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瓊法官
㈠ 求《宋史 杜鎬傳》全文翻譯啊。。。復制粘貼的都可以的。。給好評啊!!!
原文:
杜鎬,字文周,常州無錫人。父昌業,南唐虞部員外郎。鎬幼好學,博貫經史。兄為法官,嘗有子毀父畫像,為旁親所訟,疑其法不能決。鎬曰:「僧道毀天尊、佛像,可比也。」兄甚奇之。舉明經,解褐集賢校理,入直澄心堂。
江南平,授千乘縣主簿。太宗即位,江左舊儒多薦其能,改國子監丞、崇文院檢討。會將祀南郊,彗星見,宰相趙普召鎬問之。鎬曰:「當祭而日食,猶廢;況謫見如此乎?」普言於上,即罷其禮。翌日,遷著作佐郎,改太子左贊善大夫,賜緋魚。歷殿中丞、國子博士,加秘閣校理。太宗觀書秘閣,詢鎬經義,進對稱旨,即日改虞部員外郎,加賜金帛。又問:「西漢賜與悉用黃金,而近代為難得之貨,何也?」鎬曰:「當是時,佛事未興,故金價甚賤。」又嘗召問天寶梨園事,敷奏詳悉。再遷駕部員外郎,判太常禮院,與朱昂、劉承珪編次館閣書籍,虞部郎中,事畢,賜金紫,改直秘閣。會修《太祖實錄》,命鎬檢討故事,以備訪問。
景德初,置龍圖閣待制,因以命錫鎬,加都官郎中。從幸澶淵,遇懿德皇後忌日,疑軍中鼓吹之禮,時鎬先還備儀仗,命馳騎問之。鎬以武王載木主伐紂,前歌後舞為對。預修《冊府元龜》,改司封郎中。四年,拜右諫議大夫、龍圖閣直學士,賜襲衣、金帶,班在樞密直學士下。時特置此職,儒者榮之。大中祥符中,同詳定東封儀注,遷給事中。三年,又置本閣學士,遷鎬工部侍郎,充其職。上日,賜宴秘閣,上作詩賜之,進秩禮部侍郎。六年冬,卒,年七十六。錄其子渥為大理寺丞及三孫官。
鎬博聞強記,凡所檢閱,必戒書吏雲:「某事,某書在某卷、幾行。」覆之,一無差誤。每得異書,多召問之,鎬必手疏本末以聞,顧遇甚厚。士大夫有所著撰,多訪以古事,雖晚輩、卑品請益,應答無倦。年逾五十,猶日治經史數十卷,或寓直館中,四鼓則起誦《春秋》。所居僻陋,僅庇風雨,處之二十載,不遷徙。燕居暇日,多挈醪饌以待賓友。性和易,清素有懿行,士類推重之。
譯文:
杜鎬,字文周,常州無錫人。父杜昌業,南唐時官至虞部員外郎。杜鎬自幼好學,博貫經史。杜鎬年幼時,其兄在南唐作執法的官員,曾遇一案:一個兒子毀壞父親畫像,被近親告到官府,因法律沒有規定兒子毀壞父親畫像該如何處治,令杜鎬之兄大費腦筋,始終不知該如何斷案,案子一直懸而未決。杜鎬偶然得知此事,問清案情,認為以僧尼、道士毀壞天尊和佛像之法比附就可裁斷。其兄認為他很有奇才。後來杜鎬通過參加明經考試,開始進入仕途,擔任集賢校理,在澄心堂值班。
宋朝消滅南唐,統一江南以後,杜鎬被任命為千乘縣主簿。宋太宗即位後,許多江南有資歷的儒士都推薦他的才能。朝廷改任命他為國子監丞、崇文院檢討。趕上皇帝要到南郊祭祀,天上出現了彗星,宰相趙普召杜鎬咨詢這件事。杜鎬說:「在祭祀的時候出現日食,都要停止;何況天象異常出現這樣的情況呢?」趙普對皇帝說了,就停止了這次祭祀的禮儀。第二天,升杜鎬為著作佐郎,改任太子左贊善大夫,賜給他緋魚。歷任殿中丞、國子博士,加秘閣校理。太宗在秘閣讀書,向杜鎬詢問鎬經書的含義,杜鎬的回答都很符合太宗的心意,當天就改任杜鎬為虞部員外郎,並賞賜給他金帛。太宗又問:「西漢賞賜大臣都用黃金,而到了最近的幾代,黃金卻成了很難得的東西,為什麼?」杜鎬說:「在那時候,沒有拜佛的事情,所以黃金價格很賤。」太宗又曾經召杜鎬問他唐玄宗天寶年間梨園藝人的事,杜鎬回答得很詳細、全面,皇帝又升他為駕部員外郎,判太常禮院,與朱昂、劉承珪共同編次皇家圖書館館閣所藏書籍,虞部郎中。編次完成後,皇帝賜杜鎬金紫,改直秘閣。趕上編修《太祖實錄》,皇帝命杜鎬搜集整理宋太祖以往的事跡,以備深入調查了解。
景德初年,設置龍圖閣待制一職,皇帝命令由杜鎬擔任,加官為都官郎中。跟隨皇帝參加澶淵之戰,回京期間遇上懿德皇後的忌日,皇帝質疑軍隊之中凱旋時候鼓吹的禮儀是否還用,此時杜鎬已經先行回京准備儀仗,皇帝命令快馬追趕去問他。杜鎬回答武王伐紂時載著周文王的木製靈位,前後設歌舞,並不忌諱。參與編修《冊府元龜》,改任司封郎中。景德四年,拜右諫議大夫、龍圖閣直學士,賜給他襲衣、金帶,地位在樞密直學士之下。當時特別設置了這個官職,讀書人都為此感到榮耀。大中祥符年間,杜鎬參與詳細制定皇帝東封泰山的禮儀,升任給事中。大中祥符三年,又設置本閣學士一職,升杜鎬為工部侍郎,來擔任這個職位。上任之日,皇帝在秘閣賜宴,親自作詩賜給他,後來又升職為禮部侍郎。大中祥符六年冬天,杜鎬去世,時年七十六。朝廷錄用他的兒子杜渥為大理寺丞,並任用他的三個孫子為官。
杜鎬知識面很寬,記憶力很強,凡是他曾經檢查閱覽過的書,一定提醒書吏說:「某事,在某書的哪一卷、第幾行。」檢驗一下,一點差錯也沒有。每次皇帝得到奇異的書,大多召他來問,杜鎬一定寫奏章說明前前後後的情況讓皇帝知道,皇帝對他的恩遇因此很厚。士大夫有自己所著的作品,也多到杜鎬這里來咨詢古代的事情,即使是晚輩、官職低的人來請教,杜鎬也耐心應答,不感到疲倦。年紀超過五十了,還每天閱讀經史幾十卷。有時候在館中值班,四更天就起來朗誦《春秋》。杜鎬居住的地方偏僻、簡陋,僅僅能夠遮蔽風雨。他住在那裡二十年,也不遷徙。趕上休息沒事的時候,他大多是拿出酒菜來款待客人、朋友。性情平和,容易親近,清廉、寒素,有美好的品行,讀書人都很推崇、重視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