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禁業規定
法官辭職後具備律師資格條件的可以從事律師職業,但相應法律做了「競業」限制。
法律規定:
《律師法》第四十一條曾經擔任法官、檢察官的律師,從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離任後二年內,不得擔任訴訟代理人或者辯護人。
《法官法》第十七條 法官從人民法院離任後二年內,不得以律師身份擔任訴訟代理人或者辯護人。
法官從人民法院離任後,不得擔任原任職法院辦理案件的訴訟代理人或者辯護人。
法官的配偶、子女不得擔任該法官所任職法院辦理案件的訴訟代理人或者辯護人。
(1)法官禁業規定擴展閱讀:
符合以下條件人員,可以報名參加國家司法考試:
(1)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
(2)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享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3)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
(4)具有高等院校法律專業本科學歷,或者高等院校其他專業本科以上學歷具有法律專業知識;
(5)品行良好。
普通高等學校2011年應屆本科畢業生可以報名參加國家司法考試。
持香港、澳門、台灣地區或者國外高等學校學歷(學位)證書報名的,其學歷(學位)證書須經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認證,符合報考學歷(學位)條件的,可以報名參加國家司法考試。
B. 檢察官辭職當律師的禁止性規定
沒有啊,好多從法官檢察官退下來當律師的有一定的專業能力又有系統內的人脈很吃香。
C. 法院辭職禁業限制期內可以申請實習律師嗎
法官辭職後具備律師抄資格條件的可以從事律師職業,但相應法律進行了「競業」限制。 《律師法》、《法官法》對曾從業於法官再從業於律師的從業限定比是明確的, 我國《律師法》第四十一條定:「曾經擔任法官、檢察官的律師,從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離任後二年內,不得擔任訴訟代理人或者辯護人」;《法官法》第十七條第二款規定:「法官從人民法院離任後,不得擔任原任職法院辦理案件的訴訟代理人或者辯護人。」
D. 刑法中關於從業禁止的法律有哪些規定
(一)「從業禁止」的適用條件及法律後果
刑法第三十七條之一第一款規定:「因利用職業便利實施犯罪,或者實施違背職業要求的特定義務的犯罪被判處刑罰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犯罪情況和預防再犯罪的需要,禁止其……」。根據該條款規定的內容,筆者認為法院要對被告人適用「從業禁止」必須滿足以下四個條件:
第一,行為人必須實施了犯罪行為,即以行為人構成犯罪為前提;
第二,行為人是利用職業便利實施了犯罪,或者是實施了違背職業要求的特定義務的犯罪;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的釋義,「職業」是指性質相近的工作的總稱,是個人所從事的作為主要生活來源的工作,是不同性質、不同內容、不同形式、不同操作的專門勞動崗位。
一方面該法條所說的「職業」並沒有特殊的要求,他可以是任何勞動領域、任何崗位的人員,只要其利用了職業的便利實施犯罪或者實施了違背其職業特定義務的犯罪的,都可以成為宣告「從業禁止」的對象,也就是說適用「從業禁止」的「前提犯罪」的犯罪主體是一般主體,例如:某從事家政服務職業的人員利用其看護老人的便利,實施了虐待老人的犯罪行為;某人是從事刻章業務的個體戶,利用其職業便利偽造了大量的公文、印章構成犯罪的等等,法院都可以根據其犯罪情況和預防再犯罪的需要,對其宣告從業禁止。
另一方面,這里的「職業」當然也包含了「職務」,即利用職業便利包含了利用職務便利,違背職業的特定義務也包含了違背職務的特定義務,因為職務是職業的下位概念。因此,行為人利用職務便利實施了犯罪,自然可以成為「從業禁止」的對象,如職務侵佔罪、非國家工作人員受賄罪、挪用資金罪等。
第三,行為人因實施該犯罪而被判處了「刑罰」;根據該法條規定,被禁止從業的人員是自「刑罰執行完畢之日」或「假釋之日」起禁止從事相關職業,因此行為人因實施犯罪被判處的「刑罰」,應當是可以被「執行完畢」或者被「假釋」的,所以這里的「刑罰」至少應包括有期徒刑、拘役和管制的情形,因為這三種刑罰均存在刑罰執行完畢之日,而且根據刑法規定管制期間可以適用管制禁制令,禁止犯罪分子在管制期間內從事特定的活動,據此精神,當法院對被告人判處管制時如認為在其管制期滿後仍有必要限制其從業的,當然可以宣告「從業禁止」。
但對於無期徒刑、死刑包括死緩來說,不可能刑罰執行完畢,從這個角度講,死刑和無期徒刑應該不包括在內,但又因為死緩和無期徒刑均可以減刑,所以在死緩、無期徒刑減為有期徒刑之後還是有適用「從業禁止」的可能的,而且根據刑法第八十一條的規定,被判處無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實際執行十三年以上,符合假釋條件的,可以假釋,所以被判處無期徒刑的被告人在「被裁定假釋之日」也可能被宣告「從業禁止」。
另外,這里的「刑罰」,應該是指主刑,不包括附加刑,也就是說刑罰執行完畢不包括罰金、沒收財產、剝奪政治權利等附加刑的執行。同樣,被告人被判處緩刑的,因為緩刑考驗期滿,原判刑罰就不再執行,並不存在刑罰執行完畢的問題,所以緩刑也不包含在內。
第四,人民法院根據該犯罪情況和預防再犯罪的需要,認為有必要宣告「從業禁止」;也就是說法院在決定適用「從業禁止」條款時,要綜合考慮被告人利用其職業便利或違背其職業要求所實施的犯罪情況,認為在對被告人被判處刑罰後,被告人在刑罰執行完畢或假釋之後仍有再次利用其職業便利實施犯罪的可能和危險的,為了預防犯罪、保障社會公眾安全的情況下才可以適用。
滿足了上述四個條件的被告人,人民法院就可以對其宣告從業禁止了,根據現行法律規定,被告人一旦被宣告了從業禁止,就意味著其要承擔自刑罰執行完畢之日或者假釋之日起在三至五年內不得再從事相關的職業的法律後果,這個法律後果雖然不是刑罰,但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比刑罰給被告人所帶來的制裁更嚴厲,因為它在一定期限內剝奪了行為人繼續從事某種職業的資格,因此,法官在對被告人適用「從業禁止」時應當謹慎,在確實認為被告人所實施的犯罪行為與其職業有密切關系,而且確有可能再次利用其職業實施犯罪的,才可以宣告「從業禁止」。
(二)違反「從業禁止」的法律責任
刑法第三十七條之一第二款規定,「被禁止從事相關職業的人違反人民法院依照前款規定作出的決定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處罰;情節嚴重的,依照本法第三百一十三條的規定定罪處罰」。本款規定了行為人違反「從業禁止」所要承擔的法律責任,即行為人違反了「從業禁止」的規定,情節較輕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處罰,也就是由公安機關視其違法的具體情況依據相關行政處罰法律給予處罰。
根據刑法第三十八條第四款關於違反管制禁止令的規定,是由公安機關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給予拘留、罰款的處罰,因此,違反「從業禁止」情節較輕的,公安機關給予行為人的處罰形式也應該是以罰款、行政拘留為主。對於違反「從業禁止」,情節嚴重的,刑法規定依據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條即「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罪」定罪處罰,目前違反「從業禁止」情節嚴重的情形,法律尚未作出詳細規定,實踐中建議也要謹慎把握,至少應當與拒執罪的情節嚴重程度相當。
(三)「從業禁止」的執行機關
法院在對被告人宣告「從業禁止」後,應當由誰執行?目前刑法第三十七條之一並未作出明確規定。在一些規定了保安處分制度的國家中,對於保安處分的執行機關通常有三類:
一類是矯正機構,即由社區矯正機構對行為人進行監督和改善;一類是決定機關,即做出保安處分決定的機關也同樣承擔著監督行為人是否執行該決定的責任;還有一類是警察機構,因為警察機構承擔了維護社會治安的職責,其更方便於對行為人進行監視和控制。根據現行刑法的規定,法院即是「從業禁止」的決定機關,同時又與公安機關共同承擔了對違反「從業禁止」的行為人進行制裁的職能,
E. 檢察官和法官的任職禁止條件一樣嗎
下列人員不得擔任檢察官和法官
(一)曾因犯罪受過刑事處罰的;
(二)曾被開除公職的。所以檢察官和法官的任職禁止條件是一樣的。
F. 法官法規定法官不能在事業單位兼職的規定
法官法對法官任職資格有規定,可能不能在事業單位兼職,公務員法也有類似規定。
G. 法官應當約束業外活動.法官在約束業外活動方面的道德要求有哪些
根據我國法官法第32條、第33條的規定,法官不得有下列行為,否則應當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1)散布有損國家聲譽的言論,參加非法組織,參加旨在反對國家的集會、遊行、示威等活動,參加罷工;
(2)貪污受賄;
(3)徇私枉法;
(4)刑訊逼供;
(5)隱瞞證據或者偽造證據;
(6)泄露國家秘密或者審判工作秘密;
(7)濫用職權,侵犯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
(8)玩忽職守,造成錯案或者給當事人造成嚴重損失;
(9)拖延辦案,貽誤工作;
(10)利用職權為自己或者他人謀取私利;
(11)從事營利性的經營活動;
(12)私自會見當事人及其代理人,接受當事人及其代理人的請客送禮;
(13)其他違法亂紀的行為。
H. 法官違法違紀處分條例
《人民法院工作人員處分條例》
法發(2009)61號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節 目的、依據、原則和適用范圍
第一條 為了規范人民法院工作人員行為,促進人民法院工作人員依法履行職責,確保公正、高效、廉潔司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人民法院工作人員因違反法律、法規或者本條例規定,應當承擔紀律責任的,依照本條例給予處分。
第三條 人民法院工作人員依法履行職務的行為受法律保護。非因法定事由、非經法定程序,不受處分。
第四條 給予人民法院工作人員處分,應當堅持以下原則:
(一)實事求是,客觀公正;
(二)紀律面前人人平等;
(三)處分與違紀行為相適應;
(四)懲處與教育相結合。
第五條 人民法院工作人員違紀違法涉嫌犯罪的,應當移送司法機關處理。
第二節 處分的種類和適用
第六條 處分的種類為: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撤職、開除。
第七條 受處分的期間為:
(一)警告,六個月;
(二)記過,十二個月;
(三)記大過,十八個月;
(四)降級、撤職,二十四個月。
第八條 受處分期間不得晉升職務、級別,其中,受記過、記大過、降級、撤職處分的,不得晉升工資檔次;受撤職處分的,應當按照規定降低級別。
第九條 受開除處分的,自處分決定生效之日起,解除與人民法院的人事關系,不得再擔任公務員職務。
第十條 同時有兩種以上需要給予處分的行為的,應當分別確定其處分種類。應當給予的處分種類不同的,執行其中最重的處分;應當給予撤職以下多個相同種類處分的,執行該處分,並在一個處分期以上、多個處分期之和以下,決定應當執行的處分期。
在受處分期間受到新的處分的,其處分期為原處分期尚未執行的期限與新處分期限之和。
處分期最長不超過四十八個月。
第十一條 二人以上共同違紀違法,需要給予處分的,根據各自應當承擔的紀律責任分別給予處分。
人民法院領導班子、有關機構或者審判組織集體作出違紀違法決定或者實施違紀違法行為,依照前款規定處理。
第十二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在本條例分則規定的處分幅度以內從重處分:
(一)在共同違紀違法行為中起主要作用的;
(二)隱匿、偽造、銷毀證據的;
(三)串供或者阻止他人揭發檢舉、提供證據材料的;
(四)包庇同案人員的;
(五)法律、法規和本條例分則中規定的其他從重情節。
第十三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在本條例分則規定的處分幅度以內從輕處分:
(一)主動交待違紀違法行為的;
(二)主動採取措施,有效避免或者挽回損失的;
(三)檢舉他人重大違紀違法行為,情況屬實的;
(四)法律、法規和本條例分則中規定的其他從輕情節。
第十四條 主動交待違紀違法行為,並主動採取措施有效避免或者挽回損失的,應當在本條例分則規定的處分幅度以外降低一個檔次給予減輕處分。
應當給予警告處分,又有減輕處分情形的,免予處分。
第十五條 違紀違法行為情節輕微,經過批評教育後改正的,可以免予處分。
第十六條 在人民法院作出處分決定前,已經被依法判處刑罰、罷免、免職或者已經辭去領導職務,依照本條例需要給予處分的,應當根據其違紀違法事實給予處分。
被依法判處刑罰的,一律給予開除處分。
第十七條 人民法院工作人員退休之後違紀違法,或者在任職期間違紀違法、在處分決定作出前已經退休的,不再給予紀律處分;但是,應當給予降級、撤職、開除處分的,應當按照規定相應降低或者取消其享受的待遇。
第十八條 對違紀違法取得的財物和用於違紀違法的財物,應當沒收、追繳或者責令退賠。沒收、追繳的財物,一律上繳國庫。
對違紀違法獲得的職務、職稱、學歷、學位、獎勵、資格等,應當建議有關單位、部門按規定予以糾正或者撤銷。
第三節 處分的解除、變更和撤銷
第十九條 受開除以外處分的,在受處分期間有悔改表現,並且沒有再發生違紀違法行為的,處分期滿後應當解除處分。
解除處分後,晉升工資檔次、級別、職務不再受原處分的影響。但是,解除降級、撤職處分的,不視為恢復原級別、原職務。
第二十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變更或者撤銷處分決定:
(一)適用法律、法規或者本條例規定錯誤的;
(二)對違紀違法行為的事實、情節認定有誤的;
(三)處分所依據的違紀違法事實證據不足的;
(四)調查處理違反法定程序,影響案件公正處理的;
(五)作出處分決定超越職權或者濫用職權的;
(六)有其他處分不當情形的。
第二十一條 處分決定被變更,需要調整被處分人員的職務、級別或者工資檔次的,應當按照規定予以調整;處分決定被撤銷的,應當恢復其級別、工資檔次,按照原職務安排相應的職務,並在適當范圍內為其恢復名譽。因變更而減輕處分或者被撤銷處分人員的工資福利受到損失的,應當予以補償。
第二章 分 則
第一節 違反政治紀律的行為
第二十二條 散布有損國家聲譽的言論,參加旨在反對國家的集會、遊行、示威等活動的,給予記大過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降級或者撤職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處分。
因不明真相被裹挾參加上述活動,經批評教育後確有悔改表現的,可以減輕或者免予處分。
第二十三條 參加非法組織或者參加罷工的,給予記大過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降級或者撤職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處分。
因不明真相被裹挾參加上述活動,經批評教育後確有悔改表現的,可以減輕或者免予處分。
第二十四條 違反國家的民族宗教政策,造成不良後果的,給予記大過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降級或者撤職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處分。
因不明真相被裹挾參加上述活動,經批評教育後確有悔改表現的,可以減輕或者免予處分。
第二十五條 在對外交往中損害國家榮譽和利益的,給予記大過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降級或者撤職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處分。
第二十六條 非法出境,或者違反規定滯留境外不歸的,給予記大過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降級或者撤職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處分。
第二十七條 未經批准獲取境外永久居留資格,或者取得外國國籍的,給予記大過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降級或者撤職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處分。
第二十八條 有其他違反政治紀律行為的,給予警告、記過或者記大過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降級或者撤職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處分。
第二節 違反辦案紀律的行為
第二十九條 違反規定,擅自對應當受理的案件不予受理,或者對不應當受理的案件違法受理的,給予警告、記過或者記大過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降級或者撤職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處分。
第三十條 違反規定應當迴避而不迴避,造成不良後果的,給予警告、記過或者記大過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降級或者撤職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處分。
明知訴訟代理人、辯護人不符合擔任代理人、辯護人的規定,仍准許其擔任代理人、辯護人,造成不良後果的,給予警告、記過或者記大過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降級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撤職處分。
第三十一條 違反規定會見案件當事人及其辯護人、代理人、請託人的,給予警告處分;造成不良後果的,給予記過或者記大過處分。
第三十二條 違反規定為案件當事人推薦、介紹律師或者代理人,或者為律師或者其他人員介紹案件的,給予警告處分;造成不良後果的,給予記過或者記大過處分。
第三十三條 違反規定插手、干預、過問案件,或者為案件當事人通風報信、說情打招呼的,給予警告、記過或者記大過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降級或者撤職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處分。
第三十四條 依照規定應當調查收集相關證據而故意不予收集,造成不良後果的,給予警告、記過或者記大過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降級或者撤職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處分。
第三十五條 依照規定應當採取鑒定、勘驗、證據保全等措施而故意不採取,造成不良後果的,給予警告、記過或者記大過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降級或者撤職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處分。
第三十六條 依照規定應當採取財產保全措施或者執行措施而故意不採取,或者依法應當委託有關機構審計、鑒定、評估、拍賣而故意不委託,造成不良後果的,給予警告、記過或者記大過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降級或者撤職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處分。
第三十七條 違反規定採取或者解除財產保全措施,造成不良後果的,給予警告、記過或者記大過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降級或者撤職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處分。
第三十八條 故意違反規定選定審計、鑒定、評估、拍賣等中介機構,或者串通、指使相關中介機構在審計、鑒定、評估、拍賣等活動中徇私舞弊、弄虛作假的,給予警告、記過或者記大過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降級或者撤職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處分。
第三十九條 故意違反規定採取強制措施的,給予警告、記過或者記大過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降級或者撤職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處分。
第四十條 故意毀棄、篡改、隱匿、偽造、偷換證據或者其他訴訟材料的,給予記大過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降級或者撤職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處分。
指使、幫助他人作偽證或者阻止他人作證的,給予降級或者撤職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處分。
第四十一條 故意向合議庭、審判委員會隱瞞主要證據、重要情節或者提供虛假情況的,給予警告、記過或者記大過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降級或者撤職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處分。
第四十二條 故意泄露合議庭、審判委員會評議、討論案件的具體情況或者其他審判執行工作秘密的,給予記過或者記大過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降級或者撤職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處分。
第四十三條 故意違背事實和法律枉法裁判的,給予降級或者撤職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處分。
第四十四條 因徇私而違反規定迫使當事人違背真實意願撤訴、接受調解、達成執行和解協議並損害其利益的,給予警告、記過或者記大過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降級或者撤職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處分。
第四十五條 故意違反規定採取執行措施,造成案件當事人、案外人或者第三人財產損失的,給予記大過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降級或者撤職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處分。
第四十六條 故意違反規定對具備執行條件的案件暫緩執行、中止執行、終結執行或者不依法恢復執行,造成不良後果的,給予記大過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降級或者撤職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處分。
第四十七條 故意違反規定拖延辦案的,給予警告、記過或者記大過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降級或者撤職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處分。
第四十八條 故意拖延或者拒不執行合議庭決議、審判委員會決定以及上級人民法院判決、裁定、決定、命令的,給予警告、記過或者記大過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降級或者撤職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處分。
第四十九條 私放被羈押人員的,給予記大過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降級或者撤職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處分。
第五十條 違反規定私自辦理案件的,給予警告、記過或者記大過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降級或者撤職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處分。
內外勾結製造假案的,給予降級、撤職或者開除處分。
第五十一條 偽造訴訟、執行文書,或者故意違背合議庭決議、審判委員會決定製作訴訟、執行文書的,給予記大過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降級或者撤職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處分。
送達訴訟、執行文書故意不依照規定,造成不良後果的,給予警告、記過或者記大過處分。
第五十二條 違反規定將案卷或者其他訴訟材料借給他人的,給予警告處分;造成不良後果的,給予記過或者記大過處分。
第五十三條 對外地人民法院依法委託的事項拒不辦理或者故意拖延辦理,造成不良後果的,給予警告、記過或者記大過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降級或者撤職處分。
阻撓、干擾外地人民法院依法在本地調查取證或者採取相關財產保全措施、執行措施、強制措施的,給予警告、記過或者記大過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降級或者撤職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處分。
第五十四條 有其他違反辦案紀律行為的,給予警告、記過或者記大過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降級或者撤職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處分。
I. 檢察官辭職當律師的禁止性規定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檢察官法》中關於檢察官辭職當律師的禁止性規定如下:
1、第十八條檢察官不得兼任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組成人員,不得兼任行政機關、審判機關以及企業、事業單位的職務,不得兼任律師。
2、第二十條檢察官從人民檢察院離任後二年內,不得以律師身份擔任訴訟代理人或者辯護人。
檢察官從人民檢察院離任後,不得擔任原任職檢察院辦理案件的訴訟代理人或者辯護人。
檢察官的配偶、子女不得擔任該檢察官所任職檢察院辦理案件的訴訟代理人或者辯護人。
(9)法官禁業規定擴展閱讀
1、2013年1月1日施行的《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試行)》第39條規定:「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從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離任後二年以內,不得以律師身份擔任辯護人。檢察人員從人民檢察院離任後,不得擔任原任職檢察院辦理案件的辯護人。」
2、2013年1月1日起施行的律師法第41條規定:「曾經擔任法官、檢察官的律師,從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離任後二年內,不得擔任訴訟代理人或者辯護人。」該條沒有檢察官、法官從檢察院、法院離任後,不得擔任原任職檢察院、法院辦理案件的辯護人的禁止性規定。
3、檢察官法和律師法同屬部門法,在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但對同一問題有著不同的規定,實踐中容易引起爭議,使法庭處於兩難的境地。
參考資料來源:中國人大網—《中華人民共和國檢察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