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立法院
目前「立法院」大樓是前台灣省立台北第二女子中學學校禮堂,因為老舊,立法院曾版經計劃興建新立法權院國會大樓,預算經費新台幣241億,包括︰辦理「豪華皇家式」遷建計劃 ,140坪的院長室、225位立委每位32.7坪的休憩會館、及51.8坪的研究室;院內364坪的多功能球場、303坪的三溫暖、455坪的溫水游泳池、672坪的餐廳及小吃區等,之後225位立委減為113席,興建新立法院國會大樓計劃也沒有下文。2011年7月22日立法院院長王金平告訴媒體,立法院要蓋新國會,院內已成立興建委員會進行評估。據說,選址的目標之一是台北市仁愛路空軍總部現址 。
❷ 台灣大選立法席位數
不分區立委席次(共34席):
綠:18席
藍:11席
親民:3席
時代力量:2席
新國會立委(共113席)回組成:
綠:68席;答
藍:35席;
時代力量:5席;
親民:3席;
無黨:1席;
無盟:1席
全國不分區立委分別為:
民主進步黨拿下18席
吳焜裕、吳玉琴、陳曼麗、顧立雄、蔡培慧、王榮璋、谷辣斯·尤達卡(Kolas Yotaka)、余宛如、蘇嘉全、段宜康、鄭麗君、陳其邁、尤美女、李應元、鍾孔炤、林靜儀、徐國勇、周春米
中國國民黨拿下11席
王金平、柯志恩、陳宜民、林麗蟬、許毓仁、曾銘宗、黃昭順、吳志揚、張麗善、徐榛蔚、王育敏
親民黨拿下3席
李鴻鈞、陳怡潔、周陳秀霞
時代力量拿下2席
高潞·以用·巴魕剌(Kawlo Iyun Pacidal)、徐永明
❸ 台灣2016立法院各黨立委席次
不分區立委席次(共34席):
民主進步:18席
中國國民:11席
親民:3席
時代力量:2席
新國會專立委(共113席)組屬成:
民主進步:68席;
中國國民:35席;
時代力量:5席;
親民:3席;
無黨:1席;
無盟:1席
❹ 立法院的立法工作
依據《中央法規標准法》,任何法律、條例都需經由立法院通過,並由「總統」公布後才有效力。
若要立法,首先必須進行「提案」,可由「行政院」、「司法院」、「考試院」、「監察院」、「立法委員」或黨團提出,預算案則僅限由「行政院」提出。草案提出後,會送交「程序委員會」進行審議。在程序委員會中,秘書長會排定要討論案件的日期,委員會審核後會將草案送交印刷(復印),並列入議程中的報告事項。提案在議程中進行「一讀」(朗讀標題),之後可送交相關的委員會(例如:教育及文化委員會、交通委員會等)討論審查,或經由院會決定後,直接送交「二讀」。
委員會中會針對送交過來的提案,聽取提案人的報告,有時還會邀請和法案內容相關的專業人士提出意見(有時也會舉行「公聽會」)。之後進行討論,並修正提案的內容。達成決議後,會將議案送至二讀程序。
在二讀時,會先朗讀提案的內容,並在院會中進深入的討論。二讀是立法過程中重要的步驟,在過程中,可以提出質疑、進行說明、修正等。最後決定是送交「三讀」、撤銷、或送回委員會重新審議。通過二讀的議案,將在下次會議時進行三讀的程序,但若有「委員」提議,並獲得超過30名「委員」的附議,可以在當次會議就直接進入三讀程序。
三讀的過程僅會就文字進行修正,除非有發現有違憲法或其他法律,才可提出撤回或重新審議。在三讀時,若有委員對於議案有不同的意見,仍然必須等議案表決後,再提出覆議。三讀程序後就要進行全體的表決,若是通過,則送請「總統」在十天內公布,並送交「行政院」執行辦理。行政院方面在收到離字「立法院」的要求後,若認為法案難以執行,或有其他問題,在「總統」核准下可提出「覆議」的要求,將法案送回「立法院」重審。
「立法院」接受覆議案後,會召開「全院」的審查會議,必要時會要求「行政院長」到「立法院」說明覆議案的原因。覆議案必須在15天內進行投票表決是否維持原法案內容,如為休會期間,「立法院」應於七日內自行集會,並於開議十五日內作成決議。復議案逾期未議決者,原決議失效。復議時,如經全體「立法委員」二分之一以上決議維持原案,「行政院院長」應即接受該決議。
❺ 最新台灣立法院的副院長是誰
曾永權
❻ 台灣「立法院」為什麼總打架
——李敖真沒看同胞笑話的意思,只是目睹此情此景也真沒法不讓人笑出來。 昨兒台灣「立法院」開著開著會又打起起來了,也數不清這到底是第幾次群毆了,據說最早的台灣「立法院」打架事件由此可上溯到上個世紀80年代。 對此怪現象中國人看不懂,歐美人同樣看不懂,路透社、美聯社包括CNN均大篇幅報道了最新一次台灣「立法院」打架,稱:台灣「國會」打架事件常有,惡名昭彰;不少「立委」在媒體關注下,越打越起勁,就連食物、鞋子,甚至是椅子都能作為攻擊武器。 台灣媒體和民眾也怨聲載道,言此舉「丟臉丟到國外去了」、「純屬錯誤示範,會教壞小孩。」;而一些致力於「品牌台灣」的人士惟有哀嘆,「立法院」打架的畫面的四海傳揚,讓台灣整體的品牌形象再度倒退十年…… 「槍桿子裡面出政權」——偉人說過的話,通俗易懂;可台灣「立法院」一遍又一遍上演的——「拳頭裡面出民主」,就有些不可思議了。 在翻閱了一些歷史資料,也咨詢了台灣朋友之後,比較統一的答案只有兩個字:做秀。包括那一次李敖帶著防毒面具在「議會」上噴瓦斯也一樣,這一點事後李本人也不否認—— 「那時候台灣選所謂的『總統』,我也是參選人,只得了1.6萬票,明明知道會落選,那為什麼要選呢?可是這個聲音會出來,態度會出來,告訴大家我贊成「一國兩制」……為什麼我要做這件事情?肯定有一個特殊的原因,這個原因是經過老謀深算的。我在『立法院'噴了瓦斯,那個瓦斯頭一天晚上還練習過。」 據台灣媒體回顧:當1985年民進黨「立委」朱高正跳上「立院」主席台,扯下麥克風那刻開始,「立院全武行」似乎就成為了台灣「國會」殿堂永不下檔的重要戲碼。大家有樣學樣,接下來朝野間「立院」攻防戰,也動不動就用肢體沖突來解決問題。也就因為如此,這幾年看「立委」們打架,民眾已經習以為常,檯面上打得你死我活,檯面下雙方握手言和還能吃飯喝酒,講得白一點,議場如秀場,然而最近一兩年雙方卻是越打越真,越打越離譜了…… 我原以為台灣「立委」之所以打架是為了「捍衛選民的利益」,一位台灣朋友告訴我,那是扯淡!事實上絕少有「 議員」是真正為了選民的利益而「戰」;大部分都是 基於黨派的紛爭,在辯論中言語的不和甚至相互揭露私生活導致當事各方惱羞成怒,加上對媒體曝光率的追求,最後索性揮拳相向,包括一些女「議員」都敢揮舞著高跟鞋沖上去「打丫的!」。 民主需要有辯論,需要有爭議,安靜地舉手、機械地按表決器與民主有距離,但民主也篤定不該像台灣「立法院」這般「打」將出來——以一種非民主非理性甚至充滿暴力的方式追求所謂的「民主」,給公眾留下的只有「公權力何在」的疑問。
❼ 台灣新選立委各政黨人數
台灣新當選立委席次分別:
立院總席次113席
民進黨68席(單獨過半)
國民黨35席
時代力量5席
親民黨3席
無盟1席
無黨派1席
❽ 台灣的「五大院」是哪五大我知道有「行政院」,「立法院」
台灣的「五大院」:「行政院」 「立法院」 「司法院」 「考試院」 「監察院」
根據台灣當局「憲法」規定,「行政院」是台灣當局最高行政機關,院長由「總統」提名,經「立法院」同意後任命;「總統」公布法律、發布命令,須經「行政院院長」和有關部會首長的副署;「行政院副院長」、各部會首長和不管部會之政務委員,由「行政院」院長提請「總統」任命;「行政院」向「立法院」提出法律案、預算案、戒嚴案、大赦案、宣戰案、媾和案及條約案及其他重要事項或涉及各部會共同關系事項;「行政院」對「立法院」所決議的法律案、預算案、條約案及重要政策有異議時,須經「總統」的核可,才能移送「立法院」復議,若出席「立法院」的三分之二「立法委員」表決維持原決議,「行政院長」應接受該決議或辭職。
根據台灣當局「憲法」規定,「立法院」是最高立法機關,由選舉產生的「立法委員」組成,具有決議法律案、預算案、戒嚴案、大赦案、宣戰案、媾和案、條約案及其他重要事務之權。對於「立法院」的職權,自1990年後經歷次「修憲」,作了較大變更。依據「憲法」增修條文規定,「立法院」職權尚包括:提「憲法」修正案、決議變更領土、提出「總統」「副總統」彈劾案、對「總統」提名之「司法院」正副「院長」及大法官、「考試院」正副「院長」及考試委員、「監察院」正副「院長」及監察委員行使同意權,並於每年集會時,聽取「總統」的「國情報告」。
「司法院」系台灣當局的「最高司法」機關,主管民事訴訟、刑事訴訟、行政訴訟的審判及對公務人員的懲戒審議等事項,並有「解釋憲法,統一解釋法律及命令」之權。
「司法院」設大法官會議,院長為主席,行使解釋「憲法」、統一解釋法律、命令之職權。下設秘書處、第一廳、第二廳、第三廳、第四廳、參事室、會計處、統計處、人事處、公共關系室以及各種委員會等機構。「司法院」置院長、副院長各一人,由「總統」提名,經「立法院」同意後任命。
「考試院」系台灣當局最高考試機構,掌理考試、公務人員之銓敘、任免、考績、級俸、升遷、保障、褒獎、撫恤、退休、養老等事項。
「考試院」設考試院會議,由院長、副院長、考試委員及考選、銓敘兩部部長組成。下設秘書處、會計室、統計室、人事室、訴願審議委員會、考銓叢書指導委員會、考試院公報指導委員會等機構。
「考試院」置院長、副院長各一人,考試委員若幹人,由「總統」提名,經「立法院」同意任命。院長綜理院務,並為「考試院」會議主席。
「考試院」設考選、銓敘兩部,分別掌理考選行政與文職公務員之銓敘,以及各機關人事機構之管理事項。另外設有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及公務人員退休撫恤基金監理委員會。
「考試院」名義上仍為台灣當局的最高考試機關,實際上已形同虛設。
根據台灣「憲法」規定,該院是台灣當局的最高「監察」機關。1948年5月在大陸選出「監察委員」180人,任期6年,於1954年5月期滿。國民黨去台後,蔣介石利用「司法院」大法官會議名義,決定「在第二屆委員未能依法選聘與召集之前」,「第一屆委員繼續行使其職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