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八項規定
⑴ 違反八項規定 出入夜總會會受到什麼處分
只要沒有得罪上級領導沒有人管,天津第二中級法院王法官讓我養著前妻出軌生的王法官家的孩子。
⑵ 如何進一步提升政法幹警執法司法能力
提升政法幹警執法司法能力:
樹立法官形象,以職業道德建設提升隊伍素質。牢固樹立「忠誠、為民、公正、廉潔」的政法幹警核心價值觀,正確樹立「人民法官為人民」的司法服務理念,切實加強思想政治建設、職業道德建設,將職業道德教育納入到政法幹警業務培訓課程中,將職業道德素質納入到領導幹部選拔機制中,強化理念教育,培養勤思、勤學,善聽、善行的司法品質,努力「建設一支理念、素質、作風都過硬的法院隊伍」。
增強審判能力,以業務能力建設提高審判管理水平。從解決社會矛盾升級,導致法官業務能力弱化的問題入手,優化法官知識結構,有針對性地進行系統培訓,進一步提升法官庭審駕馭能力,書記員完整、准確記入庭審筆錄的能力;從解決法官重審判,輕裁判文書製作的問題入手,規范裁判文書製作格式,開展裁判文書評比活動,向標准要質量,向嚴格要效果,進一步提升裁判文書製作質量;從解決超審限問題、案件質量瑕疵問題、清理長期未結案件入手,優化審判流程管理,強化均衡案件管理,深入開展案件質量評查活動,認真分析案件質量問題,進一步提升審判質效。
錘煉司法作風,以審判權運行機制建設增強監管力度。加強「健全科學合理、規范有序的審判權運行機制建設」,自覺接受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及廣大人民群眾的監督,增強司法透明度;構建廉政風險防控機制,評估廉政風險等級,排查「三重一大」宜事決策風險、崗位權責風險、業務流程風險、規章制度風險;嚴格規范工作人員執法行為,遵守工作紀律,加大力度整治慵、懶、散、亂,徹底杜絕與民爭利、跑官買官,以權某私、執法不公、拖拉辦案等問題。
堅持依法審判,以為民司法能力建設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嚴格按照法律的規定,依法審理每一起司法案件,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讓人民群眾平等享受法律的陽光;遵守「五個嚴禁」,讓人民群眾敢於走進司法,從內心深處相信司法;加強執行工作,努力破解執行難問題,提升執行款項實際到位率;強化行政徵收案件調解工作,監督促進行政機關依法行政,維護行政相對人合法權益。堅決地杜絕關系案、人情案、金錢案,為人民群眾特別是弱勢群體、低收入人群、普通勞動者營造不偏不倚的法制環境。
加強黨的領導,以領導組織能力建設踐行黨的群眾路線。以忠誠於黨為宗旨,加強黨風建設,充分發揮黨員幹部模範帶頭作用,進一步提升法院隊伍的先進性與純潔性;以強化群眾觀念為基石,加強黨群共建工作,滿足人民群眾司法需求,進一步提升法官工作親和力和公信力;以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為重心,遵守憲法和法律賦予的職責,增強法官做群眾工作的能力,進一步提升群眾安全感和滿意度;以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為重點,強化專項整治工作,著力解決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
培養「三民」品質,以民主法治建設推進司法公開。切實提升法官關注民生、傾聽民意、了解民情的能力。通過健全陽光司法制度,搭建「陽光司法」監督平台,推進立案信息公開、審判流程公開、執行信息公開、裁判文書公開,進一步提升法院公信力建設;通過健全徵求意見機制,搭建案件庭審觀摩平台,邀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企業、社區人員及廣大人民群眾到法院庭審觀摩開庭,進一步增強民主關注司法的透明度;通過完善社區法官工作室和「司法訴訟便民點」,加強社會管理創新工作,搭建民意溝通平台,切實落實訴訟便民措施,進一步提升表達民意的准確度;通過完善人民陪審員制度,搭建「民主評說」平台,充分發揮人民陪審員和人民調解員的基層優勢,深入人民群眾開展民主法治活動,進一步提升開放型、民主型法院建設。
⑶ 八項規定中午飲酒的檢查怎麼寫
記住最後一次喝醉的經驗一如字面上所示,我們指的是「喝醉」酒而非「喝酒」。對於大多數人而言,長久以來「喝一杯酒」意味著三五好友把盞言笑的歡樂時光。基於我們每個人不同的年齡以及第一次喝酒時周圍的環境,我們都有過各種回憶和期待(有時是焦慮)使我們可能回想起一杯沁涼的啤酒、一杯雞尾酒、杜松子酒加奎寧水、威士忌加啤酒、一口紅酒或諸如此類的事物等等。周而復始,在多數人早期喝酒的過程中,對於酒精的期待總是能夠符合實際需要喝下的酒量。如果剛好每次都能恰如其分,我們自然認為「喝杯酒」是一件令人愉快的經驗,不僅滿足自己的需求,也不會逾越宗教習俗的規范。同時滿足渴望、迎合社交場合的禮儀,並有助於我們放鬆心情、振奮精神,達到我們各種不同的追求目標。例如以一位55歲的芬蘭人而言,當有人找他喝一杯時,不禁立即使他聯想到年輕時,在寒冷的天氣下喝下一兩杯白蘭地或伏特加烈酒後,所帶來的陣陣暖意。若是一名年輕的女性,她腦海里可能立即浮現,華麗水晶杯裝著香檳、衣香鬢影、耳鬢廝磨、情意綿綿羅曼蒂克的氣氛,或是搖滾音樂會中蓄鬍、長發牛仔裝裝扮的年輕人,從滿袋瓶裝酒中取出一瓶豪飲,閃光燈不停閃爍,四處煙霧迷漫,每個人都尖聲狂叫,令人興奮不已的景象。有一位A.A.會員說:「喝一杯」幾乎等於是吃比薩、喝啤酒的代名詞。還有一位78歲的寡婦說,她時常會不由自主地想起在療養院時,很喜歡在就寢時來杯雪利酒的習慣。雖說我們腦海中這種對於喝酒的印象極為自然,然而就我們現在的情況而言,卻是一種誤導,這也是我們有些人開始喝酒的方式。如果我們喝酒的過程僅僅是這樣,那麼我們後來就不太可能會惡化成為嗜酒的問題。然而如果我們毫無畏懼的檢視從前喝酒的過程,就可以看出在我們最後幾年或幾個月的嗜酒期間,不論我們再如何努力的嘗試,未曾再出現如此完美、神奇的時光。取而代之的是我們一再的發現自己的實際的酒量遠大於此,最後總是導致某種程度的麻煩。也許我們對自己飲酒過度單單只有私下感到些許內疚。但有時卻會演變為劇烈的爭吵,影響本身工作,甚至導致嚴重的疾病、意外,或法律和財務問題。所以,當一個「喝一杯」的建議出現時,現在我們嘗試著回想從開始喝酒到最後一次可憐的醉酒和宿醉的整個過程。一般朋友對我們提議喝一杯酒的邀約,一般而言純粹指的是社交應酬、一兩杯淺嘗即止的方式。但是如果我們認真仔細的回想上次喝醉所給我們帶來的痛苦的全部細節,我們就不會再被長久以來盤據在我們心頭對「喝一杯酒」的印象所蒙蔽。如今我們可以坦白地承認,就我們生理上的真實反應而言,我們相當確定一杯黃湯下肚,意味著我們遲早又會再喝醉酒,而帶來一連串的麻煩。喝酒對我們來說已不再意味著音樂、歡樂,而是病痛和悔恨的記憶。有位A.A.會員曾經如此表示:「我知道現在如果去酒吧喝一杯酒,將絕不可能再像以前一樣,只是用一點時間、花一些金錢而已。這一杯酒將會耗盡我的銀行賬戶、我的家庭、我的房屋、汽車、工作、我的理智,甚至於我的人生。這實在是太大的代價太高的風險。」他記住了他最後一次喝醉的情況,而不是第一次喝酒的經驗。走出「如果」的陷阱感情困擾並不是唯一會危及我們清醒的因素,我們有些人,雖然不是出於本意,也有一種將自己的清醒設定條件而與其它不相關的事物掛鉤的傾向。我們有些A.A.會員,不論已經保持清醒多久時間,仍稱呼自己為「酒鬼」。其它人則比較喜歡說是「嗜酒者」,這兩個名詞都有很好的理由。「酒鬼」是比較隨興、自我貶抑,同時提醒自己想喝酒的傾向。「嗜酒者」則是同樣誠實,但比較中肯、莊重更符合目前比較一般廣泛接受的概念,認為嗜酒是一種嚴重的疾病,而不僅僅只是恣意、固執的自我放縱。有位A.A.會員表示「我們酒鬼是非常『不確定』的人,在我們嗜酒的日子裡,除了酒之外,我們總是抱著一種『如果』的幻想。我們開始作許多白日夢『要是……就好了』同時我們持續不斷對自己說如果沒有發生某事,我們就不會喝醉或者只要……我們就完全不會有任何嗜酒問題」。我們的上一個「如果」實際上是給我們接下來的飲酒提供一個冠冕86清醒的生活堂皇的借口和理由。我們每一個人都會想著,如果……我就不致於喝成這樣。如果不是因為我的老婆(或丈夫或情人)……如果我有錢,而沒那麼多負債……如果不是為了全部這些家庭問題如果我不是在那麼大的壓力下……如果我有一個更好的工作或是住在比較好的地方……如果其他人能夠了解我……如果這個世界的情況不是那麼惡……如果人們能夠更友善,更體諒,更誠實……如果其他每個人都不會希望我去喝酒……如果不是為了戰爭(任何戰爭)……等等,諸如此類。回顧過往的這類想法及因此而導致的行為,我們現在了解到過去真的就是受制於我們的外在環境,它控制了我們大部分的生活。當我們剛開始戒酒時,許多這些情況退回到它們在我們腦海中合適的位置。以個人的不同程度而言,只要我們開始保持清醒,很多問題就能迎刃而解。同時,我們開始能夠看到,其它的事情有朝一日也能夠妥善處理。而且不論事態如何演變,我們的生活會日益好起來。但另一方面,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清醒之後,我們有些人會出現不盡如人意之時、遭遇新的打擊。過去在我們經常喝酒時,那種使我們自己變得盲目的「遲疑不決」的習慣和想法,即使在不喝酒時依舊陰魂不散的附著在我們身上。無意中,我們已經對自己的清醒設下條件,我們會開始認為如果每一件事情都很順利,保持清醒也很好,或者是任何事情都不要出現差錯。事實上我們忽略了我們這種疾病在我們生理上的過度敏感性、且無法治癒。嗜酒問題並無「如果」的例外狀況,它不會離開一周、一天甚至一小時讓我們成為非嗜酒者,以便在某些特別的場合或是為了一些其它理由而可以再度喝酒。即使是在一生中只有一次的慶典或是重大悲傷的打擊時也不能如此,或是如果西班牙下雨、隕石墜落亞拉巴馬州。對我們而言,嗜酒是無條件的,沒有豁免權、無論如何隨時隨地都存在的問題。我們可能還需要多花一些時間才能徹底了解我們問題的症結所在,同時我們有時候還不能辨識出自己在不知不覺中對康復附加的條件。直到我們發現即使自己沒有犯錯,依舊會出現某些問題。然後,真倒霉!我們沒料想到會發生這樣的事。當我們面對令人震驚失望的情況時,自然而然會想喝酒。如果我們未能獲得加薪、升遷或我們期待的工作,或是如果我們的感情生活不順利,或是如果有人虧待我們。然後我們能夠了解到也許長期以來我們一直指望外在環境來幫助我們,以便使自己想要保持清醒。只要我們對自己的清醒存有任何細微的隱藏在我們錯綜復雜的腦海深處的條件時,它就會隨時等候突襲我們。我們會一直想著「保持清醒很好,我打算要堅持下去」,即使我們沒聽到喃喃自語的保留聲音,那弦外之音仍然存在,也就是,「如果每件事都能照我的意思去處理」。這些「如果」都是我們承擔不起的假設前提條件。不論人生的境遇如何,我們都必須保持清醒、也不論其他非嗜酒者是否認同我們的清醒,我們必須將自己的清醒與其它每一件事情分離開來。避免牽涉到任何人,同時也不會以任何可能發生的狀況作為迴避的理由。我們一再的發現,如果我們戒酒的原因是為了妻子、丈夫、孩子、情人、父母、其他的親人或朋友的緣故,將無法保持長久的清醒。也不是為了工作或者取悅老闆(醫生、法官或債權人),我們是為自己而非其他任何人。當我們嘗試將自己的清醒建立於任何人(即使另一位已康復的嗜酒者)、或是任何外在的環境之上時,是愚蠢和危險的。當我們想「如果……我將會保持清醒」或是「我將不會喝酒,因為……」(填入除了本身意願、為了自己的健康之外的任何條件)當外在條件、人或環境改變時,我們會在不經意間使自己陷入喝酒的境地。而任何這些狀況有可能在任何時間發生變化。只有我們將清醒建立在獨立的、同時不依賴於其它任何事物之上時才能持續並發展壯大,使我們足以應付任何人或任何事。同時將一如你所見,我們也開始喜歡這種感覺。舍棄陳舊的觀念在過去嗜酒期間我們從生活當中累積下來一些根深蒂固的想法,即使在我們停止喝酒之後,卻無法像變魔術一般,轉瞬間就消失無蹤。雖然我們已經遠離了醉生夢死的日子,但是酒癮疾病依舊徘徊不去。所以我們已經發覺到,如果能夠設法去除許多開始又再度萌芽發根的舊觀念,將有助於我們康復的療程。而這些老舊的思想,也確實一再地重復發生。我們所努力想要達成的目標就是希望能夠從過去陳舊觀念的束縛中,重新獲得一種放鬆而自由的感覺。很多我們過去思考方式的習慣及其所形成的概念限制了我們的自主權。當我們以全新眼光仔細檢視時,原來它們只會壓垮我們而一無是處。我們沒必要再繼續緊抓著不放,除非經過確實的檢驗證明有用,而且真正仍然可以發揮效果。我們現在可以使用非常具體的標准用來衡量一個想法目前的實用和真實性。我們能夠對自己說「那正是我在喝酒時經常有的想法,這種思考模式現在是否有助於我保持清醒?今天這種思想對我而言是否有益?」我們過去很多陳舊的觀念——特別是那些關於酒精、喝酒、醉酒、以及酒依賴方面的想法(或是嗜酒的問題,如果你比較認同此一措辭)——對我們而言不是毫無價值,就是實際上在自我毀滅,去除掉那些想法將會是極大的解脫。也許舉幾個例子就足以說明我們拋棄這些陳舊而無用的觀念之益處。當我們在十幾歲的青少年時期,對很多人而言,喝酒是一種宣誓證明,用來表示我們已經不再是小孩子,或者我們已經長大成人,而且聰明老練、見過世面或者足夠強大可以違抗父母和其它權威。在很多人的觀念中喝酒總是與浪漫、性、音樂、功成名就及優越感、奢華享受密不可分。如果學校有傳授任何關於喝酒的事情,通常只是對於健康的危害和可能被吊銷駕照等——其餘的事並不多。同時有許多人仍然相當確信任何喝酒行為完全都是不道德,直接導致犯罪、痛苦、恥辱和死亡。無論我們對喝酒的感覺曾經是什麼,正面或負面,通常是強烈而又情緒化遠多於理性。或許我們對於喝酒的態度僅僅只是無意識的,不假思索的全盤接收他人的意見。對於許多人而言,喝酒是社交場合中,必要而無傷大雅的一部分,在某些地方、朋友之間在特定時間內所進行的令人愉快的休閑活動。其他人也許視喝酒為佐餐必備物品。但現在我們問自己:如果不喝酒,是不是就實際上無法盡情享受友情或美食?我們喝酒的方式是否有助於改善自己的社交關系?這樣是否能提高我們對食物美味的享受能力?對於想喝醉酒的想法,無論是贊成還是反對,其所衍生的反應甚至更加極端。不勝酒力可能被視為只是好玩或者只是丟臉。基於各種理由,想喝醉酒的想法常令許多人都覺得反感。可是對我們有些人而言,這是一種渴望的狀態,喝醉酒不僅僅只是為了迎合他人的期待,同時我們自己也喜歡這一感覺。但是同時另外還有一個影響因素,就是由於受到社會知名人士的公然輕忽。有些人完全無法容忍從未喝醉的人,其他人則是鄙視喝得太醉的人。就現今醫療保健所發現的結論,目前對改變這些態度所能發揮的影響力仍然相當有限。當我們第一次聽到「嗜酒者」這個名詞時,我們大多數人都會聯想到是專門指那些年邁、衣衫襤褸、渾身顫抖或是在行乞令人討厭的人,或是在貧民窟里喝醉酒的人。現在對此問題有充分了解的人都知道這全都是廢話。然而盡管如此,我們過去所殘留的那些模糊不清的概念,在我們剛開始試著保持清醒之際,依舊縈繞在我們心中。蒙弊了我們的視線,使我們難以察覺到事情的真相。但直到最後,我們總算變得有意願去接受,轉變過去的那些觀念——只是可能——部分也許有點錯誤,或至少不完全能夠再准確的反映我們個人的親身經驗。當我們能夠說服自己,以誠實的態度看待過去的經驗、並仔細聆聽其它不同於我們自己的想法時,我們就可以用開放的胸懷來面對一長串過去我們所未曾詳細檢視過的信息。例如,我們可以察看科學專業的敘述:酒精不僅是美味解渴的飲料,而且也是一種能夠改變意識形態的葯劑。我們學習到不但可以在飲料中發現到葯劑,同時也存在於食物和各種葯品之中。而且現在幾乎每一天,我們都可以讀到或聽到一些特定的葯劑對於人體所造成多重的危害(包括對於心臟、血管、胃、肺部、口腔、腦部等等)這是我們從前所未曾懷疑過的狀況。葯理學家以及其他的成癮治療專家,現在都已經認為酒精無論是使用作為飲料、興奮劑、鎮靜葯、補葯或是安定劑,不能完全視之為安全無虞。但就每個單一個案而言,其本身並未必會直接導致身體傷害或精神惡耗。顯然大部分人都能夠優雅的使用,而不致對自己或他人造成傷害。我們發現,可將喝酒視為醫學上的服用葯物,酒醉就像是服葯過量。濫用葯物能夠直接或間接的導致各種身體健康、精神、家庭、社會、財務、工作上的問題。我們能夠開始看到酒精對有些人所造成的後果,而不是大部分只想到喝酒給我們帶來什麼。我們也已經發覺到,任何人,只要是有發生過關於喝酒方面任何型態的麻煩,也許就是處於我們稱之為「嗜酒」的狀況。此一疾病侵襲的對象不分其年齡、信仰、種族、性別、智力、背景、情緒、健康、職業、家庭狀況、體質好壞、飲食習慣、社會或經濟地位或其它一般的個性。問題不在於你喝多少或怎麼喝、何時喝、為什麼喝,而是喝酒如何影響到你的生活——當你喝酒時發生過什麼事。在我們能夠意識到自己有這個疾病之前,我們必須先走出一個老舊而又令人厭倦的誤區:承認我們自己已經無法控制酒量是一可恥、懦弱的表現(如果我們曾經如此)。軟弱?事實上我們需要相當大的勇氣才能正視這一殘酷的現實、毫無保留、沒有掩飾、無需借口,同時我們不用再自欺欺人。(雖然似乎不是在自吹自擂,但坦白說我們很多人都幻想自己是世界冠軍)在我們從酒癮疾病康復的過程中,同樣也會因為一些錯誤的想法而蒙上陰影。就好像其他數以百萬計的人,親眼見到一個人因為喝酒而導致死亡,對於這個嗜酒者為何無法以自己的意志力停止喝酒會非常的驚訝。這是另一個過時的觀念,我們之所以會將這種想法一直銘記在心,主要是因為我們很多人在早年時期接觸到一些典型、超強意志力的案例,或許是有過家族或鄰里中的傳奇人物。經過多年放盪不羈的生活後聲名狼藉,但突然間改弦易轍放棄酒精、女人,到了50歲的時候,洗心革面、重新作人,從此滴酒不沾,成為舉止得體、誠實正直的模範。這種當我們准備好時也能夠依樣劃葫蘆的幼稚想法,是一項危險的錯覺。我們不是其他任何人。我們就只是我們自己(我們也不是每天喝一大瓶,一直活到90歲的老祖父。)現在我們非常確定的結論是,僅憑個人本身意志力來克服酒癮問題,其效果就像是治療癌症一般。從我們自己的經驗中已經一再重復的證實此事。我們多數人曾經嘗試獨自解決,不論是希望控制酒量或是停止喝酒,但無論如何努力嘗試我們就是無法得到持久的成功。即使如此,要使我們坦白承認需要幫助仍然很不容易。因為此種作法,看來似乎也是一種懦弱的表現。沒錯,我們正深陷於另一種迷失當中。但是我們最後終於問自己:如果我們能夠獲取並運用更強大的力量,是否比自己徒然無益的孤軍奮戰會更有智慧,尤其是在我們自己經過一段時間反復證實無法奏效之後?如果按一下開關,就能開啟燈光,我們不認為持續在黑暗中嘗試摸索是明智之舉。我們無法完全靠自己獲得清醒。這並非我們所學習到可以保持清醒的方式。同時充分享受清醒的生活也不是一個人獨自可以完成的工作。只要我們能夠考慮少數幾個有別於我們原本陳舊想法的觀點,即使是暫時性的,我們就已經作了一個正確的決定,邁入快樂、健康的新生活。原本我們深信絕無可能會發生此事,但這種變化此時此刻正出現於我們成千上萬的會員之中。
⑷ 廊坊永清法院法官不作為去那部門投訴
不作為屬於違反八項規定,去紀檢監察部門吧,應該屬於違紀什麼的。或者去政法委,實在不行只有去縣委縣政府,最無奈的選擇就是政府門前組團下跪,不過這個選擇一般不能做,畢竟也是違法的!
⑸ 二審撤回上訴,一審判決立刻生效
二審原告撤訴後法院會出具撤訴裁定書,裁定書出具當天一審判決即生效,具有法律效力。
法律分析
根據相關法律規定,在上訴期內上訴人撤回上訴後,不得再次上訴。但判決是否生效取決於其他上訴人在上訴期內是否上訴。在上訴期內,所有有權提起上訴的上訴人均提起上訴後,均撤回上訴,法院裁定準許最後一個上訴人撤回上訴時,一審裁判生效。在二審審理過程中,上訴人撤回上訴,法院裁定準許後,一審判決即生效(審理過程中肯定過上訴期了)。當事人申請撤訴或者依法可以按撤訴處理的案件,如果當事人有違反法律的行為需要依法處理的,人民法院可以不準許撤訴或者不按撤訴處理。所以,二審判決宣告前,上訴人申請撤訴後,還要等待二審法院裁定是否准許撤訴。一般來說,法官都是非常歡迎當事人撤訴的,因為調撤率上來了,也實現案結事了了。除非是虛假訴訟等極個別情況,法官不準許撤訴之外,絕大數情況,法官都會非常痛快的下裁定,准許上訴人撤訴的。准許撤訴的裁定須送達各方當事人才能生效,一審判決自裁定送達之日起生效。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六十四條 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判決的,有權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裁定的,有權在裁定書送達之日起十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第一百七十三條 第二審人民法院判決宣告前,上訴人申請撤回上訴的,是否准許,由第二審人民法院裁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 第五百三十四條 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沒有住所的當事人,經用公告方式送達訴訟文書,公告期滿不應訴,人民法院缺席判決後,仍應當將裁判文書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二百六十七條第八項規定公告送達。自公告送達裁判文書滿三個月之日起,經過三十日的上訴期當事人沒有上訴的,一審判決即發生法律效力。
⑹ 法院能做被告嗎到法院狀告法院是否可行
欠錢不還怎麼辦?當然是到法院起訴對方!可如果是法院欠錢,那也是到法院去起訴法院嗎?小喵表示已經徹底暈了~~
法院以「工作餐」名義,在私營飯店長期掛賬,並且一再拖延結賬時間,是否應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正義貓(微信ID:zhengyimao1免費法律援助)認為,案件的症結在於是否屬於「工作餐」,工作人員在餐廳吃飯是否屬於工作餐,要看法院內部的規定,如果法院與餐廳簽訂協議計入財政支出,則可定性為工作餐,這種情況法院欠債7年不還,則涉嫌濫用公權力,應對相關人員進行嚴肅處分。
而另一種情況,法院沒有任何規定,員工自行用餐最後由法院報賬,則不屬於工作餐,相當於員工私自用法院的錢就餐,涉嫌違反「八項規定」所禁止的「公款吃喝」,情形嚴重時可構成貪污。
就當前形勢,王姓法官與法院之間相互踢皮球,王法官認為是法院的「不成文規定」「法院協議報銷」,而法院卻表態「純屬王法院以及其他簽單人員的個人行為」,不論是哪種情況,法院相關人員的作風和紀律都存在問題,只不過是責任主體定在誰身上而已?
其實,案件背後的原因大家也很容易猜想到,最根本的原因在於行政單位報賬審批手續比較繁瑣,再加上相關人員對問題的重視度不夠、處理效力低下,導致欠賬拖了七年。負面新聞曝光後,觸及到法院相關體質的利益,上演了一出以法院為主體與法官個人之間「相互推責」的戲碼!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針對此事發表評論,他認為法院工作人員以「法院工作餐」的名義吃飯,已經超出「個人行為」范疇,而此次所還餐費資金來源以及是否違反八項規定精神,目前法院並未給出詳細答復,他建議當地紀委介入調查。
正義貓(微信ID:zhengyimao1 免費法律咨詢)更感興趣的是,法院究竟能否做被告?這也是司法中極具爭議的話題,一般情況下,法院作為司法制度的裁決機關,在民事訴訟中不以被告身份出現。
當然法院也會出現糾紛問題,如果是法院不行使國家司法權利,而是作為平等的民事主體參與民事活動中,比如此次案例中的「法院欠賬」或者在辦案偵查過程中損害到人民群眾的利益需要賠償的,法院是可以作為被告身份,承擔和其他民事主體相同的民事責任。可以向上級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要求涉事法院予以賠償。
如果是行政上的問題,那麼應該通過上訴、申訴、申請檢察機關抗訴等法律程序進行查處糾正。不管怎麼說,法院都應該引以為戒,杜絕此類情況再發生,不要給司法界蒙羞!
⑺ 國家法律法規,「三令五申」,法官法,八項規定有沒有
「三令五申」是我國古代軍事紀律的簡稱,它最早出自《史記·孫子吳起列傳》。指多次命令和告誡,多指上級對下級,領導對群眾。
而所謂「三令」,一令觀敵之謀,視道路之便,知生死之地;二令聽金鼓,視旌旗,以齊其耳目;三令舉斧,以宣其刑賞。所謂「五申」:一申賞罰,以一其心;二申視分合,以一其途;三申畫戰陣旌旗;四申夜戰聽火鼓;五申聽令不恭,視之以斧。「三令」與「五申」的原意是教育將士應該在點陣中或軍事行動中明確作戰守則。如今,「三令五申」是再三地向下級命令告誡的含義。後來,「三……五……」成為了一種語言結構,比如人們常說「三年五載」、「三番五次」等等。
⑻ 近年落實中央八項規定查處的違規事件中,最嚴重的是什麼問題
法官違法犯罪沒有人敢管。
⑼ 向法院主審法官送兩條香煙是違法行為嗎
向法院主審法官送兩條香煙是違紀行為。違反了中央「八項規定」、「六項禁令」。
在六項禁令中明確提出嚴禁違反規定收送禮品、禮金、有價證券、支付憑證和商業預付卡。各級領導幹部一定要嚴格把關,嚴於律己,要堅決拒收可能影響公正執行公務的禮品、禮金、有價證券、支付憑證和商業預付卡,嚴禁利用婚喪嫁娶等事宜借機斂財。
關於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
一、要改進調查研究,到基層調研要深入了解真實情況,總結經驗、研究問題、解決困難、指導工作,向群眾學習、向實踐學習,多同群眾座談,多同幹部談心,多商量討論,多解剖典型,多到困難和矛盾集中、群眾意見多的地方去,切忌走過場、搞形式主義;要輕車簡從、減少陪同、簡化接待,不張貼懸掛標語橫幅,不安排群眾迎送,不鋪設迎賓地毯,不擺放花草,不安排宴請。
二、要精簡會議活動,切實改進會風,嚴格控制以中央名義召開的各類全國性會議和舉行的重大活動,不開泛泛部署工作和提要求的會,未經中央批准一律不出席各類剪綵、奠基活動和慶祝會、紀念會、表彰會、博覽會、研討會及各類論壇;提高會議實效,開短會、講短話,力戒空話、套話。
三、要精簡文件簡報,切實改進文風,沒有實質內容、可發可不發的文件、簡報一律不發。
四、要規范出訪活動,從外交工作大局需要出發合理安排出訪活動,嚴格控制出訪隨行人員,嚴格按照規定乘坐交通工具,一般不安排中資機構、華僑華人、留學生代表等到機場迎送。
五、要改進警衛工作,堅持有利於聯系群眾的原則,減少交通管制,一般情況下不得封路、不清場閉館。
六、要改進新聞報道,中央政治局同志出席會議和活動應根據工作需要、新聞價值、社會效果決定是否報道,進一步壓縮報道的數量、字數、時長。
七、要嚴格文稿發表,除中央統一安排外,個人不公開出版著作、講話單行本,不發賀信、賀電,不題詞、題字。
八、要厲行勤儉節約,嚴格遵守廉潔從政有關規定,嚴格執行住房、車輛配備等有關工作和生活待遇的規定。
六項禁令
1、嚴禁用公款搞相互走訪、送禮、宴請等拜年活動。各地各部門要大力精簡各種茶話會、聯歡會,嚴格控制年終評比達標表彰活動,單位之間不搞節日慰問活動,未經批准不得舉辦各類節日慶典活動。上下級之間、部門之間、單位之間、單位內部一律不準用公款送禮、宴請。各地都不準到省、市機關所在地舉辦鄉情懇談會、茶話會、團拜會等活動,已有安排的,必須取消。各級黨政幹部一律不準接受下屬單位安排的宴請,未經批准不準參與下屬單位的節日慶典活動。
2、嚴禁向上級部門贈送土特產。各地各部門各單位一律不準以任何理由和形式向上級部門贈送土特產,包括各種提貨券。各級黨政幹部不得以任何理由,包括下基層調研等收受下屬單位贈送的土特產和提貨券。各級黨政機關要嚴格紀律要求,加強管理,杜絕在機關收受和分發土特產的情況發生。
3、嚴禁違反規定收送禮品、禮金、有價證券、支付憑證和商業預付卡。各級領導幹部一定要嚴格把關,嚴於律己,要堅決拒收可能影響公正執行公務的禮品、禮金、有價證券、支付憑證和商業預付卡,嚴禁利用婚喪嫁娶等事宜借機斂財。
4、嚴禁濫發錢物,講排場、比闊氣,搞鋪張浪費。各地各部門不準以各種名義年終突擊花錢和濫發津貼、補貼、獎金和實物;不準違反規定印製、發售、購買和使用各種代幣購物券(卡);不準借用各種名義組織和參與用公款支付的高消費娛樂、健身活動;不準用公款組織遊山玩水、安排私人度假旅遊、出國(境)旅遊等活動;不準違反規定使用公車、在節日期間公車私用。
5、嚴禁超標准接待。領導幹部下基層調研、參加會議、檢查工作等,要嚴格按照中央和省委的有關要求執行。
6、嚴禁組織和參與賭博活動。各級黨員幹部一定要充分認識賭博的嚴重危害性,決不組織和參與任何形式的賭博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