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法院人
⑴ 疫情期間法院開庭審判,當事人的家屬可以出庭嗎
這要看當地法院的規定。疫情嚴重地區的一般不可以,而且會進行雲開庭。疫情防控較好地區,可以家屬出庭,但是要按照防控規定,做好防護措施,進行檢測體溫登記,佩戴口罩,保持安全距離
⑵ 還要多久法院才能過了疫情強制執行
目前看疫情反反復復的還看不到准確的結束日期。不過情況緊急的案件可以跟執行局們溝通,他們應該不必等到疫情結束。所以你最好問問相關部門,如果你懷疑他們推脫就去上級部門申訴。
⑶ 2020年疫情期間被法院判實刑的人會當庭收押嗎
會不會當庭收押需要法院審理的判決書為准
⑷ 法院執行個人名下的股份現在疫情期間需要到現場去嗎
⑸ 周一太平人民法院在疫情的前提下上班嗎
周一太平人民法院在疫情的前提下,當然也是上班的。因為他們是人民法院也是為人民服務的,所以雖然在疫情的前提下,當然他們也是上班的,他們會做好疫情防控的。
⑹ 散布疫情謠言罪被告上法庭是犯罪嫌疑人還是被告人
已經被起訴的人,在法庭上叫被告,不是犯罪嫌疑人。在偵查階段叫犯罪嫌疑人吧!
⑺ 疫情期間開庭可以進去幾個人
疫情期間開庭可以進去幾個人能去多少人取決於法庭的大小、想去的人的狀況。一般情況下精神病人、醉酒的人和未經許可的未成年人是不能去的。旁聽要憑身份證等有效證件,沒有的也不能進
公民旁聽公開審判案件的規定
(一)依法公開審理案件,公民可以旁聽,但精神病人、醉酒的人和未經人民法院批準的未成年人除外。外國人和無國籍人持有效證件要求旁聽的,參照中國公民旁聽的規定辦理。
(二)根據法庭場所和參加旁聽人數等情況,旁聽人需要持旁聽證進入法庭的,旁聽證由人民法院制發。 疫情期間當事人可以申請延期開庭嗎 在刑事審判時,一般不會限制被告人家屬人數,對於影響大、涉及廣的案件,可能會有多人旁聽的,法院就會使用旁聽證控制旁聽人員入內。
相關規定:【拓展資料】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嚴格執行公開審判制度的若干規定》十、依法公開審理案件,公民可以旁聽,但精神病人、醉酒的人和未經人民法院批準的未成年人除外。
根據法庭場所和參加旁聽人數等情況,旁聽人需要持旁聽證進入法庭的,旁聽證由人民法院制發。
外國人和無國籍人持有效證件要求旁聽的,參照中國公民旁聽的規定辦理。
旁聽人員必須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法庭規則》的規定,並應當接受安全檢查。
為了解案件事實經許可可以發言。一般不能發言。,如果家屬不是辯護人則不能發言。一般家屬只能在庭審時聽一下。
我國允許家屬旁聽案件,但對於開庭時家屬能去多少人,就沒有作出明確的規定,一般是不會限制家屬人數的。不過對於一些不能公開審理的案件,那就會不允許進行旁聽了。對於旁聽的人員來講,也是要遵守法庭紀律,否則也是有可能被趕出法庭的。
可以,疫情防控期間,因受疫情影響,當事人可以向法院申請延期開庭;法院也可依法決定延期開庭,但需提前告知當事人。承辦法官對受疫情影響的案件,可視情辦理審限中止、延長手續。在疫情防控期間開庭的公告案件,如具備條件的,可採取在線庭審或線下方式按期開庭;如不具備條件的,可視情延期審理。在疫情防控期間,當事人如何到人民法院立案、開庭?
【專家解讀】
君博 中央財經大學副教授、北京市房山區人民法院副院長(掛職)
在疫情防控期間,為了減少人員出行和聚集,切實維護訴訟參與人、法院幹警的安全和健康,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了《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加強和規范在線訴訟工作的通知》,暫停了其線下訴訟服務和信訪接待工作,那麼在疫情防控期間,當事人如何到人民法院立案、開庭?對此需要結合現有法律和政策進行解讀。
對於當事人如何立案,在疫情防控期間,最高人民法院、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天津市高級人民法院、河北省高級人民法院等各地法院陸續發布通知,建議當事人利用網上訴訟服務平台進行網上立案,對於不便於網上立案的,當事人可以直接郵寄訴訟材料至相關法院。同時,《關於人民法院推行立案登記制改革的意見》中也強調推行網上立案,為當事人行使訴權提供便利。
對於當事人如何開庭,存在以下三種情況:其一,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加強和規范在線訴訟工作的通知》,在疫情防控期間,當事人不同意案件在線辦理的,不得強制適用在線訴訟,可依據法律規定向法院申請延期審理。當事人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無法按期參加庭審的,可根據《民事訴訟法》第146條的規定,向法院申請延期開庭審理。在案件審理過程中,當事人因受疫情影響無法按期到庭的,也可以參照上述規定申請延期。其二,在疫情防控期間,法院原則上推遲開庭活動。此時,當事人需要等待法院通知,在變更後的時間點進行庭審。其三,各級各地法院陸續發布依託移動微法院、智慧法院等網上平台,進行網上開庭等訴訟活動的通知。當事人同意網上開庭的可以通過移動微法院等網路平台進行網上開庭、視頻庭審等訴訟活動。另外,對於一些因特殊原因需要線下開庭的,當事人、法院必須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才能進行線下開庭審理。
【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加強和規范在線訴訟工作的通知》;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推行立案登記制改革的意見》第4條;《民事訴訟法》第146條
⑻ 疫情嚴重公檢法春節假期能否延長,法院接觸的都是四面八方的人員
會延長。江蘇杭州已經宣布公檢法等政府部門已經將假期延長到了正月十五,避免疫情的蔓延。
⑼ 疫情期間法院正常受理案件嗎
疫情期間法院正常受理案件。
符合起訴條件的,然後沒有法院不予受理的情形的,法院是會受理案件的,不會因為疫情的原因不受理的。
起訴必須符合下列條件:
1、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2、有明確的被告;
3、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
4、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起訴應當向人民法院遞交起訴狀,並按照被告人數提出副本。書寫起訴狀確有困難的,可以口頭起訴,由人民法院記入筆錄,並告知對方當事人。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二十三條 人民法院應當保障當事人依照法律規定享有的起訴權利。對符合本法第一百一十九條的起訴,必須受理。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立案,並通知當事人;不符合起訴條件的,應當在七日內作出裁定書,不予受理;原告對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訴。第一百二十四條 人民法院對下列起訴,分別情形,予以處理:
(一)依照行政訴訟法的規定,屬於行政訴訟受案范圍的,告知原告提起行政訴訟;
(二)依照法律規定,雙方當事人達成書面仲裁協議申請仲裁、不得向人民法院起訴的,告知原告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
(三)依照法律規定,應當由其他機關處理的爭議,告知原告向有關機關申請解決;
(四)對不屬於本院管轄的案件,告知原告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起訴;
(五)對判決、裁定、調解書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案件,當事人又起訴的,告知原告申請再審,但人民法院准許撤訴的裁定除外;
(六)依照法律規定,在一定期限內不得起訴的案件,在不得起訴的期限內起訴的,不予受理;
(七)判決不準離婚和調解和好的離婚案件,判決、調解維持收養關系的案件,沒有新情況、新理由,原告在六個月內又起訴的,不予受理。
⑽ 法院判決被執行人在疫情期間可以延期履行還款義務嗎
一般來說,逾期不還屬於民事糾紛,對方採取法院起訴的途徑來解決問題內的話,一旦判容決之後,拒不還款的話,就可能被列入無錫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之中。判決後,在一定時間內借款人沒有按照要求履行責任,債權人可以申請強制執行,法院在受理強制執行是,會依法查詢債務人名下的房產、車輛、證券和存款等財產,並且借款人每年都要向法院報備財產收入情況,如果名下財產不足已還款的話,那麼就被限制高消費,就是說我們經常聽說的,老賴不能乘飛機、高鐵,不能住高消費酒店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