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張華法官二中院

張華法官二中院

發布時間: 2021-12-08 11:49:01

『壹』 自書遺囑寫的財產明細實際沒有這些遺產怎麼辦

許多老人為了避免日後子女紛爭,寫下遺囑,認為自己手寫的遺囑,肯定沒問題。然而,本報記者從海淀法院了解到,在該院審理的自書遺囑糾紛案件中,有20%左右的自書遺囑都被判決認定無效。而在這些無效的自書遺囑中,多數問題出在了遺囑內容上,大部分是由於處分了自己無權處分的財產等;此外,也有一些自書遺囑因書寫不規范而導致無效。

財產狀態變化

處分已不存在的財產無效

遺囑只能處分自己的財產,可是有些老人所立的遺囑比較早,沒想到立遺囑後,財產的狀態會發生變化。結果實際上,老人是遺囑處分了一部分已不存在的財產。而這樣的遺囑究竟是否有效?

李老先生有三子一女,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他除了自己建了三間房子外,還給每個兒子建了房子,其中大兒子住的房子和自己的並排。九十年代初,李老先生寫下遺囑,讓三個兒子來繼承東西兩個院子的房屋。李老先生去世後,其三個兒子因房屋問題發生矛盾,其二兒子和小兒子持遺囑上法庭,要求繼承房屋,但大兒子卻稱兩處宅基地上的房屋均由自己在九十年代末翻建,不能算做遺產。

法院認為,李老先生所寫的遺囑是自己親筆書寫,符合自書遺囑的形式要件,但是遺囑中東西兩院的房屋卻並非他的財產。經審查,東院宅基地使用人為李老先生,西院宅基地使用人的名字則是他的大兒子。雖然老人在八十年代花錢在兩處宅基地上建了房子,但到開始繼承的時候,兩處宅基地上的房子都已被大兒子翻建,不再單純是李老先生的遺產。李老先生不能用以前的遺囑處分,因此該遺囑無效,應在析產後再繼承。

法官釋法

我國《繼承法》第十六條規定,公民可以依照本法規定立遺囑處分個人財產,並可指定遺囑執行人。公民可以立遺囑將個人財產指定由法定繼承人的一人或者數人繼承。

海淀法院的孟凱鋒法官認為,公民可以用遺囑的方式處分財產,這里的財產法律明確規定為「個人財產」,必須是個人擁有所有權的、現實存在的財產。也就是說,遺囑不能處分國家、集體或者他人的財產,如果處分了屬於無權處分,處分無效。遺囑也不能處分立遺囑時存在的、但到繼承時已不存在的財產,如果被處分的財產不存在了,遺囑也是無效的。

此案中,李老先生書寫遺囑時,房子都在,但到開始繼承時,不僅宅基地的使用權人有變化,而且全部由大兒子進行了翻建,因此已經完全不是遺囑中的財產了,該遺囑無效,故無法按照遺囑繼承。

處分了共有財產

遺囑部分無效

不過,如果處分的是共有財產,那麼該遺囑是有效還是全部無效呢?

張老先生和郭老太夫婦是同廠職工,上世紀九十年代末,單位房改時,二人以張老先生的名義,在海淀區購買了一套三居室住房。

不久郭老太去世,其子張華一家就搬到這套三居室中,與張老先生共同生活,照顧老人的生活起居。張老先生的兩個女兒則偶爾來看老人。二女兒認為其兄張華有侵吞老人房產的企圖。

張老先生見狀,為避免以後發生糾紛,便立下遺囑:將其名下的這套三居室房屋留給兒子張華所有,其他人不得干涉。遺囑下方有張老先生的簽名和日期。

在張老先生去世後,其二女兒為分遺產,將張華及其大姐訴至法院。法院經審查認為,該房屋雖然登記在張老先生的名下,但這是他與郭老太婚後所得,應屬二人的共同財產,他僅有一半的產權,另一半屬於郭老太。張老先生的遺囑是自己書寫的,有簽名和年月日,形式合法,但他僅能處分這一半的房產。由於郭老太去世時沒有遺囑,應按照法定繼承分配,法院判決張老先生的兒子張華佔有該房屋四分之三的份額,其兩個女兒各佔八分之一的份額。

法官釋法

《繼承法》第二十六條規定,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共同所有的財產,除有約定的以外,如果分割遺產,應當先將共同所有的財產的一半分出為配偶所有,其餘的為被繼承人的遺產。

孟凱鋒法官認為,此案中,張老先生和郭老太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由單位房改獲得一套房屋,該房屋雖登記在張老先生名下,但該房屋應為二人的共同財產,因此在分割遺產時,應先將郭老太的一半分割出來,張老先生僅能處分其擁有的一半份額及繼承的郭老太的份額。張老先生對這部分用遺囑處分合法有效,張華依法繼承。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繼承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38條規定,遺囑人以遺囑處分了屬於國家、集體或者他人所有的財產,遺囑的這部分應認定為無效。不過孟法官認為,如果一份遺囑中既處分了自己的財產,又處分了他人的財產,該遺囑並非全部無效,處分自己財產部分的怠場糙渡孬盜茬醛長互遺囑有效,處分他人財產部分的無效。就此案來說,張老先生遺囑中處分郭老太另一半產權的部分是無效的。郭老太的另一半遺產應按照法定繼承處理,由其三個子女和張老先生四人按照比例平分。因此,張老先生的兩個女兒各分得該房產八分之一的份額。

書寫不規范太隨意 遺囑無效

孟凱鋒法官說,遺囑作為處理遺產的書面資料,必須明確具體,讓人能夠按照遺囑的內容分配遺產,而不會出現歧義。如果一份遺囑內容模糊,指定的遺產繼承人不明確,則為無效遺囑。

近日海淀法院判決的嚴先生遺囑糾紛案中,該遺囑就因此無效。嚴先生與結發妻子領養了一個兒子嚴平。在妻子早逝後,嚴先生購買了單位的一套房改房,又與周女士結婚。後來周女士年事已高,無法照顧嚴先生,嚴先生與養子媳婦關系又不好,他就自己去了養老院。

嚴先生去世後,其養子嚴平持「遺囑」訴至法院。該遺囑中稱:「我名下房產系我一人所有,在我死後由周女士使用,但沒有所有權,其處分應由嚴。」遺囑最上方有嚴先生的簽字,但沒有日期。

嚴平要求該房產歸自己所有,但周女士認為嚴先生的晚年生活是由她照料的,養子嚴平從未管過,二人也早已斷絕父子關系,嚴先生不可能給嚴平寫遺囑。而且該遺囑書寫不明確,簽名在上方不符合常理,也沒有日期。

法院經審理認為,該遺囑雖由嚴先生書寫,但遺囑內容不明確,未寫明房產歸誰所有,書寫很隨意,簽名在上方不符合常理,也沒有寫明日期。最終法院認定該遺囑無效,由嚴平和周女士二人平分該房產。

法官說法

孟凱鋒法官認為,遺囑應當明確具體,符合一定的格式。根據《繼承法》第十六條規定,自書遺囑應當自己書寫、簽名,註明年月日。而此案中,雖名為「遺囑」,但其內容不明確,在指定繼承人時,僅寫了一個姓氏「嚴」,沒有指名遺產歸屬的具體人。該遺囑雖有簽名,但在上方,也沒有年月日。因此,該「遺囑」並不符合繼承法規定的自書遺囑的實質和形式要件,屬於無效遺囑。法院遂按照法定繼承分割了該房產。

多份遺囑相互沖突 先寫的無效

由於種種原因,有些老人在生前寫下多份遺囑,把遺產分配給不同的繼承人,但沒想到因此出現了內容相互沖突的多份遺囑。都是立遺囑人寫的遺囑,究竟如何確定其效力,以哪個為准呢?

趙老太獨自一人含辛茹苦將三個兒子撫養成人。但兒子成家後,對趙老太沒有了往日的親密。小兒子趙明把母親接到自己家後,將母親的房屋出租,但在趙老太卧床生病後,卻將她送給二兒子照顧。過了一段,二兒子也不願意照顧了,趙老太又被推給了大兒子。大兒子一直將她養老送終。

待趙老太去世後,三個兒子都拿著母親的遺囑,要繼承房產。法院經審查,發現三個兒子的遺囑均由趙老太所寫,可內容各不相同,分別寫著房產由自己繼承。最終,法院認定最後一份遺囑即大兒子所持有的遺囑為有效,房屋歸大兒子所有。

法官說法

《繼承法》第二十條規定,立有數份遺囑,內容相抵觸的,以最後的遺囑為准。孟凱鋒法官認為,如果有數份遺囑的,前面寫的遺囑都是無效的,以最後一份為准。此案中,三個兒子所持三份遺囑對同一套房屋的處分內容完全不同,法院只能認定以最後時間立的遺囑為准。而大兒子所持遺囑形成時間最晚,因此法院判決該房產歸大兒子所有。

『貳』 捅向法官的刀議論文

上午10時左右,湖北省十堰市中級法院6樓605室,在拿到判決書後,胡慶剛用一柄隨身攜帶的水果刀,捅向了案件的女審判員劉坦。

『叄』 山東法官代艷春到底是個什麼情況啊

天涯雜談』 看了山東小伙仝建華的遭遇你還敢見義勇為嗎?哥蛋疼了......

都說見義勇為,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路見不平一聲吼」的梁山好漢自然是幾百年來的美談!但是到了改革開放的時代,從1982年跳進糞坑為救老農而犧牲的大學生張華,到兩年前的長江大學救人英雄集體,能夠感動很多人、引起廣泛關注的,似乎只是那些獻出了寶貴生命的?更多的見義勇為者,漸漸的被遺忘,甚至有的因為救人受傷致殘而陷入困境,有的連法律本應予以保障的賠償都拿不到,難道只有犧牲了的才叫是見義勇為英雄?

最近看到《山東東明法官代艷春絕對是中國第一目無國法的法官》的帖子(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free/1/2235079.shtml),控訴荒唐判決讓見義勇為的仝建華流血又流淚、落得家破人亡的凄慘遭遇,讓人難以置信!刑事判決書居然可以選擇,判四年就不給仝建華賠償,判三年緩五年就補償三萬醫葯費,而此時被被告李國奪(鐸)用獵槍打斷小腿骨的仝建華,因為受傷導致骨髓炎,多方治療已花費10多萬元!法官代艷春甚至叫囂出「法律我說了算!就這樣判!你想上哪告上哪告去!」「誰叫你見義勇為了!打死你活該!他打了你我就能判他緩刑!你打了他我就能判你死刑!」

且不說法律在她手上變成了任其壓縮或拉伸的彈簧,也不必去譴責其所作所為目無國法,既然說出這樣的話來,稍有良知的人都能看出她的丑惡嘴臉,以及背後不可告人的動機!我不說,是因為她們高高在上的地位是法律賦予的,就算我在這里碼出十萬字來可能也難以撼動她一根寒毛,還得擔心被跨省!所以,我只能提醒各位——

見義勇為是個技術活兒,特別是面對歹徒的時候,要麼你能保證全身而退,要麼你就英勇犧牲,一了百了!如果你僅僅是受傷了致殘了,那麼很遺憾,你有可能花光了積蓄傾家盪產都得不到賠償!你還可能看不到歹徒被嚴懲的結果,因為他完全有可能把該賠你的錢,拿去孝敬法官,取得的效果比給你要好的多!因為,這是個奇跡和標桿橫行的年代,你,懂的?

這樣說純粹是善意的提醒,至於你們信不信,我反正是信了!因為仝建華就是榜樣,雖然在1997年他得到政府見義勇為基金會500元獎勵,但是相對於那時候10多萬的醫療費用來說,可謂杯水車薪!而被告也就是開槍打傷仝建華的李國奪(鐸)應該給的賠償,仝建華至今仍分文未見,倒是還有不少鉛彈如今留在腿里,可以時不時的提醒仝建華見義勇為的悲哀。或許真是代艷春法官手眼通天並且君無戲言?僅僅是當年說了句「選擇被告人判四年,將得不到任何經濟賠償」的話,民事賠償就被一筆勾消?

然而,筆者注意到,ID為「負重前行的人」的天涯網友,在與此案有關的幾個帖子後面,留下了同樣內容的帖子,以知情人的口吻為法官粉飾,指出所謂「客觀情況」,說民事部分經調解,最後是判三年緩五年!這人說的情況,純粹黑白顛倒,嚴重低估網民的智商和判斷力!只能說是個奇跡了!退一萬步講,就算你說的是真的,那為什麼人家至今沒有得到一分錢賠償?為什麼你法院不強制執行,給英雄一個交代?要知道十多年前的十多萬,足以讓一個家庭陷入傾家盪產、家破人亡的地步!

如果,那些枉法的法官們、上級有關部門,還有半點人性的話,就應該盡快落實人家的賠償款,至於是強制執行,還是把吞進肚裡的肉吐出來,似乎你們都是可以操作的,怎麼名名正言順怎麼冠冕堂皇你就怎麼整吧!畢竟,法律是你說了算的!只是不要繼續傷害英雄的心,傷害廣大善良正義老百姓的感情!

傷不起:山東法官代艷春竟然下兩份判決書讓原告任選其一!
拿著法律當兒戲的山東省菏澤市東明縣刑庭法官代艷春,法官PK法律。
我是法官我的地盤我做主,法律我說了算。
法官代艷春下了同一型號而兩個不同的判決書,同時承諾,如果起訴人仝建華接受三萬塊錢醫葯賠償就給起訴人一份判三年緩五年的判決書,要麼就給起訴人一份判被告人有期徒刑四年的判決書。兩份判決書隨便你挑,你說你想要哪一份,要醫葯費賠償就給判三年緩五年判決書,不要就給有期徒刑四年判決書。
法官代艷春說,重傷我就能判緩刑,我的地盤我做主,不服,願意去哪告就去哪告去。兩份判決書已經下了,你挑就行了。但是,你要考慮你的家庭,因為給你看病已經負債累累,光要賬的就把你父母逼的走投無路了,所以你最好接受賠償。還有,就算是判被告人有期徒刑四年也是馬上保外就醫,到時候你告也找不到地方。
被害人仝建華問法官代艷春,重傷可以判緩刑嗎?
代法官說,如果你持槍打住被告人就可以判你死刑,被告人打住你,我就可以判他緩刑,兩份判決書都下了,你挑吧。你要不服就拿著兩份判決書就滾。法律我說了算,願意去哪告就去哪吧。
被害人又問,我是為了制止持槍歹徒而受傷,我傷後被東明縣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評為見義勇為好公民。
代法官卻說,誰讓你見義勇為了,打死你都活該。如果不選擇判三緩五的判決書,因為看病負債有人起訴你,我就可以把你全家都抓起來。
被害人含著眼淚拿著同一型號不同判決的兩份判決書離開了法院。仝建華的父親看到這份判決書一頭撞到牆上,導致其半身不遂。
見義勇為的結果就是家破人亡嗎?天理何在?英雄流血又流淚,法院的法官代艷春,還我人生一條路。
法律,究竟說了算???

『肆』 要有那些證據才能認定猥褻罪

行為認定

猥褻兒童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以性刺激或滿足性慾為目的,用性交以外方法對兒童實施的淫穢行為,一般表現為摳摸、舌舔、吸吮、親吻、摟抱、手淫、雞奸等行為手段。

上述手段中除手淫、雞奸外,對於前四種行為判斷行為人主觀動機尤為重要,如蔡某猥褻案中,其在摟抱女學生時。

主觀上表現為耍酒瘋,很難認定其主觀上就是為尋求性刺激或者滿足性慾,況且其也只是對被害人隔著衣服進行摟抱,情節較為輕微,故此作出撤銷案件的決定,改由其他處罰。

行為人如出於玩笑或者其他善良動機而實施撫摸、摟抱、親吻等較為普遍的行為,其本身不具違法性而無法律介入之必要。

根據中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四十四條的規定,有些猥褻兒童行為通過治安處罰即可達到懲戒效果。

這就表明並非一切猥褻兒童的行為都要受到刑事處罰,這是制定刑事處罰標準的前提;其次從中國刑法對猥褻兒童行為的處罰規定(雖然還不夠完善)來看無疑是強調從重打擊的。

猥褻兒童的行為往往不僅給被害兒童造成了身心傷害,同時也對被害兒童的近親屬帶來較大痛苦,因此在對猥褻兒童行為進行處理時,也要將此現實狀況一並考慮。

由此根據中國法律的規定並結合司法實踐,建議凡具有以下猥褻兒童的情形之一的,應當以猥褻兒童罪追究其刑事責任:

(一)一年內猥褻兒童兩次以上或一次猥褻兒童兩名以上的;

(二)採取暴力、脅迫或以之相威脅等方法強制猥褻兒童的;

(三)猥褻兒童致使被害人輕微傷以上損傷的;

(四)猥褻兒童造成其他嚴重後果的。

如嚴重損害兒童心理健康,造成被害兒童近親屬精神錯亂或自殺的等等。

通過網路通訊工具,實施非直接身體接觸的猥褻行為與實際接觸兒童身體的猥褻行為具有相同的社會危害性,可認定構成猥褻兒童罪(既遂)。

(4)張華法官二中院擴展閱讀:

認定

猥褻罪的處罰

以暴力、脅迫或者其他方法強制猥褻他人或者侮辱婦女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有以下情形之一的,處五年以上十五年以下有期徒刑:

(一):猥褻他人情節惡劣的。

(二):聚眾或者在公眾場合猥褻他人的。

【猥褻兒童】的,依照前兩款的規定從重處罰。

猥褻罪 與一般猥褻

首先,要將強制猥褻他人行為與非強制性猥褻他人行為區分開來,猥褻罪只針對以強制方法猥褻他人的行為,對於非強制性的猥褻他人行為不能視作犯罪

其次,並非任何強制猥褻他人的行為都構成強制猥褻他人罪。猥褻罪對強制猥褻他人罪的構成雖然未規定「情節嚴重」之要件,但不能將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強制猥褻他人行為亦視作為犯罪

最後,猥褻行為不構成犯罪時,可以依據治安處罰法第四十四條處罰:猥褻他人的,或者在公共場所故意裸露身體,情節惡劣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

猥褻智力殘疾人、精神病人、不滿十四周歲的人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

『伍』 如果遺囑有被脅迫之嫌法庭認定有效判決嗎

許多老人為了避免日後子女紛爭,寫下遺囑,認為自己手寫的遺囑,肯定沒問題。然而,本報記者從海淀法院了解到,在該院審理的自書遺囑糾紛案件中,有20%左右的自書遺囑都被判決認定無效。而在這些無效的自書遺囑中,多數問題出在了遺囑內容上,大部分是由於處分了自己無權處分的財產等;此外,也有一些自書遺囑因書寫不規范而導致無效。

財產狀態變化

處分已不存在的財產無效

遺囑只能處分自己的財產,可是有些老人所立的遺囑比較早,沒想到立遺囑後,財產的狀態會發生變化。結果實際上,老人是遺囑處分了一部分已不存在的財產。而這樣的遺囑究竟是否有效?

李老先生有三子一女,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他除了自己建了三間房子外,還給每個兒子建了房子,其中大兒子住的房子和自己的並排。九十年代初,李老先生寫下遺囑,讓三個兒子來繼承東西兩個院子的房屋。李老先生去世後,其三個兒子因房屋問題發生矛盾,其二兒子和小兒子持遺囑上法庭,要求繼承房屋,但大兒子卻稱兩處宅基地上的房屋均由自己在九十年代末翻建,不能算做遺產。

法院認為,李老先生所寫的遺囑是自己親筆書寫,符合自書遺囑的形式要件,但是遺囑中東西兩院的房屋卻並非他的財產。經審查,東院宅基地使用人為李老先生,西院宅基地使用人的名字則是他的大兒子。雖然老人在八十年代花錢在兩處宅基地上建了房子,但到開始繼承的時候,兩處宅基地上的房子都已被大兒子翻建,不再單純是李老先生的遺產。李老先生不能用以前的遺囑處分,因此該遺囑無效,應在析產後再繼承。

法官釋法

我國《繼承法》第十六條規定,公民可以依照本法規定立遺囑處分個人財產,並可指定遺囑執行人。公民可以立遺囑將個人財產指定由法定繼承人的一人或者數人繼承。

海淀法院的孟凱鋒法官認為,公民可以用遺囑的方式處分財產,這里的財產法律明確規定為「個人財產」,必須是個人擁有所有權的、現實存在的財產。也就是說,遺囑不能處分國家、集體或者他人的財產,如果處分了屬於無權處分,處分無效。遺囑也不能處分立遺囑時存在的、但到繼承時已不存在的財產,如果被處分的財產不存在了,遺囑也是無效的。

此案中,李老先生書寫遺囑時,房子都在,但到開始繼承時,不僅宅基地的使用權人有變化,而且全部由大兒子進行了翻建,因此已經完全不是遺囑中的財產了,該遺囑無效,故無法按照遺囑繼承。

處分了共有財產

遺囑部分無效

不過,如果處分的是共有財產,那麼該遺囑是有效還是全部無效呢?

張老先生和郭老太夫婦是同廠職工,上世紀九十年代末,單位房改時,二人以張老先生的名義,在海淀區購買了一套三居室住房。

不久郭老太去世,其子張華一家就搬到這套三居室中,與張老先生共同生活,照顧老人的生活起居。張老先生的兩個女兒則偶爾來看老人。二女兒認為其兄張華有侵吞老人房產的企圖。

張老先生見狀,為避免以後發生糾紛,便立下遺囑:將其名下的這套三居室房屋留給兒子張華所有,其他人不得干涉。遺囑下方有張老先生的簽名和日期。

在張老先生去世後,其二女兒為分遺產,將張華及其大姐訴至法院。法院經審查認為,該房屋雖然登記在張老先生的名下,但這是他與郭老太婚後所得,應屬二人的共同財產,他僅有一半的產權,另一半屬於郭老太。張老先生的遺囑是自己書寫的,有簽名和年月日,形式合法,但他僅能處分這一半的房產。由於郭老太去世時沒有遺囑,應按照法定繼承分配,法院判決張老先生的兒子張華佔有該房屋四分之三的份額,其兩個女兒各佔八分之一的份額。

法官釋法

《繼承法》第二十六條規定,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共同所有的財產,除有約定的以外,如果分割遺產,應當先將共同所有的財產的一半分出為配偶所有,其餘的為被繼承人的遺產。

孟凱鋒法官認為,此案中,張老先生和郭老太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由單位房改獲得一套房屋,該房屋雖登記在張老先生名下,但該房屋應為二人的共同財產,因此在分割遺產時,應先將郭老太的一半分割出來,張老先生僅能處分其擁有的一半份額及繼承的郭老太的份額。張老先生對這部分用遺囑處分合法有效,張華依法繼承。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繼承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38條規定,遺囑人以遺囑處分了屬於國家、集體或者他人所有的財產,遺囑的這部分應認定為無效。不過孟法官認為,如果一份遺囑中既處分了自己的財產,又處分了他人的財產,該遺囑並非全部無效,處分自己財產部分的遺囑有效,處分他人財產部分的無效。就此案來說,張老先生遺囑中處分郭老太另一半產權的部分是無效的。郭老太的另一半遺產應按照法定繼承處理,由其三個子女和張老先生四人按照比例平分。因此,張老先生的兩個女兒各分得該房產八分之一的份額。

書寫不規范太隨意 遺囑無效

孟凱鋒法官說,遺囑作為處理遺產的書面資料,必須明確具體,讓人能夠按照遺囑的內容分配遺產,而不會出現歧義。如果一份遺囑內容模糊,指定的遺產繼承人不明確,則為無效遺囑。

近日海淀法院判決的嚴先生遺囑糾紛案中,該遺囑就因此無效。嚴先生與結發妻子領養了一個兒子嚴平。在妻子早逝後,嚴先生購買了單位的一套房改房,又與周女士結婚。後來周女士年事已高,無法照顧嚴先生,嚴先生與養子媳婦關系又不好,他就自己去了養老院。

嚴先生去世後,其養子嚴平持「遺囑」訴至法院。該遺囑中稱:「我名下房產系我一人所有,在我死後由周女士使用,但沒有所有權,其處分應由嚴。」遺囑最上方有嚴先生的簽字,但沒有日期。

嚴平要求該房產歸自己所有,但周女士認為嚴先生的晚年生活是由她照料的,養子嚴平從未管過,二人也早已斷絕父子關系,嚴先生不可能給嚴平寫遺囑。而且該遺囑書寫不明確,簽名在上方不符合常理,也沒有日期。

法院經審理認為,該遺囑雖由嚴先生書寫,但遺囑內容不明確,未寫明房產歸誰所有,書寫很隨意,簽名在上方不符合常理,也沒有寫明日期。最終法院認定該遺囑無效,由嚴平和周女士二人平分該房產。

法官說法

孟凱鋒法官認為,遺囑應當明確具體,符合一定的格式。根據《繼承法》第十六條規定,自書遺囑應當自己書寫、簽名,註明年月日。而此案中,雖名為「遺囑」,但其內容不明確,在指定繼承人時,僅寫了一個姓氏「嚴」,沒有指名遺產歸屬的具體人。該遺囑雖有簽名,但在上方,也沒有年月日。因此,該「遺囑」並不符合繼承法規定的自書遺囑的實質和形式要件,屬於無效遺囑。法院遂按照法定繼承分割了該房產。

多份遺囑相互沖突 先寫的無效

由於種種原因,有些老人在生前寫下多份遺囑,把遺產分配給不同的繼承人,但沒想到因此出現了內容相互沖突的多份遺囑。都是立遺囑人寫的遺囑,究竟如何確定其效力,以哪個為准呢?

趙老太獨自一人含辛茹苦將三個兒子撫養成人。但兒子成家後,對趙老太沒有了往日的親密。小兒子趙明把母親接到自己家後,將母親的房屋出租,但在趙老太卧床生病後,卻將她送給二兒子照顧。過了一段,二兒子也不願意照顧了,趙老太又被推給了大兒子。大兒子一直將她養老送終。

待趙老太去世後,三個兒子都拿著母親的遺囑,要繼承房產。法院經審查,發現三個兒子的遺囑均由趙老太所寫,可內容各不相同,分別寫著房產由自己繼承。最終,法院認定最後一份遺囑即大兒子所持有的遺囑為有效,房屋歸大兒子所有。

法官說法

《繼承法》第二十條規定,立有數份遺囑,內容相抵觸的,以最後的遺囑為准。孟凱鋒法官認為,如果有數份遺囑的,前面寫的遺囑都是無效的,以最後一份為准。此案中,三個兒子所持三份遺囑對同一套房屋的處分內容完全不同,法院只能認定以最後時間立的遺囑為准。而大兒子所持遺囑形成時間最晚,因此法院判決該房產歸大兒子所有。

『陸』 孕婦慫恿閨蜜弒母藏屍,嫌疑人身懷六甲,該如何判定

20年前,一起泯滅人性的“弱智女殘殺母親案”曾轟動上海灘。受害人患有精神疾病的女兒張怡懿與閨蜜楊珺共同謀劃。殺死生母後,將其屍體用水泥掩埋在自家陽台上……

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三級高級法官張華,回顧了這起他30多年來在審判崗位上遇到過、裁判過、總結過的最經典案例。

——孕婦楊珺慫恿弱智閨蜜弒母,是否可以視為“審判時懷孕的婦女”?弱智楊怡懿是否應該承擔刑事責任?

按照我們的理解,兩人罪大惡極,且作案動機清楚,基本上很難逃脫死刑的制裁,特別是在2000年前後嚴打期間,兩人為何僅被判處無期徒刑呢?

對於張怡懿,初檢的時候進行了精神方面鑒定,鑒定結果是:張怡懿雖然邊緣智能(智能有缺陷),但作案時辨認能力完全,屬完全刑事責任。按照該鑒定結果,張怡懿本應該判處死刑。

不過在庭審時,認為初檢鑒定結論存在偏差,再次進行復檢結果為:輕度精神發育遲滯。作案時雖然動機清楚,但其動機表現荒唐、單純、幼稚,因此判定其僅承擔部分刑事責任。判處無期徒刑。

——至於楊珺,她是在分娩以後,警方才將其逮捕歸案,孩子已經被楊父遺棄在火車站公廁內,為何也僅判定無期呢?

根據《刑法》第四十九條規定:“審判的時候懷孕的婦女,不適用死刑。”;主要目的是出於人道主義和保護胎兒。

主要包含兩個內容:

第一、審判的時候懷孕的婦女”是指人民法院審判的時候被告人是懷孕的婦女,也包括審判前在羈押受審時已是懷孕的婦女。

第二、不適用死刑”是指不能判死刑,而不是指等涉案婦女分娩以後再予判處死刑或者執行死刑……

由此可見,在司法實踐中,這個“審判時”的范圍很廣,即指“從犯罪嫌疑人涉嫌犯罪而被羈押時起至人民法院依法作出判決生效時為止。”

在當年審判過程中,對於楊珺在“審判時”是否能被視為“懷孕的婦女”實際上有一個爭議,公訴機關認為,楊珺在分娩後才被羈押,審判時已分娩,客觀上已不具備刑法第四十九條的法定事實;而《刑法》第四十九條的主要目的,是出於對胎兒考慮,楊珺分娩後,胎兒已經被楊父遺棄,再對其適用《刑法》第四十九條與立法精神不符。

楊珺的辯護律師則稱,公安機關掌握楊珺涉嫌殺人犯罪事實時,其正是懷孕在身,應視為審判時“懷孕的婦女”,不適用死刑。

最終,楊珺也同樣判處有期徒刑。

想想,如今20年過去了,兩名罪犯雖然判處無期,減刑後差不多也應該快出獄了。20年前的慘劇卻還歷歷在目,楊珺的孩子被扔進了公廁,下落不明,他的母親卻逃脫了死刑的制裁……你認為這樣判合理嗎?

『柒』 朝陽法院如此審判十分另人費解,損失了50萬,我該怎麼辦

對判決不服,一定要在接到判決書後15日內上訴,在這里說沒有任何意義。

『捌』 丈夫代書遺囑讓妻子狀告公婆是什麼情況

近日,在合肥市廬陽區人民法院受理了這樣一起特殊的繼承案件,妻子因為丈夫生前的一份代書遺囑將年邁的公婆告上了法庭。

考慮到孫女是父母對逝者張華思念的一種寄託,對孫女而言,也希望繼續得到爺爺奶奶的疼愛。最終雙方達成調解協議,案涉房產歸張華父母繼承所有,房屋尚欠貸款也由其償還,並支付孫女張諾諾房屋折價款27萬元,張華父母每月探視孫女張諾諾一次,王琴對此予以協助。

據辦案法官介紹,依據我國《繼承法》第十九條規定,訂立遺囑時應當對缺乏勞動能力又沒有生活來源的繼承人保留必要的遺產份額,如果未進行保留,遺產處理時,應當對該繼承人留下必要的遺產,所剩餘的部分才可按照遺囑確定的分配原則處理。

熱點內容
合同法的試題及答案 發布:2025-07-09 12:23:21 瀏覽:139
台灣土地立法 發布:2025-07-09 12:12:40 瀏覽:217
初級經濟法基礎模擬 發布:2025-07-09 12:12:33 瀏覽:328
走壞賬司法 發布:2025-07-09 11:48:49 瀏覽:940
私自蓋章承擔的法律責任 發布:2025-07-09 11:47:13 瀏覽:736
布料倉庫管理規章制度 發布:2025-07-09 11:42:55 瀏覽:21
黑合同法律效力 發布:2025-07-09 11:42:09 瀏覽:141
廣東律師排名 發布:2025-07-09 11:34:35 瀏覽:16
盛恆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7-09 11:27:50 瀏覽:781
行政法研究會 發布:2025-07-09 11:25:30 瀏覽: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