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法院任建新

法院任建新

發布時間: 2022-02-11 20:37:50

『壹』 最高人民法院和司法部的有關規定,發生宅基地糾紛後,當事人還可申請所在村、鎮的人民調解委員會調解處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簡稱最高法或最高院或高法院)成立於1949年10月22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審判機關。最高人民法院監督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專門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最高人民法院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負責。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有權罷免最高人民法院院長。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監督最高人民法院的工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院長的提請,任免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審判員、審判委員會委員和軍事法院院長。
第一百二十三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是國家的審判機關。
第一百二十四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設立最高人民法院、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軍事法院等專門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院長每屆任期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每屆任期相同,連續任職不得超過兩屆。
人民法院的組織由法律規定。
第一百二十五條 人民法院審理案件,除法律規定的特別情況外,一律公開進行。被告人有權獲得辯護。
第一百二十六條 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審判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
第一百二十七條 最高人民法院是最高審判機關。
最高人民法院監督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專門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上級人民法院監督下級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
第一百二十八條 最高人民法院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負責。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對產生它的國家權力機關負責。
第三十條 最高人民法院是國家最高審判機關。
最高人民法院監督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專門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
第三十一條 最高人民法院由院長一人,副院長、庭長、副庭長和審判員若幹人組成。
最高人民法院設刑事審判庭、民事審判庭、經濟審判庭和其他需要設的審判庭。
第三十二條 最高人民法院審判下列案件:
(一)法律、法令規定由它管轄的和它認為應當由自己審判的第一審案件;
(二)對高級人民法院、專門人民法院判決和裁定的上訴案件和抗訴案件;
(三)最高人民檢察院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提出的抗訴案件。
第三十三條 最高人民法院對於在審判過程中如何具體應用法律、法令的問題,進行解釋。
第三十五條 最高人民法院院長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選舉,副院長、庭長、副庭長、審判員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任免。
[編輯本段]【職責許可權】
(1)審判下列案件:法律、法令規定由最高人民法院管轄和它認為應當由自己審判的第一審案件;對高級人民法院、專門人民法院判決、裁定不服的上訴和抗訴案件;最高人民檢察院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提出的抗訴案件。
(2)核准死刑。殺人、強奸、搶劫、爆炸以及其他嚴重危害社會公共安全和社會治安判處死刑的案件的核准權,最高人民法院在必要時,可授權高級人民法院行使。
(3)監督地方各級人民法院和專門人民法院的審判工作。
(4)對各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如果發現確有錯誤,有權提審或指令下級法院再審。
(5)對刑法分則沒有明文規定的犯罪,在適用類推上,有核准權。
(6)對於在審判過程中如何具體應用法律等問題,進行解釋。
[編輯本段]【工作原則】
(1)平等原則。這就是說,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在司法上各民族一律平等,在適用法律上不允許有特權,不得有任何歧視。
(2)公開審判原則。人民法院審理案件,除涉及國家機密、個人隱私和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外,一律公開進行。
(3)辯護原則。被告人依法有權委託他人或由自己,在審判過程中對案件事實的認定和材料證據進行辯解。
(4)合議制。最高人民法院審判第一審案件,由審判員1—3人以及人民陪審員2—4人組成合議庭。審判上訴或抗訴案件,由審判員3—5人組成合議庭。合議庭由院長或者庭長指定審判員1人擔任審判長,成員權利平等。
(5)迴避制度。如果當事人認為審判人員對本案有利害關系或者其他關系不能公正審判,有權請求審判人員迴避,審判人員是否迴避,由院長決定。另一方面,如果審判人員認為自己與本案有利害關系或者其他關系,需要迴避時,報告院長決定。
(6)獨立審判原則。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規定獨立行使審判權,不受行政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的干涉。
[編輯本段]【司法解釋】
司法解釋是國家最高司法機關對司法工作中具體應用法律問題所做的解釋。司法解釋分為最高人民法院的審判解釋、最高人民檢察院的檢察解釋和這兩個機關聯合作出的解釋。審判解釋和檢察解釋有原則性分歧時,應報請全國人大常委會解釋或決定。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加強法律解釋工作的決議》規定:
凡關於法律、法令條文本身需要進一步明確界限或作補充規定的,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進行解釋或用法令加以規定。
凡屬於法院審判工作中具體應用法律、法令的問題,由最高人民法院進行解釋。凡屬於檢察院檢察工作中具體應用法律、法令的問題,由最高人民檢察院進行解釋。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的解釋如果有原則性的分歧,報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解釋或決定。
[編輯本段]【機構設置】

[編輯本段]〖立案庭〗
1、對最高人民法院辦理的各類案件進行立案。其中,對最高人民法院受理的各類第一、二審案件,死刑復核案件以及請示案件,最高人民檢察院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提出的抗訴案件,領導和領導機關批辦轉辦的各類申訴、申請再審案件,不服高級人民法院裁判的知識產權、海事、行政、執行、賠償申訴和申請再審的案件登記立案後轉有關庭(辦)處理。
2、審查不服最高人民法院生效裁判的各類申訴和申請再審案件,審查不服高級人民法院復查駁回、再審改判的刑事、民事(不含知識產權、海事等)申訴和申請再審案件,認為申訴無理的,予以駁回;符合立案條件的,移送審判監督庭審查處理。
3、審查處理未經高級人民法院復查、再審的不服基層人民法院、中級人民法院、高級人民法院刑事、民事(不含知識產權、海事等)申訴和申請再審的案件。對其中少數符合立案條件的,移送審判監督庭處理。
4、審查處理未經高級人民法院復查、再審的不服基層人民法院、中級人民法院知識產權、海事、行政、執行、賠償申訴和申請再審的案件。對其中符合立案條件的,移送有關庭(辦)處理。
5、處理非訴來信、采訪。
6、審理管轄爭議案件。
7、處理司法救助申請事宜。
8、對最高人民法院審理的各類案件進行審限流程管理。
[編輯本段]〖刑事審判第一庭〗
1、審判危害國家安全罪、危害公共安全罪、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危害國防利益罪、軍人違反職責罪等第一、二審案件,復核死刑案件。
2、審理相關的涉外內審案件。
3、審理涉外移管案件。
4、審理相關的因特殊情況在法定刑以下判處刑罰的復核案件;審理因特殊情況假釋的復核案件。
5、處理相關的死刑喊冤案件。
6、審查死刑備案材料。
7、辦理相關大案要案的協調、指導事宜。
8、指導全國法院的減刑、假釋工作。
[編輯本段]〖刑事審判第二庭〗
1、審判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侵犯財產罪、貪污賄賂罪、瀆職罪等第一、二審案件,復核死刑案件。
2、審理相關的因特殊情況在法定刑以下判處刑罰的復核案件。
3、處理相關的死刑喊冤案件。
4、辦理相關大案要案的協調、指導事宜。
[編輯本段]〖民事審判第一庭〗
1、審判第一、二審有關婚姻家庭、勞動爭議、不當得利、無因管理等傳統民事案件,房地產案件(包括房屋買賣、租賃、預售、按揭、開發合同案件,土地使用權出讓、轉讓合同案件,建築工程承包合同等案件);不動產相鄰關系案件,鄰地利用權案件以及其他不動產案件(包括山林、水利、草原、灘塗、鐵路、機場、公路、橋梁、港口、堤壩等不動產引起的案件。涉及以房地產及其他不動產為抵押的合同,其性質以主合同性質確定);農村承包合同案件;自然人之間、自然人與法人、其他組織之間的合同、侵權案件。
2、審理申請撤銷相關仲裁的案件。
3、審理適用特別程序的案件。
4、辦理相關的申請復議案件。
5、審批高級人民法院相關案件延長審限的申請。
6、指導人民法庭工作。
[編輯本段]〖民事審判第二庭〗
1、審判第一、二審國內法人之間、法人與其他組織之間的合同糾紛和侵權糾紛案件,審判第一、二審國內證券、期貨、票據、公司、破產等案件。
2、審理申請撤銷國內仲裁的案件。
3、辦理相關的申請復議案件。
4、審批高級人民法院相關案件延長審限的申請。
[編輯本段]〖民事審判第三庭〗
1、審判第一、二審著作權(包括計算機軟體)、商標權、專利權、技術合同、不正當競爭以及科技成果權、植物新品種權等知識產權案件。
2、審查處理不服高級人民法院生效裁判的知識產權申請再審案件以及少數立案庭移送的不服基層人民法院、中級人民法院生效裁判的知識產權申請再審案件。
3、辦理知識產權申請復議案件。
4、審批高級人民法院知識產權案件延長審限的申請。
[編輯本段]〖民事審判第四庭〗
1、審判第一、二審海事案件。
2、審判第一、二審法人之間、法人與其他組織之間的合同和侵權涉外、涉港澳台案件;審判第一、二審證券、期貨、票據、公司、破產等涉外、涉港澳台案件;審判第一、二審信用證案件。
3、審查申請撤銷、承認和強制執行國際仲裁裁決、外國法院判決的案件。
4、審查有關涉外仲裁條款效力的案件。
5、審查處理不服高級人民法院生效裁判的海事申請再審的案件及少數立案庭移送的不服中級人民法院和海事法院生效裁判的海事申請再審的案件、海事行政案件和有關海事扣船執行案件。
6、審批高級人民法院相關案件延長審限的申請。
[編輯本段]〖行政審判庭〗
1、審判第一、二審行政案件和行政賠償案件。
2、審查處理立案庭移送的不服高級人民法院生效裁判的行政申訴案件及少數立案庭移送的不服基層法院、中級人民法院生效裁判的行政申訴案件。
3、審判最高人民檢察院按照審判監督程序對下級人民法院作出的行政生效裁判提出抗訴的案件。
4、審查行政機關申請強制執行案件。
5、審批高級人民法院行政案件延長審限的申請。
[編輯本段]〖最高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辦公室〗
l、依法辦理應由本院賠償委員會受理的國家賠償案件。
2、審查處理不服高級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決定的賠償申訴案件及少數立案庭移送的不服中級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決定的賠償申訴案件。
3、辦理賠償委員會日常事務,執行賠償委員會決定事項。
[編輯本段]〖審判監督庭〗
1、審判最高人民檢察院按照審判監督程序對下級人民法院作出的刑事、民事(不含知識產權、海事等)生效裁判提出抗訴的案件;審判最高人民檢察院按照審判監督程序對本院各類生效裁判提出抗訴的案件;審判高級人民法院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改判死刑,報請本院核準的刑事案件;依法核准因被告人在死緩考驗期內故意犯罪,應當執行死刑的案件。
2、審查處理本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經立案庭審查認為符合立案條件的各類案件;審查處理經高級人民法院復查駁回或者再審改判,仍繼續向本院申訴、申請再審,經立案庭審查認為符合立案條件的刑事、民事(不含知識產權、海事等)案件;審查處理雖未經高級人民法院復查、但立案庭認為原審裁判符合立案條件的少數刑事、民事(不含知識產權、海事等)案件。
3、審查處理院領導、領導機關交辦的,不服本院生效裁判的各類案件,以及下級人民法院生效裁判的刑事、民事(不含知識產權、海事等)案件。
4、審批高級人民法院民事再審案件延長審限的申請。
[編輯本段]〖執行工作辦公室〗
1、執行最高人民法院一審生效法律文書及法律規定應當由最高人民法院執行的其他生效法律文書,必要時組織或參加下級法院重大疑難案件的執行工作。
2、辦理當事人對高級人民法院在執行過程中作出的拘留、罰款決定不服,按照民訴法的規定向本院申請復議的案件。
3、審查、監督立案庭移送的當事人或案外人提出的各級人民法院執行案件過程中存在違法執行或消極執行問題的執行案件。
4、協調處理法院間在跨省(自治區、直轄市)執行過程中發生的爭議案件;協調處理執行過程中突發的暴力抗法事件;協調處理高級人民法院報送的執行法院與公安、檢察、工商、銀行、稅務、海關、部隊等有關部門或其他執法機關在執行過程中發生沖突的案件。
5、組織全國法院統一的執行行動。
[編輯本段]〖研究室〗
1、辦理審判委員會會務,開展總結審判經驗的調研及辦理其他有關審判工作的事項。
2、起草司法解釋及有關組織、協調、編纂等工作。
3、起草綜合性文件、報告。
4、負責司法統計。
5、負責宏觀調查研究工作。
6、參與立法活動,研究、徵集對法律、法規規章草案的意見。
7、對下級人民法院和有關部門提出的法律適用問題進行答復。
8、辦理或協調辦理涉港、澳、台的法律事務。
9、指導少年法庭工作。
10、辦理人權方面的事務。
[編輯本段]【歷任院長、副院長】
沈鈞儒被任命為最高人民法院院長的通知書1949年9月—1954年9月(人民代表大會制之前) 院 長 沈鈞儒 副院長 吳溉之 張志讓 張蘇
1954年9月—1959年4月(第一屆全國人大期間) 院 長 董必武 副院長 高克林 馬錫五 張志讓
1959年4月—1965年1月(第二屆全國人大期間) 院 長 謝覺哉 副院長 吳德峰 王維綱 張志讓
1965年1月—1975年1月(第三屆全國人大期間) 院 長 楊秀峰 副院長 譚冠三 王維綱 曾漢周 何蘭階 邢亦民 王德茂 張志讓
1975年1月—1978年3月(第四屆全國人大期間) 院 長 江華 副院長 王維綱 曾漢周 何蘭階 鄭紹文
1978年3月—1983年6月(第五屆全國人大期間) 院 長 江華 副院長 王維綱 曾漢周 何蘭階 鄭紹文 宋光 王懷安 王戰平
1983年6月—1988年4月(第六屆全國人大期間) 院 長 鄭天翔 副院長 任建新 宋光 王懷安 王戰平 林准 祝銘山 馬原
1988年4月—1993年3月(第七屆全國人大期間) 院 長 任建新 副院長 華聯奎 林准 祝銘山 馬原 端木正
1993年3月—1998年3月(第八屆全國人大期間) 院 長 任建新 副院長 祝銘山 謝安山 高昌禮 唐德華 劉家琛 羅豪才 李國光 林准 華聯奎 端木正 王景榮 馬原
1998年3月—2003年3月(第九屆全國人大期間) 院 長 肖揚 副院長
2003年3月—2008年3月(第十屆全國人大期間) 院 長 肖揚 副院長
2008年3月— (第十一屆全國人大期間)院 長 王勝俊 副院長 沈德詠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東交民巷27號(郵政編碼:100745)
網址:http://www.court.gov.cn/

『貳』 1953年參政法院改名為什麼

摘要 您好親親,1953年2月1日,黃安縣人民法院正式改名為紅安縣人民法院。紅安縣人民法院正式走上獨立辦案,接受人民群眾監督,直接為紅安縣社會穩定經濟發展的新時期。

『叄』 求《新中國第一大案》觀後感

40年後的今天,將山、張子善重新曝光,不能不令人深思!
影片中正義和邪惡搏鬥,光明和齷齪較量,感人至深,我幾次情不自禁,淚洗滿面。諸多感慨中有三點印象最深:

中國的老百姓真好

中國人民以勤勞刻苦著稱於世。解放了的老百姓對解救他們跳出苦海的共產黨感恩戴德,情深義重。共產黨號令如山,老百姓群起響應。影片展示了河北地區一個挖河工程的情況:工地上的全體民工日夜兼程,挑燈夜戰,人拉肩扛,熱火朝天。糧食供應多次被扣留,十次就有七八次放空車回來,糧食發霉,缺斤短兩經常發生,老百姓忍飢受餓但毫無怨言,勒著褲腰帶繼續幹活。
他們體諒國家的難處,主動分擔政府的困難。世界上哪有這樣好的老百姓?

過去的幹部真棒

過去的幹部真棒 在人來人往的工地上,有誰分得清誰是平頭百姓,誰是縣委書記? 周大興和工地上的民工一樣,一樣的忍飢受餓,一樣的挑土抬筐,沒有開小灶,沒有吃偏飯......如果說縣委書記和老百姓有什麼不同,就是吃得比別人少,乾的比別人多。別人挑兩個筐,他挑四個筐。一年苦到頭,盼到一頓餃子,別人吃掉了,他卻讓給了一位失明的老人。
他在飢餓中倒下去,他在人民心中立起來。工地上老少中青全體民工,長跪不起在周大興的墳前,以最古老最傳統的禮節,表達人民群眾對黨的好乾部周大興的懷念和崇敬的心情。鏡頭不是很多,但是像周大興、林克儉一身正氣、兩袖清風、與人民同甘共苦的領導幹部形像便聳立在觀眾心頭。
做官做到周大興、林克儉這個份上,才配做共產黨的領導;如果我們有像周大興、林克儉這樣一大批黨的好乾部,又有什麼可以難倒今天的中國人呢? 改革開放又有什麼不成功的呢?
人們不無遺憾地說:現在這樣的官不多!

黨的紀律嚴明

黨的紀律嚴明
攀登,很難,幾十年東征西殺,用鮮血鑄就了"人民功臣"的光環;墮落,很快,才一兩年時間,就墮落成不顧人民死活的貪污變節分子,成為人民的罪人......
天津地委書記山、專員張子善犯了罪,一個嚴肅的問題提到全黨、全國人民面前。能不能對在槍林彈雨中立過功勞的幹部將功補過?能不能對這樣的高級幹部網開一面,手下留情? 黨中央、毛主席嚴明黨紀國法,不殉私情,將權傾一時、腐化墮落的山、張子善繩之以法,處於極刑,成為新中國歷史上一個不可多得的反面教材,以示後人。
今日的山、張子善為數不少。他們貪贓枉法、目無法紀到無以復加的程度;他們侵吞國家財物、收受賄賂到喪心病狂的地步,中國的老百姓對此痛心疾首,義憤填膺!走出影院的觀眾七嘴八舌議論紛紛,都說不是看看電影、受受教育的時候了,而是要動真的,來硬的,殺一儆百,以正視聽的時候了。
40年前的山、張子善殺得? 今天對那些不殺不足以平民憤的罪大惡極的犯罪分子就殺不得?最高人民法院院長任建新最近指出:加強審判,嚴處大案要案,不管涉及到什麼人,無論他職務多高,地位多顯赫,就要堅決抓到底,查個水落石出,依法懲處。全國人民拭目以待: 倒要看看這些完全喪失了共產黨人氣味,肆虐人民心靈的人的可恥下場!
不知今天的大大小小的山、張子善抱著一種怎樣的心情觀看此片,是不是從山、張子善墮落的軌跡中依稀看到自己的影子,因此嚇出一身冷汗,心靈有所震顫? 隨著兩聲清脆的槍響,是不是喚起他們人格、良知與黨性的覺醒?從此惡行有所收斂? 還是壓根就沒當回事,覺得不過隔靴撓癢, 嚇唬嚇唬膽小怕事的而已!

『肆』 二審不服怎麼辦還能上訴嗎

二審法院才有可能進行處理,進行調解或讓你們另行起訴。

第三,你們事後才知道買房的是中介公司的員工,有串通欺詐的嫌疑,如果能證明其中存在欺詐那麼合同無效,你們不用承擔任何責任。

而且找到的證據屬於新證據,符合再審條件,有很大希望再審。

查找證據或其他訴訟活動都要有專業人士實際操作,從你的描述來看,你們從一開始就一直處於被動,因為很多關鍵地方沒有抓緊時間主張權利。

如果要申請再審或申訴或想在二審中爭取一下,就委託一個代理人或者代理律師

畢竟搜集證據或進行訴訟靠解答是不行的。

可以依法解除合同,但注意你們在知道解除事由後是否及時向對方主張解除 。

另外你們決定不賣房是因為對方長時間不給提供銀行審批手續,導致市場變化,如果繼續履行合同顯失公平,這種情勢變更導致的不利後果,應該由不履行先負義務的對方承擔,即你們主張解除合同。

你們如果未在一審中提起類似主張進行反訴,在二審進行中另行提起訴訟是不行的,只能在二審中向審理案件的法院提起反訴或增加訴訟請求。

(4)法院任建新擴展閱讀:

二審又稱上訴審程序,是第二審人民法院根據上訴人的上訴或者人民檢察院的抗訴。

就第一審人民法院尚未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或裁定認定的事實和適用法律進行審理時,所應當遵循的步驟和方式方法。

根據《刑事訴訟法》第189條至191條的規定,第二審法院對不服第一審判決的上訴、抗訴案件進行審理後,應按先列情形分別作出處理:

1、原判決認定事實正確,證據確實、充分,適用法律正確,量刑適當的,應當裁定駁回上訴或抗訴,維持原判。

2、原判決認定事實沒有錯誤,但適用法律有錯誤或者量刑不當的,第二審法院應當撤銷原判,重新判決,並在判決中闡明改判的根據和理由。

3、原判事實不清楚或者證據不足的,可由二審法院查清事實後改判,也可以裁定撤銷原判,發回原審法院重新審判。

4、發現一審法院有下列違反法律規定的訴訟程序之一的,應當裁定撤銷原判,發回原審人民法院重新審判:

(1)違反法律有關公開審判的規定的。

(2)違反迴避制度的。

(3)剝奪或者限制了當事人的法定訴訟權利。

(4)審判組織的組成不合法的。

(5)其他違反法律規定的訴訟程序,可能影響公正審判的。

『伍』 關於法律

承認法官的有限自由裁量權不會有損法律的確定性
法官自由裁量權的存在是因為:1.法律沒有明文規定。2.法律雖有規定,但它的規定過於原則、模糊。3.法律規定本身就有矛盾。4.法律雖有規定,但是由於新的情況的出現,適用這一規定明顯不合理。由於上述情況的出現,法官不能准確運用法律去解決問題,就需要法官進運用自由裁量權進行一定的辯證推理。
正是由於法官自由裁量權的存在,才讓很多疑難案件得以解決。在實際中,法官自由裁量權的實施是根據一定的價值觀和法律信念進行選擇。他必須從政策、公理、公共道德、習俗等方面出發,綜合考慮與平衡,在相互沖突的價值之間確定處於優先地位的價值。可見這並不是法官的任意司法。由此也是對法律的確定性進行的保障。

『陸』 民事訴訟問題探討!法律人進!

古代聖人以「孝道」為修身根本,陋棄象「小人」樣的「不平則鳴」。由於這種風氣一度成為風尚,所以爭訟被人所看不起而起到一種凈化社會的作用;而現代的人由於進入「市場經濟」,人們熙熙為利而來、攘攘奔利而去,形成一種斤斤計較的風氣,社會道德的公同性和秩序又未得到有效的組織發揚並形成自覺,動不動就各自站在偏倚的「理」上來動腦鑽風求利……自然,「不恥爭訟」不再受「人生成本」的道德自覺所衡量而利令智昏,其的數量就會多了起來,給社會造成很大壓力並倒退。為解決這個問題,除法律人員在程序上多用「說道」來化解矛盾外,關鍵的是要想法使人們的道德成本意識變成自覺,在每發生事故之初,就自覺的運用「爭訟多凶」的原理來控制自我,這樣才可減少訴訟的量不斷呈幾何級別上升。

『柒』 任建新當過政法委書記嗎

當過的。
任建新,1925年8月生,山西汾城(今襄汾)人,1948年6月加入 中 國 共 產 黨 並 參加工作,北京大學工學院化學工程系肄業,律師。
曾任 中 共 中 央 政 法 委 員 會書記,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全國政協副主席。中 共 中 央 委 員 , 中 央 書 記 處 書 記 。

『捌』 中國國際法學會的理事成員

名譽會長
任建新(全國政協原副主席、最高人民法院原院長)
史久鏞(國際法院原院長)
王厚立(外交部法律顧問、外交部條法司原司長)
會長
李適時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主任,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常務副會長
饒戈平(北京大學教授)
劉振民(外交部長助理)
曲星(外交學院副院長)
兼職副會長
周忠海(中國政法大學法學教授、研究生院副院長)
尚明(商務部條法司)
黃進(現任中國政法大學校長)
劉楠來(中國社科院法學所)
金克勝(外交學院國際法系)
李兆傑(清華大學法學院)
秘書長
秦曉程(外交學院)
常務理事
(包括上述學會會長、常務副會長、副會長、秘書長在內):
趙秀文(人民大學)王傳麗(女,中國政法大學)李保東(外交部)
鍾建華(外交部領事司)高之國(國家海洋局)董世忠(復旦大學)
張勇(南開大學)董立坤(深圳大學)陳致中(中山大學)
王獻樞(中南政法學院)李金榮(西南政法學院)朱攬葉(女,華東政法大學)
曾令良(武漢大學)曾華群(廈門大學)李勇(中國貿促會法律部)
江國青(外交學院)陶正華(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李鳴(北京大學法學院)
朱文奇(人民大學法學院)凌兵(香港城市大學)王小耘(上海小耘律師事務所)
張緒生(北京競天律師事務所)王紅松(北京仲裁委員會)周洪鈞(華東政法大學)
周漢民(上海世博會展覽事務局)趙建文(中國社會科學院)
學會高級顧問、學會顧問
汪道涵 馬駿端木正邵天任 費宗禕
羅豪才 朱曾傑 徐鶴皋 魏家駒 潘抱存
蘭明良 許光建 梁西趙維田盛愉
陳公綽 邵津 賀其治 黃嘉華 沈韋良
吳煥寧 邵循怡 鄭成思 徐振翼 高爾森
高樹異劉文宗唐厚志范國祥畢季龍
謝啟美 陳平初 李道豫 史久鏞 任繼聖
姚壯 湯宗舜 沈達明 陳魯直 郭日齊
郭壽康 錢驊 陳安 鄭兆璜 丘日慶 歐陽楚屏
理事名單
(理事候選人均由本人所在單位根據學會提出的條件和名額推薦)
丁麗柏

重慶西南政法大學國際法教研室
萬鄂湘

武漢大學法學院國際法研究所
王玫黎

西南政法大學國際法教研室
劉仁山

中南政法學院國際經濟法
朱崇實

廈門大學法學院
余勁松

武漢大學法學院
李仁真

武漢大學法學院國際法系
楊澤偉

中南政法學院國際經濟法系
肖永平

武漢大學國際法研究所
鄒立剛

中南政法學院
陳治東

華東政法學院國際法系
周洪鈞

華東政法學院國際法系
徐崇利

廈門大學法律系
謝石松

中山大學法律系
慕亞平

中山大學法律系
王可菊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所
陶正華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所
楊力軍

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所
李旺

清華大學法學院
叢文勝

軍事科學院軍制部
趙少群

貴州大學法律系
柯良棟

公安部法制局
劉錦

海南大學
韋經建

吉林大學法學院
車丕照

清華大學法學院
呂岩峰

吉林大學法學院
劉世元

吉林大學法學院
洪莉萍

上海政法管理幹部學院(上海大學法學院)
浦偉良

上海政法管理幹部學院
秦曉程

外交學院
葉興平

深圳大學法學院
高智華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法律系
邵沙平

武漢大學法學院
賈午光

司法部律師公證工作指導司
何敏

司法部律師公證工作指導司涉外涉港澳台處
劉偉民

中國民航管理幹部學院
王雪江

中國民航總局安全技術中心
夏興華

民航總局體改法規辦公室
李培傳

國務院法制辦
李建

國務院法制辦公室政法勞動社會保障法制司
吳浩

國務院法制辦公室財政金融法制司
回滬明

最高人民法院
李健

最高人民法院經濟庭
邵文虹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
賀慶

國家法官學院
顧經儀

上海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
王 慧

北京大學法學院
龔刃韌

北京大學法學院
余敏友

武漢大學法學院
白桂梅

北京大學法學院
邵景春

北京大學法學院
黃亞英

西北政法學院國際法系
王浩

西北政法學院法學四系
劉曉蜜

河北大學法律系
王叔良

上海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國際法室
王生長

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
陳波

中國貿促會法律部中國海事仲裁委員會
高宗澤

中華全國律師協會
馮秀梅

同上
朱洪超

上海市聯合律師事務所
劉大力

上海市通力律師事務所
戰寧

北京時代律師事務所
肖微

北京君合律師事務所
謝思敏

信利律師事務所
韓小京

北京通商律師事務所
葉蓁

外交部領事司
張軍

外交部國際司
高燕平

駐美使館
黃惠康

外交部條法司
胡志強

外交部條法司
王宗來

外交部條法司
王曉渡

外交部條法司
尹玉標

外交部條法司前司長
王淑芬

外交部條法司
蘇偉

駐聯合國代表團
馬亞歐

外交部條法司
徐宏

外交部條法司
段潔龍

外交部條法司
劉大群

外交部條法司
高風

外交部條法司
李燕端

外交部條法司
王海英

煙台大學法律系
吳雙全

蘭州大學法律系
黃瑞

江西南昌大學政法學院
陳立虎

蘇州大學法學院
劉健

湘潭大學法學院
徐天錫

上海市法學會
馬曉玲

安徽大學法學院
王在邦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所政治研究室
張靈強

山東青島大學文學院法律系
張恆山

中共中央黨校政法部
沈秋潮

中央軍委法制局
趙建文

鄭州大學法學院
宋永新

浙江大學法學院
陳寒楓

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辦公室
周衛國

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辦公室條法處
吳慧

國際關系學院國際政治系
周建海

中國政法大學
劉廷吉

中國政法大學研究生院
佟連發

遼寧大學法學院
張文彬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
董安生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
牛文軍

內蒙古大學法學院
劉金科

東北財經大學法律系國際經濟法教研室
劉滿達

寧波大學法學院
周曉燕

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條約法律司
萬國華

南開大學國際經濟法研究所
程寶庫

南開大學法政學院
江國青

外交學院
劉慧珊

外交學院
盧松

外交學院
許軍珂

外交學院
許建中

外交學院
任超英

中國民航總局航空安全中心
吳高盛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研究室
梁淑英

中國政法大學國際法教研室
黃丹涵

中國建設銀行法律部
許衛凌

中國司法雜志社
張慶珍

山西大學法學院
湯樹梅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
江偉鈺

南京審計學院
周健

外交部
趙永琛

公安大學科研處

『玖』 最高人民法院的歷任院長分別是誰

1、沈鈞儒(1949年10月—1954年9月)

浙江嘉興人,字秉甫,號衡山。清末進士。早年留學日本。回國後參加辛亥革命。1912年加入中國同盟會。五四運動期間,撰文提倡新道德、新文化。曾任國會議員、廣東軍政府總檢察廳檢察長、上海法科大學教務長。

2、董必武(1954年9月—1959年4月)

董必武(1886年3月5日-1975年4月2日),原名董賢琮,又名董用威,字潔畲,號壁伍。湖北黃安(今紅安)人。曾任中共六屆中央委員,七、八、九屆中央政治局委員,十屆中央政治局常委。

3、謝覺哉(1959年4月—1965年1月)

謝覺哉(1884年4月27日——1971年6月15日),字煥南,別號覺哉,亦作覺齋。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延安五老」之一、著名的法學家和教育家、傑出的社會活動家、法學界的先導、人民司法制度的奠基者。

4、楊秀峰 (1965年1月—1975年1月)

楊秀峰(1897年2月27日—1983年),原名碧峰,字秀林。1897年出生於直隸省(河北)遷安縣楊團堡村的一個書香門第。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傑出的教育家、法學家,我國公安政法戰線的傑出領導人。全國解放後,任河北省人民政府主席,高教部部長,教育部部長,最高人民法院院長。

5、江華 (1975年1月—1975年3月)

江華(1907年8月1日-1999年12月24日),原名虞上聰,曾用名「黃琳、黃春」,瑤族,1907年8月1日出生,湖南省江華瑤族自治縣大石橋鄉鷓鴣塘村人。曾任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共浙江省委書記、第一書記、浙江省政協主席、浙江省軍區政委、中國最高人民法院特別法庭庭長。1975年1月-1978年3期間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長。

6、江華 (1975年3月—1983年6月)

江華(1907年8月1日-1999年12月24日),原名虞上聰,曾用名「黃琳、黃春」,瑤族,1907年8月1日出生,湖南省江華瑤族自治縣大石橋鄉鷓鴣塘村人。曾任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共浙江省委書記、第一書記、浙江省政協主席、浙江省軍區政委、中國最高人民法院特別法庭庭長。1975年1月-1978年3期間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長。

7、鄭天翔(1983年6月—1988年4月)

鄭天翔(1914.09.09~2013.10.10),男,曾用名鄭庭祥,內蒙古自治區(原綏遠省)涼城縣人,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政法戰線的傑出領導人,原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最高人民法院院長,中共第七次、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第五屆全國人大代表。

8、任建新 (1988年4月—1993年3月)

任建新,1925年8月生,山西汾城(今襄汾)人,1948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並參加工作,北京大學工學院化學工程系肄業,律師。曾任中共中央政法委員會書記,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共中央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

9、任建新 (1993年3月—1998年3月)

任建新,1925年8月生,山西汾城(今襄汾)人,1948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並參加工作,北京大學工學院化學工程系肄業,律師。曾任中共中央政法委員會書記,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共中央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

10、肖揚 (1998年3月—2003年3月)

男,漢族1938年8月生,廣東河源人,1966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62年1月參加工作,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畢業,大學學歷。2008年12月被推選為中國法官協會名譽會長。中共第十五屆、十六屆中央委員。

11、肖揚 (2003年3月—2008年3月)

男,漢族1938年8月生,廣東河源人,1966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62年1月參加工作,中國人民大學法律系畢業,大學學歷。2008年12月被推選為中國法官協會名譽會長。中共第十五屆、十六屆中央委員。

12、王勝俊 (2008年3月—2013年3月)

王勝俊,男,漢族,1946年10月生,安徽宿州人,1968年9月參加工作,1972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合肥師范學院歷史系畢業,大學學歷。中共十八屆中央委員。曾任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13、周強 (2013年3月—2018年3月)

周強,男,漢族,1960年4月生,湖北黃梅人,1976年8月參加工作,1978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西南政法學院研究生院民法專業畢業,研究生學歷,法學碩士學位。現任中共十九屆中央委員,最高人民法院院長、黨組書記、審判委員會委員,首席大法官。

14、周強 (2018年3月—今)

周強,男,漢族,1960年4月生,湖北黃梅人,1976年8月參加工作,1978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西南政法學院研究生院民法專業畢業,研究生學歷,法學碩士學位。現任中共十九屆中央委員,最高人民法院院長、黨組書記、審判委員會委員,首席大法官。

『拾』 中國法律服務(香港)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1987年12月15日,中國法律服務(香港)有限公司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司法部批准,在香港注冊設立。公司遵循中央「一國兩制」方針和香港《基本法》,秉持公正、客觀、嚴謹的宗旨,認真履行職責,竭誠為內地和香港居民、機構提供跨境法律服務。公司致力於增進內地與香港的法律交流,促進兩地司法機構、法律服務機構的聯系與合作;積極參與內地和香港澳門特區、台灣地區以及世界其它國家和地區的法律交往和民商事活動;研究兩地間在「一國兩制」下,因不同法律制度產生的沖突及解決機制,為促進和保障內地同香港民商事往來健康有序進行提供意見。1992年,根據中國委託公證業務發展的需要,公司設立公證文書審核轉遞辦公室,對司法部委託的香港律師出具的發往內地使用的公證文書進行審核加章轉遞。1994年,為溝通和加強兩地法律人員深層次交流,向世界介紹中國民主法治建設和實施「一國兩制」的法律保障制度,公司創辦了《中國法律》雜志。時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長任建新為雜志題寫了刊名,時任司法部部長肖揚撰寫了發刊詞。1997年,公司在香港律師會注冊合夥制的中國法律律師事務所,以香港為基地提供跨域中國法律服務。2007年和2009年,為了更好的服務在香港的中資企業,公司先後協助香港中國企業協會籌備和成立了法律專業委員會和商事調解委員會。根據香港中國企業協會的安排,公司董事長任兩個委員會的主任委員(主席),公司承擔兩個委員會的秘書處工作。

熱點內容
陳維崧律師 發布:2025-05-26 09:53:51 瀏覽:878
司法考試考新的民法典嗎 發布:2025-05-26 09:46:15 瀏覽:634
湖南勞動法病假工資標准 發布:2025-05-26 09:45:40 瀏覽:577
經濟法的考試試卷A卷 發布:2025-05-26 09:30:25 瀏覽:65
雙流法院東升法庭 發布:2025-05-26 09:21:32 瀏覽:90
物流公司網點規章制度 發布:2025-05-26 09:21:26 瀏覽:141
道德犯罪案 發布:2025-05-26 09:06:19 瀏覽:182
動漫公司辦公室規章制度 發布:2025-05-26 09:03:13 瀏覽:922
物業公司配電室操作規章制度 發布:2025-05-26 08:51:14 瀏覽:914
行政法對盤問的規定 發布:2025-05-26 08:51:11 瀏覽: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