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曾彥
1. 臨時約法的歷史意義寫論文用
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相關圖片 編輯詞條 專家發言 消歧義 參與討論
南京臨時政府成立時
辛亥革命勝利,以孫中山為首,建都於南京的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南京),制定的具有「憲法」性質的根本大法。1912年3月8日由臨時參議院(南京)通過,3月11日公布實施,取代《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大綱》。
1914年5月1日因袁世凱《中華民國約法》(俗稱「袁記約法」)的公布而被取代,但在1916年6月29日為大總統黎元洪所恢復。1917年7月1日被復辟帝制的張勛破壞,隨後的段祺瑞政府拒絕恢復,9月10日以廣東為基地建立的中華民國軍政府展開護法運動,所護者即為《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目錄
• 內容主旨
• 憲法原則
• 時代背景
• 幾經更迭
• 社會觀點
• 內容主旨
• 憲法原則
• 時代背景
• 幾經更迭
• 社會觀點
• 歷史意義
• 基本要義
• 附錄約法
• 相關詞條
• 參考鏈接
[顯示全部]
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內容主旨
國民黨一大舊址
1.仿法國式之責任內閣制:蓋當時之參議院為抑制袁世凱之野心,乃將原《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大綱》之總統制2.改為內閣制使袁世凱成為虛位總統。
3.總綱以簡潔之文字,將國家之要素作原則性的規定。
4.人民權利義務之保障已有詳盡之規定,並設有法律保留條款。
5.大總統副總統之選舉:仍沿《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大綱》之精神由參議院選舉之。
司法已有獨立審判規定,符合三權分立原則:《約法》規定法院以臨時大總統及司法總長分別任命之法官組織之。法官獨立審判不受上級官廳之干涉。
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憲法原則 第一,人民主權原則,即主權在民原則。啟蒙思想家認為國家是由人民根據自己的意志締結契約的產物,所以國家的最高權力應屬於人民.而不屬於君主。因而一切權力的表現和運用必須體現人民的意志。當人民的權力被篡奪並被運用來壓迫和奴役人民時,人民完全有權利消滅篡權者。《臨時約法》根據資產階級「主權在民」的原則,確立中華民國為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
歷史塵溝
第二,基本人權原則。歐洲啟蒙思想家在政治學說方面強調一切人生而自由和平等的天賦人權思想,以此否定世襲的特權。自由權利包括人身、安全、爭取幸福、言論、信仰等等自由。歐美資產階級革命後制定的憲法規定了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
第三,權力制約原則。《臨時約法》按照資產階級的民主制度和三權分立原則,規定了國家的權力、政治
組織形式,要在中國建立一個實行議會翩和責任內閣制的資產階級共和國,以取代封建專制制度,這無疑是歷史上的一大進步。資產階級的分權制度,在革命前是反對封建君主專制的有力武器,革命後則有防止專制復辟和個人獨裁的進步作用,是保證資產階級民主和政治穩定的有力工具,有利於鞏固資產階級的統治地位。
第四,法治原則。《臨時約法》第一章總綱規定的主權在民,第二章人民規定的國內人民一律平等以及基本的權利和自由等,都是法治原則的重要體現。尤其在當時特殊的歷史條件下,為了限制袁世凱的野心,防止其專權,在涉及權力關系和《臨時約法》的修改程序上,作了一系列規定,以圖保住資產階級共和體制,實現依法治國。
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時代背景
歷史風雲
1911年武昌起義後.南京臨時政府於1912年1月1日宣告成立。南京臨時政府在其存在的三個多月里.頒布了一系列有利於推行民主政治、發展資本主義和實行社會改革的法令,如《保護人民財產令》 、《大總統令內務部禁止買賣人口文》、《文官試驗章程草案》等等,其中最重要的成果則是1912年2月7日由參議院制定的,於3月11日頒布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從階級結構分析:當時,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是兩大基本階級,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刺激下,資產階級和工人階級都有所發展,同時還有一個凌駕於中國社會各階層之上的特殊階層—— 帝國主義在華勢力。資產階級是革命的領導階級,並且,中國的資產階級也並非鐵板一塊,根據其經濟基礎和政治需求的不同,分為官僚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主要社會矛盾決定了辛亥革命的性質都是為爭取民族獨立、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開辟資本主義發展道路的資產階級革命,在當時都具有歷史進步性。
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幾經更迭
民國時期
自袁世凱就任總統後,中央權力的運行嚴重違背約法精神,至1914年被袁氏《中華民國約法》取代,《臨時約法》的存續期僅兩年。此後,孫中山先生雖發動了維護約法的護法運動,也告失敗。其中原因是什麼?對此,學界向來比較集中的看法為三點:一是從當時的政府力量對比分析,認為孫中山為代表的資產階級革命派沒有掌握可以保證《臨時約法》得以實施的武裝力量。二是從袁世凱個人的政治品質分析,認為南北議和後孫中山被迫放棄政權是導致《臨時約法》失敗的主要原因。但這同樣不能解釋袁世凱死後孫中山領導的護法運動何以失敗;三是從中國社會政治土壤分析,認為《臨時約法》必然與資產階級革命一樣,在中國行不通。這種觀點很深刻,但過於籠統,沒有從更深層次上解答更本原的問題:何以中國社會竟沒有適合於《臨時約法》存續的土壤。
簡而言之,在北洋政府部分,1922年4月被控制北京政府的曹錕、吳佩孚以「法統重光」的號召,再度恢復。1923年10月10日被人稱「曹錕憲法」的《中華民國憲法》的施行而取代。1925年4月24日段祺瑞政府發布命令,稱「法統已成陳跡」,《臨時約法》再次被廢除。在南方政府部分,則從未正式廢止,直到1931年6月1日《中華民國訓政時期約法》公布才依新法優於舊法原則而失其最高效力,但國民政府於1925年7月1日建立後即少談及此一法律。
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社會觀點
民國女兵
《臨時約法》並非各政治派別、各階層、各階級基於民主、共和的共同政治理念的產物。首先,同盟會內部在政權組織形式上存在分歧,體現為以孫中山為代表的總統制和以宋教仁為代表的內閣制兩種主張。《臨時政府組織大綱》採用的是總統制,而事實上,在制訂約法的過程中,鑒於當時南北和談已成定局,袁世凱必將就任總統的現實,《臨時約法》最後關於政體的設計臨時改弦易轍,既規定了總統的各項實際權力,又極盡可能地賦予參議院和國務員各種廣泛的權力和實際的責任,以限制總統的權力,使得行政權力的劃分極其混亂,成為一種介於總統制和內閣制之間的特殊的體制,表現出典型的因人設法的工具主義傾向,而不是一種成熟、穩定的政治理念的實踐。其次,在《臨時約法》的制訂機關南京臨時參議院的43名參議員中, 同盟會會員33人,立憲派僅8人,沒有代表最強勢政治集團的北洋軍閥勢力的袁世凱的代表。這種結構雖然保證了約法內容上的先進性,但很難保證各政治派別對約法的一致認同和遵守。最為重要的是,「社會正在發生變革,但主要仍限於統治階層內部」,《臨時約法》所體現的精神內涵並沒有形成為占人口絕大多數的廣大農民的價值觀念,廣大農村對民主、共和的觀念還非常陌生。
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歷史意義
也曾熱忱祖國
《臨時約法》盡管未能提出反帝的革命任務,也沒有提出一個完整的從經濟基礎到上層建築的反封建綱領。但在那個時期是一個比較好的東西.其精髓在於它通過立法程序.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的國家政治制度和政權的組織形式.以及人民的民主權利。其實踐意義在於在中國第一次開創了以法治國的先河。其思想啟蒙的意義在於促進了人民的覺醒,鼓舞人民起來為維護自己的權利而斗爭。其推動中國社會發展的意義在於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為以後民主革命進一步發展提供了條件。其憲法意義在於實現了憲政原則。正如陳旭麓先生所言:「南京臨時政府的成立以及《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頒布.是『揖美追歐』的結果.也是『五·四』以前八十年先進的中國人經過幾代人的奮斗而取得的最富深遠意義的結果。
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基本要義 以孫中山為首的南京臨時政府公布的、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文獻。1912年3月8日南京臨時參議院通過,11日公布施行。計分總綱、人民、參議院、臨時大總統副總統、國務員、法院、附則等七章,共五十六條。
①臨時約法體現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的國家制度。規定「中華民國由中華人民組織之」,「主權屬於國民全體」,「領土為二十二行省、內外蒙古、西藏、青海」;「以參議院、臨時大總統、國務員、法院行使其統治權」。
曾經滄桑
②臨時約法體現了民主主義精神。規定「中華民國人民一律平等,無種族、階級、宗教之區別」。人民享有人身、居住、財產、言論、出版、集會、結社、通信和信教的自由;人民有請願、訴訟、考試、選舉及被選舉等權利。同時規定,人民有納稅、服役等義務。
③在政府的組織形式上實行「三權分立」的原則。規定全國的立法權屬於臨時參議院,參議院有權議決一切法律、預算、決算、稅法、幣制及度量衡准則,募集公債,選舉產生臨時大總統、副總統,彈劾大總統和國務員,對臨時大總統行使的重要權力,具有同意權和最後決定權。
臨時大總統代表臨時政府總攬政務,公布法律,統率全國海陸軍,制定官制官規,任免文武官員等,但行使職權時,須有國務員副署。受參議院彈劾時,由最高法院組成特別法庭審判;法官有獨立審判的權利,它否定了集大權於一身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此外,還規定了「人民有保有財產及營業之自由」。體現了發展資本主義經濟的要求。
臨時約法是辛亥革命勝利的重要成果,是一個具有歷史性的進步。1914年5月廢除,由《中華民國約法》取代。
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附錄約法 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一九一二年)
第一章 總 綱
第一條 中華民國由中華人民組織之。
第二條 中華民國之主權,屬於國民全體。
第三條 中華民國領土為二十二行省、內外蒙古、西藏、青海。
第四條 中華民國以參議院、臨時大總統、國務員、法院,行使其統治權。
曾經風雲
第二章 人 民
第五條 中華民國人民一律平等,無種族階級宗教之區別。
第六條 人民得享有左列各項之自由權:
一、人民之身體,非依法律,不得逮捕、拘禁、審問、處罰。
二、人民之家宅,非依法律不得侵入或搜索。
三、人民有保有財產及營業之自由。
四、人民有言論、著作、刊行及集會、結社之自由。
五、人民有書信秘密之自由。
六、人民有居住、遷徙之自由。
七、人民有信教之自由。
第七條 人民有請願於議會之權。
第八條 人民有陳訴於行政官署之權。
第九條 人民有訴訟於法院,受其審判之權。
第十條 人民對於官吏違法損害權利之行為,有陳訴於平政院之權。
第十一條 人民有應任官考試之權。
第十二條 人民有選舉及被選舉之權。
第十三條 人民依法律有納稅之義務。
第十四條 人民依法律有服兵之義務。
第十五條 本章所載人民之權利,有認為增進公益,維持治安或非常緊急必要時,得依法律限制之。
第三章 參議院
曾經王朝
第十六條 中華民國之立法權,以參議院行之。
第十七條 參議院以第十八條所定各地方選派之參議員組織之。
第十八條 參議員每行省、內蒙古、外蒙古、西藏各選派五人,青海選派一人;其選派方法,由各地方自定之。參議院會議時,每參議員有一表決權。
第十九條 參議院之職權如左:
一、議決一切法律案。
二、議決臨時政府之預算決算。
三、議決全國之稅法、幣制及度量衡之准則。
四、議決公債之募集及國庫有負擔之契約。
五、承諾第三十四條、三十五條、四十條事件。
六、答覆臨時政府咨詢事件。
七、受理人民之請願。
八、得以關於法律及其他事件之意見建議於政府。
九、得提出質問書於國務員,並要求其出席答復。
十、得咨請臨時政府查辦官吏納賄違法事件。
十一、參議院對於臨時大總統,認為有謀叛行為時,得以總員五分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員四分三以上之可決彈劾之。
十二、參議院對於國務員認為失職或違法時,得以總員四分三之出席,出席員三分二以上之可決彈劾之。
第二十條 參議院得自行集會、開會、閉會。
第二十一條 參議院之會議,須公開之;但有國務員之要求,或出席參議員過半數之可決者,得秘密之。
第二十二條 參議院議決事件,咨由臨時大總統公布施行。
第二十三條 臨時大總統對於參議院議決事件,如否認時,得於咨達後十日內,聲明理由,咨院覆議;但參議院對於覆議事件,如有到會參議員三分二以上仍執前議時,仍照第二十二條辦理。
第二十四條 參議院議長由參議員用記名投票法互選之,以得票滿投票總數之半者為當選。
第二十五條 參議院參議員於院內之言論及表決,對於院外不負責任。
第二十六條 參議院參議員除現行犯及關於內亂外患之犯罪外,會期中,非得本院許可,不得逮捕。
第二十七條 參議院法由參議院自定之。
第二十八條 參議院以國會成立之日解散,其職權由國會行之。
第四章 臨時大總統副總統
臨時時大總統副總統由參議院選舉之,以總員四分三以上出席,得票滿投票總數三分二以上者為當選。
第三十條 臨時大總統代表臨時政府,總攬政務,公布法律。
第三十一條 臨時大總統為執行法律,或基於法律之委任,得發布命令,並得使發布之。
第三十二條 臨時大總統統帥全國海陸軍隊。
第三十三條 臨時大總統得制定官制、官規,但須提交參議院議決。
第三十四條 臨時大總統任免文武職員,但任命國務員及外交大使公使,須得參議院之同意。
第三十五條 臨時大總統經參議院之同意,得宣戰媾和及締結條約。
第三十六條 臨時大總統得依法律宣告戒嚴。
第三十七條 臨時大總統代表全國接受外國大使公使。
第三十八條 臨時大總統得提出法律案於參議院。
第三十九條 臨時大總統得領給勛章並其他榮典。
第四十條 臨時大總統得宣告大赦、特赦、減刑、復權,但大赦須經參議院之同意。
第四十一條 臨時大總統受參議院彈劾後,由最高法院全院審判官互選九人,組織特別法庭審判之。
第四十二條 臨時副總統於臨時大總統因故去職,或不能視事時,得代行其職權。
第五章 國務員
中山陵
第四十三條 國務總理及各部總長,均稱為國務員。
第四十四條 國務員輔佐臨時大總統,負其責任。
第四十五條 國務員於臨時大總統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發布命令時,須副署之。
第四十六條 國務員及其委員得於參議院出席及發言。
第四十七條 國務員受參議院彈劾後,臨時大總統應免其職,但得交參議院覆議一次。
第六章 法 院
第四十八條 法院以臨時大總統及司法總長分別任命之法官組織之。法院之編制及法官之資格,以法律定之。
第四十九條 法院依法律審判民事訴訟及刑事訴訟。但關於行政訴訟及其他特別訴訟,別以法律定之。
第五十條 法院之審判,須公開之,但有認為有妨害安寧秩序者,得秘密之。
第五十一條 法官獨立審判,不受上級官廳之干涉。
第五十二條 法官在任中,不得減俸或轉職,非依法律受刑罰宣告,或應免職之懲戒處分,不得解職。懲戒條規以法律定之。
第七章 附 則
第五十三條 本約法施行後,限十個月內,由臨時大總統召集國會。其國會之組織及選舉法,由參議院定之。
第五十四條 中華民國之憲法;由國會制定。憲法末施行以前,本約法之效力與憲法等。
第五十五條 本約法由參議院參議員三分二以上,或臨時大總統之提議;經參議員五分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員四分三之可決,得增修之。
第五十六條 本約法自公布之日施行 。《臨時政府組織大綱》於本約法施行之日廢止。
2. 江西省泰和縣歷史
泰和,地處江西省中部,有1800多年的建縣歷史,春秋戰國時先屬吳、越,後屬楚。秦漢屬廬陵縣,東漢末,廬陵升為郡,置西昌縣,為廬陵郡治,現尚有保有完好的白口城遺址為證,是廬陵文化的發祥地。隋開皇十一年(591),以「地產嘉禾,和氣所生」更名「泰和縣」。素有「聲名文物之邦」的美譽。抗戰時期泰和縣是江西省的臨時省會,省政府駐縣城西上田村。1940年在泰和杏嶺成立國立中正大學。 泰和縣是首批全國商品糧、商品牛基地縣。泰和為全國20個綜合改革試點縣之一和江西省唯一的縣域經濟改革與發展試點縣,幾項主要經濟指標均高於全省平均水平,縣城面積由1995年的5.5平方公里迅速擴大到現在的12平方公里。縣城北郊的文田經濟開發區被列為全國鄉鎮企業東西部合作示範區。全縣森林覆蓋率達60%,農田水質達到一級標准,為發展綠色、無公害、有機農產品提供了良好的生態條件。 廣袤的土地,蘊藏著鎢、石膏、型砂、石灰石、瓷土等26種礦產資源,具有不可忽視的開放潛力。泰和烏骨雞,人稱「白鳳」,名揚中外,《本草綱目》將其列為滋補健身之上品。泰和竹篙薯是傳統特產,素有「南方人參」之稱;中科院泰和千煙洲南方紅壤開發試驗站創辦十多年來,取得豐碩的科研成果和良好的示範效應。當年,郭沫若先生一首「車過泰和境,回龍溪水清,山頭林木茂,路畔稻禾平;烏骨雞多產,鎢砂礦著名,短槍持的,百發中紅星」的《宿泰和》之詩,吸引著眾多的采風者。 泰和人傑地靈,英才輩出。先後產生出了3名狀元,4名榜眼,4名探花,396名進士。歷代名人學子,忠臣義士不乏其人,功勛卓著的泰和籍老紅軍18位授銜將軍。
泰和地屬廬陵文化區,歷來文風鼎盛。自宋代起,泰和就擁有完善而正規的學校體制,包括州學、縣學、鄉學、村學,另外還有石岡、萃和等全省聞名的書院。歷史上,共有396名進士、1261名舉人出自泰和,其中包括3名狀元、4名榜眼、4名探花。清代期間,廬陵文化迅速衰落,泰和縣在文化教育上也漸趨落後,民國起才有所恢復。抗日戰爭期間,先有國立浙江大學,後有江西省農業院、省立體育師范、江西民國日報社、大眾日報社、省圖書館等文教機構隨省政府遷至泰和,又有國立中正大學等院校在泰和成立,對泰和文化教育的重振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泰和名人
羅韜(唐代教育家,創辦了泰和歷史上第一所學校「匡山書院」) 周矩(後唐水利名家) 曾安止(北宋農學家,著有中國第一部水稻專著《禾譜》) 劉過 (南宋文學家,有「詩俠」的美譽) 劉崧(明初江西派又稱江右詩派,代表人物,。) 楊士奇(明代名臣,四朝內閣首輔,著名政治家、詩人) 陳循 (明代內閣首輔,永樂乙未科狀元) 蕭鎡 (明代戶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入內閣) 王直(明代吏部尚書) 梁潛 (明代學者,《永樂大典》代總裁) 羅欽順(明代大儒,理學家,配享孔廟) 尹直 (明代兵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入內閣) 胡直 (明代江右王門學派的代表人物) 郭子章 (明代名臣,文武兼資的學者,著述宏富) 郭詡 (明代畫家) 歐陽鐸(明代大臣,理財名家,贈工部尚書) 歐陽德(明代禮部尚書,教育家) 袁玉冰(中共江西黨組織創始人之一) 郭輝勉,又名郭征(共產黨抗日將領) 蕭公權(中國現代政治學家) 唐世鳳(中國海洋學奠基者之一) 卓雄(原福建省委書記、民政部副部長) 鄧典桃(原中共中央辦公廳副主任) 曾慶元(中國工程院院士,橋梁動力學專家) 段永平(步步高集團董事長兼總經理) 劉經綸(泰康人壽總裁兼首席運營官) 康為民(湖南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 王建國(北京交通大學黨委書記)
狀元、榜眼、探花名錄
狀元: 陳循 曾鶴齡 曾彥 榜眼 尹昌隆 羅珵 姚頤 探花 羅璟 曾迫 羅欽順 歐陽衢
十八將軍
王英高、尹明亮、劉興隆、嚴俊、李士才、張濟民 陳雲開、陳德先、林茂源、肖鋒、易耀彩、羅元炘 羅維道、袁佩爵、康莊、曾威、蔡永、袁光
[編輯本段]文學作品
以泰和為背景的文學作品: 白下驛餞唐少府 王勃【唐】 下驛窮交日,昌亭旅食年。 相知何用早?懷抱即依然。 浦樓低晚照,鄉路隔風煙。 去去如何道?長安在日邊。 登快閣 黃庭堅【北宋】 痴兒了卻公家事,快閣東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為佳人絕,青眼聊因美酒橫。 萬里歸船弄長笛,此心吾與白鷗盟。 囚經泰和仰望快閣感賦 文天祥【南宋】 書生曾擁碧油幢, 恥與群兒共豎降。 漢節幾回登快閣, 楚囚今度過澄江。 丹心不改君臣誼, 清淚難忘父母邦。 惟有鄉人知我瘦, 下帷絕粒坐蓬窗。 國立中正大學校歌: 作詞:王易作曲:程懋筠 澄江一碧天四垂, 郁蔥佳氣迎朝曦。 巍巍吾校啟宏規, 弦歌既倡風俗移。 揚六藝,張四維, 勵志節,戒荒嬉。 求知力行期有為, 修已安人奠國基。 繼往開來兮,責在期!
3. 廣東「猜猜我是誰」詐騙案
新快報深圳訊 (記者 黃學民 通訊員 廖婷婷 曾彥 沈芳杞) 近日,由深圳龍崗區檢察院提起公訴的「猜猜我是誰」團伙詐騙案,被告人陳某犯詐騙罪罪名成立,被龍崗區人民法院判處有期徒刑5年,並處罰金人民幣5000元。 經審查,被告人陳某夥同另3人,通常採取「猜猜我是誰」的手段,冒充機主的朋友騙取機主的信任,隨後打電話編造各種急需用錢的理由進行詐騙。 去年6月20日,團伙成員之一的陳某打電話給被害人張某聊天,幾番試探之後被害人張某誤以為陳某為省某機關的局長羅某。同月23日,陳某等人用同一號碼多次打電話給張某,謊稱自己在珠海嫖娼被抓需要錢來疏通。張某信以為真,先後向陳某提供的賬戶內匯去款項共計人民幣25萬元。騙得款項後,陳某迅速將賬戶內的20萬元取走,自己分得贓款4萬元。
麻煩採納,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