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執行中哪些不能執行
❶ 法院不能強制執行哪些財產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民事執行中查封、扣押、凍結財產的規定》
第五條人民法院對被執行人下列的財產不得查封、扣押、凍結:
(一)被執行人及其所扶養家屬生活所必需的衣服、傢具、炊具、餐具及其他家庭生活必需的物品;
(二)被執行人及其所扶養家屬所必需的生活費用。當地有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必需的生活費用依照該標准確定;
(三)被執行人及其所扶養家屬完成義務教育所必需的物品;
(四)未公開的發明或者未發表的著作;
(五)被執行人及其所扶養家屬用於身體缺陷所必需的輔助工具、醫療物品;
(六)被執行人所得的勛章及其他榮譽表彰的物品;
(七)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條約程序法》,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或者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部門名義同外國、國際組織締結的條約、協定和其他具有條約、協定性質的文件中規定免於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產;
(八)法律或者司法解釋規定的其他不得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產。
(1)法院執行中哪些不能執行擴展閱讀:
唯一住房也可以執行: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辦理執行異議和復議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法釋〔2015〕10號】
第二十條【唯一住房的執行問題】
金錢債權執行中,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被執行人以執行標的系本人及所扶養家屬維持生活必需的居住房屋為由提出異議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一)對被執行人有扶養義務的人名下有其他能夠維持生活必需的居住房屋的;
(二)執行依據生效後,被執行人為逃避債務轉讓其名下其他房屋的;
(三)申請執行人按照當地廉租住房保障面積標准為被執行人及所扶養家屬提供居住房屋,或者同意參照當地房屋租賃市場平均租金標准從該房屋的變價款中扣除五至八年租金的。
執行依據確定被執行人交付居住的房屋,自執行通知送達之日起,已經給予三個月的寬限期,被執行人以該房屋系本人及所扶養家屬維持生活的必需品為由提出異議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❷ 哪些保險法院不能強制執行
法律分析:以人的身體為標的,比如常見的醫療險,重疾險,身故保障等,合法合理的一些理財類,當然這個需要提前規劃,不然會當做故意轉移財產一樣可能被執行,從一般意義而言,法院在執行過程中對於具有很強人身性質的商業險是不能予以強制執行的,比如人壽險,但對於非人身屬性的商業險是可以強制執行其現金價值或保險金。因此要看你的分紅保險是不是屬於人身屬性的保險,如果是,法院不會強制執行;如果不是,法院可以予以凍結執行。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第十二條 人身保險的投保人在保險合同訂立時,對被保險人應當具有保險利益。財產保險的被保險人在保險事故發生時,對保險標的應當具有保險利益。人身保險是以人的壽命和身體為保險標的的保險。財產保險是以財產及其有關利益為保險標的的保險。被保險人是指其財產或者人身受保險合同保障,享有保險金請求權的人。投保人可以為被保險人。保險利益是指投保人或者被保險人對保險標的具有的法律上承認的利益。
❸ 法院執行哪些款不能執行
被執行人未按執行通知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法院可以採取強制措施,參考如下法條執行。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二百四十一條被執行人未按執行通知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應當報告當前以及收到執行通知之日前一年的財產情況。被執行人拒絕報告或者虛假報告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情節輕重對被執行人或者其法定代理人、有關單位的主要負責人或者直接責任人員予以罰款、拘留。
第二百四十二條被執行人未按執行通知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人民法院有權向有關單位查詢被執行人的存款、債券、股票、基金份額等財產情況。人民法院有權根據不同情形扣押、凍結、劃撥、變價被執行人的財產。人民法院查詢、扣押、凍結、劃撥、變價的財產不得超出被執行人應當履行義務的范圍。
人民法院決定扣押、凍結、劃撥、變價財產,應當作出裁定,並發出協助執行通知書,有關單位必須辦理。
第二百四十三條被執行人未按執行通知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人民法院有權扣留、提取被執行人應當履行義務部分的收入。但應當保留被執行人及其所扶養家屬的生活必需費用。
人民法院扣留、提取收入時,應當作出裁定,並發出協助執行通知書,被執行人所在單位、銀行、信用合作社和其他有儲蓄業務的單位必須辦理。
第二百四十四條被執行人未按執行通知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人民法院有權查封、扣押、凍結、拍賣、變賣被執行人應當履行義務部分的財產。但應當保留被執行人及其所扶養家屬的生活必需品。
採取前款措施,人民法院應當作出裁定。
第二百四十五條人民法院查封、扣押財產時,被執行人是公民的,應當通知被執行人或者他的成年家屬到場;被執行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應當通知其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到場。拒不到場的,不影響執行。被執行人是公民的,其工作單位或者財產所在地的基層組織應當派人參加。
對被查封、扣押的財產,執行員必須造具清單,由在場人簽名或者蓋章後,交被執行人一份。被執行人是公民的,也可以交他的成年家屬一份。
第二百四十六條
被查封的財產,執行員可以指定被執行人負責保管。因被執行人的過錯造成的損失,由被執行人承擔。
第二百四十七條財產被查封、扣押後,執行員應當責令被執行人在指定期間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被執行人逾期不履行的,人民法院應當拍賣被查封、扣押的財產;不適於拍賣或者當事人雙方同意不進行拍賣的,人民法院可以委託有關單位變賣或者自行變賣。國家禁止自由買賣的物品,交有關單位按照國家規定的價格收購。
第二百四十八條被執行人不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並隱匿財產的,人民法院有權發出搜查令,對被執行人及其住所或者財產隱匿地進行搜查。
採取前款措施,由院長簽發搜查令。
第二百四十九條法律文書指定交付的財物或者票證,由執行員傳喚雙方當事人當面交付,或者由執行員轉交,並由被交付人簽收。
有關單位持有該項財物或者票證的,應當根據人民法院的協助執行通知書轉交,並由被交付人簽收。
有關公民持有該項財物或者票證的,人民法院通知其交出。拒不交出的,強制執行。
第二百五十條強制遷出房屋或者強制退出土地,由院長簽發公告,責令被執行人在指定期間履行。被執行人逾期不履行的,由執行員強制執行。
強制執行時,被執行人是公民的,應當通知被執行人或者他的成年家屬到場;被執行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應當通知其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到場。拒不到場的,不影響執行。被執行人是公民的,其工作單位或者房屋、土地所在地的基層組織應當派人參加。執行員應當將強制執行情況記入筆錄,由在場人簽名或者蓋章。
強制遷出房屋被搬出的財物,由人民法院派人運至指定處所,交給被執行人。被執行人是公民的,也可以交給他的成年家屬。因拒絕接收而造成的損失,由被執行人承擔。
第二百五十一條在執行中,需要辦理有關財產權證照轉移手續的,人民法院可以向有關單位發出協助執行通知書,有關單位必須辦理。
第二百五十二條對判決、裁定和其他法律文書指定的行為,被執行人未按執行通知履行的,人民法院可以強制執行或者委託有關單位或者其他人完成,費用由被執行人承擔。
第二百五十三條被執行人未按判決、裁定和其他法律文書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的,應當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被執行人未按判決、裁定和其他法律文書指定的期間履行其他義務的,應當支付遲延履行金。
第二百五十四條人民法院採取本法第二百四十二條、第二百四十三條、第二百四十四條規定的執行措施後,被執行人仍不能償還債務的,應當繼續履行義務。債權人發現被執行人有其他財產的,可以隨時請求人民法院執行。
第二百五十五條被執行人不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的,人民法院可以對其採取或者通知有關單位協助採取限制出境,在徵信系統記錄、通過媒體公布不履行義務信息以及法律規定的其他措施。
❹ 什麼病法院不能執行
法律分析:在民事案件中沒有因為自身的身體狀況而不可以進行強制執行。民事執行中法院能否強執行要看被執行人是否有可執行財產,而不是被執行人身體狀況。如果因為強執行而會導致被執行人無法就醫或者家庭生活的,法院強執行時要給被執行人留下基本生活的費用,該費用沒有具體額度,一般以被執行人的經濟狀況及當地生活水平,以不影響被執行人的基本生活為標准。如被執行人為家庭唯一生活來源的,要留足被執行人家庭的基本生活費用。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二百五十六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裁定中止執行:(一)申請人表示可以延期執行的;(二)案外人對執行標的提出確有理由的異議的;(三)作為一方當事人的公民死亡,需要等待繼承人繼承權利或者承擔義務的;(四)作為一方當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終止,尚未確定權利義務承受人的;(五)人民法院認為應當中止執行的其他情形。中止的情形消失後,恢復執行。
第二百五十七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裁定終結執行:(一)申請人撤銷申請的;(二)據以執行的法律文書被撤銷的;(三)作為被執行人的公民死亡,無遺產可供執行,又無義務承擔人的;(四)追索贍養費、扶養費、撫育費案件的權利人死亡的;(五)作為被執行人的公民因生活困難無力償還借款,無收入來源,又喪失勞動能力的;(六)人民法院認為應當終結執行的其他情形。
第二百五十八條 中止和終結執行的裁定,送達當事人後立即生效。
❺ 債務人的哪些財產人民法院不能執行
在執行實踐中,有不少申請執行人認為人民法院可以對被執行人所有財產採取執行措施,理由是被執行人的所有財產都是其所負債務的擔保,故應當承擔廣泛的財產責任。其實,這種觀念是不正確的,它與執行適度原則是相悖的。
所謂適度執行原則,是指實現民事執行目的的執行措施必須是有必要而適度的。這種「有必要而適度」,要求對被執行人的執行必須控制在合理的限度內,在執行目的與執行措施之間、申請執行人與被執行人利益之間保持合理的平衡。這一原則在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和地區的強制執行法中都有所體現。我國也不例外地適用該原則。《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222條、第223條規定,人民法院在執行中,應當保留被執行人及其所扶養家屬的生活必需費用和生活必需品。2005年1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民事執行中查封、扣押、凍結財產的規定》,對不得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產作了詳盡規定,主要包括8種財產:
⒈被執行人及其所扶養家屬生活所必需的衣服、傢具、炊具、餐具及其他家庭生活必需的物品。
⒉被執行人及其所扶養家屬所必需的生活費用。當地有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必需的生活費用依照該標准確定。
⒊被執行人及其所扶養家屬完成義務教育所必需的物品;
⒋未公開的發明或者未發表的著作(這時的「發明」包括發明、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著作」是指表達意見、知識、思想、感情的作品,其內容和外延以著作權法的有關規定為准);⒌被執行人及其所扶養家屬用於身體缺陷所必需的輔助工具、醫療物品;
⒍被執行人所得的勛章及其他榮譽表彰的物品;
⒎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條約程序法》,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或者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部門名義同外國、國際組織締結的條約、協定和其他具有條約、協定性質的文件中規定免於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產;
⒏法律或者司法解釋規定的其他不得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產。
需要說明的是,根據最高法院上述司法解釋第六條、第七條的規定,對被執行人及其所扶養家屬生活所必需的居住房屋,人民法院雖不得拍賣、變賣或者抵債,但可以查封;對於超過被執行人及其所扶養家屬生活所必需的房屋和生活用品,人民法院根據申請執行人的申請,在保障被執行人及其所扶養家屬最低生活標准所必需的居住房屋和普通生活必需品後,可予以執行。
❻ 什麼情況法院不能執行
法律分析:所謂執行不能,是指被執行人確無財產可供執行,或被執行人的財產客觀上無法處置,即使執行法院窮盡一切手段,案件仍無法得到執行的情況。這類案件不能得到執行不是人民法院執行不力,而是由於被執行人喪失清償能力所致。執行不能」作為一種客觀存在的司法現象,是由一系列主客觀原因所致。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二百五十六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裁定中止執行:(一)申請人表示可以延期執行的;
(二)案外人對執行標的提出確有理由的異議的;
(三)作為一方當事人的公民死亡,需要等待繼承人繼承權利或者承擔義務的;
(四)作為一方當事人的法人或者其別的組織終止,尚未確定權利義務承受人的;
(五)人民法院認為應當中止執行的其別的情形。
中止的情形消失後,恢復執行。
第二百五十七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裁定終結執行:(一)申請人撤銷申請的;
(二)據以執行的法律文書被撤銷的;
(三)作為被執行人的公民死亡,無遺產可供執行,又無義務承擔人的;
(四)追索贍養費、扶養費、撫育費案件的權利人死亡的;
(五)作為被執行人的公民因生活困難無力償還借款,無收入來源,又喪失勞動能力的;
(六)人民法院認為應當終結執行的其別的情形。
❼ 財產不能強制執行的有哪些
不能被法院強制執行的財產范圍包括:被執行人及其所扶養家屬生活所必需的物品、生活費用;未公開的發明或者未發表的著作;完成義務教育所必需的物品和用於身體缺陷所必需的輔助工具、醫療物品等。
【法律依據】
《民事訴訟法》第二百四十二條
被執行人未按執行通知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人民法院有權向有關單位查詢被執行人的存款、債券、股票、基金份額等財產情況。人民法院有權根據不同情形扣押、凍結、劃撥、變價被執行人的財產。人民法院查詢、扣押、凍結、劃撥、變價的財產不得超出被執行人應當履行義務的范圍。人民法院決定扣押、凍結、劃撥、變價財產,應當作出裁定,並發出協助執行通知書,有關單位必須辦理。
❽ 哪些東西法院不能執行
歸屬個人專用的私人物品以及不屬於被執行人的財產,比如借用的車輛等,甚至其所有的唯一的一處普通住房都不能執行。
❾ 哪些房產不能強制執行
只要是被執行人名下的房產都能查封,都能執行。即便被執行人名下只有一套住房,即便該房子已出租(甚至租賃期限長達20年),即便該房子尚未取得產權證,即便該房子屬於農村的房子。這些情況都不改變房產的歸屬,也都能夠執行。當然,因為存在這些情況,有的房產不好變現,甚至是無法變現。除此之外,唯一住房的房產也是不能強制執行的。
被執行人身體有病,那自然需要有醫療費用支出。根據相應司法解釋規定,對於被執行人財產執行應當保留必要的生活費用。若因為身體患病原因,那在保留費用的時候應當予以考慮。長期以來,我們一直有「被執行人的唯一住房,法院不能拍賣」的簡單的認識,而相關的這些法律規定,實質上是對被執行人「衣、食、住、行」中基本居住權的保護,要保障被執行人基本居住權,我們還需要明確以下幾個法律問題:
1、唯一住房並不意味著就是生活所必需的居住房屋。比如,雖然是被執行人的唯一住房,但該唯一房屋卻是一棟非常豪華的別墅;
2、國家的立法本意,是出於對被執行人基本居住權的保護,而不是對他所有權的保護。居住權並非一定要通過擁有某一處房產來實現,比如還可以採取「大房換小」或者「以租代持」的方式來實現被執行人的基本居住需要;
3、被執行人因自身經濟狀況造成的居住問題,不能完全依靠犧牲債權人的利益來實現;否則,這會對正常的社會經濟秩序,造成不利的影響。法院在執行程序中,對於被執行人居住權的維護是應當是附有條件的。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四十四條
被執行人未按執行通知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人民法院有權查封、扣押、凍結、拍賣、變賣被執行人應當履行義務部分的財產。但應當保留被執行人及其所扶養家屬的生活必需品。採取前款措施,人民法院應當作出裁定。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執行中查封、扣押、凍結財產的規定》第6條對被執行人及其所扶養家屬生活所必需的居住房屋,人民法院可以查封,但不得拍賣、變賣或者抵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