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給提供的律師
是司法局給原告指定法律援助律師,而不是法院指定,並且原告申請需要符合《法律援助條例》的相關規定。
B. 什麼情況下法院才提供辯護律師
刑事訴訟法第三十四條規定:
公訴人出庭公訴的案件,被告人因經濟困難或者其他原因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可以指定承擔法律援助義務的律師為其提供辯護。被告人是盲、聾、啞或者未成年人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應當指定承擔法律援助義務的律師為其提供辯護。被告人可能被判處死刑而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應當指定承擔法律援助義務的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C. 在法院起訴,如果沒有錢,法院可以免費安排一個律師嗎 謝謝您的幫助!
刑事案件向被告人指定辯護律師
民事案件與行政訴訟案件不存在法院指定律師
你所言是司法救濟,找司法局的司法援助中心,可以解決你的問題
D. 法院有律師嗎
法院裡面沒有律師的,法院是審判機關,律師的執業機構是律師事務所,主管部門是當地的司法局,是完全不同的。
人民法院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審判機關,中華人民共和國設立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軍事法院等專門人民法院。其審理案件,除法律規定的特別情況外,一律公開進行。被告人有權獲得辯護的機會。
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規定代表國家獨立行使審判權,不會受任何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或其他的干涉。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
第二條 人民法院是國家的審判機關。
人民法院通過審判刑事案件、民事案件、行政案件以及法律規定的其他案件,懲罰犯罪,保障無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解決民事、行政糾紛;
保護個人和組織的合法權益,監督行政機關依法行使職權,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秩序,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維護國家法制統一、尊嚴和權威,保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順利進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
第三條 律師執業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恪守律師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
律師執業必須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 律師執業應當接受國家、社會和當事人的監督。
律師依法執業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侵害律師的合法權益。
第四條 司法行政部門依照本法對律師、律師事務所和律師協會進行監督、指導。
(4)法院給提供的律師擴展閱讀
如果沒有能力請律師的,可以申請法律援助: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三十五條第二款、第三款的規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盲、聾、啞人,或者是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被判處無期徒刑、死刑,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E. 法院給我指派了一個律師!
你的描述應該屬於刑事案件,建議協助律師調查取證。
F. 法院應為哪些人指定辯護律師
你好 對人民法院指定辯護律師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必須指定的;一種是根據情況可以指定,可以不指定。人民法院應當為以下幾種人指定律師進行辯護:
1、具有盲、聾、啞等生理缺陷的被告人,不需要盲、聾、啞同時具備,只要具備其中一項即可,如果沒有委託辯護人,人民法院應當指定承擔法律援助義務的律師為其提供辯護。這里的盲、聾、啞人是指,盲,必須是雙目失明。聾,兩只耳朵都聽不見聲音。啞,不能說話。這些生理上的缺陷,給行為人帶來了困難或者障礙,不可能和正常人一樣認識問題和識別事物,所以人民法院必須指定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2、未成年被告人。就是按公歷計算,年齡未滿18周歲,如果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應當指定承擔法律援助義務的律師為其提供辯護。因為未成年人正在生長、發育階段,智力發育還不夠完善,社會知識少,還不具有完全識別和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同時,也缺乏依法保護自己訴訟權利的意識。法律這樣規定,也是充分保障其權利的具體體現。
3、人民法院根據人民檢察院起訴提供的情況和主要證據認為被告人可能被判處死刑,如果被告人沒有委託辯護人,人民法院應當指定承擔法律援助義務的律師為其提供辯護。如果人民法院在審判過程中,發現根據案情被告人可能被判處死刑,被告人沒有委託辯護律師的,應當休庭,為被告人指定辯護律師。為什麼這樣做呢?因為,死刑是我國處刑中最重的一種刑罰,必須慎重對待死刑,讓被告人充分行使自己的辯護權。這也充分地體現了我國對於重刑犯的特殊保護。
G. 法院給提供了一個免費律師 要給律師紅包嗎
摘要 不需要的,但是您可以致謝律師,當然您要是想給也是可以給的,畢竟是幫您辯護的
H. 法院給請的律師要錢嗎
請律師代理訴訟需要支付費用,支付標准原則上是標的額的3%左右。也可以與律師協商費用,但現在一件案件一般不低於2000元收費。
I. 人民法院的哪個部門是來給犯人指定辯護律師的
人民法院不會給犯人指定辯護律師的,而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三十四條的規定情況向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經批准而指派律師,或者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法律援助機構是負責受理、審查法律援助申請,指派或者安排人員為符合本條例規定的公民提供法律、司法方面幫助的部門、機關。或者說是負責組織、指導、協調、監督及實施本地區法律援助工作的機構,統稱"法律援助中心"。
法律援助機構是由直轄市、設區的市或者縣級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門根據需要在本行政區域內確定的。暫未設立法律援助中心的區縣,由各區縣司法局指定職能部門代行法律援助中心職責。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規定
第三十四條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因經濟困難或者其他原因沒有委託辯護人的,本人及其近親屬可以向法律援助機構提出申請。對符合法律援助條件的,法律援助機構應當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盲、聾、啞人,或者是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被判處無期徒刑、死刑,沒有委託辯護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應當通知法律援助機構指派律師為其提供辯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