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第三人義務
⑴ 合同法,第三人代為履行,是在第三人和債務人之間作出協議,還是債權人和債務人之間
第三人代為履行合同,由債權人和債務人之間做出協議,但該協議對第三人不具有約束力。
一、第三人代為履行的概念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65條規定:當事人約定由第三人向債權人履行債務,第三人不履行債務或者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債務人應當向債權人承擔違約責任。
由該具體法條可以看出,所謂第三人代為履行,是指第三人依照合同當事人約定由其向債權人履行債務。第三人不履行債務或者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的,債務人應當向債權人承擔違約責任。合同當事人就此所訂合同,通常稱為第三位代為履行合同,即合同當事人約定由第三人代替債務人履行合同的部分義務或全部義務的合同。
二、第三人代為履行合同的特徵
1、第三人非當事人
第三人即非締約當事人,無需在該合同上簽字或蓋章,只須第三人表示其願意代替債務人清償債務。
2、對第三人無約束力
合同當事人的約定對第三人不具有約束力,第三人可以履行,也可以拒絕履行。故在此意義上講,第三人僅為履行主體而非義務主體,對於合同的債權人而言,他只能將第三人作為債務人履行的輔助人而不能作為合同的當事人對待,當第三人拒絕履行時,由合同債務人負責履行。
3、對締約方有約束力
合同中第三人代為履行條款對債權人具有約束力,即第三人一旦同意履行,視為債務人的履行,債權人不得拒絕。
如果第三人不履行,債務人在履行期限內沒有履行,或者第三人的履行不符合合同約定,債務人未在履行期限內予以補正的,債務人應當承擔違約責任。
四、特別提示
第三人代為履行合同,由債權人和債務人之間做出協議,但該協議對第三人不具有約束力。如果債權人目的是保證債權得到清償,則應採取三方簽訂其他形式的合同。
⑵ 合同第三人分為哪幾類人
合同第三人主要分為以下五類:
合同內容涉及的第三人:
- 這類第三人常見於利益合同,即合同雙方約定由債務人直接向第三方履行給付義務。
- 在保險、運輸、信託等行業頗為常見。
履行中涉及的第三人:
- 這類第三人是指在合同履行過程中享有一定權利或承擔一定義務的人。
- 我國合同法第64、65條明確提及了這類第三人,包括約定由第三人履行債務和由債務人向第三人履行債務兩種情況。
合同權利義務轉移時的第三人:
- 這類第三人通常出現在合同權利義務主體變更的情況下。
- 包括合同雙方在不改變合同內容的基礎上變更主體關系,以及合同權利或義務的轉移給第三人。
合同保全中的第三人:
- 這類第三人出現在合同一方行使保全措施時,涉及到與合同無關的第三方。
合同侵權時的第三人:
- 這類第三人指的是在合同一方侵犯另一方權利時,第三方因此遭受損失,有權要求侵權方承擔賠償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