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分派法官處理

分派法官處理

發布時間: 2021-11-30 01:21:47

⑴ 本案證明責任是如何分配的 3、假如你是本案的法官,你該如何處理

按證明責任是如何分配的?假如你是本案的法官,你該如何處理?那你要把那個本案的情況說明白,大家才能幫你處理一下

⑵ 民事二審收到已分派程辦法官是立案了嗎

是的,都是先立案才分配承辦法官。

⑶ 解釋法官怎麼樣處理普通法和議會立會,並解釋他們的關系

議會立法大於普通法,普通法不得與議會立法抵觸,否則無效。法官當然是在不違背議會立法的前提下遵守普通法、。

⑷ 如何正確處理法官和律師的關系

在法律人之中,法官和律師扮演著兩種不同的角色。法官是代表著國家審判機關,行使的是國家的公權力,進行裁判定奪案件,維護法律的尊嚴,捍衛國家的政權,保持當事人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而律師代表的是當事人的根本利益,他的職責是協助法院查明案件事實,依法行使自己的權利,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兩者的身份地位、權利義務是不相同的,在維護社會主義法制事業的進程中發揮著各自的效用,正確處理法官與律師之間的關系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它關繫到司法審判的權威性,以及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司法公信力和案件的公平公正,所以我們應慎之又慎,正確處理兩者的關系,使之發揮最大的司法效用。 一、兩者的權利、義務。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可知,法官是依法行使國家審判權的審判人員,包括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軍事法院等專門人民法院的院長、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庭長、副庭長、審判員和助理審判員。法官的職責是依據法律和事實,定紛止爭,化解矛盾糾紛,維護法律的正確實施和法律的尊嚴,維護社會公平與正義,但法官的義務是在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的基礎上,維護當事人雙方的合法權益,法官的一切行為都應在法律的允許范圍內,否則就是違法,要受到法律的追究的。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可知,律師是指依法取得律師執業證書,接受委託或者指定,為當事人提供法律服務的執業人員。律師應當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維護法律正確實施,維護社會公平和正義。律師的職責是在當事人授權范圍內,行使代理權、辯護權、以及調查取證的權力,他的一切行為都是在授權范圍內,律師在法庭上發表的代理、辯護意見不受法律追究,但是,發表危害國家安全、惡意誹謗他人、嚴重擾亂法庭秩序的言論除外。律師的義務是協助法官查明案件事實,依法行使自己的代理許可權和辯護許可權,維護自己代理一方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維護法律的尊嚴。 由上可知,法官與律師在職責、義務方面是有區別的,法官是直接依據憲法、法律行使自己的審判權,處於居中裁判者的地位,維護的是雙方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維護的是法律的尊嚴,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而律師是依據當事人的委託授權,在法律的允許范圍內,協助法官在查明案件事實的基礎上,維護自己所代表一方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維護公平與正義。 二、 二者的關系。 法官與律師是維系司法公正和保障當事人合法權利的重要角色,兩者的關系不是隔絕、緊張、對立、防範,而是互相協作,理解和包容、相互交流。法官和律師雖在法律活動中扮演不同角色,但同為法律人,應在各自實踐中同守一條底線,共擔一份責任,實現良性互動。為此,應在完善制度、倡導誠信、加強溝通、互相監督等方面作出細致努力。英國著名思想家培根說過:法官與律師的關系不可太密,否則就難免有不公正的嫌疑。但兩者的關系不是隔閡,而是理解;不是緊張,而是交涉;不是對抗,而是包容;不是防範,而是交流。法官和律師雖在法律活動中扮演不同角色,但同為法律人,應在各自實踐中同守一條底線,共擔一份責任,實現良性互動。 完善制度是構建法官和律師良性互動關系的前提。進一步完善和落實律師的執業保障制度、司法獨立制度,這是理順法官和律師之間的關系的前提。首先要從司法體制上確立律師應有之地位和權利,保障律師意見的充分表達與被聽取。其次要切實依法保障人民法院獨立行使審判權,改革法院目前的財政撥款體制,取消法院行政級別,防止司法行政化,等等。 倡導誠信是構建法官和律師良性互動關系的基礎。法官和律師不是天生的親家,也不是天生的冤家,而是同為法律人的本家。管子曰:誠信,天下之結也。意思是說,誠實和信用是聯結天下所有人的紐帶。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提出,要緊緊依靠學術界和律師界攜手建設司法,因為如果建設司法不靠學術界和律師界的貢獻,律師和法院對立,法律根本不可能健全。 加強溝通是構建法官和律師良性互動關系的渠道。建議藉助法官協會與律師協會,積極搭建平台,開展多層次、全方位的交流與合作,比如相互協助開展法官、律師評議活動,相互通報違法違紀查處情況,開發利用法學教育資源,互派專家開展培訓、研討活動,探討研究共同關心的法律理論與司法實踐,提高法官和律師的業務能力,舉辦有關聯誼活動,以此不斷增進法官和律師之間的溝通交流,實現工作互聯、資源共享、載體互融。 互相監督是構建法官和律師良性互動關系的保證。隨著法治進程的逐步推進,在未來司法體系中,律師不僅是不可替代的參與者和游戲規則的議定者,還是司法主體的人才和智慧來源,更是司法公信力的職業監督人。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聯發的《關於規范法官和律師相互關系維護司法公正的若干規定》明確規定:律師對於法官有違反本規定行為的,可以自行或者通過司法行政部門、律師協會向有關人民法院反映情況,或者署名舉報,提出追究違紀法官黨紀、政紀或者法律責任的意見。反之,法官同樣可以將發現律師的問題反映到司法行政部門、律師協會。進一步完善這一規定,使之更具體、便捷、可操作,力求把拓寬監督渠道、加強制約的力度落到實處。 三、法官和律師應保持一定的距離。 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科學水平的不斷提高,互聯網已成為當今信息傳遞的重要平台,法官與律師的一言一行都可能成為被炒作的對象,特別是法官的言行舉止,代表了法院的形象,我們的使命是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在新時期的新要求、新期待,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百姓對我們的期盼是很高的,正如最高院院長周強同志在全國法官紀律作風電視會議上所講的:我們要讓老百姓在每一個案件當中都感受到公平公正。我們在辦案時,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不能在辦案當中給當事人合理懷疑的空間,我們與律師距離太近,或者過度接近的,就會給當事人懷疑的空間,即使我們之間是正常的工作需求,我們與律師之間的合作應是公開、透明的,要經得起群眾的眼睛的考驗,司法公信力需要我們法官與律師共同維護,要擺正各自在工作中的位置,共同維護法律的實施,共同維護法律的尊嚴,維護公平與正義。 總之,正確處理好法官與律師的關系,是構建法治社會的需求,我們要依法治國,沒有法官與律師的良性互動是不行的,加強兩者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共同推動法制事業的健康有序發展,共同推動社會的繁榮穩定與和諧,為著我們偉大中國的復興之夢,各自貢獻著自己的力量,這是社會之福,也是人類之福,我們的中國夢一定會早日實現。

⑸ 法院案子具體怎麼安排給法官的 法官很多 到底怎麼分配的

一般庭里就是看法官的判案的特長,把案子分配給法官,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剩下的是依次分配。

⑹ 判刑後分配監獄由辦案法官分配嗎

不是,犯人從看守所送到哪個監獄一般是由省司法廳或省監獄管理局決定的,一般他們會界定哪個地區的看守所送哪個監獄的相關規定。如果要調整的話,他們會通知相關的省公安廳,由省公安廳下文到地市公安局,做好相對應的調整。

⑺ 事件發生在原法律之時,法官處理時,又有了新的法律,他們應依據哪一個法律

各國的原則不同,這是一個關於「新法溯及力」的問題。

這個問題在刑法上的表現最為明顯和常見。

刑法的溯及力,是指刑法生效以後,對於其生效以前未經審判或者判決尚未確定的行為是否適用的問題。

在我國實行的是「從舊兼從輕」原則,這也是國際上普遍採用的原則。
刑法的「從舊兼從輕」原則,用最簡單的話理解就是:「有利於被告人」的准則。

「從舊兼從輕」原則具體舉例說明:
首先,當遇到一個人的犯罪是在新刑法頒布以前,此時要考慮的是先適用舊刑法,即行為時的法律規定(從舊)。
其次考慮,如果是適用新的刑法更有利於被告人的話,如不認為是犯罪,或者是新刑法處罰較輕的話,則應該對被告人使用新刑法。
其次,如果是適用舊法更有利於被告人的話,如舊法不認為是犯罪或者是舊法規定的刑罰更輕時則對被告人適用舊法。
最後,根據每個案件的具體情況,來決定是適用舊法還新法,既所謂的「從舊兼從輕」原則。

「從舊兼從輕」原則是我國處理各種法律問題的一項基本原則,除了刑法適用外,其他涉及到的法律問題也都適用「從舊兼從輕」原則。
我國現時期主要採取從舊兼從輕原則,在特殊情況下採用溯及既往的原則。

此外,在行政法上,我國也在立法上體現了「從舊兼從輕原則」。
在理論上的理由和該原則在刑法適用上的理由是一致的,即對行為進行評價和懲處的法律修改了,就應當以修改後的法律對行為進行評價或懲處,除非這種評價或懲處增加了行政相對人的責任。

⑻ 法院立案後分承辦法官很慢怎麼辦

可以先了解一下承辦緩慢的原因,因為,承辦法官要深入了解案情。如果,慢的過分,不合常理,可以(由律師)直接向法院提出催辦意見。

⑼ 民事案件轉發中院多久分到承辦法官手裡

1、《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對案件審理程序作了明確的規定,對審理期限作了專原則性規定,對上訴案屬件移送時限未作具體規定;最高法院對嚴格執行案件審理期限制度作了進一步規定,但對上訴案件移送時限亦未作出細化規定,使得上訴案件移送期間形成真空,無法保證案卷的按時移送;
2、在訴訟程序、制度規定不完善,上訴案件移送和流轉程序缺乏必要的制度制約和有效監督的情況下,操作程序上就很難保持其穩定性,從《民事訴訟法》及相關規定來看,這些時間既不算在一審審限之內,也不能算在二審審限之內,屬於法定審限之外的真空期,卻嚴重地影響到上訴案件的審理期限和社會效果,嚴重影響了當事人權益的保護和實現。
3、因此,民事案件上訴後,具體多長時間能夠分到二審法院的主審法官,目前存在較多問題,沒有時間保證。

⑽ 怎麼分配法官

由那個法官審理案件是由立案庭的專門人員按順序排,我們內部叫排期,
二次皆同一法官應該是巧合。
你認為法官偏向對方,不能成為迴避的理由。迴避是因為系當事人近親屬或有可能影響公正審理的理由。我建議理由不充分最好別提出迴避。

熱點內容
法制與法治的概念 發布:2025-07-17 18:31:52 瀏覽:831
行政法中的明顯不當 發布:2025-07-17 18:31:44 瀏覽:751
法律碩士考銀行 發布:2025-07-17 18:31:09 瀏覽:301
法學卓越在線 發布:2025-07-17 18:26:47 瀏覽:675
南郵通院保研條例 發布:2025-07-17 18:22:45 瀏覽:601
說錯酒駕標准負法律責任 發布:2025-07-17 18:18:26 瀏覽:519
法官配偶法律顧問 發布:2025-07-17 18:16:13 瀏覽:901
浙江大學法律碩士怎樣 發布:2025-07-17 18:12:01 瀏覽:567
深圳法院工資 發布:2025-07-17 17:55:20 瀏覽:388
婚姻法中第三者應該負怎樣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7-17 17:53:53 瀏覽: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