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勞動爭議時效
⑴ 勞動爭議的訴訟時效是多長時間
勞動爭議民事訴訟訴訟時效為十五日,勞動爭議不同於普通的民事訴訟,普通民事訴訟訴訟時效為三年。勞動爭議必須在自收到仲裁裁決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四十八條勞動者對本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的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決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第五十條當事人對本法第四十七條規定以外的其他勞動爭議案件的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決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期滿不起訴的,裁決書發生法律效力。
⑵ 勞動爭議訴訟時效是多久
法律分析:
勞動爭議是仲裁前置,需要先申請仲裁,對仲裁決定或裁決不服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一年,仲裁時效期間的計算應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知道其權利被侵害是指權利人主觀上已了解自己權利被侵害事實的發生;應當知道權利遭受了侵害,指權利人盡管主觀上不了解其權利已被侵害的事實,但根據所處的環境,有理由認為已了解已被侵害的事實,對侵害的不知情,出於對自己的權利未盡到必要的注意或將其作為推延仲裁時效期間起算點的借口的情況。仲裁時效的起算,以權利人的權利客觀上受到了侵害、且主觀上已知曉權利被侵害的事實為構成要件。權利人主觀上認為自己的權利受到了侵害,而事實上其權利並未受到侵害的,不能使仲裁時效期間開始計算。此外,勞動爭議仲裁時效適用時效中斷、中止的規定。勞動關系存續期間因拖欠勞動報酬發生爭議的,勞動者申請仲裁不受本條一年仲裁時效期間的限制。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條: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一年。仲裁時效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前款規定的仲裁時效,因當事人一方向對方當事人主張權利,或者向有關部門請求權利救濟,或者對方當事人同意履行義務而中斷。從中斷時起,仲裁時效期間重新計算。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當理由,當事人不能在本條第一款規定的仲裁時效期間申請仲裁的,仲裁時效中止。從中止時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時效期間繼續計算。勞動關系存續期間因拖欠勞動報酬發生爭議的,勞動者申請仲裁不受本條第一款規定的仲裁時效期間的限制;但是,勞動關系終止的,應當自勞動關系終止之日起一年內提出。
⑶ 勞動爭議的時效是多久
一、勞動爭議訴訟時效規定是多久
1、六十日仲裁期限的開始計算日。根據勞動部《關於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85條:「勞動爭議發生之日」是指當事人知道或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司法實踐中,如果用人單位明示拒絕支付勞動報酬,或承諾另行支付勞動報酬的期限已屆滿,或勞動者追索勞動報酬被拒絕的,可以視為勞動爭議已發生,推定勞動者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勞動者應從知道或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的那天起,在勞動法規定的60日期限內申請勞動仲裁,那種認為用人單位未發放已承諾支付的勞動報酬,勞動者就應在60日天內主張權利,否則就超過了申請勞動仲裁的期限,從而喪失勝訴權,這種觀點是將「用人單位沒有發放勞動報酬」等同於「發生勞動爭議」,最典型的就是如果用人單位到約定發薪日未發工資的,勞動者就應當在次日起60日內主張權利,否則就不能得到法律保護,其實不然,用人單位雖然沒有實際發放自己承諾支付的勞動報酬,但用人單位並沒有明確支付勞動報酬的時間,也沒有明確表示拒絕支付,勞動者也沒有要求用人單位償付,在這種情況下,雙方的權利、義務實際上尚處於不完全確定的狀態,勞動者並沒有認為自己的權利受到侵害,用人單位與勞動者之間並沒有發生法律意義上的爭議。
2、因而,勞動者申請勞動爭議仲裁的期限也就沒有開始計算,用人單位未於發薪日向勞動者發薪這種情況,並不意味著雙方勞動爭議已發生,只有在勞動者向用人單位追索勞動報酬時遭到用人單位明確拒絕才發生勞動爭議。
3、因此,如果用人單位未明示拒絕支付報酬,或承認欠付勞動報,但未明確償付期日的,爭議發生時間應從勞動者追索之日起算,確定勞動爭議發生之日有二種情況:
(1)一是用人單位明示拒絕支付勞動報酬或承諾向勞動者支付勞動報酬的期間屆滿的,從該日起計算勞動爭議已發生。
(2)二是用人單位未明示拒絕支付勞動報酬,或承認欠付勞動報酬,但未明確償付期日的,勞動爭議發生之日從勞動者追索之日起算。只要出現以上二種情況之一,應視為勞動爭議已發生,勞動者應該在60日內申請勞動爭議仲裁,否則喪失勝訴權。
二、勞動爭議訴訟時效計算
1、訴訟時效期間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起計算。但是,從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長訴訟時效期間。
2、超過訴訟時效期間,當事人自願履行的,不受訴訟時效限制。
3、在訴訟時效期間的最後六個月內,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礙不能行使請求權的,訴訟時效中止。從中止時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訴訟時效期間繼續計算。
4、訴訟時效因提起訴訟、當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義務而中斷。 從中斷時起,訴訟時效期間重新計算。
5、規定按照小時計算期間的,從規定時開始計算。規定按照日、月、年計算期間的,開始的當天不算入,從下一天開始計算。
6、期間的最後一天是星期日或者其他法定休假日的,以休假日的次日為期間的最後一天。期間的最後一天的截止時間為二十四點。有業務時間的,到停止業務活動的時間截止。
⑷ 勞動爭議案件的訴訟時效
法律分析:自勞動爭議發生之日起六十日內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出書面申請,對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決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八十二條 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應當自勞動爭議發生之日起六十日內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出書面申請。仲裁裁決一般應在收到仲裁申請的六十日內作出。對仲裁裁決無異議的,當事人必須履行。第八十三條 勞動爭議當事人對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決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一方當事人在法定期限內不起訴又不履行仲裁裁決的,另一方當事人可以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⑸ 勞動爭議訴訟時效是多長時間
勞動爭議的訴訟時間是十五天,如果當事人對勞動爭議案件的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決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期滿不起訴的,裁決書就發生法律效力。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條
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一年。仲裁時效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
前款規定的仲裁時效,因當事人一方向對方當事人主張權利,或者向有關部門請求權利救濟,或者對方當事人同意履行義務而中斷。從中斷時起,仲裁時效期間重新計算。
第五十條
當事人對本法第四十七條規定以外的其他勞動爭議案件的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決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期滿不起訴的,裁決書發生法律效力。
⑹ 勞動爭議的訴訟時效是多久
勞動爭議的訴訟時效一般是十五日,當事人對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決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不予受理或者逾期未作出決定的,申請人可以就該勞動爭議事項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法律依據】
《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四十八條
勞動者對本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的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決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第五十條
當事人對本法第四十七條規定以外的其他勞動爭議案件的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決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期滿不起訴的,裁決書發生法律效力。
⑺ 法院審理勞動爭議案件的期限
法律分析:法院審理時間:向法院起訴後:審理期限一般是6個月,經院長批準的可以延長。1、勞動關系當事人之間因勞動的權利與義務發生分歧而引起的爭議,又稱勞動糾紛。2、有的屬於既定權利的爭議 ,即因適用勞動法和勞動合同、集體合同的既定內容而發生的爭議。3、有的屬於要求新的權利而出現的爭議,是因制定或變更勞動條件而發生的爭議。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條 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一年。仲裁時效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前款規定的仲裁時效,因當事人一方向對方當事人主張權利,或者向有關部門請求權利救濟,或者對方當事人同意履行義務而中斷。從中斷時起,仲裁時效期間重新計算。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當理由,當事人不能在本條第一款規定的仲裁時效期間申請仲裁的,仲裁時效中止。從中止時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時效期間繼續計算。勞動關系存續期間因拖欠勞動報酬發生爭議的,勞動者申請仲裁不受本條第一款規定的仲裁時效期間的限制;但是,勞動關系終止的,應當自勞動關系終止之日起一年內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