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院復核
1. 最高人民法院復核死刑案件時,裁定不予核准,發回重審的案件,應當如何處理
1、最高人民法院復核死刑案件時依法裁定不予核准,可謂「刀下留人」,說明原生效判決在認定事實等實體問題或刑事訴訟中的程序問題違法,因此發回重審,讓原審法院重新審理案件,查清事實,依法判決。
2、發回重審後,原生效判決被打回原形,一審法院需要重新組成合議庭審理。如果被告人再次被判處死刑,那麼仍需要提交最高人民法院復核。
2. 死刑需要高級法院復核 還是保最高法院復核 相關依據
一,死刑復核程序是指對被告人判處死刑的案件,由有權的人民法院進行復核,以決定是否核准死刑判決並執行死刑所應當遵循的程序。
死刑復核程序是我國刑事訴訟中的一項特別程序,其特別之處可歸納如下:
1. 死刑復核程序僅適用於被判處死刑立即執行和死刑緩期二年執行的案件;
2. 對此類案件不實行兩審終審制,即使經過了第二審程序,其作出的裁判也不是生效裁判,而是必須經過死刑復核程序之後裁判才發生法律效力(最高人民法院作出的裁判除外);
3. 死刑復核程序的啟動完全是自動的,不需要當事人的推動,也不需要人民檢察院的抗訴;
4. 死刑復核權的主體是特定的,即最高人民法院和被授權的高級人民法院。
二,自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部憲法通過以來,我國死刑復核權經歷了一個變化的過程,具體如下:
1. 1954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第11條第5款規定,死刑案件的判決和裁定,一般由高級人民法院核准後執行,但在當事人對高級人民法院死刑案件終審裁定不服,申請最高人民法院復核的,最高人民法院應當復核。
2. 1957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通過的決議規定:「今後一切死刑案件,都由最高人民法院判決或者核准。」從而實現了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死刑的第一次回收。
3. 1979年《刑事訴訟法》規定,判處死刑立即執行案件的核准權由最高人民法院行使;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的案件核准權由高級人民法院行使;
4. 1980年2月12日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13次會議決定在1980年對現行的殺人、強奸、搶劫、放火等犯有嚴重罪行應當判處死刑的案件,最高人民法院可以授權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核准;根據這一決定,最高人民法院於1980年3月18日下發了《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對幾類現行犯授權高級人民法院核准死刑的若干具體規定的通知》,授權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核准部分死刑案件;
5. 1981年5月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19次會議通過了《關於死刑案件核准問題的決定》,規定除反革命和貪污等判處死刑的案件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外,在1981-1983年之間對殺人、、搶劫、強奸、放火、投毒、決水和破壞交通、電力設備等罪行,由高級人民法院判處死刑或者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判處死刑,被告人不上訴的,不必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6. 1983年9月2日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2次會議通過的《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的決定》對死刑復核權作了修改,規定「死刑案件除由最高人民法院判決的以外,應當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殺人、強奸、搶劫、爆炸以及其他嚴重危害公共安全和社會治安判處死刑案件的核准權,最高人民法院在必要的時候,得授權省、自治區、直轄市的高級人民法院行使。」據此,最高人民法院於1983年9月7日發布了《關於授權高級人民法院核准部分死刑案件的通知》,授予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及解放軍軍事法院行使上述案件的死刑復核權。
7. 1991年6月6日,1993年8月18日,1996年3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又以通知的形式分別授予雲南省高級人民法院、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廣西壯族自治區、四川省、甘肅省高級人民法院對部分毒品犯罪死刑案件行使死刑復核權。
三,現行法律的矛盾:
1996年修正的《刑事訴訟法》第199條規定:「死刑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第201條規定:「中級人民法院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的案件,由高級人民法院核准。」這一規定重復了1979年《刑事訴訟法》的規定,據此規定,死刑立即執行的案件,應當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死刑緩期執行的案件,由高級人民法院核准。
1996年修訂的《刑事訴訟法》既然沒有規定死刑可以由高級人民法院核准,說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對全國人大常委會作出的關於死刑立即執行的案件可以由高級人民法院核準的決議以及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的人民法院組織法修改中關於死刑執行的條文持否定態度。在此條件下,最高人民法院如果再將死刑立即執行的核准權下放給高級人民法院就於法無據。
但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最高人民法院仍然在1997年以「通知」的形式授權高級人民法院和解放軍軍事法院核准部分死刑案件。據此《通知》,最高人民法院《解釋》第274條規定:「死刑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但依法授權高級人民法院核準的除外。
四,最後的結論:
根據《通知》、《刑事訴訟法》及最高人民法院《解釋》的相關規定,除死刑緩期二年執行的案件由高級人民法院復核外,死刑立即執行案件的復核權可作如下概括:
1. 除最高人民法院判處的死刑案件外,各地對刑法分則第一章規定的危害國家安全罪,第三章規定的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第八章規定的貪污賄賂罪判處死刑的案件,高級人民法院、解放軍軍事法院二審或復核同意後,仍應報本院核准。
2. 對刑法分則第二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毒品犯罪除外)、第七章、第十章規定的犯罪,判處死刑的案件(本院判決的和涉外的除外)的核准權,最高人民法院院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第13條的規定,仍授權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和解放軍軍事法院行使。
3. 涉港澳台死刑案件在一審宣判前仍須報本院內核。
4. 對於毒品犯罪死刑案件,除已獲得授權的高級人民法院可以行使死刑案件核准權外,其他高級人民法院和解放軍軍事法院在二審或復核同意後,仍應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5. 因人民檢察院提出抗訴而由人民法院按照第二審程序改判死刑的案件,應當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6. 被告人被判處死刑的數罪中,如果有應當由最高人民法院核準的,或者共同犯罪案件部分被告人被判處死刑的罪中有應當由最高人民法院核準的,必須將全案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3. 最高法院復核要多久
最高法院復核是沒有期限的!
4. 最高法院《關於復核死刑案件若干問題規定》
為確保死刑案件審判質量,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結合審判實踐,現就最高人民法院復核死刑案件的若干問題規定如下:
第一條最高人民法院復核死刑案件,應當作出核準的裁定、判決,或者作出不予核準的裁定。
第二條原判認定事實和適用法律正確、量刑適當、訴訟程序合法的,裁定予以核准。
原判判處被告人死刑並無不當,但具體認定的某一事實或者引用的法律條款等不完全准確、規范的,可以在糾正後作出核准死刑的判決或者裁定。
第三條最高人民法院復核後認為原判認定事實不清、證據不足的,裁定不予核准,並撤銷原判,發回重新審判。
第四條最高人民法院復核後認為原判認定事實正確,但依法不應當判處死刑的,裁定不予核准,並撤銷原判,發回重新審判。
第五條最高人民法院復核後認為原審人民法院違反法定訴訟程序,可能影響公正審判的,裁定不予核准,並撤銷原判,發回重新審判。
第六條數罪並罰案件,一人有兩罪以上被判處死刑,最高人民法院復核後,認為其中部分犯罪的死刑裁判認定事實不清、證據不足的,對全案裁定不予核准,並撤銷原判,發回重新審判;認為其中部分犯罪的死刑裁判認定事實正確,但依法不應當判處死刑的,可以改判並對其他應當判處死刑的犯罪作出核准死刑的判決。
第七條一案中兩名以上被告人被判處死刑,最高人民法院復核後,認為其中部分被告人的死刑裁判認定事實不清、證據不足的,對全案裁定不予核准,並撤銷原判,發回重新審判;認為其中部分被告人的死刑裁判認定事實正確,但依法不應當判處死刑的,可以改判並對其他應當判處死刑的被告人作出核准死刑的判決。
第八條最高人民法院裁定不予核准死刑的,根據案件具體情形可以發回第二審人民法院或者第一審人民法院重新審判。
高級人民法院依照復核程序審理後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死刑的案件,最高人民法院裁定不予核准死刑,發回高級人民法院重新審判的,高級人民法院可以提審或者發回第一審人民法院重新審判。
第九條發回第二審人民法院重新審判的案件,第二審人民法院可以直接改判;必須通過開庭審理查清事實、核實證據的,或者必須通過開庭審理糾正原審程序違法的,應當開庭審理。
第十條發回第一審人民法院重新審判的案件,第一審人民法院應當開庭審理。
第十一條依照本規定第三條、第五條、第六條、第七條發回重新審判的案件,原審人民法院應當另行組成合議庭進行審理。
第十二條最高人民法院依照本規定核准或者不予核准死刑的,裁判文書應當引用相關法律和司法解釋條文,並說明理由。
第十三條本規定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本規定發布前的有關司法解釋,與本規定不一致的,以本規定為准。
5. 「最高人民法院復核死刑案件,可以詢問被告人,辯護律師提出要求的應當聽取辯護律師的意見」的理解
《刑事訴訟法》第251條規定,最高人民法院復核死刑案件:
1、應當訊問被告人。不訊問即程序違法
2、辯護律師提出要求的,應當聽取辯護律師的意。就是辯護律師要對最高院提出諸如保護被告人、要求會見等(我舉個例子,不一定對)
3、在復核死刑案件過程中,最高人民檢察院可以向最高人民法院提出意見。就是對最高院提出諸如考慮家庭貧困、被告人態度好等,或者提出被告人行為極其惡劣也是
4、最高人民法院應當將死刑復核結果通報最高人民檢察院。走程序,要讓檢察院知道結果
我在學刑事法,這是我的理解,不一定對,望採納。勞動成果,勿直接復制粘貼。
6. 省院和最高法院復核刑事案件需要多長時間
我國《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三十五條規定, 死刑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另外的條文中也沒有明確規定復核的時間期限。
死刑復核是一個特殊程序,復核需要多長時間,不僅《刑事訴訟法》沒有明確規定,連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也沒有規定。
在司法實踐中,對死刑復核期限可長可短,視案件情況由最高人民法院決定。
7. 死刑必須由最高院復核嗎
在我國由各市中級法院宣判死刑後,犯人沒上訴或犯人上訴後各省高級人民法院復核後,交給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最高人民法院組成合議庭對其核准,核准通過之後才可以執行。根據《刑法》第二百三十五條,死刑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第二百三十六條,中級人民法院判處死刑的第一審案件,被告人不上訴的,應當由高級人民法院復核後,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核准。高級人民法院不同意判處死刑的,可以提審或者發回重新審判。高級人民法院判處死刑的第一審案件被告人不上訴的,和判處死刑的第二審案件,都應當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8. 對於被告被判死緩的案件,需要層報最高法院復核嗎
不用。
《刑事訴訟法》第201條:
中級人民法院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的案件,由高級人民法院核准。
《刑訴解釋》第278條:
中級人民法院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的第一審案件,被告人不上訴、人民檢察院不抗訴的,應當報請高級人民法院核准。
高級人民法院對於報請核準的死刑緩期二年執行的案件,按照下列情形分別處理:
(1)同意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的,應當裁定予以核准;
(2)認為原判事實不清、證據不足的,應當裁定發回重新審判;
(3)認為原判量刑過重的,應當依法改判。
高級人民法院核准死刑緩期二年執行的案件,不得以提高審級等方式加重被告人的刑罰。
《六機關規定》第47條:
高級人民法院核准死刑緩期二年執行的案件,應當作出核准或者不核準的決定,不能加重被告人的刑罰。
9. 最高人民法院宣告死刑需要刑罰復核嗎
死刑必須由最高院復核。死刑首先需要高級人民法院核實,然後報請最高人民法院復核,最高人民法院核準的,原審人民法院需要在7日內執行死刑,執行完畢後,需要通知家屬。
【法律依據】
《刑事訴訟法》第二百四十七條
中級人民法院判處死刑的第一審案件,被告人不上訴的,應當由高級人民法院復核後,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核准。高級人民法院不同意判處死刑的,可以提審或者發回重新審判。
高級人民法院判處死刑的第一審案件被告人不上訴的,和判處死刑的第二審案件,都應當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10. 為什麼最高法院復核斬立決需要那麼久的時間
為什麼最高法院符合力學需要那麼久的時間,因為需要走訪調查診斷。需要很多時間來調查的,所以需要半年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