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擬提任
Ⅰ 法官是如何劃分等級的怎樣晉級
《中華人民共和復國法官等級暫行制規定》
第四章法官等級的晉升
第十二條二級法官以下等級的法官晉級在職務編制等級的幅度內,按下列規定逐級晉升:
五級法官至三級法官,每晉升一級為三年;三級法官至一級法官,每晉升一級為四年。
晉升期限屆滿,經考核合格,方可晉升;不合格的應當延期晉升;德才表現、業務水平、審判工作實績特別突出的,可以提前晉升。晉升考核以年度考核結果為主要依據。
第十三條一級法官以上等級的法官晉級實行選升。選升辦法另行制定。
第十四條晉升高級法官,須經專門培訓合格,方可晉升。
第十五條法官等級晉升的批准許可權與法官等級評定的批准許可權相同。
法官等級提前晉升的由最高人民法院院長批准。
第十六條法官由於職務提升,其等級低於新任職務編制等級的,應當晉升至新任職務編制等級的最低等級。
Ⅱ 中國的法官是誰任命的
你是說哪一級別的法官???是最高人民法院的法官還是地方一級的法回官??詳細點。
《憲法》第答六十二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行使下列職權:(七)選舉最高人民法院院長;
第六十七條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下列職權:(十一)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院長的提請,任免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審判員、審判委員會委員和軍事法院院長;
第一百零一條第二款 縣級以上的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並且有權罷免本級人民法院院長和本級人民檢察院檢察長。
Ⅲ 什麼叫擬任法官、檢察官,和初任法官檢察官有什麼區別
擬任法來官
任源職定級法官,有一年的試用期,暫不能有該職位全部職能,故用了個「擬」,相對於法官崗位的定向培養,試用期滿,轉正就是法官,可以行使法官的職能。
檢察官
是行使國家檢察權的檢察人員,包括最高人民檢察院、地方各級檢察院和軍事檢察院等專門人民檢察院的檢察長、副檢察長、檢察委員會委員、檢察員和助理檢察員。檢察官必須忠實執行憲法和法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檢察官依法履行職責,受法律保護。
初任法官和檢察官通常指剛剛轉正擔當法官和檢察官職責的公務員。
三者的區別為:
1.先是擬任法官或擬任檢察官,試用期滿後,經過考核合格成為初任法官或初任檢察官,行使職能一年後就可稱為法官或檢察官。
2.擬任法官或擬任檢察官不能獨立行使法官或檢察官的職能許可權;
3.初任法官和初任檢察官,檢察官,法官許可權相當。
Ⅳ 中國的法官是如何產生的,需要人民代表大會任命嗎
一、《法官法》第十一條:
地方各級人民法院院長由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回舉和罷免,副院長、審判答委員會委員、庭長、副庭長和審判員由本院院長提請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任免。
人民法院的助理審判員由本院院長任免。
二、依據以上規定,非審委會成員的法官除助理審判員外,均由人大常委會任免。
三、具體規定還可見《法院組織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相關條款。
Ⅳ 17年員額法官落選改任辦公室主任,現在可以提拔為法院副院長嗎
副院長不一定
Ⅵ 法官是如何委任的
根據法官法的規定,法官的任命一般要採取4+2(本科+兩年工作經歷+法律職業資格)或者7+1(碩士+一年工作經歷+法律職業資格)。由法院提請地方人大或是人大常委會任命。
Ⅶ 各類法院的法官程序上由誰任命
第十一條 法官職務的任免,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的任免許可權和程序辦理。
最高人回民法院院長由全國答人民代表大會選舉和罷免,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庭長、副庭長和審判員由最高人民法院院長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任免。
地方各級人民法院院長由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和罷免,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庭長、副庭長和審判員由本院院長提請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任免。
在省、自治區內按地區設立的和在直轄市內設立的中級人民法院院長,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根據主任會議的提名決定任免,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庭長、副庭長和審判員由高級人民法院院長提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任免。
在民族自治地方設立的地方各級人民法院院長,由民族自治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和罷免,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庭長、副庭長和審判員由本院院長提請本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任免。
人民法院的助理審判員由本院院長任免。
軍事法院等專門人民法院院長、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庭長、副庭長和審判員的任免辦法,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另行規定。
Ⅷ 法官任免的原則有哪些
憲法和法律規定了法官的任免許可權和程序:
各級人民法院院長由同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和罷免,各級人民法院院長任期與本級人民代表大會每屆任期相同,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庭長、副庭長和審判員由本院院長提請同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任免。助理審判員由本院院長任免。專門人民法院的法官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另行規定任免辦法。
初任審判員、助理審判員採用公開考試、嚴格考核的辦法,按照德才兼備的標准,從具備法官條件的人員中提出人選。擔任院長、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庭長、副庭長,應當從具有實際工作經驗的人員中擇優提出人選。
法官不得兼任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組成人員,不得兼任行政機關、檢察機關以及企業、事業單位的職務,不得兼任律師。
對於喪失國籍的、經考核不稱職的、因違紀、違法犯罪的,以及因健康等原因長期不能履行職務的法官,都應依法提請免除其法官職務。
Ⅸ 大法官的任命程序
依「憲法」及「司法院」組織法規定,「司法院」置大法官十七人(目前為十五人),由「總統」提名,經「監察院」同意任命之,大法官任期九年。第一屆大法官(民國三十七年任命)至第五屆大法官(1985年任命)均系依此程序任命。1992「憲法」第二次增修條文公布,大法官之任命,仍由「總統」提名,同意權改由「國民大會」行使之。第六屆大法官於1994年就任,即系依此程序任命。1997年七月二十一日「憲法」第四次增修條文公布,關於大法官之任命及任期均有相當之改變。其第五條規定「『司法院』設大法官十五人,並以其中一人為『院長』,一人為『副院長』,由『總統』提名,經『國民大會』同意任命之,自2003年起實施」、「『司法院』大法官任期八年,不分屆次,個別計算,並不得連任」、「2003年總統提名之大法官,其中八位大法官,含『院長』、『副院長』,任期四年,其餘大法官任期為八年,不適用前項任期之規定」,現任大法官即依此程序任命。
Ⅹ 法官有幾個等級
人民法院具體包括下列人員:
(1)院長、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庭長、副庭長;
(2)內設及派出的審判業務機構的審判員、助理審判員。
人民檢察院具體包括下列人員:
(1)檢察長、副檢察長,檢察委員會委員;
(2)內設及派出的檢察業務機構的檢察員、助理檢察員。
高級人民法院、省級人民檢察院根據上述意見,提出具體適用范圍的建議,商省級黨委組織部確定。
2、問:已被任命為法官、檢察官的人員,目前在內設的綜合管理機構任職,如何進行管理?
答:本答復意見印發前,已被任命為法官、檢察官的人員,目前在內設的負責政工黨務、行政事務、後勤管理等綜合管理機構中任職,按綜合管理類公務員管理,參照《暫行規定》進行套改,保留法官、檢察官資格。
本答復意見印發後,在內設綜合管理機構工作的不再任命法官、檢察官職務。因工作需要,原在審判、檢察業務機構工作的法官、檢察官交流到綜合管理機構的,按綜合管理類公務員管理,保留法官、檢察官資格。
3、問:如何將現任法官、檢察官職務套入新的職務序列?
答:《暫行規定》實施後,法官、檢察官按下列對應關系, 根據現任綜合管理類公務員職務層次確定新的等級:
省部級副職:二級大法官,二級大檢察官;
廳局級正職:一級高級法官,一級高級檢察官;
廳局級副職:二級高級法官,二級高級檢察官;
縣處級正職:三級高級法官,三級高級檢察官;
縣處級副職:四級高級法官,四級高級檢察官;
鄉科級正職:一級法官,一 級檢察官;
鄉科級副職:二級、三級法官,二級、三級檢察官;
科員:四級、五級法官,四級、五級檢察官。
4、問: 鄉科級副職、科員分別對應不同的法官、檢察官等級,在套改時如何確定?
答:要根據本人德才表現、工作實績和所任職務、級別資歷、任職年限等確定,具體條件如下;
(1) 擔任審判委員會委員、 檢察委員會委員、庭長、副庭長或者內設及派出機構領導職務兩年以上的副科級法官、檢察官, 以及級別達到二十三級的副科級法官、檢察官,可確定為二級法官、檢察官;其他副科級法官、檢察官以及擔任審判委員會委員、檢察委員會委員、庭長、副庭長或者內設及派出機構領導職務的科員級法官、檢察官確定為三級法官、檢察官;
具備擬任副科級法官、檢察官所需任職年限條件的科員級審判員、檢察員,其中擔任主審法官、主任檢察官的,確定為三級法官、檢察官;其他科員級審判員、檢察員,根據本人德才表現、 業務能力和法官、檢察官職數等情況,可確定為三級法 官、檢察官。
(2)大學本科畢業的科員級助理審判員、助理檢察員,以及擔任助理審判員、助理檢察員兩年以上的,可確定為四級法官、檢察官;其他助理審判員、助理檢察員確定為五級法官、檢察官。
5、問:直轄市所屬縣、副省級城市所屬區人民法院法官、人民檢察院檢察官的職務設置規格和職數比例如何確定?
答:根據其實際機構規格,由高級人民法院、省級人民檢察院參照《暫行規定》提出具體意見,報省級黨委組織部審定後實施。
6、問:在核定法官、檢察官職數時,如何確定計算基數和職數?
答:按本答復意見第1條確定的適用范圍來計算。擔任審判委員會委員、 檢察委員會委員的紀檢組長、政冶部主任,不計入法官、檢察官職數及其計算基數。
7、問:《暫行規定》實施後,法官、檢察官的工資待遇如何確定?
答:在國家有關規定出台前,法官、 檢察官的基本工資和津貼補貼暫維持套改前執行的標准不作調整。國家明確具體辦法後,按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8、問:套改後法官、檢察官等級低於原評定等級人員,如何確定職務?
答:根據各地實際情況,設置3-5年的過渡期。在過渡期內,原評定的法官、檢察官等級可暫予以保留,但應註明職務層次加以區別,並按照職務層次進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