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說法院
堅持無產階級專政,堅持社會主義道路
Ⅱ 開兩會影響法院執行嗎
不會受到什麼影響,應該會更有益吧。
Ⅲ 法院的人也要去開兩會嗎
只有法院中的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參加兩會。如果法院院長不是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通常可列席兩會。
Ⅳ 國家兩會都講了些什麼
2015年國家兩會的主要內容有:
1、審議政協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工作報告;
2、審議通過《2015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及其計劃報告、預算報告,這是兩會的中心內容;
3、審議立法法以及人大全國常委會委員工作報告;
4、審議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
5、審議政協委員和人大委員的提案。
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主要講了以下六個方面的內容:
1、2014年工作回顧;
2、2015年工作總體部署;
3、把改革開放扎實推向縱深;
4、協調推動經濟穩定增長和結構優化;
5、持續推進民生改善和社會建設;
6、切實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兩會」是對自1978年以來歷年召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統稱。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和政協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分別於2015年3月5日和3月3日在北京開幕。分別於2015年3月15日和3月13日在北京閉幕。
Ⅳ 兩會法院檢察院座談會發言稿怎麼寫
用手寫 。
Ⅵ 原本社團要在組織一個法院聽審的活動,結果打電話給北京某區人民法院,人家說兩會期間法院不能旁聽...求解
公民旁聽庭審,法院有權進行審查和決定。考慮到社團組織參聽,人員會較多,對於人員較多的,法院會考慮旁聽席的座位是否足夠、增加安檢的工作量等一系列問題。二會期間,全國上下對安全問題特別重視,也不是法院一家重視。希望能諒解。
Ⅶ 今年的兩會主要說什麼
一)誰是國家的主人?是人民,也就是憲法第二條第一款規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這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的核心問題,即國家權力的歸屬問題,也是國家其他權力如行政權、司法權的來源問題,就像毛澤東過去講過的,「我們的權力是從哪裡來的?是人民給的。」 (二)人民怎樣當家做主、行使國家權力?通過人民代表大會,也就是憲法第二條第二款規定的:「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這就是說,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管理國家事務,不是直接的,而是通過選舉產生人大代表,由人大代表組成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來行使的。 (三)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同人民是什麼關系?憲法第三條第二款作了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都由民主選舉產生,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應當說,1982年憲法作這樣的規定,對於保證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真正代表人民利益、按照人民的意志行使國家權力,從而保證人民在國家生活中的主人翁地位,是有重大、深遠意義的。 (四)各級政府、法院、檢察院同各級人大是什麼關系?憲法第三條第三款規定:「國家行政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都由人民代表大會產生,對它負責,受它監督。」由此可見,在我國,行政權和司法權都不是獨立的,它們都要由作為國家權力機關的人民代表大會產生,並且要對人大負責,受人大監督。我國的國家體制,是人大統一行使國家權力,在這個前提下,對於國家的行政權、審判權、檢察權和武裝力量的領導權,也都有明確的劃分,使國家權力機關和行政、審判、檢察機關等其他國家機關能夠協調一致地工作。這是我們同西方一些國家實行的「三權分立」的體制最根本的不同,同時也同列寧講過的「議行合一」的蘇維埃體制不同,是適合中國國情、有中國特色的國家體制。 (五)中央和地方是什麼關系?我國歷史上就是單一制的國家,我們不實行聯邦制,但我們要總結和吸取歷史經驗,注意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所以憲法第三條第四款規定:「中央和地方的國家機構劃分,遵循在中央的統一領導下,充分發揮地方的主動性、積極性的原則。」 (六)少數民族用何種形式來管理國家事務?憲法第四條第三款規定:「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離的部分。」這是一條非常重要的規定,它規定了我國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的是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而不是民族自決制度。它既保證了少數民族能夠充分享有和行使管理地方國家事務的權力,又維護了民族的團結和國家的統一。
Ⅷ 兩會對法院強制執行難的解答
沒有討論。
實際上這一個老難題了,即使是本次兩會討論了這個問題也是沒有辦法進解決的,所以只有通過系統的死法改革看看能不能稍微緩解一下這個問題。
Ⅸ 今年兩會主要說些什麼
(一)誰是國家的主人?是人民,也就是憲法第二條第一款規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於人民。」這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的核心問題,即國家權力的歸屬問題,也是國家其他權力如行政權、司法權的來源問題,就像毛澤東過去講過的,「我們的權力是從哪裡來的?是人民給的。」
(二)人民怎樣當家做主、行使國家權力?通過人民代表大會,也就是憲法第二條第二款規定的:「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這就是說,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管理國家事務,不是直接的,而是通過選舉產生人大代表,由人大代表組成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來行使的。
(三)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同人民是什麼關系?憲法第三條第二款作了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都由民主選舉產生,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應當說,1982年憲法作這樣的規定,對於保證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真正代表人民利益、按照人民的意志行使國家權力,從而保證人民在國家生活中的主人翁地位,是有重大、深遠意義的。
(四)各級政府、法院、檢察院同各級人大是什麼關系?憲法第三條第三款規定:「國家行政機關、審判機關、檢察機關都由人民代表大會產生,對它負責,受它監督。」由此可見,在我國,行政權和司法權都不是獨立的,它們都要由作為國家權力機關的人民代表大會產生,並且要對人大負責,受人大監督。我國的國家體制,是人大統一行使國家權力,在這個前提下,對於國家的行政權、審判權、檢察權和武裝力量的領導權,也都有明確的劃分,使國家權力機關和行政、審判、檢察機關等其他國家機關能夠協調一致地工作。這是我們同西方一些國家實行的「三權分立」的體制最根本的不同,同時也同列寧講過的「議行合一」的蘇維埃體制不同,是適合中國國情、有中國特色的國家體制。
(五)中央和地方是什麼關系?我國歷史上就是單一制的國家,我們不實行聯邦制,但我們要總結和吸取歷史經驗,注意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所以憲法第三條第四款規定:「中央和地方的國家機構劃分,遵循在中央的統一領導下,充分發揮地方的主動性、積極性的原則。」
(六)少數民族用何種形式來管理國家事務?憲法第四條第三款規定:「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離的部分。」這是一條非常重要的規定,它規定了我國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的是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而不是民族自決制度。它既保證了少數民族能夠充分享有和行使管理地方國家事務的權力,又維護了民族的團結和國家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