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法院民事傳喚

法院民事傳喚

發布時間: 2022-03-21 23:20:29

法院傳喚是什麼意思

法院傳票(Summons)是指由原告(Plaintiff)准備、由法庭下達的用來通知答辯人(Defendant)其被起訴信息的法定檔。
法院傳票是人民法院依法簽發的,要求被傳喚人按指定的時間,到指定的地點出庭參加訴訟活動或進行其他訴訟行為的書面檔。[1]
快速導航
中文名法院傳票
性質法定檔
作用通知答辯人其被起訴信息
外文名Summons
下達方法庭


1責任
通常情況下,法庭傳票要求答辯人在指定期限內向法庭提交檔作出回應,或在部分民事案件中,該答辯人可以僅在法庭傳票中指定的特定日期到庭參加法庭聽證審理,同時答辯人也可選擇對法庭傳票不作任何回應,即任由法庭下達缺席判決,但其需要承擔輸掉該訴訟的風險。
相關規范
法院傳票應載明受傳喚人的姓名、性別、年齡、地址,傳喚的事由,到案的時間、地點及其他有關事項。
法院傳票圖片根據中國《民事訴訟法》規定精神,傳票由人民法院簽發,通常適用於傳喚當事人,並應當依法先期直接送達受傳喚人。
受傳喚人是公民的,本人不在交他的同住成年家屬簽收;受傳喚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應當由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其他組織的主要負責人或者該法人、組織負責收件的人簽收;受傳喚人有訴訟代理人的,可以送交其代理人簽收;受傳喚人已向人民法院指定代收人的,送交代收人簽收。
受傳喚人或者他的同住成年家屬拒絕接收的,送達人應當邀請有關基層組織或者所在單位的代表到場,說明情況,在送達回證上記明拒收的事由和日期,由送達人、見證人簽名或者蓋章,把傳票留在受傳喚人的住處,即視為送達。

㈡ 法院傳喚怎麼通知的

法院傳喚通知的方式如下:
1、直接送達,又稱交付送達,是指人民法院派專人將訴訟文書直接交付給受送達人簽收的送達方式。直接送達是送達方式中最基本的方式。即是說凡是能夠直接送達的,就應當直接送達,以防止拖延訴訟,保證訴訟程序的順利進行;
2、留置送達,是指受送達人無理拒收訴訟文書時,送達人依法將訴訟文書放置在受送達人的住所並產生送達的法律效力的送達方式;
3、委託送達,是指負責審理該民事案件的人民法院直接送達訴訟文書有困難時,依法委託其他人民法院代為送達。委託送達與直接送達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4、郵寄送達,是指人民法院將所送達的文書通過郵局並用掛號信寄給受送達人的方式。實踐表明,法院採用郵寄送達通常是受送達人住地離法院路途較遠,直接送達有困難時所採用的一種送達方式;
5、轉交送達,是指人民法院將訴訟文書送交受送達人所在單位代收,然後轉交給受送達人的送達方式;
6、公告送達,可以在法院的公告欄、受送達人原住所地張貼公告,也可以在報紙上刊登公告,採用公告送達必須是受送達人下落不明,或者用其他方式無法送達時,才能使用。公告送達產生的法律效力與其他送達方式送達效力是相同的。
法院傳票是指由原告准備、由法庭下達的用來通知答辯人其被起訴信息的法定文件。
法院傳票是人民法院依法簽發的,要求被傳喚人按指定的時間,到指定的地點出庭參加訴訟活動或進行其他訴訟行為的書面文件。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四十三條 原告經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庭的,可以按撤訴處理;被告反訴的,可以缺席判決。

㈢ 被法院傳喚後會怎麼樣

傳喚是司法機來關通知訴訟當事自人於指定的時間、地點到案所採取的一種措施。

根據我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七條之規定"對於不需要逮捕、拘留的犯罪嫌疑人,可以傳喚到指定的地點或者他的住所、所在單位進行訊問,但是應當出示人民檢察院或者公安機關的證明文件,"傳喚的目的是保證刑事訴訟活動有計劃進行,及時處理案件,傳喚必須使用法定的訴訟文書--傳喚證。

㈣ 民事案件被法院傳喚可以不去嗎

作為被告,來你可以不去應訴,法源院可以缺席判決,但是這樣明顯對你不利。如果是原告偽造了證據的,你必須去開庭質證。
並且,你可以報警,要求警方處理關於他敲詐勒索的事情。
你們兩個,去一個也可以的,你可以委託你的父親或者委託律師都可以。

㈤ 法院通過什麼方式傳喚人員

1、在執法過程中,需要傳喚的,承辦執法人員應當填寫《傳喚證》呈批報表,報領導批准後,出具《傳喚證》。
2、承辦執法人員依法將《傳喚證》送達被傳喚人;被傳喚人應當在《傳喚證》回執上簽名或蓋章,並註明收到日期。
3、對被傳喚人無正當理由拒不接受傳喚或逃避傳喚的,經領導批准,依法實施強制傳喚。
4、被傳喚人傳喚到案後,應及時進行訊問查證,製作訊問筆錄,每次訊問時間不得超過24小時。
5、對當場發現違反法律、法規的行為,承辦人員可以口頭傳喚有關人員。宣布口頭傳喚時,承辦人員應當說明傳喚的理由,並在訊問時將口頭傳喚的情況記入筆錄。
傳喚和拘傳的區別有哪些?
拘傳是指公安機關、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對未被羈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強制其到案接受訊問的一種強制方法。傳喚是指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在偵查案件時,對於不需要逮捕、拘留的犯罪嫌人,知訴其於指定的時間到指定的地點或者他的住所、所在單位進行訊問的一種措施。
1. 法律性質不同
傳喚是一種偵查手段,等同於通知,不具備強制性,不得使用戒具。拘傳則具有一定的強制性,可以使用戒具。
2. 實施機關不同
傳喚由偵查機關,即公安機關、檢察機關實施。拘傳是公安機關、檢察機關、法院都可以實施。
3. 適用對主體不同
傳喚適用於所有當事人,包括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訴人、被害人、附帶民事訴訟的原告人和被告人。拘傳則僅適用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㈥ 法院傳喚都用什麼方式 如果法院傳喚被告不到庭,會有什麼結果謝謝

簡易程序法院可以用口頭傳喚的方式。如果是普通程序法院用傳票的方式。如果是必須到庭的當事人經過合法傳喚不到,可以採取拘傳的方式強制到庭。如果是原告不到庭可按照撤訴處理,被告不到庭法院也可缺席判決。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規定:

第一百四十三條 原告經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庭的,可以按撤訴處理;被告反訴的,可以缺席判決。

第一百四十四條 被告經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的,或者未經法庭許可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判決。

(6)法院民事傳喚擴展閱讀:

傳票的送達方式

1、直接送達,又稱交付送達,是指人民法院派專人將訴訟文書直接交付給受送達人簽收的送達方式。直接送達是送達方式中最基本的方式。即是說凡是能夠直接送達的,就應當直接送達,以防止拖延訴訟,保證訴訟程序的順利進行。

2、留置送達,是指受送達人無理拒收訴訟文書時,送達人依法將訴訟文書放置在受送達人的住所並產生送達的法律效力的送達方式。

3、委託送達,是指負責審理該民事案件的人民法院直接送達訴訟文書有困難時,依法委託其他人民法院代為送達。委託送達與直接送達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4、郵寄送達,是指人民法院將所送達的文書通過郵局並用掛號信寄給受送達人的方式。實踐表明,法院採用郵寄送達通常是受送達人住地離法院路途較遠,直接送達有困難時所採用的一種送達方式。

5、轉交送達,是指人民法院將訴訟文書送交受送達人所在單位代收,然後轉交給受送達人的送達方式。轉交送達有三種情況:

(1)受送人是軍人,通過其所在部隊團以上單位的政治機關轉交;

(2)受送達人被監禁的,通過其所在監所和勞動改造單位轉交;

(3)受送達人正在被勞動教養的,通過其勞動教養單位轉交。代為轉交的機關、單位收到訴訟文書後,必須立即交受送達人簽收,並以其在送達回證上簽收的時間為送達日期。

6、公告送達。可以在法院的公告欄、受送達人原住所地張貼公告,也可以在報紙上刊登公告,採用公告送達必須是受送達人下落不明,或者用其他方式無法送達時,才能使用。

公告送達產生的法律效力與其他送達方式送達效力是相同的。 如果法院傳票不能親自送到被告手裡,可以通過上述的其他方式送達。

㈦ 法院傳喚人通過什麼方式聯系嗎

依照《民事訴訟法》的規定,人民法院用普通程序審理案件時,應當以傳票的方式傳喚當事人,以通知書的方式通知證人到庭。基層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審理簡單的民事案件時,可以適用簡便的方式隨時傳喚當事人和證人。所謂簡便方式,是指送達傳票和正式書面通知以外的其他合法而適宜的方法,如口頭方式傳喚,打電話,捎口信,也可以委託證人、當事人所在單位、基層組織或者鄰居轉告。需要注意的是,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讓一方當事人去通知另一方當事人。根據《民事訴訟法》第159條的規定,人民法院和它的派出法庭可以隨時傳喚當事人和證人。所謂隨時傳喚,是指人民法院和它的派出機構根據審判案件的實際需要,可以不受時間上的限制,傳喚當事人。
對於簡便的傳喚方式,在實踐中應當注意,原告到庭請求解決時,被告在本地的,可以採用面、電話或者請基層組織人員捎口信等簡便方式傳喚當事人到庭。對於被告不在本地的,如被告居住在本院轄區外的情況,是否採用簡便的傳喚方式,民事訴訟法未作明確的規定。

熱點內容
林建華律師 發布:2025-05-10 19:55:04 瀏覽:836
中南大學法律碩士分數線 發布:2025-05-10 19:45:56 瀏覽:40
蜂窩立法原則 發布:2025-05-10 19:44:45 瀏覽:512
蘇州司法鑒定招聘 發布:2025-05-10 19:36:26 瀏覽:239
維護道德 發布:2025-05-10 19:14:01 瀏覽:892
錢伯斯律師 發布:2025-05-10 19:05:48 瀏覽:37
在職法律碩士招考院校 發布:2025-05-10 19:04:13 瀏覽:667
合同法中賠償金的范圍 發布:2025-05-10 18:52:27 瀏覽:280
卡租借他人需要承擔什麼法律責任 發布:2025-05-10 18:46:11 瀏覽:438
今天與林法官 發布:2025-05-10 18:44:46 瀏覽: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