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特許經營法院

特許經營法院

發布時間: 2021-12-22 05:59:08

㈠ 與一法人企業特許經營糾紛仲裁勝訴,申請強制執行,法院將採取何種措施執行

若有證據證明企業法人代表已轉移和隱匿資產 法院會責令其改正 或者你也可以申請撤銷他的那些行為

㈡ 商業特許經營合同糾紛的管轄法院如何確定

這種合同一般都是固定格式,應該都約定的有。一般都是原被告住所地,合同簽訂地,合同履行地。

㈢ 因特許經營協議發生糾紛,是行政訴訟還是民事訴訟

如果協議中沒有行政管理方面的內容,就不是行政訴訟。可參考下面的案例及分析:
案情簡介:2004年9月15日,輝縣市新陵公路建設指揮部(「甲方」)與河南省萬通路橋建設有限公司(「乙方」)簽訂《關於投建經營輝縣上八里至山西省省界公路項目的協議書》(「協議書」)。根據該協議書,乙方出資設立的河南新陵公路建設投資有限公司(「新陵公司」)負責承擔新陵公路15公里道路項目的投融資、建設及經營管理,經營年限按省人民政府批准為准,經營期滿後交於輝縣市交通行政部門。甲方責任為協助乙方辦理項目投資、建設、經營等相關手續等;同時約定違約方賠償另一方的經濟損失。2007年,該項目建設完成,完成投資12600萬元,具備通車條件,並獲得河南省發改委批准頒發的《收費許可證》。後新陵公司認為輝縣市政府沒有履行「路段兩端的接線等相關問題的協調工作」,致使新陵公司所修路橋為斷頭路無法通行,從而新陵公司在協議書項下的合同目的不能實現。新陵公司遂向河南省高院提起民事訴訟,要求輝縣市政府回購項目並支付新陵公司就該項目的融資本息及相應罰息。輝縣市政府提交答辯狀期間對案件管轄權提出異議,認為涉案合同實為政府特許經營協議,根據修訂後的行訴法規定應作為行政訴訟,本案應移交新鄉市中級人民法院管轄。河南省高院裁定駁回管轄權異議,後輝縣市政府上訴至最高院,最高院終審裁定駁回上訴,維持原判。裁判觀點一審法院河南省高院認為,協議書中對案涉項目的融資、收益及雙方責任、違約責任等事項的約定系作為平等民事主體的當事人之間權利義務關系的約定,新陵公司因履行該合同產生糾紛向該院提起訴訟,該院作為民事案件受理並不違反法律規定。
二審法院最高院認為,案涉協議書系典型BOT模式政府特許經營協議,該項目具有營利性,協議書系輝縣市政府作為合同主體與新陵公司的意思自治及平等協商一致的合意表達,協議書未僅就行政審批或行政許可事項本身進行約定,涉及相關行政審批和行政許可等其他內容為合同履行行為之一,屬於合同的組成部分,不能決定案涉合同的性質。從協議書的目的、職責、主體、行為、內容等方面看,其具有明顯的民商事法律關系性質,應當定性為民商事合同,不屬於行訴法修訂及司法解釋中的行政協議范疇。
河南省高院以及最高院均從民商事合同主體平等性以及意思自治角度對涉案政府特許經營協議予以分析,從而將涉案合同界定為民商事合同。

㈣ 《商業特許經營管理條例》中的效力性強制規定

1.效力性強制規定是最新的合同法解釋(二)的內容,但是這個司法解釋尚未完全解決效力性強制規定的認定問題,而學術上也有所爭議,認為這個當然屬於效力性強制規定的觀點是不準確的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當前形勢下審理民商事合同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16條指出:如果強制性規范規制的是合同行為本身即只要該合同行為發生即絕對地損害國家利益或者社會公共利益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合同無效。如果強制性規定規制的是當事人的「市場准入」資格而非某種類型的合同行為,或者規制的是某種合同的履行行為而非某類合同行為,人民法院對於此類合同效力的認定,應當慎重把握,必要時應當徵求相關立法部門的意見或者請示上級人民法院。
而綜合特許條例的目的看,特許其實就是解決市場准入資格的,並且條文並沒有明確指出違反此規定則合同無效,因此我個人傾向於商業特許條例18條是屬於禁止性強制規定而不是效力性強制規定

2.盡管商業特許條例18條是否屬於效力性強制規定尚且存在爭議,但是該條文確是從側面對行為人的商事行為能力作出了限定,根據合同法解釋(一)第10條規定,違反國家限制經營、特許經營以及法律、行政法規禁止經營規定的,人民法院可以依法認定為無效。也就是說,違反商業特許條例18條的規定能成為依法請求確認合同無效的事由,只是該事由是因為行為人商事行為能力的欠缺導致合同無效,而不是基於違反效力性強制性規定的緣故而無效

3.如果合同最終被確認為無效,那麼因該合同取得的財產,應當予以返還;不能
返還或者沒有必要返還的,應當折價補償。有過錯的一方應當賠償對方因此所受到的損失,雙方都有過錯的,應當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依據是合同法58條

希望對你有幫助!

㈤ 違反商業特許經營哪一條應移交公安機關

違反商業特許經營應移交公安機關的情況,是根據《商業特許經營管理條例》第四章《法律責任》規定,如果涉及刑事責任或者治安管理處罰規定的,就應該移交公安機關。
公安機關是人民政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的行政機關,同時它又擔負著刑事案件的偵查任務,因而它又是國家的司法機關之一。公安機關是政府的一個職能部門,依法管理社會治安,行使國家的行政權,同時公安機關又依法偵查刑事案件,行使國家的司法權。公安機關的性質具有雙重性,即既有行政性又有司法性。
根據我國刑事訴訟法規定,對刑事案件的偵查、拘留、執行逮捕、預審,由公安機關負責。因此《商業特許經營管理條例》第第二十六條至第三十條有規定需要追究刑事責任或者治安管理處罰規定,因此需要移交公安機關。
相關法律依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規定
第三條 對刑事案件的偵查、拘留、執行逮捕、預審,由公安機關負責。檢察、批准逮捕、檢察機關直接受理的案件的偵查、提起公訴,由人民檢察院負責。審判由人民法院負責。除法律特別規定的以外,其他任何機關、團體和個人都無權行使這些權力。
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進行刑事訴訟,必須嚴格遵守本法和其他法律的有關規定。
根據《商業特許經營管理條例》規定
第二十六條 特許人違反本條例第十六條、第十九條規定的,由商務主管部門責令改正,可以處1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並予以公告。
第二十七條 特許人違反本條例第十七條第二款規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責令改正,處3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10萬元以上30萬元以下的罰款,並予以公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特許人利用廣告實施欺騙、誤導行為的,依照廣告法的有關規定予以處罰。
第二十八條 特許人違反本條例第二十一條、第二十三條規定,被特許人向商務主管部門舉報並經查實的,由商務主管部門責令改正,處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5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並予以公告。
第二十九條 以特許經營名義騙取他人財物,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由公安機關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的規定予以處罰。
以特許經營名義從事傳銷行為的,依照《禁止傳銷條例》的有關規定予以處罰。
第三十條 商務主管部門的工作人員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處分。

㈥ 沈陽市特許經營權糾紛案件歸哪個法院管轄

㈦ 什麼是國家限制經營什麼是特許經營什麼是禁止經營的

國家限制經營是指在國家規定的范圍經營銷售,不許超過限度也就是范圍。專

屬特許經營是指特許經營權擁有者以合同約定的形式,允許被特許經營者有償使用其名稱、商標、專有技術、產品及運作管理經驗等從事經營活動的商業經營模式。而被特許人獲准使用由特許權人所有的或者控制的共同的商標、商號、企業形象、工作程序等。但由被特許人自己擁有或自行投資相當部分的企業。

禁止經營就是是不可以銷售。

㈧ 商業特許經營沒有商標能否作為特許人

從事特許經營活動中,最常見、最基礎的經營資源就是商標。商標,是特許人商業品牌的象徵,承載著特許人品牌的商業價值,正因為這樣,商標問題往往也是特許經營活動中法律糾紛的爭議焦點。

司法實踐中,特許人一般在自己的品牌良好的時候進行特許經營招商,也有加盟商願意盡快完成加盟,但是特許之前一直未將商標進行注冊,但是如果立即申請注冊,從申請到注冊成功得等上將近一年,要錯過很多商機。於是,很多特許人直接用未注冊的商標開展了特許經營活動。那麼,用未注冊的商標進行特許經營活動,雙方簽訂的特許經營合同效力是否受影響?有沒有法律風險?

《商業特許經營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第三條規定了特許經營合同中的經營資源應為「注冊商標、企業標志、專利、專有技術等」,已經明確列舉了商標類經營資源為「注冊商標」,從立法上已不認為未注冊商標屬於經營資源;但是,司法實踐中法院在處理未注冊商標的特許經營合同糾紛時,只要上方轉讓的內容特許人擁有能夠體現特許人經營價值及競爭優勢的法院大部分都認可其屬於「經營資源」,如商業秘密、字型大小、具有自己風格的整體營業形象和這里提到的有一定影響的未注冊商標。
可見,法院因為特許人沒有注冊商標而認定特許經營合同無效的可能性基本不存在。

但是,使用未注冊商標會伴隨著法律風險。
1. 未注冊商標沒有專有使用權,所以無法阻止他人使用相同或近似商標。
2. 商標可能被他人搶注,我國商標注冊實行的是自願注冊制度,同時還堅持申請在先原則。這樣一來,如果特許人僅僅是持有或使用許可商標而未提出注冊申請,則其他人可以搶先注冊。而一旦別人搶注成功,特許人的救濟途徑異議撤銷或宣告無效程序。
3. 未注冊商標的在先使用權嚴格限制在「原使用范圍內」。特許人如果想拓寬市場走出原經營地域或開發其他類別的許可,面臨其他已注冊商標權人提起的侵權賠償訴訟的風險也會很高。
4. 如果發生訴訟,被特許人以特許人沒履行信息披露義務,屬於欺詐主張撤銷或者解除合同,特許人會面臨非常被動的局面,最終可能要承擔返還已收取的特許經營費用、支付違約金、賠償損失的法律責任。
綜上,為了降低經營風險,建議別使用未注冊的商標開展特許經營活動。

㈨ 違反特許經營條例有哪些法律後果

違反商業特許經營哪一條應移交公安機關

違反商業特許經營應移交公安機關的情況,是根據《商業特許經營管理條例》第四章《法律責任》規定,如果涉及刑事責任或者治安管理處罰規定的,就應該移交公安機關。公安機關是人民政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的行政機關,同時它又擔負著刑事案件的偵查任務,因而它又是國家的司法機關之一。公安機關是政府的一個職能部門,依法管理社會治安,行使國家的行政權,同時公安機關又依法偵查刑事案件,行使國家的司法權。公安機關的性質具有雙重性,即既有行政性又有司法性。

根據我國刑事訴訟法規定,對刑事案件的偵查、拘留、執行逮捕、預審,由公安機關負責。因此《商業特許經營管理條例》第第二十六條至第三十條有規定需要追究刑事責任或者治安管理處罰規定,因此需要移交公安機關。

相關法律依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規定第三條
對刑事案件的偵查、拘留、執行逮捕、預審,由公安機關負責。檢察、批准逮捕、檢察機關直接受理的案件的偵查、提起公訴,由人民檢察院負責。審判由人民法院負責。除法律特別規定的以外,其他任何機關、團體和個人都無權行使這些權力。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進行刑事訴訟,必須嚴格遵守本法和其他法律的有關規定。

根據《商業特許經營管理條例》規定第二十六條
特許人違反本條例第十六條、第十九條規定的,由商務主管部門責令改正,可以處1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並予以公告。

第二十七條
特許人違反本條例第十七條第二款規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責令改正,處3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10萬元以上30萬元以下的罰款,並予以公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特許人利用廣告實施欺騙、誤導行為的,依照廣告法的有關規定予以處罰。

第二十八條
特許人違反本條例第二十一條、第二十三條規定,被特許人向商務主管部門舉報並經查實的,由商務主管部門責令改正,處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5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並予以公告。

第二十九條
以特許經營名義騙取他人財物,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由公安機關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的規定予以處罰。

以特許經營名義從事傳銷行為的,依照《禁止傳銷條例》的有關規定予以處罰。

第三十條 商務主管部門的工作人員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處分。
中國特許經營第一同學會:
違反商業特許經營哪一條應移交公安機關

違反商業特許經營應移交公安機關的情況,是根據《商業特許經營管理條例》第四章《法律責任》規定,如果涉及刑事責任或者治安管理處罰規定的,就應該移交公安機關。公安機關是人民政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的行政機關,同時它又擔負著刑事案件的偵查任務,因而它又是國家的司法機關之一。公安機關是政府的一個職能部門,依法管理社會治安,行使國家的行政權,同時公安機關又依法偵查刑事案件,行使國家的司法權。公安機關的性質具有雙重性,即既有行政性又有司法性。

根據我國刑事訴訟法規定,對刑事案件的偵查、拘留、執行逮捕、預審,由公安機關負責。因此《商業特許經營管理條例》第第二十六條至第三十條有規定需要追究刑事責任或者治安管理處罰規定,因此需要移交公安機關。

相關法律依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規定第三條
對刑事案件的偵查、拘留、執行逮捕、預審,由公安機關負責。檢察、批准逮捕、檢察機關直接受理的案件的偵查、提起公訴,由人民檢察院負責。審判由人民法院負責。除法律特別規定的以外,其他任何機關、團體和個人都無權行使這些權力。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進行刑事訴訟,必須嚴格遵守本法和其他法律的有關規定。

根據《商業特許經營管理條例》規定第二十六條
特許人違反本條例第十六條、第十九條規定的,由商務主管部門責令改正,可以處1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並予以公告。

第二十七條
特許人違反本條例第十七條第二款規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責令改正,處3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10萬元以上30萬元以下的罰款,並予以公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特許人利用廣告實施欺騙、誤導行為的,依照廣告法的有關規定予以處罰。

第二十八條
特許人違反本條例第二十一條、第二十三條規定,被特許人向商務主管部門舉報並經查實的,由商務主管部門責令改正,處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5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並予以公告。

第二十九條
以特許經營名義騙取他人財物,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由公安機關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的規定予以處罰。

以特許經營名義從事傳銷行為的,依照《禁止傳銷條例》的有關規定予以處罰。

第三十條 商務主管部門的工作人員濫用職權、玩忽職守、徇私舞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處分。
權威網路http://ke..com/link?url=AOpRfmAALXvtCpxJfpMQbn-T__--jyrD9Xaf2fn-T2Vye0n4BvBvU0nvMbxhZajFEKx_kgDv4_QAfaX7YlyWbftHItiZO3G4q

㈩ 特許經營合同糾紛的管轄是怎樣的

有明確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二十三條 因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二十四條 因保險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者保險標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第三十四條 合同或者其他財產權益糾紛的當事人可以書面協議選擇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簽訂地、原告住所地、標的物所在地等與爭議有實際聯系的地點的人民法院管轄,但不得違反本法對級別管轄和專屬管轄的規定。
第三十五條 兩個以上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的訴訟,原告可以向其中一個人民法院起訴;原告向兩個以上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起訴的,由最先立案的人民法院管轄。

熱點內容
最新勞動法工資規定深圳 發布:2025-07-03 16:22:22 瀏覽:454
高郵律師 發布:2025-07-03 16:22:21 瀏覽:439
民法典完善了哪些法律 發布:2025-07-03 16:07:59 瀏覽:207
唐忍法規鏈接 發布:2025-07-03 15:33:07 瀏覽:661
提貨單質押的法律效力 發布:2025-07-03 15:13:42 瀏覽:765
西南2015法律碩士 發布:2025-07-03 14:56:07 瀏覽:260
2016初級會計經濟法基礎重點 發布:2025-07-03 14:42:55 瀏覽:777
司法體驗 發布:2025-07-03 14:42:33 瀏覽:287
畫押具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7-03 14:41:16 瀏覽:918
合同法第三人義務 發布:2025-07-03 14:31:04 瀏覽: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