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條款大全 » 行政法中的明顯不當

行政法中的明顯不當

發布時間: 2025-07-17 18:31:44

⑴ 如何認定具體行政行為明顯不當

具體行政行為明顯不當是指行政機關在自由裁量范圍內作出了非常不合理的具體行政行為。
行政不當行為多發生在法律規定的自由裁量(定)的行政行為中。因為允許執法有可選擇的幅度和范圍,於是就產生合法但未必合理的問題。具體地說就是行政主體及其執法人員不合理行使以自由裁量權為主要內容的職權,作出了行政行為。行政不當行為是以合法為前提的,沒有違反行政合法性原則;它不會引起懲罰性的行政法律責任,只可能引起補救性行政法律責任;它的法律效力是部分無效或者全部無效,不是自行政行為開始就自始全部無效。
行政不當違反了行政法的合理性原則,但是在實踐及實際工作中確定衡量行政不當卻比較困難。根據合理性原則,一般認為按以下標准進行衡量,對具體行政行為不當是有指導或幫助的。
1、正當性標准。即行政行為的作出符合正當的目的、動機。不是動機不純、惡意行政。是以保護人民群眾合法權益為出發點的。
2、正義性標准。即行政行為的作出符合正義的要求,並考慮相對人的主觀認錯態度和悔改表現,但不能顯失公正。《產品質量法》第55條也有類似的規定,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3、情理性標准。即行政行為的作出符合客觀規律、法律價值取向原則,符合公認的公平、公正、公開原則和社會、道德、生活常理。
4、對等性標准。主要指行政主體對行政相對人的違法行為的處理輕重程度要與該違法行為的危害程度呈正比。危害程度大的,自然處罰要重;反之,則輕。
按以上標准行政不當可作以下分類:
根據自由裁量權的范圍不同,可以分為:(1)主體不當。指行政主體選擇了不適當的相對人作為行政行為的管理對象,把比較適當的相對人沒有作為管理對象。(2)時間不當。如行政執法主體對違法行為調查後沒有及時作出行政行為,兩年後相對人違法行為的社會危害早已消除,行政執法主體才作出具體行政行為。這屬於不適當時間實施的行政行為。(3)地點不當。指行政執法主體實施行政行為所選擇的地點不當。
2、根據自由裁量權的內容不同,可分為:(1)賦予權利對象、數量不當。如對申請批准生產許可證的五個當事人,作出了批准其中二個申請人的決定,但這兩個人的條件都不如其他三個申請人,這是賦予權利對象不當;政府或者社保部門對居民的低保費本應按月發放,卻不論時間長短,統一發放一個月,屬於賦予權利數量不當。(2)責令履行義務的對象、數量不當。對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發生的同一類違法行為,行政執法人員對同樣危害大小的相對人,作出不同數量的處罰,就屬於責令履行義務的對象、數量不當。
需要指出的是,行政訴訟法第5條、第54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對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合法進行審查,對是否合理一般不作審查。由此可見,人民法院對行政不當行為的認定和處理沒有法律依據。但是行政執法機關濫用行政自由裁量權,作出顯失公正的行政處罰時,必須承擔違法的責任,這是《行政訴訟法》作了明確規定的。

⑵ 什麼是行政亂作為

「行政亂作為」是指行政主體做出的一種錯誤行為方式,即行政主體在履行提供公共服務、承擔行政責任等職責過程中,未盡到應有的義務或管了不該管的事,導致國家政令不通、執行不力,同時還損害國家的全局發展和影響人民群眾的正常生活。表現形式有行政「錯位」、行政「越位」等。「亂作為」 濫用法律賦予的權力謀取私利,是一種瀆職行為,具有明顯違法性的特點。

⑶ 2020法考備考考點【行政法】具體行政行為的效力狀態

一、具體行政行為的效力狀態

根據我國的行政訴訟法和行政復議法,判斷具體行政行為合法性的基本標准(即具體行政行為一般合法要件):

①行使行政職權的主體合法;

②合乎法定職權范圍;

③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證據確鑿;

④適用法律法規正確;

⑤符合法定程序;

⑥不濫用職權;

⑦無明顯不當。行政機關採取的具體行政行為,符合以上條件就是合法的,將得到司法審查機關或者行政復議機關的支持。否則就構成違法,將被確認無效、被撤銷或變更。具體行政行為無效、撤銷和廢止,是終止具體行政行為效力的重要原因。

1.無效的具體行政行為:有重大和明顯的法律缺陷

如果一個具體行政行為有嚴重和明顯的法律缺陷,這種違法達到一個有正常理智的普通人的常識性理解都可以明顯看出的程度,那麼它就是無效的具體行政行為。

無效的具體行政行為可以表現為許多具體情形,不能作一次性窮盡列舉。但是如果一個具體行政行為發生如下情形,就可以構成無效的理由:

(1)要求從事將構成犯罪的違法行為。例如,命令違法侵入公民住宅、發行非法出版物、捕殺珍稀瀕危動物並達到違反刑事法律的程度。

(2)明顯缺乏法律依據的。例如,許可當地企業製作、銷售傳播淫穢內容的光碟。

(3)明顯缺乏事實根據的,或者要求從事客觀上不可能實施的行為。例如,根據沒有查證的材料給予一個無辜的公民以治安處罰。

《行政訴訟法》第75條規定,行政行為有實施主體不具有行政主體資格或者沒有依據等重大且明顯違法情形,原告申請確認行政行為無效的,人民法院判決確認無效。

具體行政行為無效的後果:

(1)在實體上,自始無效,無拘束力。

(2)在程序上,行政機關和相對人可隨時主張無效。

(3)在處理後果上,被確定無效後,應盡可能恢復至原狀態。

2.可撤銷的具體行政行為

構成可撤銷具體行政行為的條件,主要是具體行政行為一般性違法或明顯不當。《行政訴訟法》第70條確立了具體行政行為違法的基本標准。(廣義的撤銷包括撤回)

【關聯法條】《行政訴訟法》第70條 行政行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判決撤銷或者部分撤銷,並可以判決被告重新作出行政行為:

(一)主要證據不足的;

(二)適用法律、法規錯誤的;

(三)違反法定程序的;

(四)超越職權的;

(五)濫用職權的;

(六)明顯不當的。

可撤銷的具體行政行為:

(1)在實體上,被撤銷的效力可以溯及至行政行為成立之日;

(2)在程序上,必須經法定程序,經有權機關撤銷;

(3)在處理後果上,能夠恢復原狀態的應恢復至原狀態,造成損失的賠償。

3.具體行政行為的廢止

廢止是行政機關依職權使具體行政行為喪失法律效力的行為。廢止的理由和條件是由於客觀條件的變化,具體行政行為沒有繼續保持其效力的必要。廢止的條件中沒有違法或者明顯不適當的因素,是廢止區別於無效和可撤銷制度的主要方面。

被廢止的具體行政行為,自廢止之日起喪失效力。原則上,具體行政行為廢止之前給予當事人的利益、好處不再收回;當事人也不能對已履行的義務要求補償。如果廢止使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受到嚴重損失,或者帶來嚴重的社會不公正,行政機關應當給予受到損失的當事人以必要的補償。

具體行政行為廢止的條件通常有:

(1)依據變化

具體行政行為所依據的法律、法規、規章、政策,已經為有權機關依法修改、廢止或撤銷。具體行政行為如果繼續維持效力,將與法律、法規、規章、政策抵觸,所以必須廢止原具體行政行為。

(2)情勢變更

具體行政行為所根據的客觀事實已經發生重大變化或者已經不復存在,具體行政行為的繼續存在已經沒有事實根據,需要廢止原來的具體行政行為。

(3)目的實現

具體行政行為所期望的法律效果已經實現,沒有繼續存在的必要。

【試題】

關於具體行政行為的成立和效力,下列哪些選項是錯誤的?(2009年·卷二·第80題)(ACD)

A.與抽象行政行為不同,具體行政行為一經成立即生效

B.行政強制執行是實現具體行政行為執行力的制度保障

C.未經送達領受程序的具體行政行為也具有法律約束力

D.因廢止具體行政行為給當事人造成損失的,國家應當給予賠償

熱點內容
婚姻法中的孩子姓名權 發布:2025-07-18 00:39:55 瀏覽:182
延吉市法律援助 發布:2025-07-18 00:38:53 瀏覽:970
寧波釣魚法規 發布:2025-07-18 00:38:48 瀏覽:187
2018年關於婚姻法的問卷 發布:2025-07-18 00:38:02 瀏覽:216
危險品企業規章制度 發布:2025-07-18 00:36:23 瀏覽:258
山東政法學院洗澡 發布:2025-07-18 00:16:05 瀏覽:447
合同法考試案例 發布:2025-07-18 00:11:46 瀏覽:48
內衣廠規章制度 發布:2025-07-17 23:42:38 瀏覽:394
新舊民法通則 發布:2025-07-17 23:41:11 瀏覽:725
學校可免除法律責任的情形是什麼 發布:2025-07-17 23:34:55 瀏覽: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