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歐洲聯盟法院

歐洲聯盟法院

發布時間: 2021-12-09 12:12:59

① 歐盟法院判決在撤銷案件中明確何為「注冊商標顯著性

根據《巴黎公約》第5條C(2),商標權利人實際使用的商標與注冊商標有所不同,並未改變其顯著性的,不應導致注冊商標無效,也不應減少對該商標所給予的保護。歐盟的司法實踐把《巴黎公約》的這一規定貫徹得比較徹底。歐盟較為近期的商標案例(Bernhard Rintisch v.Klaus Eder,C-553/11)甚至明確,即使實際使用的標記本身是注冊商標,也不妨礙它的使用成為維持其他注冊商標的依據,只要它「沒有改變注冊商標的顯著性」。
明確了前述的標准之後,問題就成了怎麼去判斷注冊商標的顯著性是否改變。本案集中處理的就是這一階段的問題。上訴委員會的標準是,在注冊商標上添加元素來使用,如果「整體形象」發生了改變,就說明注冊商標的顯著性已經改變。但是,這一標准被歐盟普通法院推翻,歐盟法院認為:實際使用的標記中,如果注冊商標「標明商品來源」的作用還在,就說明它的顯著性還在。具體而言,注冊商標本身顯著性的強弱,新添元素的特徵和位置等,都要進行考察。添加要素的特徵和添加位置、方式也要考察。在實際使用的標記中,只要原注冊商標還能起到標明商品來源的作用,也就是說,消費者還能認出它,並把它當做商品來源的標志,即使添加了新要素,整體形象已經發生了改變,也應認為其顯著性沒有發生變化。
相關公眾將一個標記識別為產品來源,是一個較為復雜的思維過程,雖然它實際發生的時間可能會很短。標記的識別力與商標的整體形象有關,但是並不拘泥於整體形象。有時候要素變了,整體形象可能並沒有變化;有時候整體形象變了,但是標記中的要部仍易於覺察。現實當中,標記不一致的情況很復雜。標記中添加要素給人的視覺感受有可能是「物理變化」,也即要素簡單相加,但每一個還能識別出來,比如本案;還可能是「化學變化」,也即形成了全新的標記,原標記作為商標的識別功能完全消失;還有些情形是標記減少了要素,或者變化了其中的一些要素。上訴委員會止於整體形象,判斷就有失偏頗。歐盟法院某種程度上更全面地詮釋了這個問題。
另外,值得思考的是,商標注冊後,權利人有使用的義務,而其他人有禁用義務。權利人的使用不一定要「原封不動」才符合使用規定,其他人的使用,也不一定是「原封不動」才違反禁用規定,也就是說,除了相同之外,近似也是會禁用的內容。從某種程度上講,這和商標的近似判斷是有緊密聯系的。筆者認為,原則上,這兩種情況下判斷標准應當一致。權利人的使用若可視為維持其注冊的使用,就意味著其實際使用的標記仍在其權利范圍,就可以禁止他人用同種方式使用;反之,如果某種使用不能視為其自己的使用,那就意味著超出了其權利范圍,權利人相應地也就不能禁止別人用這種方式使用。

② European court of justice是什麼意思

歐洲法院。
歐洲法院是歐洲聯盟法院的簡稱,所在地是盧森堡。它是歐洲聯盟的一個機關。
請注意歐洲法院與歐洲人權法院不是一回事。歐洲人權法院的所在地是斯特拉斯堡,它是council of europe的一個機關。

③ 歐盟委員會與歐洲法院的關系是怎樣的

into the sieve, with the wings of a s

④ 二、比較說明歐盟憲法、條例、指令、決定、建議和意見、歐洲法院的判決這些法律淵源的效力。

歐盟法律淵源 與各成員國的法律類似,,歐盟將其頒布的法令分為三種形式,,即共同體基礎法、共同體與非成員國 間簽訂的條約以及基本原則和從屬的法律法規。 1、基礎性的共同體法律 成員國在建立歐盟時簽訂的條約,如《歐洲煤鋼共同體條約》、《歐洲經濟共同體條約》、《歐洲原子能 共同體條約》、《馬斯特里赫特條約》、《 阿姆斯特丹條約》和《尼斯條約》等構成共同體的法律基礎。 從法理上講這些基礎性 條約是一種類似憲法性質的法律文件。另外,基礎條約的補充性公約和備忘錄、及 歐盟與其他非成員國締結的國際協定都是歐盟法的重要內容。這些基本法律對各成員國具有直接約束力。 2、共同體的一般法律原則 由於共同體的條約規定的比較籠統,在關於共同體的具體運作方面,歐洲法院提出,利用司法實踐中的基 本原則對歐盟的實體法進行補充。 這些基本原則主要是:保護人權、言論自由、行動自由、宗教自由、尊 重個人隱私、財產保護、 貿易自由、信賴保護和安全原則、相稱原則(即立法、司法中所採取的手段不能 超過達到目的所需的必要限度)、平等無歧視原則(即歐盟成員國消除邊境障礙,各成員國的人力資源、 貨物、服務貿易和資金平等自由流動,不得有內外有別的歧視)。 與上面講的共同體基本法律一樣,這些 基本原則對各成員國產生直接約束力。 3、 派生性的共同體法律 根據基本法的授權, 歐洲委員會、 歐洲議會和歐洲理事會可以頒布一系列派生性的法律。 其中最主要的 有規定、指令、 決定、 建議和意見。 (1)規定 從性質上講, 共同體的法規相當於成員國國內法律體系中的法律。它在生效後不須成員國立法機關將其轉 換成為國內法,即對各成員國具有直接約束力。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歐盟委員會根據理事會指定的基礎規 定頒布相應的實施細則。 (2)指令 指令是一種應用較廣的法律形式。指令本身對歐共體的公民並不具有直接的約束力,每個指令都有一個時 間規定,它要求各成員國在此期限內將指令的內容轉化為成員國的法律。只有從這時起指令才對公民個人 具有法律效力。 (3)決定 這是一種執行決議,是執行歐盟法令的一項行政措施,目的在於提高歐盟法令的公開性和透明度,約束有 關成員國、公司或某個人。決定可由理事會或委員會發布,往往涉及有關協議規定的某個領域,對企業或 個人行為產生直接影響。 (4)建議和意見 建議和意見不具備任何的法律約束力。它作為歐盟立法趨勢和政策導向,僅供成員國參考。 歐洲法院職權: (一) 司法審判權 歐洲法院依據歐共體條約第169、170條的規定,受理由委員會或成員國提起的對違反歐共體法的成員國的訴訟,以明確各成員國的責任,同時就訴訟所涉及的問題向有關成員國發出警告。此類訴訟的根本目的在於糾正成員國違反共同體法的行為,執行共同體法的規定。 在審理此種案件後,歐洲法院將作出判決。與國內法意義上的判決不同的是歐洲法院無權在判決中命令某成員國為或不為一定行為,盡管這並不意味著可以不執行判決。根據共同體條約,如果法院認為一成員國對於依照本條約由該成員國承擔的義務中有一項義務未予履行時,該成員國有義務採取為執行法院判決所應採取的措施。很顯然,判決是有約束力的,但執行方式保留給各成員國,這展示了歐共體在維護法律秩序與顧及成員國間尋求平衡的技巧。 (二)對歐共體機構行為的審查權 歐共體法律制度在發展過程中主要受大陸法系的影響,其中又以法、德的影響為大,因而在對歐共體機構行為進行審查的法律設計上借鑒了法國行政法院和德國憲法法院的經驗,規定了歐洲法院對歐共體機構行為的審查權力和范圍。 條約173條規定: 「歐洲法院應當審查歐洲議會和理事會共同制定的法令的有效性,審查由理事會、委員會、歐洲中央銀行及歐洲議會單獨制定的旨在對第三方產生法律效力的法令的合法性,但對它們所作的建議和意見除外。」通過此條,在基礎條約中就明確規定了歐洲法院對共同體機構立法的審查權。 根據歐共體條約,允許對共同體機構行為提出四類訴訟:無效、拒絕行為、非法和損害賠償。 (三)初步裁決管轄權 歐共體司法制度的一個特點是成員國法院與歐洲法院共同行使歐共體的司法權,成員國法院管轄著大量的涉及歐共體法的訴訟。成員國個人之間、公司之間以及個人或公司與成員國之間發生的涉及歐共體法的糾紛只能在成員國法院解決,這就必然引起歐共體法解釋和適用的統一性問題,因而歐共體條約建立了特有的初步裁決程序。 歐共體條約第177條規定 :「歐洲法院有權就以下事項作出初步裁決: (1)本條約的解釋; (2)共同體機構與歐洲中央銀行法令的有效與解釋; (3)根據理事會法令所設機構的章程的解釋,如那些章程有此規定。 成員國的任何法院或法庭在受理此類事項時,如認為對該事項的裁決是其作出裁決所必須的,則該法院可請求歐洲法院對此事項作出初步裁決。 參考文獻: 法大歐盟法研究中心

⑤ 歐盟司法制度中的先予裁決權是什麼

一、歐盟司法制度中的先予裁決權:

先予裁決權指歐限洲法院有權對成員國法院提出的有關條約的解釋、歐洲聯盟機構通過的法令的效力和解釋,或者其他機構的章程的解釋問題進行裁決。這一程序適用於成員國法院已經受理並且正在審理的涉及到歐盟法解釋的案件。在此,歐洲法院行使的職能相當於憲法法院的職能。

二、歐洲法院職能:

包括確保遵守歐洲聯盟的法律如各共同體的成立條約,成員國簽訂或參加的條約,以及共同體機關依法定職權制定的法律;並以此作為司法的基礎。歐洲法院就各成員國國內法院在涉及共同體法的案件中請求發表權威意見時所作的裁決,具有重要的法律指導意義,而它就各成員國、共同體機關、自然人或法人直接向其提起的訴訟所作的判決,則更具有強化共同體法的作用。

歐洲法院的初審法院作為歐洲法院的內設審判機構僅就部分案件行使管轄權--負責初審由自然人或者法人直接提起的訴訟,以及歐共體機構與其雇員之間的爭議。當事人如果對於初審法院的決定不服,依法可以上訴至歐洲法院。但上訴的理由嚴格限定在三個方面,即初審法院欠缺管轄權、違反程序規則或錯誤適用歐盟法。

歐洲法院對上訴有權進行資格審查,可以駁回上訴。歐洲法院的上訴程序是公開的,對一審判決可以支持、推翻或改判,也可以發回重審。作為歐洲聯盟的最高司法機關,歐洲法院所做出的判決具有法律效力,根據《馬斯特里赫特條約》規定,歐洲法院對違反條約義務,不執行法院裁決及判決的當事國政府及個人有處罰的權力。



⑥ 試述歐盟法院的作用

「歐盟法.院應當審.查由歐洲議會和歐洲理事會共同制定的法.令的合法性;審.查由歐盟理事會、歐盟委.員會、歐洲中.央銀.行以及歐洲議會制定的旨在對第三方直接產生法.律效力的法.令的合法性,但對於他們所作的建議和意見除外。」(歐洲聯.盟條約第230條)

為了減輕歐洲法.院的負擔,1986年依據《單一歐洲文件》建立了一個初審法.院。從此個人或企業單位直接上訴時都由初審法.院解決。歐洲法.院只是復審法.院。歐盟委.員會以及成員國的上訴依然由歐洲法.院負責。

主要職能

包括確保遵守歐洲聯.盟的法.律如各共同體的成.立條約,成員國簽訂或參加的條約,以及共同體機.關依法定職權制定的法.律;並以此作為司法的基礎。歐洲法.院就各成員國國內法.院在涉及共同體法的案.件中請求發表權威意見時所作的裁決,具有重要的法.律指導意義,而它就各成員國、共同體機.關、自然人或法人直接向其提起的訴.訟所作的判.決,則更具有強化共同體法的作用。

歐洲法.院的初審法.院作為歐洲法.院的內設審判機.構僅就部分案.件行使管轄權——負責初審由自然人或者法人直接提起的訴.訟,以及歐.共.體機.構與其雇員之間的爭議。當事人如果對於初審法.院的決定不服,依法可以上訴至歐洲法.院。但上訴的理由嚴格限定在三個方面,即初審法.院欠缺管轄權、違反程序規則或錯誤適用歐盟法。歐洲法.院對上訴有權進行資格審.查,可以駁回上訴。歐洲法.院的上訴程序是公開的,對一審判.決可以支持、推.翻或改判,也可以發回重審。作為歐洲聯.盟的最高司法機.關,歐洲法.院所做出的判.決具有法.律效力,根據《馬斯特里赫特條約》規定,歐洲法.院對違反條約義務,不執行法.院裁決及判.決的當事國政.府及個人有處罰的權力。

⑦ 歐洲聯盟法的基本內容有那些

第二節 歐洲聯盟法的基本內容

一、歐洲聯盟的主要機構

1.理事會
其前身為部長理事會,《歐洲聯盟條約》上改為「歐盟理事會」,由各成員國部長級代表組成,是歐盟的最高決策機構和實際立法機構,在歐盟中居於中樞地位。理事會的職責主要是制定歐洲聯盟的各項基本政策,以確保基礎條約的執行和履行。在實踐中,理事會具有雙重職能:一方面作為歐洲聯盟的立法機構,它負責協調各個成員國的經濟政策,指導歐洲聯盟各個領域的工作和活動,制定歐洲聯盟的方針、 政策和各種形式的法規; 另一方面作為成員國政府間機構,各成員國政府代表又分別代表各成員國維護本國利益。
2.歐洲理事會
又稱首腦理事會,由各成員國元首和政府首腦以及外交部長組成。它是部長理事會的進一步發展,其職能是為歐盟確定指導方針和方向,對政治合作及對與歐盟共同利益相關的重大事務進行協調並作出決定,並且可以針對歐盟中的政策性問題進行討論和決議。歐洲理事會的決議必須通過部長理事會的程序才能生效。
3.歐盟委員會
這是歐盟的獨立機關,由各成員國一致同意任命的17名委員組成。委員須有成員國公民身份,但以純粹個人的資格接受任命,不聽命於任何組織或成員國政府。其主要任務是:
(1)對是否實施歐盟法進行監督;
(2)對必要的事項提出建議或意見;
(3)在指定范圍內行使決定權,並參與聯盟立法;
(4)為實施理事會決定,行使理事會授予的許可權,頒布法規。
4.歐洲議會
它由成員國公民直接選出的議員組成,議員不得同時擔任成員國政府或歐盟其他機構的任何職務。它不是以各成員國的國家為單位,而是以橫跨幾個國家的政治集團為單位進行獨立的議事活動。在形式上,歐洲議會是歐盟最高議事機關和監督機關,但實際上擁有的權力十分有限。從其發展來看,其權力逐漸加強,特別是在立法過程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除此之外,歐洲聯盟還設有貨幣委員會、審計院等幾十個機構從事專門性工作。《歐洲聯盟條約》新設歐洲中央銀行和歐洲中央銀行系統與區域委員會。

二、歐洲聯盟的幾項重要法律制度

1.關於建立統一市場的法律制度
歐洲聯盟實現經濟一體化的基礎是關稅同盟。通過關稅同盟,使各成員國調整立法,實行統一的對外關稅,消除成員國之間在相互商品貿易中的各種障礙,實現的所有商品和各種生產要素(人員、服務和資本)在歐洲聯盟范圍內自由流動,從而建立統一的歐洲市場,實現經濟一體化的目標。
關稅同盟是歐洲聯盟統一對外貿易法的基礎。其特點是:以統一的歐洲聯盟關稅領土取代分立的各成員國的關稅領土;對內取消各成員國之間貿易關系中的一切關稅以及具有同等效果的措施,實行商品的自由流通;對外與第三國的貿易關系中各成員國建立統一標準的關稅制度。
《歐洲經濟共同體條約》規定了成員國之間人員自由往來、勞務自由提供、資本自由流動的制度。人員自由往來的制度在歐洲聯盟已經基本實現。 目前, 歐洲聯盟內部可以自由流動的資本有:直接投資、不動產投資、匯回本國的利潤、短期和中期商業信貸等。
2.歐洲聯盟競爭法
競爭法是歐盟共同社會經濟政策的一個組成部分。其內容十分廣泛,從專利、商標到價格歧視、傾銷乃至企業的合並與集中等。歸納起來主要是三方面的禁止:
(1)限制性措施的禁止。 規定企業間任何影響到聯盟內部貿易的,以及妨害、限制或破壞競爭的協議或一致行為的措施,一般都在被禁止之列,個別的可除外。
(2)支配性地位的禁止。 規定任何不正當地利用一種支配性地位和干擾成員國之間貿易的行動都是禁止的。
(3)國家援助的禁止。 成員國援助或授權援助一個企業或一種商品的生產,導致或可能導致破壞競爭的都是禁止的。但某些特殊原因的援助例外,比如給予消費者個人的具有社會福利性質的援助,用以彌補自然災害或意外事件引起的損失的援助。
3.歐洲聯盟反傾銷法
反傾銷問題在《歐洲經濟共同體條約》中屬於競爭法的一部分,其目的在於禁止成員國通過商品傾銷來阻礙、限制或破壞共同市場內部的競爭。隨著國際貿易的擴展和深入,歐盟反傾銷法已經形成了以條約規定為基礎、以理事會條例為主幹的完整體系,主要針對第三方國家所實施的傾銷行為,適用於所有產品貿易。根據有關條例,反傾銷案的成立必須具備三個基本條件:
(1)外國產品在歐洲聯盟市場確有傾銷事實;
(2)這種傾銷給歐洲聯盟工業造成損害;
(3)對被訴產品徵收反傾銷稅適用於所有產品貿易, 包括農產品,但不包括服務貿易。
4.歐洲聯盟公司法
歐盟公司法由歐盟基礎條約的有關條款、歐盟有關機構的立法以及歐洲法院的判例組成,但這些規定基本上都是原則性的。協調和統一各成員國不同甚至相抵觸的公司法是歐盟公司法的首要目標。到目前為止,歐盟公司法尚未形成完備的體系,有關公司法的規定仍然是理論多於實踐。
5.歐洲聯盟對外締約權
作為國際法的主體,歐洲聯盟具有國際法上的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享有對外交往和締結條約的權力。歐洲聯盟的締約權有兩方面:
(1)明示締約權: 指《歐洲經濟共同體條約》明確賦予歐洲聯盟在一些特定事項上締結條約的權力,包括為實施共同商業政策而締結的關稅和商業協定;同那些與某些成員國具有特殊關系的非歐洲國家簽訂的聯系關系協定;同聯合國的組織、專門權構以及其他國際組織簽訂的合作協定等。
(2)默示締約權:通過歐洲法院的判例逐步確立。
關於歐洲聯盟的締約許可權,歐洲聯盟擁有專屬許可權和共有許可權,在歐洲聯盟享有專屬許可權的領域,成員國不再有權締結與歐洲聯盟行使的明示或默示權力明顯或潛在發生沖突的條約。

三、司法制度

1.歐洲法院
歐洲法院是根據歐盟基礎條約設立的獨立機構,其職責是保證歐洲聯盟的法律得到尊重,保證在解釋和適用歐洲聯盟法律過程中的法律統一。
(1)歐洲法院由15名法官組成,推選其中一人為院長,並由9名檢察官(即公設律師法律顧問或合法性代理人)協助工作, 下設1正2副3名書記官組成。法官和檢察官任期6年,院長任期3年。
法官任職期間不得擔任任何其他政治或行政職務,也不得從事任何計酬或不計酬的其他職業。檢察官的工作獨立於法官,他們不代表歐洲聯盟也不代表任何成員國,只為公共利益代言,其意見對法官具有重要影響。
(2)歐洲法院管轄權,包括:
①先予裁決的權力。先予裁決權指歐限洲法院有權對成員國法院提出的有關條約的解釋、歐洲聯盟機構通過的法令的效力和解釋,或者其他機構的章程的解釋問題進行裁決。這一程序適用於成員國法院已經受理並且正在審理的涉及到歐盟法解釋的案件。在此,歐洲法院行使的職能相當於憲法法院的職能。
②受理委員會或一個成員國對另一個成員國違反歐盟法的訴訟。歐洲法院有權對成員國違反歐盟法的事實進行審查,直至宣告違法行為的存在。
③受理對歐盟機構提起的訴訟。歐洲法院有權應當事人請求,對歐盟機構的法令和其他行為的合法性進行審查,確定其是否符合歐盟法,從而在法律上制約歐盟各機構管理聯盟的行政行為,歐洲法院在此行使行政法院的職能。
④歐洲法院同樣具有普通法院的職能,有權受理純司法性質的案件。它有權審理非契約上的損害賠償的糾紛,以及聯盟機構與其雇員的僱傭契約上的糾紛。
2.訴訟程序
直接向歐洲法院提起訴訟應遵循的法定正常程序分為四個階段:
(1)書面程序。 這是由原告提出訴狀開始的第一階段。法院書記官將訴狀及有關資料送達被告後,被告在一個月內應提出答辯。對此,雙方可反駁和再答辯。然後書面程序結束。
(2)預先調查。 這一階段,涉及到對事實問題的認定,由法院決定需要哪些證據。收到訴狀後,法院院長即指定法官擔任審判長,相應法庭負責審理,並同時指定檢察官。法官著手審理,並進行必要的開庭、調查取證、鑒定等。全部調查取證完畢,院長決定下一程序開始的日期。
(3)口頭程序。 相當於正式的開庭審理階段,由院長主持。審判長宣讀報告後, 雙方當事人及代理人進行詢問, 檢察官宣讀意見書。
(4)判決。判決由法官秘密評議後作出,以多數法官意見為准。判決當眾宣讀,自宣告之日即起生效。歐洲法院的判決為終審判決,不得上訴。
歐洲法院對其判決沒有直接執行的許可權;但由於歐盟法規定了有關成員國應採取相應的措施,同時規定了對拒不執行判決的成員國所採取的制裁措施,所以其判決基本上得到了履行

⑧ 歐洲聯盟法院在哪個城市

歐洲聯盟法院(CJEU,Court of Justice of the European Union),是歐盟的一部份,簡稱為「歐盟法院」,設置於盧森堡。

包括「the Court of Justice」和「the General Court」兩個法院,主要功能有三項:

  • 審查歐盟機構所採取行為之合法性;

  • 對成員國遵守條約的義務,採取強制執行的方式;

  • 解讀歐盟法。

因此,它與各歐盟成員的國內法院合作,以確保歐盟法律能具備統一的解釋和適用的方式。

⑨ 歐洲法院的任務和工作范圍

「歐來盟法院應當審查由歐源洲議會和歐洲理事會共同制定的法令的合法性;審查由歐盟理事會、歐盟委員會、歐洲中央銀行以及歐洲議會制定的旨在對第三方直接產生法律效力的法令的合法性,但對於他們所作的建議和意見除外。」(歐洲聯盟條約第230條)
為了減輕歐洲法院的負擔,1989年建立了一個初審法院。從此個人或企業單位直接上訴時都由初審法院解決。歐洲法院只是復審法院。歐盟委員會以及成員國的上訴依然由歐洲法院負責。

熱點內容
部門法勞動法 發布:2025-07-08 22:53:34 瀏覽:995
寄售行規章 發布:2025-07-08 22:46:22 瀏覽:204
2018勞動法合理辭退 發布:2025-07-08 22:40:33 瀏覽:178
勞動法00167 發布:2025-07-08 22:30:37 瀏覽:776
不要讀法學 發布:2025-07-08 22:30:04 瀏覽:277
勞動法7天試崗有休息嗎 發布:2025-07-08 22:11:44 瀏覽:9
上海自行車法規 發布:2025-07-08 22:06:53 瀏覽:876
婚姻家庭法的本質屬性是社會屬性 發布:2025-07-08 22:06:44 瀏覽:352
上六休一勞動法怎麼算2019年 發布:2025-07-08 22:06:39 瀏覽:981
街道法治辦 發布:2025-07-08 22:06:01 瀏覽: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