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履職規定
㈠ 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的法官
一、首先要做一名堂堂正正的人
作為一名法官,要守得住那一份清貧與寂寞,要日三省乎己,要時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要心胸寬廣、一身正氣,要能吃虧、肯吃虧,要重名節、輕利慾,要心隨朗月高、志與秋霜潔。只有這樣的人,才能在紛繁復雜的世界中抵抗住各種誘惑,堅持心中的公平與正義,擔當得起社會賦予法官的重要職責。
一名合格的法官,還必須是一個具有團隊意識的人。通過老師的講解、參與班級體活動、觀看模擬法庭以及參與拓展訓練,我深刻認識到團隊協作的重要性。一個案件的處理,單憑自己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要有團隊協作意識,積極與其他法官和同事相互配合開展工作,這樣才能幹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也有利於本單位工作的開展。
二、認真踐行政法核心價值觀
人的價值觀指導著人的具體行為,要成為一名合格的法官,就必須踐行「忠誠、為民、公正、廉潔」這一科學的政法核心價值觀。
忠誠,就是要忠於國家,忠於人民、忠於法律,這是政法幹警的政治本色。只有常念忠誠,把忠誠銘記於心,才能感受到黨和國家所賦予的重大使命,才能感受到人民的信任與期盼,才能牢記自己的責任與使命,才能努力地為人民服務,才能做到寧死不背理、寧貧不喪志。要做到忠誠,,就要認真學習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不斷提高自身的政治覺悟;就要積極關注民生,了解人民的需求;要認真學習法律知識,理解法律的精神,懂得如何適用。做為一名合格的法官,就要在思想上牢固樹立忠誠的意識,以指導自己的行為。
為民,就是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這是政法幹警的宗旨理念。群眾利益無小事,
作為人民的法官,時時刻刻都要為民著想。為民,關鍵在做。當群眾對某個法律問題不理解時,我們能夠耐心講解,這是為民;當群眾路途遙遠,不方便到法庭參與訴訟時,我們主動到田間地頭開庭,方便群眾,這是為民;當人們情緒激動、心情低落時,我們主動遞去一杯溫暖的茶水以安撫其情緒,這是為民;當雙方當事人爭執不下時,我們能夠不厭其煩地予以調解,這是為民……要做到司法為民,就要學會換位思考,就要把每一位當事人當做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來對待。
公正,就是要公正執法,維護社會公平正義,這是政法幹警的神聖職責。一名合格的法官要將公正司法作為最基本的職責進行遵守。要堅持秉公斷案、不徇私情;要以平等的態度對待各方當事人;要嚴把證據關,不偏聽偏信;要堅持程序公正與實體公正並重;要在案件的裁判結果上追求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統一。只有公正執法,法官才能托得起手中的天平,稱得上是合格的法官。
廉潔,就是要清正廉明、無私奉獻,這是政法幹警的基本操守。公生明、廉生威,只有廉潔才有威望。一名法官只有贏得群眾的信任,在群眾中擁有較高的威望,其對案件的處理結果才會得到群眾的認可。清正廉潔是對一個法官最起碼的要求,如果連這點都做不到,又何談成為一名合格的法官。
三、不斷提高理論素養,提升工作能力
當前,社會經濟在快速地發展,新的法律問題不斷涌現,新的法律規則陸續實施,這都要求我們法官要天天學習,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體系,從而有能力解決好新時代的新問題。一方面,要努力學習法律專業知識,提高自己的專業素養,另一方面,還要不斷學習其他專業的知識,比如醫學、會計等學科的知識,使自己在面對一些較為專業、較為復雜的問題時能夠從容應對。再者,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要知行合一,用理論指導司法實踐,是司法活動更加合理,同時在實踐中感悟知識的力量,升華對知識的理解,加強對學習的興趣。法官肩負著重大的社會責任,應好學、善學,活到老、學到老,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來學習,充分把握好每一次培訓的機會來認真學習。
四、向優秀的人物學習,發揚敬業奉獻的精神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我們的法官隊伍中也不斷地涌現出優秀人物,如宋魚水、詹紅荔、陳燕萍等。我們應認真學習他們的優秀事跡,探尋一名優秀是怎樣要求自己的,是如何工作的,進而以優秀法官的標准來要求自己,時刻向成為他們那樣的法官而努力。法官的工作通常繁重且復雜,所以在工作中必須有耐心,有敬業精神,要愛崗敬業、樂於奉獻。
要成為一名合格的法官,看似簡單,實則不易。修身、養性、學習、實踐,要成為合格的法官,就要不斷地追求與努力。
㈡ 法院的法官判案不履行職責,造成錯判,向什麼部門投訴
一般法院的法官不依法履行職責造成錯判的嚴重後果,可向法院所在地的政法委投訴,也可向法院的上一級紀委投訴。當然如果對地方保護有擔憂,亦可向最高人民法院紀檢祖投訴!
㈢ 執行法官走上被告席,是濫用職權還是依法履職
「依法履職」來的,不會演變源成被告人身份。只有胡作非為、為非作歹才會坐上「被告席寶座」。
法律是國家的法律,國家大力支持和提倡依法履職、依法行政、依法辦事。
當「濫用職權」犯罪終於有了「被告席」的時候,說明國家正在向亂用權力「開刀問斬」,濫用職權終於到了壽終正寢的時候。
㈣ 作為一名法院工作人員該如何履職
做到
(一)嚴格遵守憲法和法律;
(二)履行職責必須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准繩,秉公執法,不得徇私枉法;
(三)維護國家利益、公共利益,維護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
(四)清正廉明,忠於職守,遵守紀律,恪守職業道德;
(五)保守國家秘密和司法工作秘密;
(六)接受法律監督和人民群眾監督。
人民法院是國家的審判機關,其中心任務就是審判工作。
人民檢察院是國家的法律監督機關,法院和檢察院都要圍繞自己的中心工作,組織、協調各種綜合性的輔助工作,提供和創造各種有利條件,用以支持審判和檢察工作,保證工作的順利進行。
不同崗位的人員,實行單獨序列分類管理後,分工雖然不同,但目標一致。
做到始終忠於法律,牢牢守住法律底線,把好社會公平正義最後一道防線。
㈤ 法官如何做好本職工作
一、法官首先能夠有效管理由其審理的各類案件,並且能夠公正、快速、經濟地審結這些案件。這一要求所涉及的內容包括:1、法官應該了解法律所賦予的權力,並應充分行使這些權力,並且不超越這些權力。還要了解本院內部制度對權力的分配。例如法官應該首先確定自己對審理的案件是否有管轄權,是否有權去實施當事人所申請的行為,為保障訴訟的順利進行可以採取哪些措施,哪些應由審委會討論決定,判決、保全措施、強制措施要主管院長簽字……2、在庭審之前做好准備工作(執行人員在進行執行前也要做的一些准備,有些方面也可以借鑒),要研究案卷材料,仔細審閱訴訟各方提供的訴訟材料,包括訴狀、答辯狀、各種證據,必要時還要了解案外的一些情況(有些案件當事人除了案件本身表現出來的矛盾外,背後還有更深層次的矛盾,了解以後有幫助於案件的解決)。在研究案卷的基礎上,進行歸納整理,歸納出訴訟各方的爭議焦點問題,包括對事實的爭議,還包括對案件應該適用的法律的爭議,並使當事人和代理人的活動圍繞這些問題進行,避免訴訟過程中不必要的活動和拖延。庭審前對一些問題還要向當事人進行釋明,例如應舉哪方面的證據,應該提交的書面申請等,以保證所有的當事人都對訴訟有所准備,都能充分行使訴訟權利,履行訴訟義務。做好庭審前的准備工作,就能使庭審時心中有數,還能預料到訴訟當事人在庭審中可能臨時提出的問題,這樣就能夠保證將庭審活動組織得條理清晰,使庭審活動有條不紊地進行。 3、確定庭審時間後,要保證庭審按時開始,除非有特殊情況不得變更開庭時間。在庭審過程中,要集中注意力,傾聽當事人、代理人和證人的發言,除非發言離題太遠或重復太多,不要輕易打斷他們的發言;要保證各方當事人都有公平的機會向法庭陳述事實、發表意見,不能讓一方隨意說,而壓制另一方發言;要保證自己明白他們發言的內容和出示的證據所要說明和證明的問題,陳述不清的要及時發問。4、主持庭審時,要防止並及時制止發生的違反法庭紀律、擾亂法庭秩序的行為和其他無禮行為。庭審產前可以對矛盾激烈、性格異常的當事人進行安檢,合理安排當事人的座位,保持安全距離。對庭審活動中出現的違反法庭紀律、擾亂法庭秩序的行為,例如,鼓掌、喧嘩、拍照、謾罵對方,甚至攻擊法庭人員,要及時、有效地採取必要的措施進行制止,保證庭審能不間斷地進行。5、無論庭審前,還是庭審中,都要保持訴訟程序朝著案件能夠順利調解或判決的方向進行,要引導訴訟各方把精力集中要主要爭議上,不要讓當事人、代理人在一些枝節問題上拖延、糾纏,浪費時間。在適當的時候,可以幫助糾紛當事人尋求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辦法。6、庭審後,對不能調解結案的案件,除非可能引起矛盾激化或上訪的案件,需要冷處理外,要盡可能及時地作出判決。如果隔的時間太長,庭審活動和一些案卷材料就有可能忘記,尤其是主辦人外的其他合議成員,這樣合議時就需要重新回憶、分析。7、有禮貌地對待所有的當事人、代理人和證人,對所有參與訴訟的人都保持平等的態度、公平的立場,並要求書記員等輔助人員都這樣做。8、保管文件和卷宗井井有條。除了案件卷宗,機關還經常下發一些文件,這些也要合理保管,保證在需要的時候能夠找到。 二、法官應該充分了解並遵從其職業道德。除了最高院規定的以外,再著重說以下幾點:1、實際做到並且永遠表現為公平、公正、無偏私,不能從言談舉止上表現出偏袒一方而怠慢另一方。2、法官應該只依據法律和事實裁決案件,獨立發表自己對案件的意見,不受任何人或機構干擾和影響。當然,法官也是人,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完全杜絕說請風也是不現實的,即使沒有人說情,法官裁判時也會受自己感情的影響。但是我們要做到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不違反原則,不要冒丟飯碗的危險,領導也是通情達理,即便說情也會讓我們去違背大的原則,讓你丟飯碗。3、法官不要與他人討論其所審理的案件(特別要避免單方接觸、單方交流),不要在公開場合對自己審理的案件作公開評論;不要公開批評或者爭論其他法官的判決或法院的工作;對於以後可能成訟並由自己審理的事項也不要輕易發表意見。 三、法官應該發展和提高作為一個合格法官所必須具備的工作技能。這一要求包括:1.能夠准確而通暢地寫作、講話,明確無誤地表達自己的意思,使別人容易並正確地理解自己。2.學習和研究所處理的案件需要適用的法律。3.堅持不懈地學習法律,以適應新法的規定和變化。
四、法官應該能夠妥善處理與他人及公眾的關系。這一要求包括:1.與其他法官保持一種合作良好、禮貌相待、相互尊重的關系,不在公開場合批評其他法官。2.與在其法庭、辦公室工作的人員和其他人員建立一種良好的工作關系,公正地對待他們,體恤他們,促使他們正確而及時地履行職責。4.對於與法院相關的公共事務,法官應以自尊、剋制的態度對待,不損害公眾對法院的尊重和信任。5.在工作和生活中,要使自己的舉止言談,永遠能夠樹立和促進人們對司法的信心。
㈥ 法官等級有哪些
法官等級設下列四等十二級:
(一)首席大法官;
(二)大法官:一級、二級;
(三)高級法官:一級、二級、三級、四級;
(四)法官:一級、二級、三級、四級、五級。
(6)法官履職規定擴展閱讀:
2015年9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完善人民法院司法責任制若干意見》中提出,要加強法官的履職保障,給法官穩定的職業預期。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人曾經表示,現行的法官完全按照公務員管理,因受職級職數的限制,廣大基層法官退休前多數只能享受到科級待遇,加之工資待遇未能體現職業要求和專業特點,導致法官的職業尊榮感不強。
因此,建立法官固定期限晉升和擇優選升並行的晉級制度,是提高法官職業尊榮感的重要路徑。建立更加科學合理的職業保障制度是完善司法責任制的重要基礎。
㈦ 如何提高依法履職,依法辦事能力
法官也是人,一些原則性不強的很容易被金錢誘惑。
㈧ 地方紀委超越職權范圍對正常履職法官立案,怎麼處理
收集證據到上一級紀委舉報
㈨ 法官判決不公最怕什麼
1、在法律規定的時間內向作出判決的上一級人民法院提出上訴。
2、在判決生效後兩年內向回上一級答人民法院提出申訴。
3、如果判決不公涉嫌審判法官個人的違法犯罪,可向當地的紀委或者人民檢察院舉報。
(9)法官履職規定擴展閱讀
根據我國民事訴訟制度,准予上訴的地方各級人民法院的第一審民事判決,即按普通程序和簡易程序審理案件作出的判決,在上訴期間15日內,如果當事人不上訴,上訴期限屆滿即發生法律效力。
不準上訴的地方各級人民法院的第一審民事判決,即按特別程序審理案件作出的判決,以及最高人民法院的第一審民一事判決、中級以上人民法院所作的第二審民事判決,自判決送達之日起發生法律效力。
㈩ 法院法官沒有履行職責應該怎麼處理,可不可以重新審理
法院法官沒有履行職責,應該怎麼處理?可不可以重新審理?可以到上一級法院申請重新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