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庭更換法官有規定嗎
⑴ 案件開庭前更換法官的程序
《民事訴訟法》第四十五條 審判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必須迴避,當事人有權用口頭或者書面方式申請他們迴避:
(一)是本案當事人或者當事人、訴訟代理人的近親屬;
(二)與本案有利害關系;
(三)與本案當事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對案件公正審理的。
前款規定,適用於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
第四十六條 當事人提出迴避申請,應當說明理由,在案件開始審理時提出;迴避事由在案件開始審理後知道的,也可以在法庭辯論終結前提出。
被申請迴避的人員在人民法院作出是否迴避的決定前,應當暫停參與本案的工作,但案件需要採取緊急措施的除外。
第四十七條 院長擔任審判長時的迴避,由審判委員會決定;審判人員的迴避,由院長決定;其他人員的迴避,由審判長決定。
第四十八條 人民法院對當事人提出的迴避申請,應當在申請提出的三日內,以口頭或者書面形式作出決定。申請人對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決定時申請復議一次。復議期間,被申請迴避的人員,不停止參與本案的工作。人民法院對復議申請,應當在三日內作出復議決定,並通知復議申請人。
⑵ 法庭開庭我可以申請換一個法官嗎
1、《民事訴訟法》規定:審判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自行迴避。
2、當事人有理由認為以下情形的,有權用口頭或者書面方式申請他們迴避:
(一)是本案當事人或者當事人、訴訟代理人近親屬的;
(二)與本案有利害關系的;
(三)與本案當事人、訴訟代理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對案件公正審理的。
⑶ 開庭前三十分鍾換了法官,是否違法違規
無論從程序角度還是法律角度而言,都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先從最基本的案件角度出發,法官只是案件的審理人和流程主導人,無論換哪一個法官來審判同一個案件,最基本的業務能力還是有保障的,畢竟每一位法官都是國家的有關部門精挑細選,通過層層測試之後才選出來的。
而且我們也要相信,如果不是出於必要原因,法庭肯定是不會臨時更換法官的。如果情況正常的話,法院會比案件當事人還不想節外生枝,畢竟法院的工作有多忙每個人都清楚。綜上所述,如果真的在正式開庭審理前換了法官,並不用過於擔心。
⑷ 開庭前三十分鍾更換了法官,這是否違反了程序
一起案件需要審判長以及審判員,書記員等相關工作人員,當事人有權利為自己聘請律師,在法庭上為自己辯護。關於開庭前三十分鍾更換了法官,這是否違反了程序?我認為並沒有違反程序,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首先,在開庭前更換法官,是被允許的。法律並沒有規定開庭前不準更換法官,法無禁止即自由。其次,在開庭前30分鍾,意味著案件還沒有正式開始審理,所以只要在正式開始之前更換法官都是有效合法的,沒有違反程序。最後,在開庭之前進行人員的調整,非常正常。即使是二審法庭,更換法官也不會改變原庭審的內容,如果有異議的,當事人可以咨詢律師或者向法庭提出異議。只要不是有關於案件本身的改變,基本上都不會有什麼影響。
一:更換法官非常正常,在很多庭審現場都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在開庭前更換法官,是被允許的。法律並沒有規定開庭前不準更換法官,法無禁止即自由。
關於開庭前三十分鍾更換了法官,這是否違反了程序?大家還有什麼想要補充的,歡迎在評論區下方留言。
⑸ 開庭的時候可以不可以重新換法官
如果當事人認為法官不適合審理該案件,可以申請迴避。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七條規定,開庭審理前,書記員應當查明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是否到庭,宣布法庭紀律。
開庭審理時,由審判長核對當事人,宣布案由,宣布審判人員、書記員名單,告知當事人有關的訴訟權利義務,詢問當事人是否提出迴避申請。
第四十四條規定, 審判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自行迴避,當事人有權用口頭或者書面方式申請他們迴避:
(一)是本案當事人或者當事人、訴訟代理人近親屬的;
(二)與本案有利害關系的;
(三)與本案當事人、訴訟代理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對案件公正審理的。
審判人員接受當事人、訴訟代理人請客送禮,或者違反規定會見當事人、訴訟代理人的,當事人有權要求他們迴避。
審判人員有前款規定的行為的,應當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前三款規定,適用於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
第四十五條規定,當事人提出迴避申請,應當說明理由,在案件開始審理時提出;迴避事由在案件開始審理後知道的,也可以在法庭辯論終結前提出。
被申請迴避的人員在人民法院作出是否迴避的決定前,應當暫停參與本案的工作,但案件需要採取緊急措施的除外。
第四十六條規定, 院長擔任審判長時的迴避,由審判委員會決定;審判人員的迴避,由院長決定;其他人員的迴避,由審判長決定。
第四十七條規定,人民法院對當事人提出的迴避申請,應當在申請提出的三日內,以口頭或者書面形式作出決定。申請人對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決定時申請復議一次。復議期間,被申請迴避的人員,不停止參與本案的工作。人民法院對復議申請,應當在三日內作出復議決定,並通知復議申請人。
⑹ 什麼條件可以要求更換法官
可以申請再審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七十九條 當事人的申請符版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權應當再審:
(一)有新的證據,足以推翻原判決、裁定的;
(二)原判決、裁定認定的基本事實缺乏證據證明的;
(三)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是偽造的;
(四)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未經質證的;
(五)對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當事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書面申請人民法院調查收集,人民法院未調查收集的;
(六)原判決、裁定適用法律確有錯誤的;
(七)違反法律規定,管轄錯誤的;
(八)審判組織的組成不合法或者依法應當迴避的審判人員沒有迴避的;
(九)無訴訟行為能力人未經法定代理人代為訴訟或者應當參加訴訟的當事人,因不能歸責於本人或者其訴訟代理人的事由,未參加訴訟的;
(十)違反法律規定,剝奪當事人辯論權利的;
(十一)未經傳票傳喚,缺席判決的;
(十二)原判決、裁定遺漏或者超出訴訟請求的;
(十三)據以作出原判決、裁定的法律文書被撤銷或者變更的。
⑺ 案件審理過程中法院可以更換法官嗎
1、這是可以的。你說的情況不是「更換執行法官」,而是「審理過程中合議庭成員的更換」,現行有關規定規定,合議庭成員因為需要迴避或特殊情況需要更換的,可以更換。2、「要求雙方重新把案子的事情經過敘說一遍」的做法是完全正確的。這是該法官在司法實踐中遵守「集中審理原則」和「直接原則」的體現。根據這兩個原則的要求,該法官在重新參與到這個案件中後,需要自己親自審查證據,檢驗物證,讓當事人、證人、鑒定人出庭並親自聽取他們的口頭陳述,聽取法庭辯論,所以也就需要對案件進行重新審理。 附上相關規定,供你參考:《關於人民法院合議庭工作的若干規定》
第三條 合議庭組成人員確定後,除因迴避或者其他特殊情況,不能繼續參加案件審理的之外,不得在案件審理過程中更換。更換合議庭成員,應當報請院長或者庭長決定。合議庭成員的更換情況應當及時通知訴訟當事人。
集中審理原則,又稱不中斷審理原則,是指法院開庭審理案件,除特殊情況下應在不更換審判人員的條件下連續進行,不得中斷審理的訴訟原則。直接原則指法官、陪審人員必須親自接觸案件的所有材料,在審判庭上直接審查證據,檢驗物證,讓當事人、證人、鑒定人出庭並親自聽取他們的口頭陳述,聽取法庭辯論,然後據此對案件的實質問題作出裁判。
⑻ 在法院開庭時,什麼情況下可以要求更換法官
還有就是法官在庭審過程當中,因為與當事人發生矛盾,當事人要求更換法官,這是不允許的,當沒有發生法律規定的法官必須迴避的情況下,是不可以申請更換法官,因為更換法官就必須符合迴避條件,然後迴避的條件就是法律規定的法官必須迴避的時候才可以迴避。
⑼ 開庭的時候可以不可以重新換法官
當然不可以,法官不是律師說換就換的,法官是由法院或者政府指定的,況且現在的法官很少會有受賄貨這批偏袒的情況。
⑽ 法院開庭前一天法院通知當事人換法官合法嗎
主審法官(普通程序的合議庭成員)需在開庭三日前通知當事人,以便當事人考慮是否申請迴避。開庭前一天更換法官是不符合訴訟法規定的,當事人有權要求延期開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