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日本舊法院

日本舊法院

發布時間: 2022-03-20 00:29:27

㈠ 次次敗訴,日本在中國造孽為什麼要跑去日本法院

美國是一個聰明的國家 表面上跟日本好 事實是利用

日本也是一個聰明的國家 他其專實知道自己是打不過美國的屬 還不如將計就計的跟美國合作去攻打中國 不是嗎

八國聯軍唯獨有日本沒有賠咱們中國的錢 具體我也不太清楚

中國現在也學聰明了 會利用了。

㈡ 日本司法制度的變遷

一、日本刑事司法制度的沿革
日本屬於大陸法系的國家,其現行的法律制度是以19世紀後半葉即1868年的「明治維新」為契機,以歐洲大陸法系為基礎,並受英美法系的影響(主要是引入了美國的法律制度),又繼承了自身傳統的法律文化(主要是中國唐代律令為藍本的「大寶律令」制度)而逐步演變發展起來的。
(一)二戰以前日本的刑事司法制度
從17世紀開始到19世紀中葉,日本是由有勢力的封建領主(德川幕府)掌握著國家政權。由於日本當時採取鎖國政策,與外國的邦交及通商都處於停止狀態。直到19世紀中葉受歐美各國開放的壓力,才打破了鎖國政策,並從「明治維新」建立新政權後,才開始了近代國家的建設,並借鑒法國和德國的法律制度,開始建設日本近代的法律制度。其中,法國對日本的刑事司法制度的影響最為明顯。如1880年的《治罪法》和1890年的《刑事訴訟法》,就是仿照法國的刑事實體法和程序法,即日本刑事司法制度方面的最早立法。同時,日本在刑事司法方面的立法,也受德國的影響,1890年的《法院組織法》就是以德國《法院組織法》為藍本的,並且日本1889年的《明治憲法》和1890年的《裁判所構成法》,也是借鑒德國憲法制定的。此外,日本還借鑒英國的司法制度制定了陪審法,從1928年開始,實行了15年陪審制度,後來由於案件逐年減少,加之二戰爆發,為了節約由於陪審所需要的時間、人力、物力、財力,於是1943年取消了陪審制度。
( 二)日本二戰以後的刑事司法制度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1945年)後,按照《波茨坦宣言》和日本投降書的規定,日本廢除了《明治憲法》。美軍作為聯合國佔領軍進駐日本後,在美國的參與和扶助下制定了實行國民主權原則的日本憲法。以此為契機,日本進行了包括刑事司法制度在內的一系列「美式司法」改革,即所謂二戰後日本的第一次現代司法制度改革。在此次改革中,日本大量引入英美法系特別是美國的法律制度,主要體現在:賦予法院(日稱裁判所)完全的司法權和違憲審查權,禁止設置二戰前行政法院那種特別法院;增設了家庭法院和簡易法院,建立起最高法院、高等法院、地方法院、家庭法院和簡易法院的審判機構體系;在審判程序方面,民事訴訟和刑事訴訟制度中採用的是當事人主義的訴訟原則;將司法「三曹」(指法官、檢察官、律師,又稱「法曹」)合而為一,實行同一的嚴格的司法考試和研修制度等。1946年頒布的《日本憲法》關於「國民權利義務」一章中,規定了訴訟程序中犯罪嫌疑人以及被告人的權利,如沉默權、令狀主義、質問權等,這便形成了日本的刑事訴訟程序的骨架。這些規定是以《美國聯邦憲法》為根據制定的,並成為日本刑事訴訟法上各種原則的基礎。因此,二戰後日本的刑事司法制度帶有美國司法制度的色彩。

㈢ 日本法院選擇法律時採用了什麼制度

日本是大陸法系國家

㈣ 日本法院判決不認定同性婚姻違憲,你能接受這樣的設定嗎

我不能接受這樣的設定,因為我覺得同性之間的婚姻就是違法的。

㈤ 關於日本法律的一些問題...

1、日本在除奴隸社會的氏族法以外,沒有自己創設的法律。奴隸制時期,日本使用固有的氏族法,主要表現為不成文的命令和習慣。公元645年的「大化革新」,廢除了奴隸制,確立了以天皇為中心的中央集權統治,創建了以唐朝法律為模式的日本封建法律制度。明治維新以前,日本法承襲中國唐代和明代法制的傳統,是中華法系的重要成員。明治維新以後,日本加入了大陸法系的行列,以德國法為樣板建立了六法體系,但也保留了濃厚的封建因素。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日本又吸收了英美法的許多精華。因此,日本法同時具有兩大法系的特徵。

2、而中國的現代法律,是在民國時期,效仿法租界和德租界的大陸法系建立的,後來也借鑒吸收了英美法系同時也難免具有封建思想的殘余。新中國的法律也是在此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但剔除了封建思想的殘余,經歷了到建立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法律制度的過程。

由於近代以來法的現代化方式的影響,加上建國後引入的前蘇聯法律模式也是受民法法系的影響,所以,我國總體上仍然傾向於民法法系,但吸收了普通法系的一些經驗,如審判程序等。

日本的司法制度

(一)司法組織

1.近代司法組織的形成

明治維新初期,日本還沒有系統的法院組織體系,司法與行政不分。1871年成立司法省,民刑裁判權統一由其監管,地方則由地方行政官兼任司法官。1875年制定《大審院各級法院職制章程》,規定大審院為全國最高司法機關,下設上等法院、巡迴法院、府縣法院,廢除了地方官兼任司法官的制度,初步實現了司法與行政的分離。

明治憲法頒行後,按法國和德國的模式建立了普通法院和行政法院兩個系統,並於1890年頒布了《裁判所構成法》和《行政裁判法》。《裁判所構成法》參照德國法院組織體系制定而成,規定全國設區法院、地方法院、控訴院、大審院,實行四級三審制。《行政裁判法》規定了行政法院組織以及行政訴訟原則和制度,共4章47條。法律規定在東京設立行政法院,只負責審理依法律、敕令及有關行政裁判文件所規定的行政違法案件。

1893年制定了《律師法》,規定律師須在各地方法院的名簿上登記,而且要加入所在地的律師會,地方律師會則須接受地方檢事局首長的監督。

2.戰後司法組織的改革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根據《日本國憲法》的原則和精神,制定、頒布了《法院法》、《檢察廳法》和《律師法》,從而使日本的司法組織發生了很大變化。

1947年頒布實施的《法院法》廢除了明治憲法體制下設立的行政法院和特別法院,實行單一的法院體系;法院為最高法院、高等法院、地方法院、簡易法院四個審級。

1947年頒布實施的《檢察廳法》按法院審級設置獨立的檢察廳,分為最高檢察廳、高等檢察廳、地方檢察廳和區檢察廳四級;作為統一執行國家檢察工作的機關,下級檢察廳受上級檢察廳領導,法務大臣有權對檢察廳進行一般的指導監督;檢察官不再是司法官,而是國家行政官吏,其地位受法律保護。

1949年頒布的《律師法》確立律師自治原則,改變了日本律師處於國家機關嚴密監督之下的的舊體制,並規定:律師的主要使命是維護人權、伸張正義,在地方法院轄區內設立律師會,在全國設立日本律師聯合會;律師聯合會是所有律師都必須參加的團體,它是指導、聯系及監督全國的律師及律師會的最高機關;律師有權設置律師事務所,但須向所在地的律師會辦理申報手續。現在日本的律師事務所分單獨事務所和共同事務所兩種,大部分的律師都集中在日本的大城市,其主要業務活動是參加法庭訴訟。

日本的法官、檢察官、律師的社會地位很高,均有嚴格的考試、錄用、培養制度,對日本法學理論的發展和法律實踐的完善都有很大的貢獻,三者一起構成日本的「法曹三者」,被譽為「法制建設上的三根支柱」。

(二)訴訟制度

1.近代訴訟法典的制定

(1)《刑事訴訟法典》的制定

1890年,日本參照德國刑事訴訟法,頒布了《刑事訴訟法》,它分為8編15章,共 334條,其基本特點是:將訴訟分為公訴與私訴,公訴由檢事提起、以證明犯罪和適用刑罰為目的,私訴由被害人提起,以返還贓物及得到因犯罪行為造成的損害賠償為目的;具體規定了法官的迴避制度;把預審作為公判審理前必須的訴訟程序;規定了4種上訴形式,即控訴、上告、非常上告、抗告。

(2)《民事訴訟法典》的制定

1880年日本曾仿照1807年的法國民事訴訟法制定過一個草案,但因政府已准備改效1877年的德國民事訴訟法而未能交付審議。1884年聘請德國專家幫助起草民事訴訟法典,經法律調查委員會的幾度修改,於1890年4月獲得通過並公布,次年1月開始實施。該法典是日本第一部民事訴訟法典,分為8編12章,共805條,主要特點有:貫徹當事人進行主義、法院不幹涉的原則;肯定了通過和解解決民事糾紛的傳統做法,訴訟提起前可以申請法院和解,在第一審程序中的任何階段法官都有權進行和解嘗試,若和解不成再進行判決;法院在審理上訴案件時,只限於在原審提出的請求和上訴申請的范圍內進行。

2.戰後訴訟制度的變化

二次大戰以後,刑事訴訟制度發生了很大變化。

(1)1948年日本《刑事訴訟法》體現出新的特點:① 規定各種強制處分都須有令狀,新設宣告拘留理由制度,體現了保障人權的原則;② 明確刑事案件的追訴權專屬於檢察官和檢察官根據罪犯的情況享有起訴或不起訴的裁量權,但又規定職權濫用罪,以防止檢察官行使職權的不公正;③廢止預審,擴大辯護制度,限制被告人自供的證據能力,體現了對被告當事人地位的尊重;④檢察官提起公訴時只向法院提交一份起訴狀,而不移送案卷和證據材料,貫徹了以庭審為中心和辯論原則;⑤廢除了對被告人不利的再審,對被告有利的按其請求可以再審,第二審的控訴從原來的復審制改為事後審查制。總之,這個法典體現了大陸刑訴制度與英美刑訴制度相結合的特點。

(2)1929年開始實施的《民事訴訟法》在二次大戰後並沒有被全面修改,但隨著客觀形勢的變化和受美國法律制度的影響,對《民事訴訟法》作了部分修改,頒布了單行法規,在減輕訴訟雙方的負擔、削弱父權干涉主義及訴訟程序民主化等方面有所改進。後又出現將本來屬於《民事訴訟法》的事項分離出來的趨勢,如1979年制定了《民事執行法》、1989年制定了《民事保全法》等單行法規,使民事訴訟制度發生了相應的變化。

戰後廢除了行政法院的設置,行政訴訟案件也由普通法院審理,但由於行政訴訟案件的特殊性,1948年制定《行政案件訴訟特例法》。現行的行政訴訟制度則主要體現在1962年制定的《行政案件訴訟法》中。行政案件的訴訟程序有其相對獨立性。

㈥ 簡述日本法院所採用的「四級三審制」的主要內容

日本法院的四級分別指最高裁判所,高等裁判所,地方裁判所,家庭裁判所回和簡易裁判所(庭裁判所和簡易裁答判所同屬一個級別)
三審制就是對一審不服可以上訴,再不服再上訴,再不服再上訴。
一般第三審是在最高裁判所審判,除了叛國罪只有二審,第一審是在高等裁判所,二審在最高裁判所。以上是簡單的日本法院的四級三審制

㈦ 駐日美軍在日犯有刑事罪,日本法院有無權利審判

《日美安全保障條約》

[英文]:Treaty of Security and Safeguard Between Japan and United States
[ 日本和美國簽訂的安全保障條約。1951年9月8日由日本首相 吉田茂 和美國代表D.G.艾奇遜簽署。正式名稱為《日本國和美利堅合眾國之間的安全保障條約》。條約規定美國有權在日本國內及其周圍駐扎陸海空軍,根據日本政府的請求美軍可以鎮壓日本發生的暴動和騷亂。1952年2月28日,日美兩國根據《日美安全保障條約》又在東京簽訂了《日美行政協定》。詳細規定了駐日美軍的地位及特權,如日本向美軍提供基地和設施,承認美國使用、管理和保衛這些基地及設施的權利;美國軍人及其家屬犯罪,日本無審判權;日本每年向美國支付1.55億美元的防衛經費等。1952年4月28日《日美安全保障條約》和《日美行政協定》同時生效。1960年1月19日,日本首相 岸信介 和美國總統D.D. 艾森豪威爾 在華盛頓簽署《日本國和美利堅合眾國共同合作和安全保障條約》,是為《新日美安全保障條約》。與舊條約相比,增加了政治上與經濟上的合作,以及在日本行政管轄下的領域內日美任何一方受到攻擊時將採取共同行動,行使武力時兩國事前協商等內容;刪除了鎮壓日本內亂的條款。新條約於1970年期滿後,以兩國不通告廢除而自動延長的方式延續至今。1972年5月美國把沖繩歸還日本,該條約同樣適用於沖繩。

注意看

㈧ 在美國日本等監獄法院都是私營的嗎

確實有私營的監獄,比如美國亞利桑那州,日本南部的山口縣。但這是一個新興的事物。對於監獄的私營化爭議也很大。 法院沒有私營出現,且出項可能幾乎沒有。法院的性質決定了作為裁判機關,就決定了必須站在中立角度,如私營化,天平必然偏向投資者、私有人一邊,就談不上公正了。

㈨ 日本法院裁定政府和東電在核事故中存在過失是怎麼回事

日媒報道,就福島核事故中,被迫從福島縣疏散至群馬縣等地的避難民眾等130多人,向日本政府和東京電力公司索賠的集體訴訟,當地時間17日,日本前橋地方法院下達判決,裁定「巨大海嘯能夠預見,事故能夠預防」,勒令日本政府和東電支付3855萬日元賠償。

㈩ 為何關於日本二戰戰敗遺留問題要去日本起訴人民法院為何不受理去美國起訴行不

1945年日本戰敗,中國政府表明不追糾日本,並且不讓日本賠賞。所以關於日本二戰戰敗遺留問題要去日本起訴,人民法院不受理。

熱點內容
檢察院警察和法院警察 發布:2025-09-15 02:03:18 瀏覽:850
看銅陵好人好投票規章 發布:2025-09-15 01:49:40 瀏覽:725
江西省普法官網 發布:2025-09-15 01:48:50 瀏覽:737
中級法院法官亂判 發布:2025-09-15 01:44:27 瀏覽:610
自考合同法小條 發布:2025-09-15 01:43:35 瀏覽:868
實驗基地規章條例 發布:2025-09-15 01:42:46 瀏覽:800
元謀龍湖法院 發布:2025-09-15 01:23:31 瀏覽:118
中級經濟法零基礎聽誰的課件 發布:2025-09-15 01:23:30 瀏覽:906
區法律援助體系的建成 發布:2025-09-15 00:59:55 瀏覽:401
法治主要的含義 發布:2025-09-15 00:59:45 瀏覽: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