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護人法官迴避
根據法官法和律師法的有關規定,法官離職後兩年內不得以辯護人訴訟代理人身份代理案件,這個迴避是全國適用的,不僅僅是只對其原來任職的法院。在這個迴避期,法官可以在律師事務所做實習律師。雖然聽起來很可笑,法官還要從實習律師開始做。但顯然法律就不想讓法官轉型成律師的這個過程太快。也可以在這個迴避期去公司做法務,去高校讀書或者任教。
Ⅱ 辯護迴避(法官法第17條)是講什麼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第十七條 法官從人民法院離任後二年內,不得以律專師身份擔任訴訟代理屬人或者辯護人。
法官從人民法院離任後,不得擔任原任職法院辦理案件的訴訟代理人或者辯護人。
法官的配偶、子女不得擔任該法官所任職法院辦理案件的訴訟代理人或者辯護人。
Ⅲ 開庭時要求法官迴避,法院如何處理
審核申請的理由是否符合規定,符合就迴避,不符合駁回申請
Ⅳ 要求整個法院迴避的法律規定
法院迴避制度的法律依據如下:
1、《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第六章。
第十六條 法官之間有夫妻關系、直系血親關系、三代以內旁系血親以及近姻親關系的,不得同時擔任下列職務:
(一)同一人民法院的院長、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庭長、副庭長;
(二)同一人民法院的院長、副院長和審判員、助理審判員;
(三)同一審判庭的庭長、副庭長、審判員、助理審判員;
(四)上下相鄰兩級人民法院的院長、副院長。
第十七條 法官從人民法院離任後二年內,不得以律師身份擔任訴訟代理人或者辯護人。
法官從人民法院離任後,不得擔任原任職法院辦理案件的訴訟代理人或者辯護人。
法官的配偶、子女不得擔任該法官所任職法院辦理案件的訴訟代理人或者辯護人。
2、最高人民法院2011年發布《關於對配偶子女從事律師職業的法院領導幹部和審判執行崗位法官實行任職迴避的規定(試行)》。
第一條 人民法院領導幹部和審判、執行崗位法官,其配偶、子女在其任職法院轄區內從事律師職業的,應當實行任職迴避。
本規定所稱法院領導幹部,是指各級人民法院的領導班子成員及審判委員會專職委員。
本規定所稱審判、執行崗位法官,是指各級人民法院未擔任院級領導職務的審判委員會委員以及在立案、審判、執行、審判監督、國家賠償等部門從事審判、執行工作的法官和執行員。
本規定所稱從事律師職業,是指開辦律師事務所、以律師身份為案件當事人提供訴訟代理或者其他有償法律服務。
Ⅳ 律師和法官是同學關系用迴避嗎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四十五條規定:審判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版必須迴避,當權事人有權用口頭或者書面方式申
請他們迴避:
(一)是本案當事人或者當事人、訴訟代理人的近親屬;
(二)與本案有利害關系;
(三)與本案當事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對案件公正審理的。
前款規定,適用於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
因此,律師和法官是同學關系不屬於法律規定的必須迴避的情況,但是,當事人可以提出迴避申
請,是否批准,由法院決定。
Ⅵ 迴避制度的法官任職迴避制度
迴避制度的法官任職意思是:法官之間有夫妻關系、直系血親關系、三代以內旁系血親以及近姻親關系的,不得同時擔任的一些職務。
職務如下:
(一)同一人民法院的院長、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庭長、副庭長;
(二)同一人民法院的院長、副院長和審判員、助理審判員;
(三)同一審判庭的庭長、副庭長、審判員、助理審判員;
(四)上下相鄰兩級人民法院的院長、副院長。
第十七條法官從人民法院離任後二年內,不得以律師身份擔任訴訟代理人或者辯護人。法官從人民法院離任後,不得擔任原任職法院辦理案件的訴訟代理人或者辯護人。
法官的配偶、子女不得擔任該法官所任職法院辦理案件的訴訟代理人或者辯護人。最高人民法院2011年發布《關於對配偶子女從事律師職業的法院領導幹部和審判執行崗位法官實行任職迴避的規定(試行)》。
第一條人民法院領導幹部和審判、執行崗位法官,其配偶、子女在其任職法院轄區內從事律師職業的,應當實行任職迴避。本規定所稱法院領導幹部,是指各級人民法院的領導班子成員及審判委員會專職委員。
本規定所稱審判、執行崗位法官,是指各級人民法院未擔任院級領導職務的審判委員會委員以及在立案、審判、執行、審判監督、國家賠償等部門從事審判、執行工作的法官和執行員。
本規定所稱從事律師職業,是指開辦律師事務所、以律師身份為案件當事人提供訴訟代理或者其他有償法律服務。 在許多案件當中,法官或者代理人,就有違背此規定的,可以依法提出迴避的申請。
迴避的理由因案件的性質不同而有所不同,在法定范圍內的人員,如果具備以下情形之一的,應當迴避:
(1)是本案當事人或者當事人的近親屬。
(3)擔任過本案的證人、鑒定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的。
(4)與本案當事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公正處理案件的。迴避方式有兩種自行迴避與申請迴避。
Ⅶ 律師和法官的關系迴避是什麼條件
《民事訴訟法》第四十四條:審判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自內行迴避,當事人容有權用口頭或者書面方式申請他們迴避:
(一)是本案當事人或者當事人、訴訟代理人近親屬的;
(二)與本案有利害關系的;
(三)與本案當事人、訴訟代理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對案件公正審理的。
審判人員接受當事人、訴訟代理人請客送禮,或者違反規定會見當事人、訴訟代理人的,當事人有權要求他們迴避。
審判人員有前款規定的行為的,應當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前三款規定,適用於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
《刑事訴訟法》第二十八條 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自行迴避,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權要求他們迴避:
(一)是本案的當事人或者是當事人的近親屬的;
(二)本人或者他的近親屬和本案有利害關系的;
(三)擔任過本案的證人、鑒定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的;
(四)與本案當事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公正處理案件的。
Ⅷ 辯護人是否適用迴避制度
我們認為訴訟代理人、辯護人不應成為迴避的適用對象,不過2000年1月31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專《關於審判人屬員嚴格執行迴避制度的若干規定》 第五條規定:「審判人員及法院其他工作人員的配偶、子女或者父母,擔任其所在法院審理案件的訴訟代理人或者辯護人的,人民法院不予准許。」 這一規定卻屬於訴訟代理人、辯護人迴避的規定,實屬不當!
你最高院的司法解釋也好,法律規定也好,迴避制度的本意是防止司法工作人員不客觀公正地處理案件,律師的執業活動應由《律師法》來規范,最高院出一個解釋,本來是規范法官行為的,結果連律師的行為也「規范」了。
Ⅸ 法院開庭前,可以要求法官迴避嗎
可以要求法官迴避。
為確保司法公正,根據人民法院組織法、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行政訴訟法和其他法律及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判人員嚴格執行迴避制度的若干規定》的有關規定,審判人員迴避制度有如下一些規定:
一、審判人員應當自行迴避、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權要求迴避的條件:審判人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自行迴避,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權要求他們迴避。
(一)是本案的當事人或者與當事人有直系血親、三代以內旁系血親及姻親關系的;
(二)本人或者其近親屬與本案有利害關系的;
(三)擔任過本案的證人、鑒定人、勘驗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的;
(四)與本案的訴訟代理人、辯護人有夫妻、父母、子女或者同胞兄弟姐妹關系的;
(五)本人與本案當事人之間存在其他利害關系,可能影響案件公正處理的,
二、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權要求迴避的條件:
審判人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權要求迴避,但應當提供相關證據材料。
(-)未經批准,私下會見本案一方當事人及其代理人、辯護人的;
(二)為本案當事人推薦、介紹代理人、辯護人,或者為律師、其他人員介紹辦理該案件的;
(三)接受本案當事人及其委託的人的財物、其他利益,或者要求當事人及其委託的人報銷費用的;
(四)接受本案當事人及其委託的人的宴請,或者參加由其支付費用的各項活動的;
(五)向本案當事人及其委託的人借款、借用交通工具、通訊工具或者其他物品,或者接受當事人及其委託的人在購買商品、裝修住房以及其他方面給予的好處的。
申請迴避的程序
三、決定審判人員迴避的許可權: 院長擔任審判長時的迴避,由審判委員會決定;審判人員的迴避,由院長決定;其他人員的迴避,由審判長決定。
四、作出迴避決定及復議決定的時限: 人民法院對當事人提出的迴避申請,應當在申請提出的三日內,以口頭或者書面形式作出決定;申請人對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決定時申請復議一次。復議期間,被申請迴避的人員,不停止參與本案的工作。人民法院對復議申請,應當在三日內作出復議決定,並通知復議申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