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員比法官
『壹』 仲裁員和法官的水平,哪個高
仲裁和訴訟取決於仲裁員、法官的個人素質,沒有絕對的高下之分,一般來說,如果爭議的問題涉及適用的法律范圍較廣的,法官相對來說更強一些。如果爭議的問題專業性強(如勞動仲裁),那麼仲裁員更具有優勢。
『貳』 仲裁庭由幾名仲裁員組成,什麼條件才可以擔任仲裁員
你好,仲裁庭一般由1或3名仲裁員組成,擔任仲裁員需要滿足以下5種條件之一:第一、通過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取得法律職業資格,從事仲裁工作滿八年的;第二、從事律師工作滿八年的;第三、曾任法官滿八年的;第四、從事法律研究、教學工作並具有高級職稱的;第五、具有法律知識、從事經濟貿易等專業工作並具有高級職稱或者具有同等專業水平的。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第十三條:仲裁委員會應當從公道正派的人員中聘任仲裁員。仲裁員應當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一)通過國家統一法律職業資格考試取得法律職業資格,從事仲裁工作滿八年的;
(二)從事律師工作滿八年的;
(三)曾任法官滿八年的;
(四)從事法律研究、教學工作並具有高級職稱的;
(五)具有法律知識、從事經濟貿易等專業工作並具有高級職稱或者具有同等專業水平的。
仲裁委員會按照不同專業設仲裁員名冊。
第三十條仲裁庭可以由三名仲裁員或者一名仲裁員組成。由三名仲裁員組成的,設首席仲裁員。
『叄』 什麼是仲裁員
仲裁員
世界各國立法對仲裁員的資格的規定不盡一致。個別國家對仲裁員的資格作了比較嚴格的規定,如中國台灣地區及韓國、義大利等,對仲裁員予以嚴格的規定,還規定了不得擔任仲裁員的一些情形;但大多數國家則規定得較松,如德國、日本,這些國家從總體上說只要是有行為能力並且品行端正,公正無私的自然人即可擔任仲裁員;還有少數國家對仲裁員的資格並未作明確的規定,像英國1996年仲裁法對受聘為仲裁員的人員並沒有法定條件的限制。我國1994年《仲裁法》第13條是這樣規定仲裁員的資格條件的:仲裁委員會應當從公道正派的人員中聘任仲裁員。
中文名
仲裁員
代表地區
中國台灣地區及韓國、義大利
特點
仲裁員的資格的規定不盡一致
條件之一
擁護黨的路線、方針
相關法律
《仲裁法》
快速
導航
條件
選擇
仲裁員的法律責任
修改意見
權利責任
工作內容
1、接受仲裁委員會辦事機構交辦的爭議案件,參加仲裁庭;
2、進行調查取證,有權向當事人及有關單位進行調閱文件、檔案、詢問證人、現場勘查、技術鑒定等與事實有關的調查;
3、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及政策提出處理方案;
4、對正義當事人雙方進行調解工作,促使當事人達成和解協議;
5、審查申訴人的撤訴請求;
6、參加仲裁庭合議,對案件提出裁決意見。
7、案件處理終結時,填報《結案審批表》;
8、及時做好調解、仲裁的文書工作及案卷的整理歸檔工作;
9、宣傳勞動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
10、對案件涉及的秘密和個人隱私應當保密。
『肆』 勞動仲裁員是法院指派的嗎
勞動仲裁員不是法院指派的。
根據《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三十一條 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裁決勞動爭議案件實行仲裁庭制。仲裁庭由三名仲裁員組成,設首席仲裁員。簡單勞動爭議案件可以由一名仲裁員獨任仲裁。
『伍』 首席仲裁員與審判長的區別
第一,仲裁員,屬於仲裁委員會的組成人員,根據《仲裁法》第十二條 仲裁委員會由主任一人、副主任二至四人和委員七至十一人組成。
仲裁委員會的主任、副主任和委員由法律、經濟貿易專家和有實際工作經驗的人員擔任。仲裁委員會的組成人員中,法律、經濟貿易專家不得少於三分之二。
第十三條 仲裁委員會應當從公道正派的人員中聘任仲裁員。
仲裁員應當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一 從事仲裁工作滿八年的;
二 從事律師工作滿八年的;
三 曾任審判員滿八年的;
四 從事法律研究、教學工作並具有高級職稱的;
五 具有法律知識、從事經濟貿易等專業工作並具有高級職稱或者具有同等專業水平的。
仲裁委員會按照不同專業設仲裁員名冊。
第二,審判長,屬於法院的法官,一個案件的主審。根據《法官法》第三條 法官必須忠實執行憲法和法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第四條 法官依法履行職責,受法律保護。
第五條 法官的職責:
(一)依法參加合議庭審判或者獨任審判案件;
(二)法律規定的其他職責。
第六條 院長、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庭長、副庭長除履行審判職責外,還應當履行與其職務相適應的職責。
第九條 擔任法官必須具備下列條件:
(一)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
(二)年滿二十三歲;
(三)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四)有良好的政治、業務素質和良好的品行;
(五)身體健康;
(六) 高等院校法律專業本科畢業或者高等院校非法律專業本科畢業具有法律專業知識,從事法律工作滿二年,其中擔任高級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法官,應當從事法律工作滿三年;獲得法律專業碩士學位、博士學位或者非法律專業碩士學位、博士學位具有法律專業知識,從事法律工作滿一年,其中擔任高級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法官,應當從事法律工作滿二年。
本法施行前的審判人員不具備前款第六項規定的條件的,應當接受培訓,具體辦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制定。
適用第一款第六項規定的學歷條件確有困難的地方,經最高人民法院審核確定,在一定期限內,可以將擔任法官的學歷條件放寬為高等院校法律專業專科畢業。
『陸』 聽說仲裁是一裁終局的,比訴訟更直接。但是仲裁員和法官相比,能一樣專業和權威嗎
以前接觸過仲裁員,挺好的。都是在某些專業上有專攻的人。個人覺得比某些法院工作人員要親切一些。
『柒』 仲裁員是做什麼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第三十條、第三十一條規定,仲裁庭由三名仲裁員或者一名仲裁員組成,仲裁庭的組成人員由當事人雙方在仲裁機構聘任的仲裁員名冊中選定或者委託仲裁委員會主任指定。
因此,選擇仲裁員是法律賦予雙方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同時也直接關繫到仲裁案件能否公正、及時地進行,當事人對此不可掉以輕心。
仲裁員的工作內容:
1、接受仲裁委員會辦事機構交辦的爭議案件,參加仲裁庭;
2、進行調查取證,有權向當事人及有關單位進行調閱文件、檔案、詢問證人、現場勘查、技術鑒定等與事實有關的調查;
3、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及政策提出處理方案;
4、對正義當事人雙方進行調解工作,促使當事人達成和解協議;
5、審查申訴人的撤訴請求;
6、參加仲裁庭合議,對案件提出裁決意見。
7、案件處理終結時,填報《結案審批表》;
8、及時做好調解、仲裁的文書工作及案卷的整理歸檔工作;
(7)仲裁員比法官擴展閱讀:
成為仲裁員的條件:
1、擁護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堅持四項基本原則;
2、應具備一定的學歷、資歷和專業能力。
3、仲裁員必須具有獨立性和公正性。
4、必須由具有完全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的人擔任;
5、遵紀守法,作風正派,廉潔自律;
6、具有一定的法律知識,熟悉人事政策法規,有獨立辦案的工作能力;
7、具有大專以上文化程度,身體健康。
仲裁員應當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一)從事仲裁工作滿八年的;
(二)從事律師工作滿八年的;
(三)曾任審判員滿八年的;
(四)從事法律研究、教學工作並具有高級職稱的;
(五)具有法律知識、從事經濟貿易等專業工作並具有高級職稱或者具有同等專業水平的。[1]
從該條可以看出我國仲裁法對仲裁員資格條件要求過高,而且該條關於仲裁員的專業資格的規定也過於強調法律專業,對其它專業有所忽略。
仲裁是可以用在每一個行業的一種方便快捷的糾紛解決機制,畢竟讓專家或行內人士來做仲裁員才是仲裁的一個主要優點,法律不應該把仲裁員的資格只限定在一個范圍內。
9、宣傳勞動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
10、對案件涉及的秘密和個人隱私應當保密。
『捌』 法官與仲裁員的異同
1、性質不同。仲裁機關是民間機構,不是國家機關,仲裁員也就不是國版家幹部,而法院權代表國家行使審判權,是一級司法機關,法官也就是行使這種職責和權力的人。
2、組成人員不同。仲裁庭和法院的合議庭人數不相等,仲裁庭人數可能會很多,而法院審理案件一般由3人組成。
3、自由度不同。仲裁前,允許申請人和被申請人選擇仲裁庭人員組成,但法院決不會允許你選擇誰來審判,當然這一點主要是針對當事人本身的。
4、人員素質,這也是最大的不同點。仲裁員不是固定的,他們可能來自各個行業,是各自專業的行家裡手,且很多仲裁員是某市某某委員會的科長或處長,比如建委之類,舉不勝舉,他們的專業知識比法律知識豐富得多,在仲裁時也多運用專業知識進行評判,而法院比較注重對法律事實的審查和法律條文的運用。
『玖』 請問申請勞動仲裁,怎樣稱呼仲裁員法官嗎
回答即可得2分,回答被採納則獲得懸賞分以及獎勵20分
按照仲裁法 就是仲裁員 其中有一個是首席仲裁員 一定不能稱法官的
『拾』 仲裁中的仲裁員與律師有什麼不同嗎
什麼是仲裁員
仲裁員是指在仲裁案件中對當事人的財產權益糾紛進行評判並作出決定的居中裁判者。從對爭議進行審理並作出裁決的角度看,仲裁員與法官很相近。但二者實際有著本質區別。法官是經國家立法機關任命並在各級人民法院工作的國家公職人員,而仲裁員則不是一種專門職業,他可能是商人、教授、會計師、技術專家等。[1]從裁判權的來源看,法官的審判權來源於國家的司法權力,而仲裁員的管轄權只是來源於當事人在仲裁協議中的授權。超出授權范圍,則仲裁員無權行使管轄權。
什麼是律師
律師是指通過國家司法考試並依法取得律師執業證書,接受委託或者指定,為當事人提供法律服務的執業人員。
仲裁中的仲裁員與律師有什麼不同嗎
(1)取得資格的條件不同。仲裁員資格的取得要符合仲裁法第13條的規定;律師資格的取得要通過每年國家進行的律師資格考試。
(2)辦案的性質不同。仲裁員辦案是公斷性質的,不代表任何一方當事人;律師辦案是代理性質的,代表委託一方當事人的權益。
(3)仲裁員受迴避制度約束,不能私自會見當事人,也不能就案情向當事人發表任何意見;律師不受迴避制度約束,可以與自己代理的當事人商量案情,代表其權益,為其出主意想辦法並出庭辯護。
(4)仲裁員依據仲裁規則,按仲裁程序辦案。當事人有意見和要求,應書面通過該案記錄員轉遞給仲裁員;律師按當事人意願代理,隨時與當事人交換意見,不需要第三者轉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