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法官提出質證

法官提出質證

發布時間: 2022-01-07 15:14:59

❶ 未經質證定案後法官應該承擔什麼責任

所謂質證,是指當事人、訴訟代理人及第三人在法庭的主持下,對當事人及第三人提出的證據就其真實性、合法性、關聯性以及證明力的有無、大小予以說明和質辯的活動或過程。他有很大的意義,通過質證程序使審理更加公開、法院能夠正確地認定證據、保障當事人的程序權利。《證據規定》第47條規定:證據應當在法庭上出示,由當事人質證。未經質證的證據,不能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
質證中應當注意的幾個問題:
第一 當事人在證據交換過程中認可並記錄在卷的證據,無須進行質證,可以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但審判人員應當在庭審中對此說明。當事人在證據交換過程中已經認可的證據即表明當事人雙方對該證據的證明力沒有異議。
第二 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或者法律規定的其他應當保密的證據,不得在開庭時公開質證。
我覺得你需要結合案件來考慮這個案件,也許這是法官結合案件的自由裁量。
咱們再退一步說,如果法官沒有依據以上兩點而私自沒有質證,那這就是程序的重大違法,你可以上訴,或者你去法院把庭審筆錄列印出來,給上級法院,或者審判法院的檢查委員會,要求重審。 】
希望這些對你有用,有什麼不懂得聯系我啊,我會幫助你。

❷ 原告提供證據太多,法官要求當庭質證,應該怎麼辦

原告提供證據太多,法官要求當庭質證,在我看來在法庭上出現當庭質證這種事情太正常了,畢竟,證據太多的情況下,法官也會有所質疑,會質疑證據鏈的真實性,這個時候法官要求當庭質證就是為了驗證這些證據的有效性和真實性,這是法官的權利,也是原告、被告以及原告和被告的代理律師應該去做的事情。

一般而言,在質證的過程當中,也是可以挖掘出一些真相的,正所謂越辯越明,正所謂真相是經得住考驗的。現在在法庭上做偽證的並不少見,雖然說做偽證是違法的,但是有些人為了利益依舊選擇去冒險。顯而易見,在這種情況下,法官就需要質證,從而讓審判更具有權威性和真實性。

原告提供證據太多,法官要求當庭質證,這個時候你需要既來之,則安之!

❸ 律師們好!請問下「被告證據突襲」,原告是向法官提出休庭還是不予質證呢

第一百三十九條 當事人在法庭上可以提出新的證據。 當事人經法庭許可,可以向證人、鑒定人、勘驗人發問。 當事人要求重新進行調查、鑒定或者勘驗的,是否准許,由人民法院決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以下簡稱《解釋》)第二百二十二條就此規定,法庭審理過程中,當事人及其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申請通知新的證人到庭,調取新的證據,申請重新鑒定或者勘驗的,應當提供證人的姓名、證據的存放地點,說明擬證明的案件事實,要求重新鑒定或者勘驗的理由。實踐中,如果人民法院經審查認為,當事人及相關人員申請調取新證據的主張明確,且確有調取新證據的必要,就應當同意申請,並宣布案件延期審理;否則,如果當事人及相關人員申請調取新證據的主張不明確,或者擬調取的證據對於定罪量刑沒有實際影響,就不應當同意申請,並在說明理由後繼續審理。需要指出的是,對控辯雙方的上述申請進行審查,是人民法院主持庭審的職責要求,不過,基於對被告人辯護權的法律保護,只要被告方提出的申請依法有據,人民法院就應當同意。
休庭是法庭審理程序的暫停,以便庭審人員休息或進行合議或出現其他情況時適用的一個程序。你這種情況,申請看法官讓不讓休庭,另外你如果不予質證 對你好還是對被告好,如果法官有疑問會要求質證的,原告無權反對

❹ 原告提供證據太多,法官要求當庭質證,被告怎麼辦

在開庭的時候原告沒有證據,被告可以不回答法官問的問題是視具體情況而定:如果該內容屬於原告舉證的范圍,且不屬於對事實的陳述的,原告沒有提供證據法院直接開庭被告有權拒絕回答;否則是應該回答法官的提問的。理由如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八條訴訟過程中,一方當事人對另一方當事人陳述的案件事實明確表示承認的,另一方當事人無需舉證。但涉及身份關系的案件除外。

對一方當事人陳述的事實,另一方當事人既未表示承認也未否認,經審判人員充分說明並詢問後,其仍不明確表示肯定或者否定的,視為對該項事實的承認。

❺ 法官要我質證這四張收條是否有法律依據

舉證、質證是當事人的義務與權利,當事人認為法官的行為違反程序法規定的可以當庭提出異議或抗辨。

❻ 在舉證期內所提出的證據,庭審質證時對方當事人拒絕質證,法官應如何認定.所認定的法律依據是什麼

質證是權利,不是義務。
拒絕質證只是拒絕發表意見,不管是否發表質證意見,法官要依據民訴法和相關證據規則獨立判斷。

❼ 什麼是法庭質證

質證概念
質證制度的意義在於,通過質證程序使審理更加公開、法院能夠正確地認定證據、保障當事人的程序權利。《證據規定》第47條規定:證據應當在法庭上出示,由當事人質證。未經質證的證據,不能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
質證不同於訴訟中的對質。對質,是指在庭審中,雙方當事人各自申請的具有專門知識的人相互之間就其對案件事實中專門問題的認識所進行的說明和質辯。對質與質證的相同點在於:兩者都是在雙方之間展開的行為;其行為都表現為對某一對象的說明和質辯;兩者都涉及案件的事實。不同的是,質證是在當事人、訴訟代理人、第三人之間進行,而對質則是在案外的具有專門知識的人之間進行的;對質的目的是便於法院通過比較獲得對專門問題的正確認識,而質證的目的在於法院正確認定證據。
3 主體客體
3.1 質證的主體
質證的主體,是指在質證過程對證據予以說明、質辯的主體。質證的主體范圍包括當事人、訴訟代理人和第三人。法院是證據認定的主體,不是質證的主體。
3.2 質證的客體
質證的客體,是指質證主體質證行為的對象。質證的客體是證據,其范圍是當事人向法院提出的證據,包括根據當事人的申請由法院調查收集的證據。在質證時,根據當事人申請由法院調查收集的證據作為提出申請的一方當事人提供的證據。
法院依職權調查收集的證據不屬於質證的對象。法院應當將依職權調查收集的證據在庭審中予以出示,聽取當事人的意見,並可以就調查收集該證據的情況予以說明。當事人可以對法院就其調查收集的合法性、真實性和關聯性問題提出質疑,但不能同法院就這些問題在法庭上進行質辯。這是由法院在訴訟的中立、裁判的地位所決定的。如果法院在聽取當事人意見後,發現所收集的證據本身或收集證據的方法有問題時,應當自行撤回該證據。
4 質證技巧
質證,是指在庭審過程中,由一方出示證據,並說明證據來源及證明內容,而由對方就證據本身及證明內容進行辨認、質疑、反駁的一項訴訟活動。在質證過程中,法官可就相關證據詢問當事人,有些地方法院還允許當事雙方相互詢問。
《民事訴訟法》第63條規定,證據有書證、物證、視聽資料、證人證言、當事人的陳述、鑒定意見、勘驗筆錄等八種。法諺曰:證據是訴訟之王。司法裁判通過證據來認定相關事實,而不問案件的客觀情況,證據是否充分、證據鏈是否完備直接影響裁判結果。
一、基本質證技巧
按照學理上的通常理解,證據應當具備三性(真實性、關聯性、合法性),才能作為有效的證據,起到證明案件事實的作用。因此,質證活動應圍繞證據的三性展開。
1、只認可真實的證明材料
可以否認一切對自己不利的復印件、傳真件等書證;可以否認利害關系人(如存在合作關系的單位和個人)出具的證據;對於有疑議的證據可以申請司法鑒定,以確認其真實性。
2、認可與案件存在邏輯關系的證明材料
所證明的內容必須與案件有關,否則是不會被採納。司法實踐中很多當事人提交的證據雖然客觀上與案件存在聯系,但單一的證據很難被認定存在邏輯關系。如在合同糾紛中主張損失時,為將損失擴大化,當事人提交一些食宿發票、火車票等,這些損失即便發生,在法律上也難認定與違約行為存在因果關系。為此,直觀上不存在聯系的證據,可以與案件不存在關聯性為由不予認可。
3、認可來源合法的證據
質證時可要求對方說明證據來源,對於違法取得的證據,其真實性本身存疑且違反法律規定,不予認可。
二、質證技巧的綜合運用
質證是庭審的關鍵環節,而後面的法庭辯論不過是質證意見的補充而已。一個優秀的辯手不僅需要扎實的法律功底,而且要思維敏銳、思辯能力很強,同時還需具備一定的謀略(訴訟謀略可參見《訴訟36計》)。
1、准備充分:庭審前應全面熟悉案情,查找相關法律規定和案例,並預測對方可能出示的證據或提出的問題,作好應對預案。
2、做好開庭記錄:在對方舉證時,記錄對方的舉證意見和自己的辯解意見,這樣自己發表意見時就會很從容。
3、證據的三性應綜合運用,每份證據都可就其三性發表質證意見。
4、不要一概否認對方證據,這樣會顯得沒有誠信和缺乏職業道德。雙方都有的一些無關緊要的證據應當認可;而且對方證據和辯解意見有些還可以為我所用。
5、必要時採取相應法律措施:如申請證據保全、申請法院調查取證、提請司法鑒定。
6、遵守法庭秩序,不隨意插話,注意用詞,不搞人身攻擊。
(作者:朱木軍律師)
5 質證程序
質證的程序:
在法庭審理中,質證按照以下程序進行:(1)原告出示證據,被告、第三人與原告進行質證;(2)被告出示證據,原告、第三人與被告進行質證;(3)第三人出示證據,原告、被告與第三人進行質證。

❽ 交換了的證據,庭審法官不質證,法官違紀嗎

交換了的證據,庭審法官可以不質證,在開庭時質證,所以法官不違紀。
沒有經過庭審質證的證據,不能夠作為定案的依據,這是訴訟法明確規定的。也有的法院庭前先進行一個證據交換的程序,加快質證的過程,在庭審的時候就可以將質證的程序給省略掉。
質證是指當事人、訴訟代理人及第三人在法庭的主持下,對當事人及第三人提出的證據就其真實性、合法性、關聯性以及證明力的有無、大小予以說明和質辯的活動或過程。廣義的質證通常指在訴訟或仲裁活動中,一方當事人及其代理人對另一方出示的證據的合法性、與本案爭議事實的關聯性、真實性,是否有證明力,是否可以作為本案認定案件事實的根據,進行的說明、評價、質疑、辯駁、對質、辯論以及用其他方法表明證據效力的活動及其過程。狹義的質證僅指訴訟活動中,在證據交換程序中或在法庭審理過程中的法庭調查階段,進行的前述活動。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六十一條 證人證言法庭質證原則
證人證言必須在法庭上經過公訴人、被害人和被告人、辯護人雙方質證並且查實以後,才能作為定案的根據。法庭查明證人有意作偽證或者隱匿罪證的時候,應當依法處理。
第二百條 在被告人最後陳述後,審判長宣布休庭,合議庭進行評議,根據已經查明的事實、證據和有關的法律規定,分別作出以下判決: (一)案件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依據法律認定被告人有罪的,應當作出有罪判決; (二)依據法律認定被告人無罪的,應當作出無罪判決; (三)證據不足,不能認定被告人有罪的,應當作出證據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無罪判決。

❾ 經過法庭質證的證據必須經過法官確定之後才能做為鑒定材料嗎

經過抄法庭質證的證據必須經過襲法官確認之後才能確定其效力,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
參考法律條文:
【民事訴訟法】第六十七條
人民法院對有關單位和個人提出的證明文書,應當辨別真偽,審查確定其效力。
第六十八條證據應當在法庭上出示,並由當事人互相質證。對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的證據應當保密,需要在法庭出示的,不得在公開開庭時出示。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
第四十七條證據應當在法庭上出示由當事人質證。未經質證的證據,不能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
第六十三條人民法院應當以證據能夠證明的案件事實為依據依法作出裁判。
第六十六條審判人員對案件的全部證據,應當從各證據與案件事實的關聯程度、各證據之間的聯系等方面進行綜合審查判斷。

熱點內容
勞動法關於職工供暖費物業費補貼依據 發布:2025-09-27 21:24:49 瀏覽:124
婚姻法中對同房 發布:2025-09-27 21:11:33 瀏覽:647
社會與法男主人失蹤案 發布:2025-09-27 21:00:54 瀏覽:166
無恥律師 發布:2025-09-27 20:58:26 瀏覽:702
王軼法學院 發布:2025-09-27 20:39:09 瀏覽:180
萬眾律師事務所 發布:2025-09-27 20:33:21 瀏覽:514
全國企事業單位法律顧問培訓班 發布:2025-09-27 20:32:36 瀏覽:831
1986民事訴訟法 發布:2025-09-27 20:32:35 瀏覽:726
崗位異地調動勞動法 發布:2025-09-27 20:13:24 瀏覽:485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2014 發布:2025-09-27 20:13:21 瀏覽: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