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收款法院
㈠ 關於強制執行被執行人的應收賬款的法律依據是什麼哪部法律規定了或者是司法解釋求解
被執行人未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並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將回其納入失信答被執行人名單,依法對其進行信用懲戒: (一)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義務的; (二)以偽造證據、暴力、威脅等方法妨礙、抗拒執行的; (三)以虛假訴訟、虛假仲裁或者以隱匿、轉移財產等方法規避執行的; (四)違反財產報告制度的; (五)違反限制消費令的; (六)無正當理由拒不履行執行和解協議的《民事訴訟法》254條 強制執行的標的應當是財物或者行為。當事人拒絕履行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調解書、支付令的,人民法院應向當事人發出執行通知。在執行通知指定的期間被執行人仍不履行的,應當強制執行。
255條 發生法律效力的支付令,由製作支付令的人民法院負責執行。
256條 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七條第二款規定的由人民法院執行的其他法律文書,包括仲裁裁決書、公證債權文書。
㈡ 應收賬款經法院判決後如何解決
這個只是等到對方恢復了履行能力以後繼續執行。只要在期限內及時申請執行,法院執行不了會暫時中止執行,以後可以恢復執行的。
㈢ 法院針對債務人應收賬款發送止付令需要債權人提供關於應收賬款的什麼證據
債權人,指根據法律規定或者約定,在債權債務關系中,有權請求他方為特定行為的一方當事人;債務人,與債權人相對,通常指根據法律規定或約定,在債權債務關系中,負有給付義務的一方當事人。
應收賬款,是指企業在正常的經營過程中因銷售商品、產品、提供勞務等業務,應向購買單位收取的款項,包括應由購買單位或接受勞務單位負擔的稅金、代購買方墊付的各種運雜費等,是伴隨企業的銷售行為發生而形成的一項債權。
因此,應收賬款,從法律上講並不是債權人或者債務人,而只是一種應當收取的款項統稱。在應收賬款法律關系之中,享有款項收取的一方當事人即為債權人,負有向對方給付應收賬款的一方當事人即為該應收賬款的債務人。
㈣ 請教公司應收帳款可以申請法院強制執行嗎
1、只有法院執行庭有強制執行的權力;仲裁裁決書或法院判決書生效後,可以向法院執行庭申請強制執行;
2、執行費,對方承擔(個別地區要求申請人先墊付執行費,執行後再返還給你);
3、可以查封對方的銀行賬號、車輛、廠房、應收賬款等資產。所以申請強制執行的時候,你需要盡可能多的提供對方的銀行賬號或其他財產的信息,以供法院執行人員去盡快執行;
4、需要你寫一份強制執行申請書(法院有樣本,到那抄寫一份即可)、提供身份證復印件、裁決書或判決書的復印件及對方的資產情況。
㈤ 請問:應收賬款收不回,要向法院起訴需提供什麼資料
因債權債務糾紛起訴至法院時,應提供與債務案件有關的證據為:
(1)能夠證明債權債務關系存在的買賣合同、收據、借貸合同等,或者與案件無利害關系的兩個以上證人證明,或者其他證據線索。
(2)擔保書原件,或者負連帶責任人的基本情況,以及他們現實經濟狀況和償還能力的證據。
(3)抵押物的名稱、數量、規格、質量及價款數額等到情況的證明。
(4)債務人逾期不履行、不完全履行或者其他違反民事合同行為,以及債務人現實經濟狀況和償還能力的證據。
(5)要求追回的抵押物的名稱、數量、存放地點的證據等。
㈥ 法院凍結了我公司在別的公司的應收賬款,法院會直接劃走嗎
首先要看法院是訴訟保全還是案件執行,訴訟保全是不可能劃款的;其次要看第三方公司的表態,如果第三方公司說不差你公司錢或沒有那麼多,都應視為第三方提出異議,對於第三方提出的異議,不管保全還是執行,均無權審查,視為成立。
所以,如果是執行,且第三方承認欠款事實,那麼承認多少就極可能被劃走多少。
㈦ 法院執行階段對應收賬款可以採取什麼措施
好象是保全封存措施
㈧ 法院可以執行被執行人的應收貨款嗎
你主張什麼
就舉證什麼
被執行人的賬戶不也是你舉證的嗎?舉證屬實
只要有錢
法院可以直接扣劃到法院的賬戶
㈨ 法院可以強制執行被告人的應收賬款么
應收賬款應該是還沒有收到的,屬於對第三人的債權,法院可以要求債務人協助執行,即該賬款期限屆滿,不再向被執行人支付
㈩ 企業應收賬款收不回來後經法院判決
申請法院強制執行.
強制執行
法院按照法定程序,運用國家強制力量,根據執行文書的規定,強制民事義務人完成其所承擔的義務,以保證權利人的權利得以實現。執行文書包括發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決書、裁定書以及依法應由法院執行的其他法律文書。它們一經確定,義務人即應自動履行。如拒不履行,權利人可申請法院強制執行。提出申請的權利人稱申請人,被指名履行義務的人稱被申請人,又稱被執行人。申請人是勝訴的一方,被申請人是敗訴的一方。執行程序是民事訴訟程序的最後階段。
歷史發展 在古代社會,個人利益受到侵害或者發生爭議時,多用自己的力量予以保護,稱自力救濟。統治階級為了維護自身利益,穩定社會秩序,開始運用國家權力,保護受到侵犯或者發生爭議的個人權益,這就是所謂的公力救濟。公力救濟以後逐漸發展為強制執行。各國立法都有對於強制執行的規定。關於執行機關,各國情況亦不相同,有的國家有獨立的執行機關,與法院分開,獨立執行職務。有的國家沒有獨立的執行機關,辦理執行事項的人員,受法官、書記官的指揮。有的國家根據不同情況而定,不動產的執行須受法院命令;動產的執行得由獨立的執行機關辦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關於強制執行的規定 根據中國《民事訴訟法》和有關法律的規定,地方各級人民法院設執行組織,在院長領導下,負責執行本法院對第一審民事案件所作的判決和裁定。第二審案件的判決和裁定,原則上也由原第一審人民法院執行。法律規定由人民法院負責執行的其他法律文書,由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執行。採取重大執行措施時,應當有司法警察參加。
如果被申請執行的財產或者被申請人在外地、而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執行員又不便前往執行的,可以委託當地人民法院代為執行。受託人民法院應當在收函後15日內開始執行,不得拒絕。執行完畢後,應當將執行結果及時函復委託人民法院。在30日內還未執行完畢,也應當將執行情況函告委託人民法院。受託人民法院自收到委託函件之次日起15日內不執行的,委託人民法院可以請求受託人民法院的上級人民法院指令受託人民法院執行。
如果其他單位和個人持有被申請執行的財產、而由人民法院書面通知協助執行的,都有義務按通知的規定執行。凡是無故推託、拒絕或者妨礙執行,因而造成嚴重後果的,有關單位和個人要負法律責任。
①法律文書。又稱執行文書。人民法院的執行工作,應以法律文書為根據。法律規定下列法律文書具有執行效力:民事判決書、裁定書和調解書;具有財產執行內容的刑事判決書和裁定書;法律規定由人民法院執行的仲裁文書;法律規定由人民法院執行的公證文書;法律規定由人民法院執行的其他法律文書。這些法律文書必須發生法律效力,沒有生效的不能作為執行的根據;法律文書還必須具有給付內容,如果只是確認或者變更法律關系的,則無需執行。
②法定期限。申請人向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必須遵守法定的期限,方為有效;如果超過期限,就喪失了申請執行的權利。申請強制執行的期限,根據《民事訴訟法》的規定,雙方或者一方當事人是公民的為1年;雙方是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為6個月。從法律文書規定履行期限的最後1日起計算,法律文書規定分期履行的,從規定每次履行期限的最後1日起計算。
③清償順序。強制執行被申請人財產所得的現金,應及時清償債務。如果有多個申請人時,則由人民法院執行員按照法定的清償順序分配,而不採取平均分配的辦法。其順序是:首先償還所欠申請人的工資和生活費;其次償還所欠國家的稅款;然後償還其他債務。先滿足上一順序申請人的債權,再滿足下一順序申請人的債權。如果在同一清償順序內尚不能滿足所有申請人要求的,則依各人債權數額的多少,按比例分配。未能清償的債權,債務人以後償還。
間接執行 在外國和舊中國的強制執行中,還有間接執行,即對債務人的人身加以限制。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對被申請人拒不自動履行執行文書規定的義務時,人民法院只能強制執行他的財產,或者強制他為一定行為,而不能以被申請人的人身作為執行的對象和手段。只有在強制執行過程中被申請人以暴力進行反抗,妨礙執行員執行職務時,才可以依法對他的人身採取強制措施,予以拘留;如果情節惡劣、後果嚴重的,還可以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但這種強制措施, 並不是民事強制執行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