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法官說話方式

法官說話方式

發布時間: 2022-03-11 02:43:23

Ⅰ 怎樣說話才感動法官

讓法官相信你有悔改之心,積極賠償被害人,沒有社會危害性了為准。


每個女孩都曾是單翼的天使,為了尋找真愛而墜入人間。若是她們找到了真愛,就等於找到了另一隻翅膀……女孩是可愛的。


一個人學會說話時必須同時學會聽話,這兩個結合起來才叫會說話。會說話要先具備沒有偏頗的思想和耐心的態度。


說話是為了交流,不是一個人的事情,別人問多少事,或表達思想時我們都要有耐心,而且不會覺得對方幼稚或無知。

別人用簡單方式問,我用簡單方式答;別人用復雜方式問,我用復雜方式答。

說話是為了表達我們內心的思想,而不是要找出別人的缺點,所以說話不要帶出別人的缺點,這就好像去捅別人的眼睛,不會有什麼好的效果。

有時候你並不需要講很多道理,只要耐心地去聽,就是一個理解、接受、贊同別人的態度。別人有時候並不需要聽什麼大道理,只要你會聽就可以了。

說話太多會導致我們的話沒有分量。

說話太多會使這個人把一些主意和想法在沒有必要的場合和不關鍵的地方隨便就說出來了,這常常使說話變成了一種炫耀,這就使你的話沒有力量。


所以要知道什麼時候該說,什麼時候不該說。不要讓自己的話成了貼在廁所邊的字畫,顯得不值錢。

如果你知道真相,不一定要去辯護,因為說出真相,如果對方不接受。

你的解釋並不能改變對方的看法,還可能形成新的隔閡和誤會,要知道人和人本來就是不同的,有的人本來就是易誤會別人的。

Ⅱ 法庭作為被告上說話技巧

迂迴術,當然這一切都要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態度也要誠懇,你作為被告你就需要態度誠懇,其他的交給你的代理人來做

Ⅲ 開庭怎麼跟法官說話

開庭時用不著問候法官,法官必須做到公平公正,不帶個人感情色彩進行審判活動。即便是在民庭中,也許不向處理刑事訴訟案件那樣嚴肅莊重,也必須合法傾聽原告的訴訟理由和被告辯解陳述,這是其最起碼的法官道德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一條 法庭辯論

法庭辯論按照下列順序進行:

(一)原告及其訴訟代理人發言;

(二)被告及其訴訟代理人答辯;

(三)第三人及其訴訟代理人發言或者答辯;

(四)互相辯論。法庭辯論終結,由審判長按照原告、被告、第三人的先後順序征詢各方最後意見。

Ⅳ 開庭時怎樣向法官問候

開庭時用不著問候法官,讓說話時再說話,不要不經允許亂說話就好。開庭有一定的程序和禮儀,由法官掌控,你拉家常式的去打招呼,破壞了法庭嚴肅性,反而不好。遵守法庭秩序就是你的禮儀,不說話法官不會挑你的禮,亂說亂動倒讓法官反感。

Ⅳ 和執行庭法官的溝通技巧有哪些

代理律師要對案件基本情況非常熟悉,掌握案件相關法律規定和司法解釋,了解相似案件的以往判例,利用與法官溝通的一切機會(包括庭審、提交法律文書的時機)展示專業能力影響法官的預判。

善於發現對方律師提交證據中的瑕疵來駁斥對方觀點,向法官再次證明對案件的熟悉與把握,作為原告的代理律師,不在訴訟請求中主張不切實際沒有法條和事實支撐的訴求,對已經發生從第三方獲得的損害賠償進行必要的聲明。

(5)法官說話方式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執行法官說出的每一句話,應該都是法律語言,都必須符合法律的規定,體現法律的尊嚴和權威。

合理性:這是打動被執行人的關鍵。執行法官說話要在合法前提下,注意合乎情理,合乎鄉土民情及約定俗成,維護被執行人的合法權益。

執行法官的執行語言既要表達准確,又要通俗易懂。與被執行人交談時,盡可能把法條的原意用通俗的語言表達出來,使被執行人聽後立即產生共鳴。

Ⅵ 被告在法庭上說話技巧

1,作為被告方在法庭上一定要認真對待法官的提問,千萬不要感情用事。回答法官的問題要簡明扼要,准確把握問題的實質進行回答。否則不僅會被對方抓住把柄,還會給法官造成不良的印象。

2,被告方上庭後,首先穩定自己的情緒,注意談吐,不說臟話、氣話,不搶話、插話,當需要你發言時再表達自己的觀點,如果有律師陪同,則由律師為主陳述你的觀點和證據,如果需要補充,請三思而後「言」。

3,被告方在庭上不能接打電話,不能隨意發言等,總之,法庭是講道理的地方,法官安排你發言的時候你才發言,別人發言的時候,你就算有再大的意見,都要等對方說完了,法官允許你發言的情況下才能說。在法庭上不聽從法官的指揮,就是違反法庭紀律。

(6)法官說話方式擴展閱讀:

被告人是指被訴稱侵犯了原告民事權益,由人民法院通知應訴的人,是「原告人」的對稱。被告是民事訴訟中的一方當事人。凡具有訴訟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的人都可以成為被告人,被告人可以是公民,也可以是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被告人的稱呼只是訴訟程序發生的一種假定,被告是否確實與原告發生民事權益爭執,是否應追究民事責任,只有通過法院對案件進行審理並作出裁判後才能確定,因此不能認為被告人都是無理的,被告人在民事訴訟中與原告人的訴訟地位平等,同樣享有廣泛的民事權利,也要承擔相應的訴訟義務。

Ⅶ 法官應當怎樣說話

有人可能會說,說話誰不會呀!其實不然。「有一句流行的話,叫做重要的不是說什麼,而是怎麼說」。帶著這樣的思考,我曾經和我市法院的調解能手王建安法官交流,發現他雖然普通話說得不標准,可是他能夠將法律語言與大眾語言結合起來,而且風趣、幽默,很容易破解當事人的沖天怒氣,使當事人趨於平靜,這給我很多啟示。法律是實踐的藝術,我在審判和調解中著力提高自己的技藝。一日,我在我院圖書室看到了這本《法庭語言技巧》,發現我的思考絕對不是空穴來風、無病呻吟,原來中國政法大學的博士生導師廖美珍教授早已發現了這個問題並進行了研究,我很快就讀完了這本書。因為沒有多少職業像法律那樣離不開語言,用作者自己的話說,就是「法律離不開語言:立法離不開語言──一切法律和法規都要付諸於語言文字;司法審判離不開語言──直接言詞是司法審判的原則;執法和司法調解同樣離不開語言;法學研究更離不開語言。很多法律問題,其實就是語言問題。因此,司法,不能不習語言;從法,不能不精於語言……」。 《法庭語言技巧》這本書大約20萬字,包括學者評價、法庭語言問題技巧、法庭語言答話技巧、法庭語言預設技巧、法庭演說技巧、法官的語言技巧、檢察官的語言技巧、律師的語言技巧和當事人的語言技巧。仔細閱讀此書,我發現該書具有以下特色吸引著我: 一、突出的實證性 從事法官職業近20年,法學著作閱過不少,但是很多法學著作讓人閱讀時容易發困,容易產生抵觸情緒,而這本《法庭語言技巧》則不然,我認為它吸引人眼球的地方首先在於它的實證性。廖美珍教授的這本書是他深入到法庭第一線,收集、錄制了大量的法庭審判現場錄音並進行了大量的法庭觀摩、考察和調查,並在此基礎上整理、量化分析編寫而成,尤其是對審判實務中容易被法官忽視的一些法庭語言問題,讓人感受到非常切合實際,能給讀者很多的警示。比如作者舉例說,某審判長在主持庭審時說:「提被告人王某某到庭」,「提」是把犯人從關押的地方帶出來,法官用「提」字,顯然已經把被告人當成了犯人,這不僅僅是用詞錯誤,而且是違反刑事訴訟法。 二、突出以「法」為核心 研究法庭語言 所謂語言技巧實際上就是說的技巧,說的策略,說的藝術。那麼法庭語言、技巧,與我們通常所說的日常交往中的語言技巧有什麼不同呢?廖美珍教授說,「其最大的不同點就是法庭語言技巧要受「法」的制約──孫悟空有天大的本事,也只能是在如來佛的掌心上玩」。正如法國著名大律師雷維所說:「在法庭上,說話問題與法律問題是不可分的」。因此,作者始終圍繞「法」來談語言技巧,強調在「法庭活動中,語言的合法性與藝術性不容忽視」。同時,作者也向那些立志要成為或者已經成為法官、檢察官或律師的人傳遞這樣的一個信息:如果說法庭是舞台,那麼法官、檢察官、律師、當事人等都是演員。在這個舞台上重要的不是形體動作,而是最能體現這些演員天才、聰明、才智、才思、敏捷的是問答;如果把法庭比作戰場,決定勝負的不是武器而是語言,而問答是最重要的武器。 三、實用性、啟迪性和指導性 《法庭語言技巧》突出了庭審活動中的問與答,用作者的話說,「問答是法庭這個『戰場』上是最為重要的武器」。作者在書中對法庭的話語問答做了大量的實踐性的研究,對法庭實踐的參與者──法官、律師、當事人均具有指導性、實用性和啟迪性,因為作者側重於分析「怎麼說,怎麼說才能說得更好、更有效、更有力、更能說服人,才能以最小的代價獲得最大的效應」。例如,在談到法官的語言時,作者指出法官語言不僅要具有庄嚴性、准確性、科學性,而且要求:一要說到位,比如賦予權利的問題,必須說到位;二要說明白,如程序性話語中「法言法語」較多,所以法官要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將其說明白;三要說的得體;四要說的准確;五要說的易懂──因人施語,隨機應變;六要說的規范;七要說的符合程序規定;八要平等對待控辯雙方或原、被告雙方的話語權;九是不要對證人或鑒定人的證言證詞當庭作評論;十是不要頻繁打斷。在分析實體性話語的規范與技巧時,廖美珍教授指出,要採用中立的態度,中立性地詢問,多用開放性的問話,合乎邏輯地詢問,要讓當事人解釋,語言要簡潔,不要指供,不要與被告人較勁,不能拿態度來威脅被告人,不要在一個話語里問多個意思獨立的問題,不要一邊問一邊就答話人的答話進行評論等等,指出了審判中法官法庭問話中存在的問題並予規范,給讀者很多的啟示,正如作者所說,「法官的語言,不是無韁的野馬,必須在法律規定的賽道上賓士」。同時作者在書中多次強調了法律語言應該盡量通俗簡單,盡量使用能夠讓多數人接受和理解的語言。讓法律真正被當事人聽懂聽明白才能更有利於糾紛的化解,這也許與我們通常庭審觀摩評比中所要求的「法言法語」及普通話語有所不同,但我認為法官的智慧不是沉迷於法語法言的精英話語,而是應當追求服務於民眾和糾紛的有效解決,所以,將專業術語用通俗話語來表達以及視條件不同的隨機應變都是法官智慧的表現。 孔子曰:「志有之,言以是志,文以是言;不言,誰知其志?」因此,我將引用廖美珍教授的一句話作為結束語:「一個法官,必須擁有智慧,懷有良知,這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同樣重要的,甚至更為重要的是,一個法官,必須擁有表達其智慧和良知的語言能力。」第1頁 共1頁

Ⅷ 怎麼和法官說話,第一句怎麼說

摘要 親,您好,很榮幸為您解答哦。

熱點內容
員工獎懲制度有法律效力嗎 發布:2025-05-15 12:33:20 瀏覽:600
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啟動儀式方案 發布:2025-05-15 12:22:35 瀏覽:993
律師事務所拒絕法律援助機構 發布:2025-05-15 12:15:14 瀏覽:750
人民法院行政賠償判決書 發布:2025-05-15 12:15:14 瀏覽:218
民法通則第207條 發布:2025-05-15 11:51:04 瀏覽:699
司法所豎排 發布:2025-05-15 11:49:47 瀏覽:219
談談你對我國法治政府建設的認識 發布:2025-05-15 11:45:54 瀏覽:5
勞動法試題百度 發布:2025-05-15 11:41:27 瀏覽:282
法社會學與生活的論文 發布:2025-05-15 11:38:09 瀏覽:324
荔浦律師電話 發布:2025-05-15 11:36:12 瀏覽: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