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遲遲不判決
❶ 法院遲遲不下判決書咋辦
如法院無故拖延審理,當事人可以向受訴人民法院或者上級人民法院投訴。
《法官法》第三十二條法官不得有下列行為:
(一)散布有損國家聲譽的言論,參加非法組織,參加旨在反對國家的集會、遊行、示威等活動,參加罷工;
(二)貪污受賄;
(三)徇私枉法;
(四)刑訊逼供;
(五)隱瞞證據或者偽造證據;
(六)泄露國家秘密或者審判工作秘密;
(七)濫用職權,侵犯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
(八)玩忽職守,造成錯案或者給當事人造成嚴重損失;
(九)拖延辦案,貽誤工作;
(十)利用職權為自己或者他人謀取私利;
(十一)從事營利性的經營活動;
(十二)私自會見當事人及其代理人,接受當事人及其代理人的請客送禮;
(十三)其他違法亂紀的行為。
第三十三條法官有本法第三十二條所列行為之一的,應當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嚴格規范民商事案件延長審限和延期開庭問題的規定》第一條人民法院審理民商事案件時,應當嚴格遵守法律及司法解釋有關審限的規定。適用普通程序審理的第一審案件,審限為六個月;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第一審案件,審限為三個月。審理對判決的上訴案件,審限為三個月;審理對裁定的上訴案件,審限為三十日。
法律規定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審限的,獨任審判員或合議庭應當在期限屆滿十五日前向本院院長提出申請,並說明詳細情況和理由。院長應當在期限屆滿五日前作出決定。
經本院院長批准延長審限後尚不能結案,需要再次延長的,應當在期限屆滿十五日前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批准。上級人民法院應當在審限屆滿五日前作出決定。
(1)法官遲遲不判決擴展閱讀:
《關於嚴格規范民商事案件延長審限和延期開庭問題的規定》主要從三個方面對民商事案件延長審理期限問題作了規范:
其一,重申人民法院應當嚴格遵守審理期限規定。民事訴訟法和相關司法解釋對案件審理期限作了明確規定。雖然規定審限的合理性無論在理論界還是實務界都有不同看法,尤其是近年來,隨著「案多人少」矛盾的凸顯,不時有建議廢除審限規定的聲音。
但是,考慮到當前我國正處於社會轉型期和矛盾多發期,案件上升勢頭持續不減,如果不規定審理期限或不執行審理期限規定,任由案件積壓,勢必會影響矛盾的及時解決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
其二,更加嚴格規定延長審理期限的申請。《規定》要求依照法律規定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審理期限的「應當在在期限屆滿十五日前提出」,為院長判斷並決定是否延期留下充足時間。同時,《規定》要求申請延長審理期限應當「說明詳細情況和理由」,這樣規定能起到兩種效果:
一是要求審判人員必須對未能在規定審限內結案做出解釋說明,督促法官在審理期限內結案,不能簡單以「案情復雜」為由申請延長;
二是有利於院長對案件情況進行整體把握,准確判斷是否應予准許延期及延長期限。
其三,更加嚴格規定延長審理期限的批准。以往實踐中對申請延長審理期限審批相對寬松,按照《規定》的要求,院長應當根據申請者提出的具體理由和案件情況,決定延長期限的長短,不能再搞「一刀切」,頂格批准最長期限。
❷ 法官為什麼遲遲不判決
在民事訴訟中,審理案件有訴訟期限,請自行根據實際情況及相關法律規定確定審理期限。
❸ 法官久拖不判是不是證據不足
法官久拖不判不一定是因為證據不足,具體原因如下:
1、案子本身確是復雜,或者人數眾多,或者影響重大,不能如期審理結案;
2、因為無法依法判決拖延,因為有人打招呼,寫條子,行賄法官,出現無法正確裁判產生的拖延;
3、因為法官等當事人的好處故意拖延,一些無良的法官,辦案的目的就是為了撈取實惠,簡單地案件遲遲不做出判決,一致等到審限的最後一天;
4、故意尋找拖延的借口,一起案件立案之後,法官為了達到拖延的目的,首先給你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等即將三個月的時候,再轉為一般程序審理,中間還有申請鑒定,一年可能不給你結案;
5、法官對申訴的案件根本不遵守時間已成慣例,特別是在前兩年,申訴的案件根本就沒有人給你遵守時間,很多案子遞上了申訴狀,三年五年泥牛入海,經常有把申訴狀給弄丟的情況存在。
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案件審限管理規定》
第二十三條 審判人員故意拖延辦案,或者因過失延誤辦案,造成嚴重後果的,依照《人民法院審判紀律處分辦法(試行)》第五十九條的規定予以處分。第一條 審理刑事上訴、抗訴案件的期限為一個月,至遲不得超過一個半月;有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六條規定情形之一的,經院長批准,可以延長一個月。第二條 審理對民事判決的上訴案件,期限為三個月;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經院長批准,可以延長三個月。
審理對民事裁定的上訴案件,期限為一個月。第十六條 不計入審理期限的期間依照本院《關於嚴格執行案件審理期限制度的若干規定》(下稱《若干規定》)第九條執行。案情重大、疑難,需由審判委員會作出決定的案件,自提交審判委員會之日起至審判委員會作出決定之日止的期間,不計入審理期限。
需要向有關部門徵求意見的案件,徵求意見的期間不計入審理期限,參照《若干規定》第九條第八項的規定辦理。
要求下級人民法院查報的案件,下級人民法院復查的期間不計入審理期限。
❹ 法官故意拖延判案時間,已經過了最長期限六個月了還遲遲不給判決怎麼辦
看來應該是民事案件,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的相關規定,人民法院適用普通程序審理一內審民事容案件的審限為6個月;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准,可以延長6個月;還需要延長的,報請上級法院批准。民事案件的審限還經常可以中斷。而且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適用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的規定,下列事項耽誤的期間不計入審限:1.公告期間,即從法院在報紙上正式發出公告之日起至公告期滿的時間。2.鑒定期間,即從當事人提出書面鑒定申請至鑒定機構出具正式的鑒定結論之間的時間。3.處理管轄問題的期間,即從當事人提出書面管轄異議至二審法院就管轄問題作出終審裁定書的時間以及處理人民法院之間的管轄爭議的期間。
如果是刑事案件的話,一審最長審限只有5個半月,7個月肯定超期了(刑事案件有系統連接到最高人民法院,一旦超期最高院肯定第一時間知道,所以一般不會,呵呵)
不過稍微羅嗦一句,現在案子倒是真的多基層法院的法官一年至少都要審理120件案件,多的要到200件,確實是慢不過來啊,多理解了
❺ 打官司原告證據齊全法官遲遲不判決該怎麼辦
法官一般手上同時有好幾個案子,而且,案件都是有審限的,在審限內基本都會出結果。當然不排除有些法官有拖延症,不到最後不出判決。你可以打電話詢問負責的書記員,讓她催一下法官。
個人覺得舉報啊什麼的,也不太靠譜,檢察院也不會有多大心思去催的。。。
❻ 法院拖著遲遲不判決怎麼辦
你估計沒有講到案件的敏感問題,因此不好判斷!
以上回答僅根據本人描述所做初步判斷,僅供參考。
❼ 過了審限期法官遲遲不判決怎麼辦
依據民事訴訟法等法律的規定,法院對案件超期判決的,當事人可以向上一級法院或者檢察機關舉報申請司法監督程序。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九條:人民法院適用普通程序審理的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六個月內審結。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准,可以延長六個月;還需要延長的,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批准。
刑事案件的審理期限。
適用普通程序審理的第一審民事案件,期限為6個月,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經本院院長批准,可以延長6個月。還需要延長的,報上級人民法院批准,可延長3個月。
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案件,審理期限為3個月,不得申請延長,如無法按時審結,應轉入普通程序,適用特別程序審理的案件,期限為30日,有特殊情況需延長的,經本院院長批准,可以延長30日,但審理選民資格案件必須在選舉日前審結。
審理對民事判決的上訴案件,審理期限為3個月,由特殊情況需延長的,經本院院長批准,可延長3個月;審理對民事裁定不服的上訴案件審理期限為30日。
❽ 法院遲遲不出判決書,十分著急應該怎麼辦
法院每個案件都有規定的審理期限。
法官一定會在規定的審理期限內審結案件的。
如果超過審理期限,可以向法院投訴,法院一定會督促承辦法官盡快結案的。
遲遲不出判決書,可能是開庭時間早,但審理期限還沒有到,法官還想繼續調解,或者判決書尚未寫好,所以,可以主動打電話給法官,問清楚是怎麼一回事,法官會給解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