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法治思維法院

法治思維法院

發布時間: 2022-02-17 04:00:21

① 法律方法是法治思維的基本要素

所謂法律思維方式,是指按照法律的規定、原理和精神,思考、分析、解決法律問題的習慣與取向。在通常情況下,法律問題往往還包含著政治、經濟或道德問題,可以從道德的、經濟的、政治的角度來思考和處理,但一旦這些問題被納入法律調整的范圍,就應當按照法律的規定、原理和精神來思考與處理。
在相當多的情況下,按照法律思維思考與處理問題,與按照道德思維、經濟思維或政治思維思考與處理問題,會得出相同或相似的結論,但在某些情況下,則可能得出不同的結論。
例如,欠債還錢是幾乎所有社會普遍通行的一項道德原則。法律保護債權人的合法權利,但法律中有訴訟時效的規定。
按照我
國《民法通則》的規定,債權人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債權的訴訟時效為二年。也就是說,如果債權人在二年內既沒有向法院起訴債務人,也沒有向債務人提出還債要求,而且債務人也沒有表示要償還債務,那麼債權人的債權就不再受法律保護。法律雖然不強迫債務人履行義務,但並不反對債務人自行履行,因為從道德上說,一項債務不論過了多長時間,債務人都有義務償還。在此類情況下,法律思維與道德思維之間即產生了沖突。必須強調的是,在對法律問題的思考與處理上,法律思維應當優先,不能用道德的原則和道德評價取代法律的規則和評價。

② 試從法治思維的角度論述「欠債還錢,天經地義」的觀點成立嗎為什麼

1、對。欠債還錢是天經地義的,也是法律明確規定的。
2、根據《民法通則》的規定,債務應當償還,拒不償還的,由法院判決強制償還。暫無償還能力的,可以與債權人協商或者經法院裁決分期償還。
《民法通則》第一百零八條 債務應當清償。暫時無力償還的,經債權人同意或者人民法院裁決,可以由債務人分期償還。有能力償還而拒不償還的,由人民法院判決強制償還。

③ 如何提高法治思維及依法履職能力

一、深化法院司法功能,維護黨的執政地位。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今天,人民法院地位更加凸顯,責任更加重大,任務更加繁重,使命更加光榮,所以要進一步增強做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者推動者的責任感緊迫感,拓展和深化人民法院的司法功能作用,維護黨的執政地位,著力把各項工作和目標任務落到實處,力促憲法法律正確實施,推動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堅守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最後一道防線,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二、加強司法公信建設,提高法院司法權威。司法公信力要靠一個個具體案件的公正審判來積累,案件的處理是否公正是人民群眾認知司法、理解司法、評價司法、信任司法的直接依據。人民法院必須以公正立公信,嚴格依法辦案。司法裁判失去公正,高效就沒有意義,權威也就難以樹立;司法裁判不講效率,案件久拖不決,公正也會大打折扣;司法裁判沒有權威,即使辦理的案件再多,也不能起到定紛止爭的作用。要深刻把握公正、公信、高效、權威之間的辯證關系,堅持統籌兼顧,協調推進。
在工作中,要以解決制約司法公正、影響司法能力的深層次問題為重點,充分發揮基層法院、人民法庭的優勢和作用,加大司法便民惠民工作力度,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多元司法需求,深化新一輪司法公信建設,提高司法公信權威,努力使人民法院辦理的每一起案件都經得起法律、人民和歷史的檢驗。
三、強化依法辦事意識,提高依法履職能力。依法履職、依法辦事,是黨員幹部執政為民、立黨為公的起碼要求。在新形勢下,黨員幹部承載著更為重要的責任,要對得起自己的「烏紗帽」,對得起百姓的期望,對得起國家的信任。因此,要提高黨員幹部依法履職的能力,必須加強黨性修養、強化依法辦事意識,注重實踐鍛煉、提高依法辦事能力,完善監督機制、營造依法辦事氛圍。
四、完善監督制約機制,有效規范權力運行。權力失去制約必然導致腐敗,提高依法履職能力,既要靠黨員幹部的高度自律,又要靠監督機制的制約。黨員幹部在缺乏有效監督的條件下,是很容易犯錯誤的,依法辦事也是難以保持的。腐敗的本質是權錢交易,研究腐敗問題就要研究權力,解決腐敗問題就要健全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機制,防止人民賦予的權力崗位化、崗位形成的權力個人化、個人掌握的權力商品化,從源頭上鏟除腐敗現象滋生蔓延的土壤。必須從加強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入手,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使幹部不想腐敗、不能腐敗、不敢腐敗,把反腐倡廉建設提高到新水平,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因此,健全完善一套行之有效的監督機制和辦法意義重大,只有充分運用監督機制加強自身建設,才能有效規范權力的運行。

④ 談談如何將法律常識,法治思維,法治風尚等在教育教學

在實際工作中,高校的管理者還應身體力行,把法治思維方式運用到管理工作中。高校管理者制定決策、辦事情的過程、步驟、方式、時限等也應符合法律、法規規章的要求。在關系學生重要利益的事項上,尤其在學生違紀處理、宿舍使用、學籍事務等方面,切忌利用手中權力資源,輕視甚至漠視大學生權利保障。要做到信息公開,使學生在正式程序中獲得表達民主願望的機會,消除學生對規章制度的抵抗情緒,進而樹立大學生對法治的信心。
高校領導幹部必須發揮遵法守法示範作用,領導幹部帶頭模範守法是建設法治校園的關鍵。高校領導幹部必須牢固樹立有權力就有責任,有權利就有義務的觀念,自覺接受監督。高校要加強依法治校,堅持校務公開,保障學生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為大學生參與高校管理提供條件。高校的管理水平和法治狀況會直接影響大學生對法治的信念,進而影響大學生法治思維。高校管理者要秉承依法治校,努力實現高校管理的法治化,營造校園法治氛圍。
思想道德素質和法律素質是人的基本素質。在大學學習中,不僅要重視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培養,更要加強法律素質培養。法律素質指人們學法、遵法、守法的素養和能力。掌握必備的法律知識,樹立法律理念,才能養成法治思維方式。
培養大學生的法律素質要求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轉變教學觀念,將以往重視法律知識講授轉變為使學生增強法律意識,領會法律精神,以及法治思維方式的培養。對在校大學生來說,即使有再多的學時分配,也不能讓學生完全掌握我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法律條文具體內容,因此,要求授課教師努力改革和探索課堂教學方式和方法。由於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法治思維方式等內容相對比較抽象和枯燥,採用傳統講授科學知識的教學方法必然會成為空洞簡單的說教,無法激發學生學習法律培養法治理念的興趣。在課程講授過程中,應把思想道德素質與法律素質的培養結合起來,而不能完全界限分明地為完成教學任務而講道德和講法律。
法治思維是一種在法律實踐中訓練、培養和應用的思維方式。只是靠學習、記憶法律知識,脫離具體的法律生活和法律實踐,不可能養成法治思維方式。只有通過參與各種法律活動,在法律實踐中運用法律知識和方法思考、分析、解決法律問題,才能養成自覺的法律思維習慣。隨著我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進程不斷推進,大學生參與法律實踐的機會和途徑越來越多。如可以通過網路參與法律徵集意見討論,可以申請參加法律聽證會,可以參加法院公開審判的旁聽,在實際生活中可以合法行使監督的權利,等等。

⑤ 30元的官司如何體現法治思維的

沒有用,法院不會受理的

⑥ 如何法治思維法治方式依法依紀安全文明辦案

依紀依法安全文明辦案,並不是一句空話,更不是一句口號,而是需要我們各級紀檢監察機關予以高度重視,需要我們辦案人員一絲不苟地加以貫徹落實,因此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要做到依紀依法安全文明辦案,必須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具體工作。
1、牢固樹立正確的執紀辦案觀念。觀念決定思路,思路決定出路。要做到依紀依法安全文明辦案,必須樹立正確的執紀辦案觀念。現實中,存在著「為了查案而查案」的錯誤辦案觀念,機械地認為查案越多越好。在這樣錯誤辦案觀念的影響下,是絕對不可能做到依紀依法安全文明辦案的。要做到嚴格依紀依法安全文明辦案,無論是領導幹部還是辦案人員,樹立正確的執紀辦案理念,堅持查實問題、懲治腐敗是成績,澄清是非、保護幹部也是成績,要把查辦案件放到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中把握,堅決查處破壞改革、阻礙發展、影響穩定的違紀違法案件,為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提供堅強的政治和紀律保證。
2、加強案件查辦工作的制度建設。制度建設是保證。要做到依紀依法安全文明辦案,必須加強案件查辦工作的制度建設。要建立健全案件查辦工作的相關制度,細化辦案環節的程序規定,明確辦案人員有關安全文明辦案的職責規定等。通過建章立制,使辦案人員有章可循,安全責任落實到人、安全措施落實到位,確保案件查辦工作順利進行、有序推進。一是建立健全線索排查管理制度,規范線索排查的方式方法,實行案件線索管理、移送、運行的有序化。實施案件線索集體排查制度,優化案件線索質量。集體排查方式,可以充分利用綜合分析的作用,發揮集體智慧,優化從各個途徑集中來的線索,發揮線索本身最大的效益和附加值。建立「違紀違法案件線索庫」,集中管理案件線索。建立「違紀違法案件線索庫」有利於線索的集體排查,有利於線索的統計分析,有利做好線索的保密工作。案管室要加強與公安、檢察、法院、審計及行政執法機關的聯系,與本部門各職能室、各下級紀檢監察組織及派駐紀檢監察機構聯系,及時收集和儲存案件線索,實行動態管理。完善案件線索排查移送協作機制,規范案件排查移送。案件線索的來源是多方面的,如何將這些線索及時收集和按規定辦理,關鍵在於形成有效的案件線索排查移送機制,落實和強化反腐敗協調小組各成員單位移送線索的責任,規范移送程序和移送方式。二是建立健全案件辦理工作制度,把嚴格依紀依法辦案的要求貫穿到辦案的各個關鍵環節,實現辦案工作的規范化。辦案工作制度是辦案人員查辦案件的必須遵循的制度,是評審案件質量的依據,是實施監督檢查的規定性條文,要努力規范辦案流程,增強辦案工作的程序性。建立程序化的查案工作機制,包括初核、立案和處理的審批程序,調查取證程序,審理程序,處分決定執行程序等,這些程序是規定也是細節,須認真落實。強化辦案法規制度的執行,增強辦案工作的法制性。執行辦案制度,在法律法規內履行紀檢監察機關的查辦案件職責,是建設法制國家的必然要求。三是建立健全案件監督檢查制度,嚴格案件考評監督制約機制,實行監督檢查的全程化。強化內部監督制約機制,建立辦案責任制,明確案件辦理人員之間的關系和應負的責任,保證辦案人員職責分明,責任明確。建立辦案回訪制,對案件辦理人員遵守辦案紀律的情況進行事後了解,促進廉潔辦案和文明辦案。建立辦案人員責任追究制,對案件辦理人員的違紀違法行為進行責任追究。打破辦案封閉模式,主動接受社會各界和廣大幹部群眾的監督,這有利於發揮案件查辦工作的社會綜合效應,對於拓展紀檢監察機關的辦案思路,提高紀檢監察機關的辦案水平,嚴格紀檢監察機關依紀依法辦案行為有著廣泛而深刻的意義。

⑦ 如何培養社會主義法治思維

法治理念是理性化的法治觀念,是指導人們進行法治實踐的思想基礎、基本原則和價值追求大學生應當自覺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以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為指導積極參與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實踐,為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作出應有的貢獻。

(1)樹立法治理念的重要的意義:1.有利於促進正確法治觀念的形成;2.有利於理解法律的內在精神;3.有利於養成依法辦事的行為習慣

(2)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基本內容:1.依法治國;2.執法為民;3.公平正義;4.服務大局;5.黨的領導

(3)法治思維方式的基本含義和特徵:
基本含義:指人們按照法治的理念、原則和標准判斷、分析和處理問題的理性思維方式。 特徵:1.法律至上;2.權力制約;3.人權保障;4.正當程序

(4)正確理解法治思維方式認識和把握幾種關系:1.民主與法治的關系;2.權利與權力的關系;3.權利與義務的關系;4.自由與平等的關系;5.實體與程序的關系

(5)培養法治思維方式的途徑:1.學習法律知識;2.掌握法律方法;3.參與法律實踐

(6)案例:王老漢的兒子是一橫行鄉里的惡霸,在鄉里民憤極大,而在家裡他對王老漢也是動輒打罵 ,一次,他向王老漢要錢出去讀博未果,將王老漢暴打一頓,然後揚長而去,晚上又喝得大醉回家,這時王老漢越想越氣,用菜刀將兒子砍死,然後去公安機關自首,從公安機關立案開始一直到法院審判階段,鄉民們都在不斷為王老漢請願,要求對其從輕處罰並且認為王老漢的行為是大義滅親之舉。

⑧ 法律方法是法治思維的基本要素

所謂法律思維方式,是指按照法律的規定、原理和精神,思考、分析、解決法律問題的習慣與取向。在通常情況下,法律問題往往還包含著政治、經濟或道德問題,可以從道德的、經濟的、政治的角度來思考和處理,但一旦這些問題被納入法律調整的范圍,就應當按照法律的規定、原理和精神來思考與處理。在相當多的情況下,按照法律思維思考與處理問題,與按照道德思維、經濟思維或政治思維思考與處理問題,會得出相同或相似的結論,但在某些情況下,則可能得出不同的結論。 例如,欠債還錢是幾乎所有社會普遍通行的一項道德原則。法律保護債權人的合法權利,但法律中有訴訟時效的規定。按照我 國《民法通則》的規定,債權人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債權的訴訟時效為二年。也就是說,如果債權人在二年內既沒有向法院起訴債務人,也沒有向債務人提出還債要求,而且債務人也沒有表示要償還債務,那麼債權人的債權就不再受法律保護。法律雖然不強迫債務人履行義務,但並不反對債務人自行履行,因為從道德上說,一項債務不論過了多長時間,債務人都有義務償還。在此類情況下,法律思維與道德思維之間即產生了沖突。必須強調的是,在對法律問題的思考與處理上,法律思維應當優先,不能用道德的原則和道德評價取代法律的規則和評價。

熱點內容
贊美法官的詩歌 發布:2025-09-19 03:55:10 瀏覽:101
司法編制調出 發布:2025-09-19 03:50:37 瀏覽:300
公司風險隔離的相關法律規章和制度 發布:2025-09-19 03:44:57 瀏覽:968
黨員計劃生育條例 發布:2025-09-19 03:40:28 瀏覽:867
電大國際經濟法責任最小的是 發布:2025-09-19 03:35:33 瀏覽:398
初級經濟法模擬1 發布:2025-09-19 03:18:15 瀏覽:337
法官法第十七條 發布:2025-09-19 03:17:33 瀏覽:944
凈月法院電話 發布:2025-09-19 03:17:31 瀏覽:84
2006年10月經濟法原理與實務答案 發布:2025-09-19 02:57:32 瀏覽:165
道德講堂徵文 發布:2025-09-19 02:50:59 瀏覽: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