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規百科 » 公共文化服務促進條例

公共文化服務促進條例

發布時間: 2025-07-03 17:46:44

Ⅰ 江蘇省公共文化服務促進條例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權益,促進公共文化服務發展,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高全社會的文明素質,根據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第二條本省行政區域內公共文化服務的提供、保障以及相應的管理活動等,適用本條例。第三條本條例所稱公共文化服務,是指由地方各級人民政府主導、社會力量參與,以滿足公民基本文化需求為主要目的而提供的公共文化設施、公共文化產品、公共文化活動、公共文化項目以及其他相關服務。第四條公共文化服務應當堅持統籌協調、方便群眾的要求,遵循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可持續性原則。第五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制定符合當地經濟社會發展要求、滿足公民基本文化需求的公共文化發展規劃,並將其納入當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第六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統一領導本行政區域內的公共文化服務工作,加強統籌協調,建立財政投入與保障機制。第七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文化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公共文化服務工作。

發展改革、經濟和信息化、財政、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國土資源、城鄉規劃、教育、科技、民政、新聞出版廣電、體育、價格、文物等部門根據各自職責,協同做好公共文化服務工作。第八條推動公共文化服務與科技、互聯網融合發展,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數字技術和傳播技術,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水平。第九條鼓勵和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向公眾提供公共文化設施和公共文化產品、文化活動及相關文化服務。第二章服務提供第十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根據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地域文化特色、人口狀況和公眾文化需求,豐富公共文化服務內容,增加公共文化服務總量,提高公共文化服務質量。第十一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和公眾文化需求,制定並定期公布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計劃和服務目錄,免費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務項目。

非基本公共文化服務項目可以按照價格管理相關規定,適當收取費用,但不得以營利為目的。具體收費標准由設區的市、縣(市、區)價格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制定。其收入應當用於公共文化設施的維護、管理和公共文化事業發展。第十二條政府投資建設的公共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紀念館、美術館、綜合文化站等應當免費向社會開放。

推動科技館、工人文化宮、青少年宮、婦女兒童活動中心增加免費或者優惠提供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務項目。第十三條公益性文化單位應當完善服務項目和內容,向公眾提供免費或者優惠的文藝演出、陳列展覽、廣播影視節目、閱讀服務、藝術培訓等,並為公眾開展文化活動提供支持和幫助。

鼓勵經營性文化單位向公眾提供免費或者優惠的公益性文化服務。第十四條鼓勵機關、學校、企業事業單位的文化設施向社會開放。第十五條政府享有著作權的文化產品應當無償用於公共文化服務。

鼓勵將政府資助的文化產品無償用於公共文化服務。第十六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文化等有關部門應當為未成年人、老年人、殘疾人和外來務工人員等特殊群體提供有針對性的公共文化服務。有條件的地區應當在醫院、養老院、社會福利院、廠區、職工集中住宿區等區域和場所建設綜合性公共文化設施或者設置公共文化區域。第十七條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大對村、社區公共文化服務的供給,為村、社區開展公共文化活動提供支持。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擴大農村廣播電視、電影放映、文化信息資源共享等公共文化服務的覆蓋范圍,增加相關服務內容,提高服務質量,支持針對農村群眾需要的公共文化產品的生產,創造條件為農民提供免費的公共文化服務。第十八條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將公共數字文化建設納入本地區信息化建設規劃,加大公共數字文化資源開發利用,構建標准統一、互聯互通的公共數字文化服務平台,為公眾提供豐富、便捷的數字文化服務。

公共文化設施管理單位應當通過信息化、數字化等技術手段,利用寬頻網路、移動互聯網、廣播電視網和衛星網路提供公共文化服務,推動公共文化信息資源的共建共享,增強文化信息資源的傳輸、存儲、供給和遠程服務等能力。

促進優秀傳統文化瑰寶和當代文化精品網路傳播,提高網路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能力,推動網路文化產品健康發展。

Ⅱ 廣東省公共文化服務促進條例第一章  總  則

為了確保公民的基本文化權益並推動公共文化建設,廣東省根據相關法律和法規,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制定了一項條例,旨在規范和促進公共文化服務的提供與管理。

條例明確規定,所有在廣東省行政區域內進行的公共文化服務提供、設施建設和激勵保障等活動,都將適用此條例。其中,公共文化服務的定義包括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或社會力量為公眾提供的設施(如圖書館、博物館等)、產品(如文藝作品、出版物等)以及活動(如演出、展覽等)。這些設施和服務旨在滿足公眾的文化需求,增強社區凝聚力。

在實施策略上,條例強調政府主導與社會參與相結合,追求協同發展,同時確保服務的便利性,使公眾能輕松獲取。各級政府,特別是文化主管部門,負有主要責任,而其他相關部門如教育、財政等也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貢獻力量。

財政支持是推動公共文化服務的關鍵。各級政府需將相關經費列入預算,確保投入充足,並隨財政收入增長而增長。特別對貧困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政府會給予額外的資金、人才和設施建設扶持,省、市層面的專項資金會加大支持力度。

鄉村和社區也在公共文化服務中扮演重要角色,村民委員會和居民委員會應因地制宜開展活動,而政府和相關部門則提供指導和支持。同時,鼓勵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共同推動公共服務的普及和提升。

最後,任何單位和個人都有權利對違反條例的行為進行舉報或投訴,相關部門會依法處理,並將結果告知舉報人或投訴人,以維護條例的執行和公眾權益。

Ⅲ 鎮江市公共文化服務保障辦法(2021修訂)

第一章總 則第一條為了保障公眾基本文化權益,促進公共文化服務發展,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江蘇省公共文化服務促進條例》等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本市行政區域內公共文化服務的提供、參與、保障和監督管理等適用本辦法。第三條本辦法所稱公共文化服務,是指政府主導、社會力量參與,以滿足公眾基本文化需求為目的而提供的公共文化設施、文化產品、文化活動以及其他相關服務。第四條市人民政府統一領導、組織和協調本行政區域內的公共文化服務工作,統籌協調公共文化服務工作中的重大事項。第五條市、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制定符合本地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的公共文化發展規劃,並納入本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第六條市、市(區)人民政府文化和旅遊行政主管部門具體負責本區域內公共文化服務及綜合協調工作。

發改、工信、財政、人社、住建、自然資源和規劃、教育、科技、民政、體育、稅務等部門根據各自職責,協同做好相關工作。第七條鼓勵和支持公共文化服務與科技、互聯網、金融等融合發展,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數字技術和傳播技術,為公眾提供方便快捷的數字文化服務。第二章設施建設第八條本辦法所稱公共文化設施,是指用於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的公共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美術館、科技館、紀念館、展覽館、體育場(館)、工人文化宮、青少年宮、婦女兒童活動中心,鎮(街道)綜合文化站、村(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含農家書屋),廣播電視播出傳輸覆蓋設施、公共數字文化服務點以及其他建築物、場地和設備。第九條市、市(區)人民政府文化和旅遊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會同規劃等有關部門編制公共文化設施建設規劃。

公共文化設施建設規劃應當符合城市建設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第十條市、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合理布局公共文化設施,將其建設在人口集中、交通便利、方便群眾參與且易於疏散的區域,並完善無障礙設施,方便老年人、殘疾人等特殊人群使用。第十一條市人民政府應當建設公共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美術館、劇院、非遺展示館、科技館和體育場(館)等公共文化設施。

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建設公共圖書館、文化館、體育場(館)以及文體公園等公共文化設施。丹陽、句容、揚中市人民政府還應當建設博物館。

市、市(區)人民政府應當利用地方文化資源,建設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傳習所、書場、戲台和書院等地方性公共文化設施。第十二條鎮(街道)應當建設綜合文化站,有條件的可以配套建設文體公園和影劇院等活動場所。鎮(街道)機構撤並的,公共文化設施應當繼續保留並運行。

村(社區)應當建設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村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築面積不低於500平方米,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築面積不低於400平方米。村(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應當設置於低樓層,並與辦公區隔離。

村應當建設農村文化禮堂;有條件的自然村應當建設小微型文化體育廣場。第十三條公共文化設施建設應當符合規劃和建設程序要求。新建、改建、擴建居民住宅區,應當按照室內人均建築面積不低於0.1平方米,室外人均用地不低於0.3平方米配套建設公共文化設施。老舊住宅小區應當通過利用閑置空間等建設公共文化設施。第十四條市、市(區)人民政府為圖書館、文化館各配備1台以上流動服務車,或以社會化方式配備流動服務設施設備。在商場、車站、碼頭、廣場等人員流動較大公共場所,設置公共文化信息發布窗口、閱報欄(屏)和電子圖書借閱設備等相關設施設備。第十五條公共文化設施管理單位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的建設標准、指導標准、服務標准、評估標准等,配置和更新提供公共文化服務所必需的設備、資源,並保證其正常運行。第十六條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拆除、侵佔、擠占、挪用、出租公共文化設施或者改變其功能、用途。

因城鄉建設確需拆除公共文化設施或者改變其功能、用途的,應當先建設後拆除,或者建設與拆除同時進行。重新建設的面積、標准不得降低。建設與拆除同時進行的,應當安排適當場所,確保公共文化服務不間斷。

Ⅳ 公共文化體育設施條例第三章 使用和服務

公共文化體育設施管理單位應當完善服務條件,建立、健全服務規范,開展與公共文化體育設施功能、特點相適應的服務,保障公共文化體育設施用於開展文明、健康的文化體育活動。

第十七條,公共文化體育設施應當根據其功能、特點向公眾開放,開放時間應當與當地公眾的工作時間、學習時間適當錯開。開放時間不得少於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的最低時限,國家法定節假日和學校寒暑假期間應當適當延長開放時間。

第十八條,公共文化體育設施管理單位應當向公眾公示其服務內容和開放時間。因維修等原因需要暫時停止開放的,應當提前7日向公眾公示。管理單位在醒目位置標明設施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

第二十條,提供服務可以適當收取費用,收費項目和標准應當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批准。對於需要收取費用的設施,應當根據設施的功能、特點對學生、老年人、殘疾人等免費或者優惠開放,具體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

第二十一條,設施管理單位可以將設施出租用於舉辦文物展覽、美術展覽、藝術培訓等文化活動。公共體育設施管理單位不得將設施的主體部分用於非體育活動,除非特殊情況臨時出租,臨時出租時間一般不得超過10日。租用期滿,租用者應當恢復原狀,不得影響該設施的功能、用途。

第二十二條,公眾在使用公共文化體育設施時,應當遵守公共秩序,愛護公共文化體育設施。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損壞公共文化體育設施。


(4)公共文化服務促進條例擴展閱讀

為了促進公共文化體育設施的建設,加強對公共文化體育設施的管理和保護,充分發揮公共文化體育設施的功能,繁榮文化體育事業,滿足人民群眾開展文化體育活動的基本需求,制定本條例。

Ⅳ 廣東省公共文化服務促進條例第三章  基層公共文化設施建設

廣東省的公共文化服務促進條例在第三章中著重強調了基層公共文化設施的建設與管理。首先,基層文化設施的建設被列為當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與當地經濟發展水平相協調(第二十五條)。

縣級和鄉鎮政府有責任建設並完善各類設施,如文化館、圖書館、綜合文化站、文化廣場和農村廣播基礎設施,同時配備必要的設備(第二十六條)。上級政府尤其是縣級以上政府,通過加大對基層設施的扶持力度,如將社區文化中心納入城市規劃,並從住房開發投資中提取經費,以支持貧困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的文化建設。

為了提供豐富的公共文化服務,基層設施需要配置基礎設備和圖書等資源,並定期更新(第二十七條)。設施的管理和資源處理需遵循國家規定,確保合法合規。

基層文化設施通過舉辦文體活動、展覽、講座,以及數字文化信息服務等多種方式,積極開展公共文化建設(第二十八條)。同時,設施內部需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服務規范,確保活動的文明和健康(第二十九條)。

在具體實踐中,鄉鎮、街道的綜合文化站要求具備閱讀、播放、教育、演出和體育等多功能,並對公眾免費開放(第三十條)。城市社區和農村綜合文化室則聚焦於圖書閱讀、信息服務和文體活動,同樣免費開放,以方便群眾參與(第三十一條)。

熱點內容
xj司法局 發布:2025-07-03 23:36:03 瀏覽:154
新婚姻法外遇離婚財產分割 發布:2025-07-03 23:33:42 瀏覽:366
新校區建設指揮部規章制度匯編 發布:2025-07-03 23:27:22 瀏覽:369
勞動法連續工作24小時工資計算 發布:2025-07-03 23:22:14 瀏覽:188
天津房產買賣律師 發布:2025-07-03 23:18:31 瀏覽:27
經濟法宗旨等同於經濟法的理念對嗎 發布:2025-07-03 23:18:31 瀏覽:451
艾滋病婚姻法 發布:2025-07-03 23:16:07 瀏覽:492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二條之規 發布:2025-07-03 22:52:29 瀏覽:530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的規定民事法律 發布:2025-07-03 22:40:43 瀏覽:194
派出所值班規章制度 發布:2025-07-03 22:12:29 瀏覽: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