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法官風險
㈠ 當法官的條件
抄法官是指依照法襲律規定的程序產生,在司法機關(一般指法院)中依法行使國家審判權的審判人員,是司法權的執行者。
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應具備以下條件
(一)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
(二)年滿二十三歲;
(三)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四)有良好的政治、業務素質和良好的品行;
(五)身體健康;
(六)高等政法大學、高等學校法律系本科畢業法學學士學位或者高等院校非法律專業本科畢業具有法學專業知識,從事法律工作滿二年,其中擔任高級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法官,應當從事法律工作滿三年。獲得法學碩士學位、博士學位或者非法律專業碩士學位、博士學位具有法學知識,從事法律工作滿一年,其中擔任高級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法官,應當從事法律工作滿二年。
下列人員不得擔任法官
(一)曾因犯罪受過刑事處罰的;
(二)曾被開除公職的。
㈡ 要做法官都需要什麼
要做法官需要以下條件:
1、大學本科畢業以上學歷。報考國家司法考試版並且通過。
2、通權過國家或者地方公務員招考筆試、面試被錄用。大城市和發達地方的法院新進法官一般要求法學碩士以上學歷。並且應當符合《法官法》所要求的全部條件。
3、被法院錄用之後,經過一兩年或者幾年的法院實踐工作,通過各高級人民法院組織的初任法官資格考試,通過法院審判委員會任命,可被任命為「助理審判員」。可以坐堂問案了。高級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的法官至少應有兩年以上工作經歷。
4、有助理審判員職稱,再工作一些年頭,有一定資歷,通過人大的人命程序,可晉升為「審判員」職稱。
㈢ 當前法官面臨哪些安全風險和威脅及成因
法官員額制度是司法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是推行法官職業化和精英化的必然選擇,也是司法公正的制度保證,方向是正確的,路子是對的。但現有的法官隊伍現狀是不是就具備推行法官員額制度的條件了呢
㈣ 為什麼說法官員額制改革面臨失敗的危險
在當下司法體制的四項改革中,員額制改革成為改革的重點和難點。一些人質版疑、誤解與迷茫,將其說權成是「不符合中國國情」,面臨失敗與危險的改革。而在我看來,員額制改革是這場改革的牛鼻子,必改不可。
過去,在非分類管理的情況下,許多法官追求的是行政級別,而不是法官的專業性和技術性,許多幹警雖有法官頭銜,但不從事審判工作;也有相當一部分雖擁有法官身份,卻被動地從事著非審判以外的調研、宣傳、管理工作,這種在其位不謀其政,徒有虛名、「無限擴大」的員額是違背司法規律的。
如果一個法院,什麼人都能獲得法官稱號,獲得法官稱號後就不審判,審判了,也不負責;如果從事審判工作,不是為了追求公平正義,而是為了追求當個科長、處長、庭長、院長等,改革就是必需的。
㈤ 刑事法官面臨職業風險怎麼辦
河南一名年近五十的刑事女法官,其因在刑事審判中將非法證據作為定罪量刑的依據,以玩忽職守罪被判刑。該判決書中認定被告人王桂榮的瀆職行為包括三個方面:
1、違反程序擅自准許檢察院撤訴;
2、始終沒有審查出案卷中存在矛盾的相關重要書證,沒有核實出卷宗中來源不合法的證據及證據復印件;
3、對辯護人提出的辯解沒有認真調查核實。
那麼刑事法官應如何避免成為下一個王桂榮。
一、重視程序價值:
判決書認定王桂榮在處理川匯區檢察院的撤訴申請時,違法撤訴。在檢察院遞交撤回起訴決定書後,王桂榮組織了合議庭合議,准許檢察院撤訴,之後王桂榮按照當時的審判環境和審判工作的慣例,作出了口頭裁定。這種情況反映出程序價值仍然沒有深入部分法官的內。「重實體、輕程序」觀念的殘留使得部分法官認為只要實體結果是公正、公平的,即使是違反法定程序也沒什麼影響。實際上程序公正也是「公正」應有之義,並且程序價值對司法公正的巨大影響在近年來各個冤假錯案中體現的淋漓盡致。先不論判決書以王桂榮違法撤訴作為認定其玩忽職守的依據是否合理,如果刑事法官在審判工作中堅守程序公正,也就不會落人口實了。
二、重視證據採信規則與證據的合法性審查。
刑訴法修改後,相繼出台了關於非法證據排除規則的解釋,以指導刑事案件的證據採信以及合法性審查。王桂榮在審判於某詐騙案時可謂是幾經周折:組織合議庭四次合議,三次提交審委會討論,向上級法院請示。這樣曲折的歷程可以表明王對於案件的審判是比較審慎的,但是這樣的審慎更應該體現在證據採信和證據合法性審查的過程中。根據刑訴法第162條規定,案件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方可作出有罪判決。進一步而言,作為定案根據的每一個證據都必須具備客觀性、關聯性與合法性,且全案證據同案件的發生、發展的過程和結果一致,形成一個完整的證明體系。如果定案的證據在判決前存在疑點,來源不合法,矛盾沒有排除,應當根據無罪推定原則作出無罪判決。現今,民眾的權利意識不斷提高以及民主法治觀念逐漸深入人心,刑事法官只有堅持無罪推定才能避免陷入錯案追究的漩渦中。
三、摒棄書面主義。
現行司法環境下,法官於開庭審判之前早已通過閱讀全案移送的證據對案件的整體狀況有詳細的了解。這樣能夠有利於法官對庭審過程有一個整體的把控,提高司法效率。但弊端在於,部分法官受書面主義的影響,在閱讀了隨案移送的材料後,對案件事實、證據以及相關的法律適用問題早已有了主觀判斷。於是,案件進入審判階段後,對被告人及其辯護人提出的質證意見以及辯護意見的產生不信任感,使得意見被採納的難度進一步上升。如此一來,目前司法環境下,控辯雙方本就不平等的地位愈加明顯。王桂榮在審理於某某詐騙一案中基於對案件有了先入為主的判斷,忽視了被告人的辯解以及辯護人的辯護意見,進一步導致了錯案的產生。故刑事法官在審理案件過程中應當摒棄書面主義,防止因輕信書面材料而致使冤假錯案的發生,進而避免刑事風險。
王桂榮的判決書在司法工作者中持續發酵,有刑事法官表示「有些不寒而慄」。的確,細讀該篇刑事判決書會發現很多值得進一步研究和探討之處,但不論如何,這份判決書給了刑事法官警示:隨著社會大眾對冤假錯案的關注,刑事法官只有堅持「以事實為依據,以法律為准繩」,才能在獲得尊重的同時避免刑事風險的產生。
㈥ 法官是高危職業嗎
從體力和工作環境上講,法官不是高危職業。但是從另一種意義上講,比如涉及百姓的切身利益,人命關天的判決上,法官對法律的適用也確實構成了高危職業。
㈦ 法官這個職業危險嗎壓力大嗎工資高嗎
第一不危險
㈧ 當法官意味著什麼
對我而言,法官不僅僅是一份養家糊口的體面職業,法官不僅僅是身披法袍敲響法槌的居中裁判者,法官不僅僅是高高在上的威信與榮耀。在我的心目中,法官是法律的守護神與捍衛者,法官是公平正義的象徵與化身,法官是維護社會道德良知的最後一道防線。 所以,我認為,當法官就意味著沉重的責任。法官要通過自己公正高效權威的裁判,從法律的角度懲惡揚善,定紛止爭,弘揚法治,為人民的幸福生活保駕護航。要實現這一既崇高又平凡的目標,法官就要時刻牢記自己的工作職責,在平凡的崗位上殫精竭慮,不敢稍有懈怠,時刻牢記法官這個稱號背後所承擔的沉重責任,時刻清醒地認識到法官所擁有的這份裁判權力,是黨和人民所賦予的,必須謹慎而正確地行使,努力做到情為民所系,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 當法官還意味著持久的清貧。法官秉持公平正義,維護法律權威,這就要求法官自己要做到不為權貴折腰,不為武力屈服,不為金錢美色所打動,要守得住寂寞,耐得住清貧,要忍受得住榮華富貴的誘惑,始終如一地堅守自己的法理信念,依法辦事,公平裁判,絕對不能拿手中的權力作為換取財富的籌碼。這就意味著法官只能依靠那份不豐厚的薪水過日子,清貧度日。也就是說法官基本上與奢華無關,只能持平常心,過著普通而平常的日子。所謂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只有能夠心甘情願過著這持久清貧的日子,才能不為外界的各種誘惑所迷惑,才能平心靜氣地、理直氣壯地作出公正的裁判,才能成為一名稱職合格、讓黨和人民滿意的法官。 當法官還意味著一定的壓力與風險。無論刑事、民事或者是行政案件,法官都要對案件作出自己的裁判。所謂法官辦案定紛止爭,定的是權益之紛,止的是利益之爭,有利益有權益,就會有各種各樣的誘惑有風險,有的人為了能夠在訴訟中變現自己的利益,或者對法官的生命進行威逼,或者對法官的慾望進行利誘。這對法官來說,無疑是可怕的誘惑和巨大的陷阱,一不小心會被拉下水或者自蹈火坑,輕者身敗名裂,重者為之付出自己的生命。所以說法官職業充滿了風險。因此作為一名法官,要想把自己的審判工作搞好,同時確保自己的人身安全,就要頂住壓力,把各種風險系數降到最低:一是保持心境平和,保持清醒的頭腦,做到潔身自好,無欲則剛;二是要堅守「三個至上」,以法律為准繩,以黨的事業為標尺,以悍衛公平正義為人生惟一要旨;三是要謹言慎行,要慎獨。一名稱職的法官要時刻意識到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代表著法院的形象和法律的尊嚴,法官只有為法院和法律增光添彩的義務,而沒有往法院和法律上抹黑出醜的權利!作者單位:廣西融安縣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