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首法院何濤
發布時間: 2022-03-10 13:25:41
① 兩兄弟入室盜竊,遇偷情男女殺親夫而施救,法院該如何審理
關於緊急避險要不要避險意識,目前,我國有說服力的觀點存在爭議,行為無價值論認為緊急避險要求行為人有避險意識,而結果無價值論觀點則采避險意識不要說,承認偶然避險也成立緊急避險。本文采結果無價值論觀,認為刑法的目的是保護法益,當一行為偶然地保護了法益,雖然其行為不具有正當性,但根據法益衡量原則,行為保護了更優越的法益時,阻卻行為的違法性。
本案中,當兄弟兩入室盜竊被發現時,段成持的菜刀上沾有血跡,且兄弟兩搶劫走的錢包內身份證與段成不是同一人,而刀上的血並不是兄弟兩人所留,因此,引起了兄弟兩的懷疑,可能有血案發生,兄弟兩基於保護人命的動機,再次返回林月嬌家中時,奪下了段成正砍向林月嬌老公的刀,偶然得救了其老公的命,雖然兄弟兩沒有緊急避險意識,卻因搶劫行為偶然地保護了林月嬌老公的命,在林月嬌財產法益與其老公的生命法益面前,生命更值得刑法保護,因此,本文認為,兄弟兩的行為系偶然避險,阻卻其行為的違法性,不應再評價兄弟兩人的搶劫行為。
結語:關於偶然避險是否具有正當性,是否阻卻行為的違法性,目前,主流刑法理論尚存在爭議,因此,法院判決合理合法。但本文認為,行為無價值重在評判行為的惡,而結果無價值重在評判如果的好壞,在認定犯罪時更具有客觀性,尤其在當前,公民權利極易受到公權力的侵犯時,采結果無價值認觀點,更有利於保護人權,因此,本文認為,偶然避險雖然避險行為看起來是惡的,但卻意外地保護了更優越的法益,因此,承認偶然避險成立緊急避險,阻卻行為的違法性,更具有合理性。
熱點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