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品格
① 由正直的法官可以知道法官應具有什麼品質
南京市白下區法院的庄潔、李慧敏、陳春這些披著法袍的法官居然在沒有繼版承權公證書、權法院調解書、判決書的情況下,利用自己是法官的特殊身份,以卑鄙、不正當的手段偷偷把周旭東的房產過戶到無繼承權人名下,簡直不是人乾的,畜生不能,脫了褲子,野蠻霸道,恬不知恥,強搶周旭東的遺產,就是日本人侵襲中國的速影;這些女法官的道德、良心、人都沒有了,就認識錢。
② 來說說你認為法官最重要的是什麼樣的品質
公正司法,判官判的是人間事,違背生活常識法則,就是錯的!!!
③ 對於法官的要求有哪些
一是必需忠誠於國家,忠實於法律,代表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法官的權力由國家授予,是人民賦予,所以法官必須忠實為國家、為人民服務。法官行使司法權從根本上講要符合最廣大的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要符合國家的根本利益,要達到這樣的要求,歸根結底就是必須忠實於法律。法律是國家和人民意志的體現。一個法官,如果不能忠實於法律,而只是唯上、唯權、唯命從事,那他就根本不配做法官。他只能算是一個庸官、糊塗官,抑或是貪官、贓官!法官必須崇尚法律,視法律為生命,奉行法律,捍衛法律。
二是要具有良好的職業技能和豐富的學識。法官是一個特殊的職業群體。國家和社會對法官都有特別的專業技能要求。法官的職業技能,包括法律規范的熟知程度,法律思維與推理能力,理解法律規范的水平,掌握法律與運用法律的能力,邏輯思維以及較好的文化功底等等。這諸多方面的職業技能的優劣,決定著法律運作過程及其結果的質量和效率,體現著法官的司法水平。
三是要有剛直不阿,清正廉潔的法官品格。法官的職責在於判斷是非,分清曲直,伸張正義,懲惡揚善。這一切不能不取決於法官自身的正直、清明、廉潔。人們會說:優秀的法官就是正義的化身。法官自身必須具備追求正義的良心和品德,把公正司法作為法官的神聖使命。
四是要具備勤勉敬業精神。法官在履行其職責時,應當是敬業、勤業的典範。法官的具體工作,煩瑣復雜,沒完沒了。因此要求法官必須始終靜下心來,知難而進,扎實工作,十分細心地去審查每一個事實,化解每一個矛盾,解決每一個問題。
④ 評價法官優秀品質的詩句
《水調歌頭 沉冤待雪》
公正何時有?灑淚問蒼天。不知今朝衙役,究竟有多貪。我欲駕鶴西去,惟恐仇敵對手,笑我太沒膽。百姓要維權,何故如此難?
翻律書,問法官,夜無眠。世仇家恨,豈是一時能說完!事有來龍去脈,理有是非曲直,誰人幫吶喊?但願神開眼,早日雪沉冤。
假如法律欺騙了你——寫給有良知的人們
假如專業術語忽悠了你
不要質疑,也不要申辯!
不順心時暫且克制自己,
相信吧,學術之春就會到來。
我們的心兒巴望著條文,
解釋總是令人失望:
點面都是相對的,轉瞬既變,
而那客觀的將會是真相。
我們的心兒巴望著條文,
解釋總是令人失望:
開放封閉都是相對的,轉瞬既變,
而那客觀的將會是真相。
我們的心兒巴望著條文,
解釋總是令人失望:
多數少數都是相對的,轉瞬既變,
而那客觀的將會是真相。
假如法律欺騙了你
不要憂郁,也不要憤慨!
不順心時暫且克制自己,
相信吧,公正之日就會到來。
我們的心兒憧憬著正義,
現實總是令人悲哀:
一切都是暫時的,轉瞬既逝,
而那未來的將會是可愛。
⑤ 有人說法官的品質比業務能力重要,你怎麼
【答案】
對於一個法官來說,必須具備優良的品質和過硬的業務能力。題目中雖然側重法官品質的重要性,但是我們不能說法官的品質要比業務能力更重要,這二者對於法官來說同等重要,因此我認為這句話是片面的。
一方面,品質代表一個人的道德與品行,品質影響著行為。一個法官如果沒有良好的品質,就不能准確把握案件的是與非。在「權與法」、「情與法」、「錢與法」、「色與法」之間就會選擇錯誤,就會導致錯案發生。從而損害當事人權益、損害國家法律的尊嚴。另一方面,良好的業務素質要求法官具有較高的法學理論和法律知識水平,具有較高的審判技能、技巧,熟練地法言法語運用水平,高超的庭審駕馭能力,較高的處理應急事件的能力,較為豐富的審判實踐經驗,較高的分析、判斷、解決問題的能力、等。如果一個不具有上述水平和能力而僅僅具有其品質的法官,那麼其案件辦理能力也會不堪想像。因為這些水平和能力是嚴格執法、依法辦案的必然要求。
因此,品質與業務素質對於法官來說同等重要,我們不能偏重一個而忽略另一個,二者缺一不可。而作為一個法官應當加強道德修養,遵紀守法,遵守社會公德,養成良好的品行,為公正審判儲備高質量的人格。只有這樣,才能使公眾不懷疑法官的司法活動。與此同時,作為一個法官也應謙虛好學,謹言慎行,不斷總結、積累審判實踐經驗、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素質。
【答案解析】
本題屬於綜合分析能力類試題,旨在通過考生對法官品質與業務能力的分析,來測查考生的綜合分析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全面性,同時也測查了考生是否具有從事法檢類工作應該具有的基本素質。
首先,表明自己對這句話的看法,即這句話是片面的;其次,從品質與業務能力對法官來說同等重要來論述;最後,總結二者缺一不可,法官應該對二者同樣重視。
⑥ 法官深受人民愛戴具有什麼樣的品質
如果一個法官深受人民的愛戴的話,那麼他肯定是一個具備正直誠實,公平公正,鐵面無私的品質。
⑦ 一個法官應該具備什麼樣的素質
《法官法》
第九條 擔任法官必須具備下列條件:
(一)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
(二)年滿二十三歲;
(三)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四)有良好的政治、業務素質和良好的品行;
(五)身體健康;
(六)高等院校法律專業本科畢業。這是法定條件。目前需要有司法資格
素質需要為人公正、清正廉潔,這屬於職業操守。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的有關規定,結合社會實踐,法官應具有的素質,歸納 起來,至少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良好的政治素質 《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職業道德基本准則》(以下簡稱《准則》)第34條規定:「法官應當加強修養,具有良好的政治、業務素質和良好的品行、忠實地執行憲法和法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本條明確要求法官要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質。素質,就是一個人學習修養達到的程度。政治素質無疑是指一個人政治修養所達到的程度。良好的政治素質的基本要求就是,堅持四項基本原則,以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武裝頭腦,指導審判工作,牢固樹立「依法治國、執法為民、公平正義、服務大局,黨的領導」的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嚴格依法辦案、辦求做到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最佳統一」。 一個法官如果沒有堅定的政治立場,沒有大局觀念,僅憑法律知識,就案辦案,就會偏離政治方向、就會導致辦案的法律效果說的過去,社會效果不好的被動局面。這是與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相悖的,對我們的審判事業十分有害。作為人民法官必須明確:「人生存不是為了打官司,打官司卻是為了生存」。 二、良好的業務素質 《准則》第34條明確要求法官要具有良好的業務素質。良好的業務素質要求法官具有較高的法學理論和法律知識水平,具有較高的審判技能、技巧,熟練地法言法語運用水平,高超的庭審駕馭能力,較高的處理應急事件的能力,較為豐富的審判實踐經驗,較高的分析、判斷、解決問題的能力、精湛的裁判文書製作水平等。 三、良好的品質 品質,是指人的道德、品行。品質影響著行為。作為一個法官如果沒有良好的品質,就不能准確把握案件的是與非。在「權與法」、「情與法」、「錢與法」、「色與法」之間就會選擇錯誤,就會導致錯案發生。從而損害當事人權益、損害國家法律的尊嚴。 因此,作為一個法官應當加強道德修養,模範遵紀守法,遵守社會公德,養成良好的品行,為公正審判儲備高質量的人格。只有這樣,才能使公眾不懷疑法官的司法活動。 四、良好的文體素質 文,是指文學藝術;體,是指健康的身體。並非讓法官成為文藝人才,也不是讓法官成為運動員。作為一個法官,寫作裁判文書是經常的事,如果沒有良好的文藝修養,就不會寫出精彩的裁判文書來。多一些文藝修養,不僅提高法官的寫作水平,而且提高法官的品行,品味。 我們一貫強調「德、智、體」全面發展,作為一個法官,如果沒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整天躺在病床上或者一副病態損害法官形象且不說,就算具有再高的水平,也難以施展。所以,一個法官應當加強體育鍛煉,保持健康身體,才能更出色地完成各項審判任務。 五、較豐富的社會經驗 法官審案與社會各界都會直接接觸,公開開庭更是法官與公眾接觸的主要途徑。從這一方面說,法官也是公眾人物。作為一個法官,如果不了解所服務地域的風土民情,就很難做到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最佳統一。所以,一個法官就應當虛心向人民群眾學習,向實踐學習,熟知當地的民俗文化。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同人民群眾交流,才能把案件審的更好。 現在從小學到大學都在搞素質教育。原因在於現在的學生、尤其是大學生、只顧學習專業、什麼歷史、民俗全然不顧,這不懂那不懂成了時尚。那麼,我們不僅要問:這樣的學生如何在社會上生活呢?什麼都懂,不要求什麼都精,我想這大概就是「知識淵博」的涵義。一個知識淵博的法官,面對案件、面對當事人、面對社會,就會瀟灑自如,就會做到「快樂審判」。
⑧ 作為一名法官應具備哪些基本品質
1、良好的道德品質;2、公正、公平;3、精通法律、法規;4、遵守憲法、法律。
⑨ 當代法官如何解讀「仁義禮智信」
保崬┯謚謝桌淼姆⒄怪小5車氖舜蟊ǜ嬤賦觶緇嶂饕搴誦募壑堤逑凳切斯輟T諦率貝暮艋較攏謝澄幕幕蟣亟耷畹惱芰浚叭室謇裰切擰幣燦凶判碌哪諍徒舛痢
「仁者,情志好生愛人,故立字二人為仁(《春初·元命苞》)。」禮記雲,上下相親謂之仁。「仁」的基本含義就是孔子所說的「愛人」,是人對於同類生命的基本同情和關懷。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以人為本、執政為民,是檢驗黨一切執政活動的最高標准。任何時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終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司法是黨治國理政的重要方式,在司法領域體現以人為本,就是要求法官將冰冷的法律柔化為三月的春風,給當事人以溫情感;就是要在法庭上將法律的語言詮釋為群眾聽得懂的話語,給當事人以親切感;就是要始終堅持能動司法,以人和人、人和社會的和諧為己任,想方設法、設身處地地化解糾紛,給當事人以公平感;就是要在司法實踐中貫徹「民本」的基本價值理念,做到重民貴民、愛民仁民、安民保民,給當事人以信賴感。
「義,宜也。裁製事物,使各宜也(《釋名》)。」義是中國古代一種含義極廣的道德范疇。本指公正、合理而應當做的。孟子雲,「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當前道德文明建設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要確立一個社會的「義」,並且培養公民對「義」的自覺和信念。義是倫理的概念,法則是社會學的概念,社會是倫理的,更是法律的,法律是社會道德的最底線的規范。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證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法官是法律的實施者,更是社會「義」的守護者,公正司法不僅僅是司法者的良知和責任,更是人民群眾的呼喚和期盼。另一方面,公正的審判在實現社會正義的同時,對社會正義也起著引導和示範的作用,是匡扶社會道德良知的砥柱,故法官當「言出為箭,執法如山」、「是法平等,無有高下」。
「禮,體也。言得事之體也(《釋名》)。」禮是一個人為人處世的根本。也是人之所以為人的一個標准。故《論語》曰:「不學禮,無以立。」禮作為中國社會的道德規范和生活准則,對中華民族精神素質的修養起了重要作用,它是社會道德文明程度的直觀表徵,是每個人道德素質和教養程度的外在標志。隨著社會的變革和發展,禮不斷被賦予新的內容。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要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教育」。法官是特殊的群體,是公平正義的化身,有著比常人更高的職業道德要求,法官必須更加註重司法禮儀,通過司法活動向當事人展示法官的學識、風度、氣度、教養與魅力等個人涵養,體現法官的整體道德水準和司法水平,這樣才能贏得當事人的尊重,贏得社會對法官群體的褒獎和認同。
「是非之心,智也」,意思是能夠分辨是非就是智慧,儒家把「智」列為「五常」之一,認為追求知識,增長聰明智慧,也是人生一個重要的價值取向,體現了對於知識和智慧的尊重。每一個職業都有與之匹配的專業素養和能力的要求,法官也是如此。當法治作為社會管理的重要手段和方式,法官的學識、能力尤為重要,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提高社會管理科學化水平,必須加強社會管理法律、體制機制、能力、人才隊伍和信息化建設」。當前,社會轉型期的各種矛盾紛紛體現到司法領域,對法官的政治智慧、社會智慧、法律智慧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法官必須能夠運用法律的方法、法律的思維、法律的技術來平息爭議糾紛。只有具有深厚的法律理論功底,能夠嫻熟地運用各種司法技巧,才有可能在司法裁判活動中體現出法官的智慧。
「信者,誠也(《墨子經》)」。儒家把誠信作為人的基本道德。《中庸》認為「誠」是「天之道」,「誠之」是「人之道」。這等於是把「誠」作為至高無上的價值源頭來看待。要取信於人,根本在於「反身而誠」。孔子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民無信不立」。與人交往要「言而有信」,治理國家要「敬事而信」。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深入開展道德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教育和治理,加強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和司法公信建設」。這對法官而言面臨著兩方面的任務,一是通過司法活動,著力維護社會的誠信體系建設,通過發揮法律的制裁和引導功能,促成社會誠信良好風尚的形成;另一方面,法官要致力於司法公信力的提升,司法公信力來源於嚴格、公正、文明執法,來源於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良好形象。這就要求法官滿足人民群眾正義訴求,注重司法自身的品格和力量,不斷提高司法能力和水平。只有司法公信,才有可能通過司法的手段促進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
黨的十八大的勝利召開,開啟了我國司法事業的新篇章,面對時代的呼喚,回眸千年的文化,我們定當有所思、有所悟、有所為。
(作者單位:江蘇省揚州市中級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