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判死緩
㈠ 高級法院對自己改判死緩的案件有無復核權
死刑緩期執行的,可以由高級人民法院判決或者核准,不需要報送最高法院核准。但死刑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決的以外,都應當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四十八條,死刑、死緩的適用對象及核准程序:死刑只適用於罪行極其嚴重的犯罪分子。對於應當判處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須立即執行的,可以判處死刑同時宣告緩期二年執行。
死刑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決的以外,都應當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死刑緩期執行的,可以由高級人民法院判決或者核准。
(1)法院判死緩擴展閱讀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五十條,死緩變更:判處死刑緩期執行的,在死刑緩期執行期間,如果沒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滿以後,減為無期徒刑;如果確有重大立功表現,二年期滿以後,減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如果故意犯罪,情節惡劣的,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後執行死刑;對於故意犯罪未執行死刑的,死刑緩期執行的期間重新計算,並報最高人民法院備案。
對被判處死刑緩期執行的累犯以及因故意殺人、強奸、搶劫、綁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或者有組織的暴力性犯罪被判處死刑緩期執行的犯罪分子,人民法院根據犯罪情節等情況可以同時決定對其限制減刑。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五十一條,死緩期間及減為有期徒刑的刑期計算:死刑緩期執行的期間,從判決確定之日起計算。死刑緩期執行減為有期徒刑的刑期,從死刑緩期執行期滿之日起計算。
參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死刑緩期執行限制減刑案件審理程序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一條,根據刑法第五十條第二款的規定,對被判處死刑緩期執行的累犯以及因故意殺人、強奸、搶劫、綁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或者有組織的暴力性犯罪被判處死刑緩期執行的犯罪分子,人民法院根據犯罪情節、人身危險性等情況,可以在作出裁判的同時決定對其限制減刑。
參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死刑緩期執行限制減刑案件審理程序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二條,被告人對第一審人民法院作出的限制減刑判決不服的,可以提出上訴。被告人的辯護人和近親屬,經被告人同意,也可以提出上訴。
參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死刑緩期執行限制減刑案件審理程序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三條,高級人民法院審理或者復核判處死刑緩期執行並限制減刑的案件,認為原判對被告人判處死刑緩期執行適當,但判決限制減刑不當的,應當改判,撤銷限制減刑。
參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死刑緩期執行限制減刑案件審理程序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四條,高級人民法院審理判處死刑緩期執行沒有限制減刑的上訴案件,認為原判事實清楚、證據充分,但應當限制減刑的,不得直接改判,也不得發回重新審判。確有必要限制減刑的,應當在第二審判決、裁定生效後,按照審判監督程序重新審判。
高級人民法院復核判處死刑緩期執行沒有限制減刑的案件,認為應當限制減刑的,不得以提高審級等方式對被告人限制減刑。
參照《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死刑緩期執行限制減刑案件審理程序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五條,高級人民法院審理判處死刑的第二審案件,對被告人改判死刑緩期執行的,如果符合刑法第五十條第二款的規定,可以同時決定對其限制減刑。
高級人民法院復核判處死刑後沒有上訴、抗訴的案件,認為應當改判死刑緩期執行並限制減刑的,可以提審或者發回重新審判。
㈡ 法庭判處罪人死緩,死緩的定義是什麼
死緩的定義就是死刑但是緩期執行,這個緩期就是一個考察期,看看這位犯人在緩刑期期間的表現,如果惡劣還是要繼續執行死刑的,這也是中國憲法的一種人道考慮。
㈢ 什麼是判死緩
通常情況下,死刑緩期二年執行一般是指,對應該判處死刑,但是又不是必須馬上執行的犯罪分子,在判處死刑的同時,宣告緩期二年執行。已經被人民法院判處死刑緩期執行的犯罪分子,在死刑緩期執行期間,如果沒有故意犯罪,或者沒有再進行新的犯罪,那麼在二年期滿以後,人民法院就會把死刑減為無期徒刑。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五十條 判處死刑緩期執行的,在死刑緩期執行期間,如果沒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滿以後,減為無期徒刑;如果確有重大立功表現,二年期滿以後,減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如果故意犯罪,情節惡劣的,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後執行死刑;對於故意犯罪未執行死刑的,死刑緩期執行的期間重新計算,並報最高人民法院備案。
對被判處死刑緩期執行的累犯以及因故意殺人、強奸、搶劫、綁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或者有組織的暴力性犯罪被判處死刑緩期執行的犯罪分子,人民法院根據犯罪情節等情況可以同時決定對其限制減刑。
㈣ 什麼是死緩,怎樣才能判死緩
我們經常在電視或新聞上看到某個人被判處死緩,那到底這個死緩是什麼意思呢?其實死緩就是執行死刑的一種制度,對於不是必須立即執行死刑的犯罪分子可以處以死緩。死緩,全稱為「死刑緩期二年執行」,是執行死刑的一種制度。它是指對應當判處死刑,但又不是必須立即執行的犯罪分子,在判處死刑的同時宣告緩刑2年執行,實行勞動改造,以觀後效。判處死刑緩期執行的,在死刑緩期執行期間,如果沒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滿以後,減為無期徒刑;如果確有重大立功表現,二年期滿以後,減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如果故意犯罪,情節惡劣的,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後執行死刑。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四十八條死刑只適用於罪行極其嚴重的犯罪分子。對於應當判處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須立即執行的,可以判處死刑同時宣告緩期二年執行。死刑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決的以外,都應當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死刑緩期執行的,可以由高級人民法院判決或者核准。
㈤ 被判死緩要不要上訴
不上訴好些
一死一輕傷判決個死緩還可以啦
上訴萬一發回重審
結果可能更糟糕
上訴無非博個改判無期
差別兩年而已
但除非理由充足
否則二審改判的可能性不大
㈥ 一審判死緩,需要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死刑復核是人民法院對判處死刑的案件進行復核所遵循的一種特殊審判程序。《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九十九條至二百零二條對死刑復核程序作了原則性規定,有關的司法解釋也已將這些規定具體化,為死刑復核工作提供了較周密的准則。
根據法律規定和司法實踐經驗,死刑復核程序的任務是,由享有復核權的人民法院對下級人民法院報請復核的死刑判決、裁定,在認定事實和適用法律上是否正確進行全面審查,依法作出是否核准死刑的決定。因此,對死刑案件進行復核時,必須完成兩項任務:
一是查明原判認定的犯罪事實是否清楚,據以定罪的證據是否確實、充分,罪名是否准確,量刑(死刑、死緩)是否適當,程序是否合法;
二是依據事實和法律,作出是否核准死刑的決定並製作相應的司法文書,以核准正確的死刑判決、裁定,糾正不適當或錯誤的死刑判決、裁定。
中國的刑事訴訟程序分為普通程序和特殊程序。一般的刑事案件(主要指公訴案件),大致經過立案、偵查、起訴、第一審程序、第二審程序、執行程序,這是普通程序。此外,對於判處死刑的案件,還要經過專門的復核核准程序;對於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當發現確有錯誤時,可以通過審判監督程序進行糾正,這些是特殊程序。死刑復核程序尤以其獨特的審判對象和核准權的專屬性等特徵既區別於普通程序,又不同於其他特殊程序。
㈦ 能判死緩嗎
判死緩一般不會死。死緩是指對應當判處死刑,但又不是必須立即執行的犯罪分子,在判處死刑的同時宣告緩刑2年執行,實行勞動改造以觀後效。死緩全稱為「死刑緩期二年執行」,是執行死刑的一種制度。
【法律依據】
《刑法》第四十八條
死刑只適用於罪行極其嚴重的犯罪分子。對於應當判處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須立即執行的,可以判處死刑同時宣告緩期二年執行。死刑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決的以外,都應當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死刑緩期執行的,可以由高級人民法院判決或者核准。
第五十條
判處死刑緩期執行的,在死刑緩期執行期間,如果沒有故意犯罪,二年期滿以後,減為無期徒刑;如果確有重大立功表現,二年期滿以後,減為二十五年有期徒刑;如果故意犯罪,情節惡劣的,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後執行死刑;對於故意犯罪未執行死刑的,死刑緩期執行的期間重新計算,並報最高人民法院備案。
㈧ 高級人民法院自己判決的死緩,該由誰核准
如果高院一審死緩,被告人不上訴,自己核准,如果上訴了,那就是最高院了,最高院是二審
㈨ 犯人被判處死緩,死緩最少要服刑多少年
被判死緩的徒刑犯在沒有被限制減刑的情況下,在服刑期間表現良好,有悔改表現的,是可以減刑的。但是需要滿足法律規定的條件才能進行減刑。當然,對死緩來說也會有最低的判刑處罰。如果服刑期間表現優秀,那麼死緩最少服刑十七年有期徒刑。如果有重大立功那麼服刑期還可以減刑到十三年,在這其中不包括以前的緩期。具體還是要看死緩服刑犯表現和法庭判決。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辦理減刑、假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二十三條被判處有期徒刑的罪犯假釋時,執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的時間,應當從判決執行之日起計算,判決執行以前先行羈押的,羈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被判處無期徒刑的罪犯假釋時,刑法中關於實際執行刑期不得少於十三年的時間,應當從判決生效之日起計算。判決生效以前先行羈押的時間不予折抵。被判處死刑緩期執行的罪犯減為無期徒刑或者有期徒刑後,實際執行十五年以上,方可假釋,該實際執行時間應當從死刑緩期執行期滿之日起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