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法院程序瑕疵

法院程序瑕疵

發布時間: 2021-11-27 03:22:31

㈠ 請問「程序瑕疵」是什麼意思(法律)

是指在程序運行過程中產生了不符合法律規定的,或者是侵犯了特定權益的行為,從而可能影響到法律執行的效力

㈡ 本案程序瑕疵導致再審是維持原判還是先撤再判

1、既然只是程序瑕疵問題,當然會維持原判,不會先撤再判。
2、再審,是為糾正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錯誤判決、裁定,依照審判監督程序,對案件重新進行的審理。
3、各級人民法院院長對本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調解書,發現確有錯誤,認為需要再審的,應當提交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
最高人民法院對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調解書,上級人民法院對下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調解書,發現確有錯誤的,有權提審或者指令下級人民法院再審。
這里的錯誤。既包括實體上的問題,也包括程序上的問題。
4、再審改判一般情況下都很難,因為當事人很難有新的足夠的證據去否定原來的判決,更別說這個案件只是程序上的瑕疵了。
5、《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四百零七條規定: 人民法院經再審審理認為,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的,應予維持;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適用法律雖有瑕疵,但裁判結果正確的,應當在再審判決、裁定中糾正瑕疵後予以維持。
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適用法律錯誤,導致裁判結果錯誤的,應當依法改判、撤銷或者變更。

㈢ 公證處的公證程序有瑕疵 我們該怎麼辦

1通常老人是要求錄音的,如果老人不能錄音的話,應該以其他方式保全當時的情況,所以這個是個懷疑點

2公證遺囑只要兩人以上的公證處工作人員在場,不需要其他見證人,因為公證的效力高於見證。兩個工作人員中有一個要是公證員,所以第二個沒有問題

3記不住當事人的信息很正常,因為每天辦理公證的很多,一年甚至上萬個,必定大多都記不住

4登門辦理遺囑公證,在現場記錄時候通常會記錄地點,但一般醫院的話只記錄醫院名稱,不具體到床位。所以記不住床位很正常, 畢竟每天辦理公證的人很多

5公證的申請手續可以由收益人代為申請,但要有立遺囑人認可並簽署相關文件,這個也沒有問題

6如果當事人不能親自填寫, 公證處工作人員可以代為填寫,沒有問題

7筆錄中記錄的情況,只要是屬實的,就沒有問題

上述的情況,除了第一條以外可能存在疑點,其他的地方沒有不符合公證法和程序規則的

司法程序有瑕疵,法院質證沒蓋公章,從這一點來說可不可以翻案

如果只是程序上的瑕疵,一般不會影響到實體的處理結果的。

㈤ 法院以程序存在瑕疵為由撤銷執行裁定書,但不告知當事人瑕疵內容

程序錯誤的案件,如果當事人上訴或申訴,是要發回重審的。只是上訴程序一旦啟動,一審判決就不生效,判決也不能執行了。而申訴是不影響生效判決的執行的。
法院不告訴你瑕疵內容,有可能造成程序瑕疵的責任在法院(只是有可能),所以才不告訴你。你可以把你的案情都告訴律師,咨詢律師,程序錯在什麼地方了。

㈥ 法院判決有重大瑕疵如何處理

如果認為法院判決不合理,可以提請復審或者是上訴到高等法院。

㈦ 法院執行過程有瑕疵,買受人買賣過程合法,應怎麼處理

㈧ 法院公告期滿後不執行怎麼辦如果法院採用公告程序上有瑕疵誰負責,法院要不要對當事人說清楚

按法律規定,如果你認為法院執行行為違反法律規定的,可以向負責執行的人民法院提出書面異議。如果你對書面異議裁定不服的,可以自裁定送達之日起十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復議。 另外,如果法院在自收到申請執行書之日起超過六個月未執行的,申請執行人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執行。
相關法律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二百二十五條當事人、利害關系人認為執行行為違反法律規定的,可以向負責執行的人民法院提出書面異議。當事人、利害關系人提出書面異議的,人民法院應當自收到書面異議之日起十五日內審查,理由成立的,裁定撤銷或者改正;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駁回。當事人、利害關系人對裁定不服的,可以自裁定送達之日起十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復議。
第二百二十六條人民法院自收到申請執行書之日起超過六個月未執行的,申請執行人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執行。上一級人民法院經審查,可以責令原人民法院在一定期限內執行,也可以決定由本院執行或者指令其他人民法院執行。

㈨ 瑕疵民事行為的法院訴訟行為的瑕疵及其處理

法院訴訟行為的瑕疵,可以分為裁判外法院訴訟行為的瑕疵和裁判訴訟行為的瑕疵。對法院的不同訴訟行為瑕疵,應該採取不同的處理方法。 裁判外的法院訴訟行為,包括訴訟文書的送達、證據調查等。這些行為一旦出現瑕疵,就有可能影響到當事人訴訟行為的實施以及權利的實現。例如,判決書如果不能及時送達當事人,將可能影響當事人上訴權利的行使,如果再以當事人的上訴已過上訴期間等理由駁回上訴,就等於剝奪了當事人的上訴權,顯然不僅違反程序法的規定,甚至也違反憲法的基本規定。又如,調查證據時採用不合法的手段時(套取或者壓迫等),就會對裁判的基礎造成威脅,不能保證裁判基於真實做出。而且,即使做出裁判,最終也不可能獲得正當性。
對法院裁判外訴訟瑕疵,原則上可以採取與當事人行為瑕疵同樣的處理方法。但是,應該注意的是,不能通過追認的方式來確認有瑕疵訴訟行為的效力,而且,法院訴訟行為瑕疵有可能成為裁判被取消的理由。 裁判的瑕疵,是指違背程序法規的規定而成立的裁判。除了裁判本身違反程序法的規定能夠引起裁判瑕疵的發生外,當事人訴訟行為以及法院在裁判外實施的行為如果出現瑕疵,都可能成為引起裁判瑕疵生成的原因。
對於裁判的瑕疵的處理,不能宣布其無效,原則上只能通過上訴、申訴等當事人正當、無瑕疵訴訟行為的實施,取消判決。所以說,有瑕疵的裁判,並不必然被宣布取消,如果當事人沒有行使上訴權、申訴權,有瑕疵判決就會發生法律效力,盡管它們會影響司法的公正。在我國,除了當事人的申訴、上訴外,對於裁判的瑕疵,法院內部以及檢察院可以提起再審程序,通過再審程序取消已經生效的有瑕疵裁判。法院裁判瑕疵的出現,其產生的影響比當事人訴訟行為瑕疵還要重大。因為,當事人訴訟行為瑕疵產生的責任及後果主要在當事人自身。而法院裁判行為瑕疵的後果,勢必涉及法律適用的是否正當,程序是否公正等關系司法生命的根本問題。因此,為了裁判的公正和有效地進行,必須減少、杜絕瑕疵,方能夠取信於民,也才能維護法院及其法官的形象。
訴訟行為瑕疵,由於僅僅是瑕疵,因而一直未能引起人們的重視。然而,透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到,訴訟行為瑕疵及其產生的後果,往往在人們忽視之時會危及程序的公正、公平,甚或影響司法的聲譽。正因為如此,在民事司法理論及實踐中,更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問題:第一,必須明確程序規則,這里的規則既有《民事訴訟法》及其相關法規規定的規則,還必須包括法院裁判時使用的一些內部規則;第二,在民事訴訟程序進行過程中,法院應該積極行使釋明權,及時、准確地為當事人實施訴訟行為提供幫助,避免行為出現瑕疵;第三,作為訴訟行為主體的法院、當事人都應該自覺遵守訴訟規則,誠實地履行訴訟義務,正確地行使訴訟權利、裁判許可權;第四,從根本上說,應該減少訴訟行為的瑕疵,然而,在出現瑕疵後,應該積極予以補救,減少不利影響的擴散。

㈩ 人民法院如何認定瑕疵案件


【法律分析】
按照法律,人民法院應當以證據能夠證明的案件事實為根據依法作出裁判。

【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 第八十五條 人民法院應當以證據能夠證明的案件事實為根據依法作出裁判。審判人員應當依照法定程序,全面、客觀地審核證據,依據法律的規定,遵循法官職業道德,運用邏輯推理和日常生活經驗,對證據有無證明力和證明力大小獨立進行判斷,並公開判斷的理由和結果。

熱點內容
出版管理條例pdf 發布:2025-07-19 04:23:34 瀏覽:817
合同法第七章處罰 發布:2025-07-19 03:57:17 瀏覽:666
社會與法保姆趕走業主 發布:2025-07-19 02:58:44 瀏覽:89
會計稅法經濟法注會 發布:2025-07-19 02:53:50 瀏覽:454
民事訴訟法涉外與仲裁篇pdf 發布:2025-07-19 02:53:49 瀏覽:369
經濟法的地位是指經濟法在中的地位 發布:2025-07-19 02:10:46 瀏覽:97
法律碩士法學專業學位研究生 發布:2025-07-19 01:54:41 瀏覽:534
初級會計職稱經濟法速記口訣 發布:2025-07-19 01:53:22 瀏覽:555
電大合同法第四次任務 發布:2025-07-19 01:46:43 瀏覽:522
招標投標實施條例法律責任 發布:2025-07-19 01:31:58 瀏覽: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