜,而且日新月異,不斷變化,要使固定的法律明確、詳盡地規范所有變化的社會關系顯然是不可能的。 第二、是由人的認知能力的局限性決定的。人在制定法律的時候不可能對所有的關系都規定得周密、詳盡,也不可能對所有的事物都作出無誤的調整,因而在客觀上不得不留有一些餘地,有時候是故意為之,並不是水平問題或失誤所致。 第三、是實現個別正義和實質正義所決定的。司法追求的目的是公平、正義,但如果僅僅用一個簡單的條文去規范千差萬別的社會關系時,表面看來也許公正,但實際上不一定公平,從整個社會來看,可能實現了絕對公平,但對於個案來說不一定公平。比如,古話說「殺人償命、欠債還錢」,這句話流傳了幾千年,但考慮到殺人有很多種情況,包括故意殺人、過失殺人、正當防衛致人死亡、依法執行死刑殺人等如果統統套用「殺人償命」那就會更加不公平了。所以就要求具有一定的裁量權,具體情況具體,區分情況區別對待,以實現個別正義和個體公平。 三、理性正確對待法官裁量權 法官裁量權具有普遍性和不可避免性,但是,法官裁量權是一把雙刃劍,我們必須理性正確地對待法官裁量權,一方面要看到她的優越性,另一方面又要看到她的危害性。 法官裁量權的優越性表現在:1、司法裁量權是實現個別正義和實質正義的工具;2、是實現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相統一的方法;3、是克服我國經濟發展極不平衡造成司法標准不統一負面影響的重要手段;4、是提高法官司法能力、培養法官解放思想、開拓創新、科學發展的重要途徑。如果法律把任何事物都規定得很具體,法官就會成為一個適用法律的工匠,而不可能成為司法[4],這顯然不適應現階段我國司法體制改革的要求。 法官裁量權的危害性表現在:1、可能造成法官濫用權力,使作出的解釋和裁判遠離法律的精神和目的;2、可能造成對同一類事實作出不同的裁判,出現「同罪而異罰」現象;3、可能成為個別法官消極判案、枉法裁判、破壞法律實施,甚至打擊報復的工具。 正是由於法官裁量權具有雙面性,所以必須對其進行適度的限制和規范: (一)嚴格依法裁量。即行使裁量權要體現法的公正價值,切實做到有法必依,這既是對裁量權的約束和限制,也是對裁量權的引導和指導。古希臘思想家亞里士多德認為:「如果說具體法律規范在執行時可以根據情況加以改變的話,那麼法律的精神、法律的原則在任何情況下都是不能改變的,都必須加以遵守和執行。」嚴格依法裁量要求法官在具體案件中必須依據已有的證據法規則審查和運用證據,從而認定案件事實;必須正確、全面地理解和適用法律,依據已有的法律原則對此作出評價,並在此基礎上依法作出公正、公平的裁判。如果違背了法律的指引,法官任意的裁量便成為濫用權力。如果法官不能從法律精神的基本要求出發,片面、機械地適用法律,必然導致裁判的錯誤。 (二)其目的是為了實現公平正義。也就是《牛津法律大辭典》里所謂的「這種決定在當時情況下應是正義、公正、正確和合理的。」具體地就是要求法官行使裁量權必須堅持程序公正與實體公正相統一、審判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相統一。程序是實現正義的必由之路,是實體公正的前提和基礎。忽視程序公正的價值,將難以保證實體公正;反之,如果只注重程序公正,忽視實體公正,將會導致更大更多的不公正。因此,法官在行使裁量權時,必須堅持程序公正與實體公正並重。法律效果是審判工作的立足點,是社會效果的前提條件。社會效果則是審判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是法律效果的集中體現。所以,法官行使裁量權既應追求法律效果,又應追求社會效果。 (三)必須是在特定情勢下對正義和合理的事物行使衡平權。這是設定裁量權的價值目標。這里要注意把握四個問題,第一是必須在特定情勢下才能行使裁量權,沒有特定情勢這個條件,法官不能行使裁量權,否則就是「向一般條款逃避」。第二是必須針對正義和合理的事物,如果不是正義的事物和合理的要求,就沒有必要行使裁量權來予以保護。第三是為了對正義和合理的事物行使衡平權,對正義和合理的事物如何進行保護,需要法官行使裁量權來衡平各方當事人的利益,也就是說其目的是為了實現公平正義。第四是對該正義和合理的事物衡平各方當事人的利益沒有法律的具體規定,只能由法官行使裁量權來實現。 (四)依據合乎情理原則裁量。所謂情理即社會公平正義的價值觀,指事物的客觀規律和多數人關於公平合理的社會共識。這種價值觀表現為一定時代的社會結構所決定的並被普遍接受的某些正義觀念。合乎情理就是指「不任性、不個人化和不(狹義上的)化」。[5]在實施法律過程中應給大眾合理的正義期待,法官行使裁量權不僅應讓大眾知道他們是在主持正義,而且更重要的是讓大眾知道並能合理地期待他們會主持正義,會就爭議的事項作出合理的裁決。

② 作為法官這個案子怎麼判

1、法院不僅不能判決,而且還不能受理。

2、此案涉及到強奸婦女和砍下強奸人手臂的重大刑事案件,被害人為什麼不報警?
3、既然不報警,公安、檢察都不能介入,此女孩怎麼能提供一系列的證據呢?
4、既然沒有證據,法院怎麼能受理呢?

③ 「不是你撞的,為什麼你要去扶」是南京法官說的嗎

原話並非如此,只是在判決中,出現大量「按常理推定」的推理過程,有些人稱之為「自由心證」或「經驗主義」,也就是在案後從媒體宣傳中看到的:

如果人不是你撞的為什麼要扶她?

如果人不是你撞的為什麼要送她去醫院?

如果不是你撞得,為什麼不向家屬討要為老太太墊付的200元錢?

彭宇案中可以看出,法官的審判更傾向於實體正義的追求,因為他繞過了正常的審判路徑,去扮演了一個「調停」、「和稀泥」的角色,但可怕的是他繞過的路徑卻是案件審理的核心——證據。當這樣違反法律思維的推理過程,出自於一位司法者、審判者的判決之中,引起了極大的反響。

對於彭宇案只能用一個「反常」來評價,因為它不符合法律、邏輯、經驗甚至是道德

(3)被法官追求擴展閱讀:

拋開法律不談,它還激發了社會道德的一次危機。當人們談及「扶老太太」這個話題的時候,往往伴隨的是言談者臉上蔑視的表情。沒有人敢再去扶摔倒的老人,除非先找來別人來幫他作證或者錄像。

見義勇為、尊老愛老變成「笑」談,當然這一切並非始於彭宇案,但至少起到火上澆油的作用。甚至有人評價彭宇案說道:它讓中國人的道德素養倒退了20年。

當然不是因為人們素質低,而是素質高的成本太高。雖然這是誇張的說法,但是可以客觀地說,彭宇案的負面影響是深遠的。

④ 這個法官被人打會不會還手

正當防衛是要在一定情況下的才算,並不是說你打我我還手就簡簡單單的屬於正當防衛了。總之最好還是不要跟人動手,結果都不會怎麼好的。

被人打了不能還手,還手就是斗毆。但是沒還手挨打了還要做了傷情鑒定才能追究打人者的刑責。如果沒構成傷害的話,最多就是只是行政拘留而已。對於去醫院的錢是可以由打人者賠償,被打的人僅僅能得到的是一句道歉。如果是打著罵不還口,打不還手的情況,事後派出所判定打人者最低賠償被打者一千元,這是在不需要去醫院的情況下,被打者最高可以要求在無傷的情況下要求五千元人民幣的賠償。如果需要去醫院的可以另外再要求賠付所有費。這樣就可能會很多人寧願罵不還口打不還手,就沒有那麼多的打架斗毆了。

在生活里,如果遭到毆打,應保證自己人身安全的前提下,馬上去報警或者立馬跑路,躲避毆打。但是如果還手打了對方的話,就會造成事態擴大,那麼雙方都要承擔相應的責任。正當防衛的本質在於制止不法侵害,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而別人先動手打你,你還手,通常被認定為互毆行為,斗毆雙方都在積極追求非法損害對方的結果,因而根本上不存在正當防衛的意圖,不能構成正當防衛。

人與人之間並沒有什麼深仇大恨,也許雙方坐下來談談問題就可以完美的解決,打架前請三思!

⑤ 你們說,一45歲的法官追求一軍嫂,發簡訊要求要與她發展關系,會被判刑嗎

shang 尚不構成破壞軍婚罪,僅是語言,無行為。

⑥ 真正的法官是什麼

美國著名法學家伯爾曼有一句名言,「法律只有被信仰,才能得到切實的遵守。」法官、法官,無「法」不成官,法官就要是從心裏面信仰著法律!宋雨水之所以能夠嚴格司法、公正辦案,這與她堅定的法律信仰是分不開的。她說:「維護一個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社會對法律的信任就增加一分;而傷害一個當事人,就會多一群懷疑法律的人。」正是因為有著這份對法律的真誠信仰,她才能夠不辭辛苦地為送菜農民討回救命錢,她才能夠在氣勢洶洶的彪形大漢前毫不畏懼,她才贏得了當事人「勝敗皆服」的真心稱贊! 俗話說,人之相知,貴在知心,就是說在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心靈的溝通與理解是最為珍貴的。聽完宋雨水的事跡報告會後,我一直有一個很強烈的感覺,宋雨水確實是在用「心」做事,她是真心實意地為群眾著想。前來打官司的人,都是希望化解矛盾,使自己合法權益得到保障。宋法官就能體會當事人這種迫切心情,就能夠真心實意、想方設法去解決問題。在辦理案件時,她不僅僅是一個裁判者,更是一個細心的傾聽者和安撫者。她在調解時說的每一個字、每一句話總能深深地打動當事人,就像一陣春風拂面而來,就像一股清泉流淌在心間,讓原本針鋒相對的當事人最終心平氣和地達成調解協議,使當事人利益得到最大實現,使社會財產損失減到了最小。 即使要通過判決的方式解決問題,她也會細心的做好工作、耐心的解答疑問,使當事人贏得堂堂正正,輸得明明白白。正是因為有了這個「真心」,老作家才會感動的說:「宋法官,你是第一個完整聽完我講話的人。」正是因為有了這個「真心」,她才贏得了同事的尊重,贏得了當事人的稱贊,贏得了群眾的信賴! 法律的力量在於公正,法官的份量更在於公正。宋雨水沒有什麼豪言壯語,但她,對真理、對正義的追求顯得慷慨而激昂——她說:我對法官這兩個字的理解,就是最大限度的追求公平和正義。辦案11年來,她始終維護著真理、堅守著正義:在她辦理的1200件案中,沒有一件因裁判不公被投訴和舉報,甚至,連敗訴的當事人也專門送上了感謝的錦旗。為了反思當事人是否得到了公正、判決是否做到了實事求是,她經常睡不著,在夜裡輾轉反側。沒有對真理、對公正的執著追求,她能夠十年如一日的這樣堅持嗎? 共產黨員就講一個「真」字。聽完事跡報告會,我感覺到宋法官還有許許多多的「真」。她有真才實學,在她手裡,審判變成了公正和善良的藝術。她富有真情,面對經濟困難而打不起官司的群眾,她淚流滿面。她求真務實,為了真相,從冰天雪地的東北小鎮到寒風刺骨的中原大地,從茫茫無際的內蒙草原到陰雨連綿的嶺南地帶,她四處奔波著。 作為一名「真正」的法官,宋雨水以實際行動體現了共產黨員的先進性。她真誠信仰法律,她真心實意為人民服務,她追求真理、堅持正義。她是先進性教育活動中涌現出來的傑出代表!她是人民群眾口中無言的豐碑! 「一個黨員一面旗」。旗幟就是方向!旗幟就是力量!讓我們向這些優秀的共產黨員學習,努力做一名的「真正」的法官!

⑦ 偽造證據法官不追求,並作判案證據,法官違法嗎

你憑什麼說對方偽造證據。你自己猜的還是有實質性證據,如果有你可以向公安機關報案。公安局會以偽造國家證件罪立案偵查。沒有證據就不要亂說。

⑧ 法官有調查權嗎

(一)法官庭外調查權的行使是對實體公正的追求

在我國的刑事訴訟中,法官庭外調查是法官履行其案件事實查證責任的一種較為特殊的方法,是其審判職權的積極運用。法官行使這一權力實施庭外調查,其積極意義在於,當某一事實對裁判具有實體上的意義而尚在不確實之中,或者控辯雙方對某一事實的舉證明顯相互排斥而當庭一時無法判斷證據的真偽時,法官進行必要的庭外調查核實,避免因一方的訴訟權利不能有效行使而致判決對其不利,防止判決結果過多地依賴於控辯雙方的語言和辯論技巧,將判決裁定建立在客觀事實的基礎上,以實現司法公正的實質即實體公正,從此意義上講法官行使庭外調查權是對實體公正的一種追求。

(二)法官庭外調查權的行使存在的弊端

首先,法官中立者裁決的形象被破壞,違背程序公正。中立性的原則是程序性的基礎,不得不承認在社會現實中完全的中立性並非總能達成,其判斷標准也不是十分清楚。但是法官中有一些基本規則是被共同遵守的,在證據制度方面表現為:法官庭外調查權應該受到嚴格的限制,甚至可以說是一種例外。因為法官在庭審過程中休庭調查核實證據,就會處於對自己所收集的證據的真偽做出審查和判斷的境地。這種自查自裁的情況會使法官處於非常矛盾的狀態:他無法既做到積極主動地全面收集證據,又能冷靜、客觀地評價這些證據的證明效力和可采性。同時,在進行這些司法調查活動中,法官往往會對被告人有罪或者無罪形成預先的判斷,以致於影響其在庭審中作出公正的裁判,影響法官中立者的形象。

其次,法官行使庭外調查權,抑制了控、辯雙方舉證的積極性。現行庭審方式要求公訴人、辯護人各自獨立承擔起舉證責任,辯護人也有收集證據的權利,雙方各自擁有並負責在法庭上提出證據。公訴人向法庭出示的是力圖證實被告人實施犯罪行為的證據,辯護人則提出證明被告人無罪或者罪輕的證據。控、辯雙方通過出示各自的物證、書證,展開針鋒相對的對抗,能夠調動雙方運用證據、參與法庭調查的主動性、積極性。但法官行使庭外調查權,事實上造成了法官或是代替公訴人收集證據,法官同時扮演追訴與裁判的雙重角色,從而背離了控審分離的現代刑事訴訟原則;法官或是代替辯護人收集證據,法官同時扮演裁判與辯護的雙重角色,從而背離了控、辯、審各司其職的刑事訴訟原則。因而法官不宜庭外調查核實證據,只有這樣做才能使公訴人與辯護人積極承擔起舉證責任,有利於充分實現控訴與辯護兩種對立的訴訟職能,也使法官從代替公訴人進行舉證的角色中解脫出來,有利於法官徹底擺脫追訴心理,站在客觀、中立的立場上,全面、冷靜地判斷、審核證據。

再次,法官庭外調查所獲證據在舉證、質證、認證的方式上難以操作。根據現行刑訴法的有關規定,法官在法庭審理過程中宣讀或者出示證據,是法所不允的。如果法院庭外調查核實的證據由法官直接在法庭上舉證,再經過雙方質證,無異於公訴方和辯護方向法官提問題,那麼法官就不是仲裁者,倒成了舉證一方,如此質證的證據形式不合法。對於法官庭外調查所獲證據舉證、質證、認證如何操作,法無明文規定,客觀上也是難以操作的。從立法者的本意分析,法院庭外調查核實證據,目的不是取得新證據,而是為了判斷控辯雙方所舉證據的真假,在證據之間出現矛盾的時候,作一個判斷的基礎。但是,只要是作為定案的證據,都必須無例外的要進行質證、認證,決定其可采性,這種進退維谷的情形,是現行刑訴法和證據制度所無法解決的。

⑨ 法官如何實現對正義的追求

我們說,羅馬人把他們自己認為是狼的傳人,一方面意味著他們非常清楚地認識到現實,人的生存處境,人的生存環境,其實是很艱難的,這個是來不得半點浪漫主義、空想。你必須要現實地對待、現實地面對,這種生存的現實他非常清楚、非常明白,這樣一種冷酷,這樣一種征戰、戰爭的品性是必須要保持。但是,要長久地處於這樣一種狀態下,那也不是人的所需,我們人又同時總希望進到一種和平、安寧、美好的狀態下,我們需要有一種正義的秩序。
母狼哺嬰,它又顯示了這樣的一種正義的、這樣一種愛的,這一對孿生兄弟是被仇人完全不講道德、沒有正義感(丟棄),狼可偏偏體現出了這一點,所以這個隱諭是非常深的。說到羅馬城,說到母狼哺嬰,我們可能也聯系得起來,大家都知道,一說到羅馬,最殘忍的一個場景,就是那個古代的斗獸場,那些奴隸,把他弄去和飢餓難忍的這些野獸一塊兒搏鬥,這個是非常殘忍的,那些貴族就坐在上邊觀看、喝彩。但是就在羅馬城傳說當中,兩兄弟建立起來的羅馬城,里邊後來發展還有很多其他的東西。比如說世界上著名的羅馬城有三多,一個是教堂多、一個是噴泉多、一個是雕像多,它還有很偉大的其他文明成就,就在那個羅馬法院的廣場上,就豎立了一座非常著名的石雕像,就是正義女神。
當我們看到這個正義女神,這個雕像的時候,怎麼樣才能和那個母狼哺嬰這個青銅像關聯起來。這允許我們聯想的,而這里邊確實是韻味無窮的。羅馬人他們為了生存,他們確實曾經征戰四方,沒有少干那些殘忍的事情,但是當他們一旦成為了世界的霸族,他們非常清楚,不能不理性地來對待自己的帝國,來對待被自己所征服的那些人,那些地區,它不能不傳承一種正義的精神。
就像母狼哺嬰一樣,我征服了你,吃掉了你,打下了你,這是狼的殘忍一面,還得哺育你,不然你長大以後恐怕比我還殘忍,這個帝國恐怕就如坐針氈,恐怕很難穩定,所以它有另外一個,正義女神像,這很有意思,同時在羅馬城裡邊,那個正義女神她是個什麼形象呢?怎麼雕塑的呢?她是一手握著寶劍,一手拎著天平,注意,這個正義女神,她的雙眼是用布給蒙住的,就在這個正義女神鵰像的背後,還刻有一句著名的羅馬法律的箴言,說「為了正義,哪怕它天崩地裂」。這表達了羅馬人要統治他們的世界,就必須建立起一種法律的秩序,必須要懲治罪惡,伸張正義。他們認為,這就是愛。就像那個母狼要哺嬰一樣,這就是愛,是大愛。用法律、用秩序、用追求正義、主張正義來體現這樣一種愛。
這個正義女神,她實際上象徵著一種法官,她來自於哪個地方?這個正義女神實際上繼承了希臘文明的,在古希臘神話當中,這個正義女神有很高的地位,在希臘神話里邊,這個正義女神的名字叫泰米斯,她是天地的女兒,泰米斯在希臘文明裡面,意思是什麼呢?這個名字的意思是大地,她的引申意是生命和穩定。在奧林匹斯山上的眾神鵰像當中,正義女神被塑成了一個什麼形象呢?是一個庄嚴的、慈祥的母親形象。她手中拿著個什麼東西呢?只是托著一架天平,沒有那把利劍,它象徵的是什麼呢?象徵的就是法律它應該是成熟、穩重、公平、正義的。只有這種成熟、穩重、公平、正義,才能夠給人們帶來一種祥和、一種生命的希望。
這個正義女神她主要的職責就是主持人間的正義,哎呀,那可忙了,忙死了,累得不行,怎麼辦呢?總得有個幫手吧,總得有個助手吧,神話里邊說,這個正義女神就和這個最高的神宙斯結婚了,生下一個女兒,這個女兒命名叫什麼,叫狄克,那麼這個女兒跟她母親不太一樣,她的性格恐怕比較暴烈一些,她也要幫她母親主持伸張正義,可是她干什麼呢?她不是靜靜地坐在那個地方等待有案件來了,然後我給你主持一下正義,公平地審判,不是這樣,而是提著一把利劍,對那些犯罪,對破壞人間秩序的這些犯罪分子,四處追殺,殺掉他,顯得跟她母親不太一樣。
我們看,羅馬人塑的這個正義女神的形象,正好是把泰米斯和她的女兒狄克,把她結合起來,她是一手拎著天平,一手握著寶劍、利劍,這預示著我們對於法律、對於法官那些主持正義的人,他的職責,一個更為全面的把握,它向整個羅馬人,乃至於後來整個歐洲人,甚至可以說向我們全世界,表達了這樣一種觀念,法就是公平正義,就像那個天平,同時誰要是違法,破壞秩序,那就是犯罪。就要遭到懲罰,那就是那把利劍,在羅馬女神的前額上,還有一綹頭發、秀發,很美的,這一綹秀發象徵什麼呢?真相。哎呀,挑開你這一綹秀發來看看長得怎麼樣?看出真相。你要主持正義,你要懲罰犯罪,就必須建立在事實真相的基礎之上。而且他的名字改了,改成什麼呢?改成朱絲提提亞,這是中文音譯,實際上就是拉丁文里邊的jus,就是法律這個詞。
更有趣的是,為什麼這個女神的眼睛給蒙住了,我們大家想一想,我們中國也有關於主持正義的,類似於法官的這樣一種形象,大家都知道,每一個法學院的門口幾乎都要塑這個東西,一隻神獸,這個神獸眼睛沒被蒙住,反而是怒目仇視,哎呀,看著就恐怖,兩個眼睛圓圓的、大大的、凸凸的,凸出來的,一個怪怪的,很恐怖,可能我們更多看重的是打擊罪犯這樣一個方面。她為什麼要蒙住眼睛呢?這個給大家講一下,這個很有意思。
法官你要主持正義,你要了解真相,肉眼看到的恰恰是表象,恰恰不是真實。而且我們肉眼常常容易被那種表象所蒙蔽,所以你要真正看到真實,你要用你心靈的眼睛去關照,用心靈的眼睛去洞察事情的真相。而一個法官,你要真正了解事實的真相,要做出一個公正的裁判,不需要你四處去搜尋,用你這一雙肉眼,因為羅馬這個時候法庭已經建立起來了,有公訴人、有辯護律師,法官干什麼?就需要你坐在那個地方,靜靜地傾聽,你動腦筋、用心,不要開小差嘛,這個時候你才能把握真實,所以最好把你眼睛給蒙上,不要開小差,不要受那些外在的其他的一些現象的干擾,要洞察事情的真實,用心靈的眼睛,聽,用心靈去洞察真實,最重要的有一個途徑,就是語言和邏輯,聽你怎麼說?這個怎麼推導,這里邊有什麼樣的邏輯矛盾?你法官就干這個,仔細地傾聽,用心靈去傾聽,不需要你睜那麼大的眼睛。這是法官要做出公正裁判的基本要求。用你那顆正義的心靈去裁斷,那麼這就是羅馬的那尊正義女神像的法律隱諭,我們今天正在推行司法改革,這個雕像值得在我們的心中多留一段時間、多思考一下 一個象徵權力、榮耀的帝國
羅馬人曾經三次征服過世界;
一個關於母狼哺嬰的傳說;
羅馬人自己認為他們是狼的傳人;
一則關於正義女神的希臘神話;
她實際上象徵著一種法官;
一位蒙眼的正義之神;
你要用心靈去關照,用心靈的眼睛去洞察事情的真相;
一個象徵權力、榮耀的帝國
羅馬人曾經三次征服過世界;
一尊象徵公平、正義的雕塑
為了正義,哪怕它天崩地裂。
一位希臘神話中的正義女神;
她只是著一架天平,沒有那把利劍;
一位手持利劍的女神;
對破壞人間的犯罪分子四處追殺;
一則關於正義女神的傳說
為了正義,哪怕它天崩地裂。
一位蒙眼的正義之神;
你要用心靈去關照、去洞察事情的真相

⑩ 法官與被告私下接觸允許嗎,有法律條文嗎哪一條

法官在立案以後就不能和案件當事人私下接觸,雖然法官不一定收受了他兒子的錢財,但是仍然違背了法律規定。也就是說在庭審時可以提出申請主審法官迴避。
基本上沒有

熱點內容
招遠法律咨詢處 發布:2025-07-28 03:03:53 瀏覽:32
根據民事訴訟法以及相關司法解釋關於離婚 發布:2025-07-28 02:52:37 瀏覽:562
雙方簽名的談話筆錄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7-28 02:51:51 瀏覽:648
行政法錄音 發布:2025-07-28 02:49:49 瀏覽:850
實際負責人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7-28 02:48:55 瀏覽:704
青島免費律師 發布:2025-07-28 02:34:11 瀏覽:29
信用卡適用法律法規 發布:2025-07-28 02:33:35 瀏覽:316
首都律師查詢 發布:2025-07-28 02:27:20 瀏覽:583
公司法七十五條 發布:2025-07-28 02:26:28 瀏覽:164
主題法治字 發布:2025-07-28 02:16:30 瀏覽: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