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法院法官 » 香港法官權力很大

香港法官權力很大

發布時間: 2022-03-23 14:59:03

1. 解釋下香港法律 為什麼TVB《真相》陪審團的權利比法官

並不是說比法官權利大 電視畢竟是電視 好多導演 拍片子根本不懂法律!在香港,只有高等專法院原訟法庭和死屬因裁判法庭使用陪審團審理案件。這也只是為了實現一種 形式的正義而已。陪審團已經廣受詬病。
如果你感興趣 可以了解下 陪審制度的起源 及現行趨勢 ,好像老美還在用 英國已經不用了。。。

2. 像香港這樣的地方,法院判決案件的決定權是不是在陪審團,而不是法官呢

先區分兩個來概念,一個源叫定罪,一個叫量刑。
定罪,就是說XX到底算不算犯罪,犯罪了的話到底犯的什麼罪。量刑,是已經在定罪的基礎上,那麼到底要判多少年,罰不罰錢,罰多少。要不要剝奪政治權利,這個部分叫量刑。
簡言之,定罪是到底成不成立犯罪,量刑是到底該怎麼處罰
中國其實沒有法官,中國的法官其實叫做「審判員」
審判員可以定罪+量刑,這也就是我國的法律。也就是所謂的職權主義國家(國家依職權追究犯罪者的刑事責任)
香港屬於英美法系,英國,美國都是這樣,這種法系,定罪和量刑分在兩方手中,定罪,是陪審團的事兒,量刑,是法官的事兒。但是很簡單的案子,法官可以說了算,只有重要的案子,才需要上庭審。也就是說,如果陪審團不給定罪,那法官就不能量刑了,但是陪審團給定罪,法官就必須量刑,決定量多少,換言之,法官沒有決定「是否量刑」的權力,只有決定「量刑量多少」的權力
另外,中國雖然有個「人民陪審員」,這個和陪審團差別很大,人民陪審員,只是陪著的,提提意見,真的是正經的「陪審」。英美法系的陪審團權力很大,可以決定是否定罪

3. 香港法官的權力到底有多大

法官是享有極高裁決權的人,他們可以「對抗」輿論,甚至推翻政府或者立法版會的決策決權定。

4. 陪審團比法官的權利還大嗎

您好!在庭審中,陪審團的權利沒有法官大。陪審團是指向法官宣誓並且對給定的案專子做出裁屬決的一組人員,尤其是指被法律召集聽取並且在法庭上做出案子最終裁決的一組人員。陪審團為法院中,用以判定事實的團體,多見於英美法系國家。目前於司法制度中採用陪審團制度的有美國、英國和中國香港等。最終的《判決書》還得由審判長宣讀。謝謝閱讀!

5. 香港法官為什麼都戴假發 香港法官大多數都是外國人

香港曾是英國的殖民抄地,香港回歸後,司法制度仍然沿襲了英國的傳統,法官和律師的假發套也就這樣保存了下來。
,為了強化法庭和審判者的威嚴和權勢,讓法官和律師不受主觀影響,保持公正的態度,於是法官和律師之間就用發套和法袍營造一種「非人化」的氛圍。
無論世俗的道德標准如何,法官和律師都要排除外界一切干擾,最大程度的保護當事人的利益。
關於這一說法,賀衛方教授說過「法官這種職業手握生殺予奪大權,權力重大,他必須有某種神聖特質。當事人也有一種期望,期望他能夠超越常人之上。」

6. 香港法庭:陪審團和法官是的權力有什麼不同

香港因為以前來是英國殖民地源,所以採取的是英美發系的法律。
英美發系的審判特點是,陪審團定性實體方面的問題,例如是否有罪,以及犯罪的類型等;法官定性程序方面的問題,例如量刑,證據效力,訴訟時效等。
和英美發系相對的是大陸發系。
大陸發系的特點是,實體和程序的問題都由法院審判組織裁定。
審判組織有三種類型:
1 獨任制,指由一名審判員審判案件的組織形式。只適用基層法院審理簡易程序的案件。
2 合議制,由三至七人組成合議庭。(1)基層,中級法院審理一審案件,由審判員三名或審判員合人民陪審員共三人組成。(2)高級,最高法院審理一審案件,由審判員三至七人或審判員合人民陪審員共三至七人人組成。(3)中級以上法院審理上訴和抗訴案件,由審判員三至五人組成合議庭進行。

7. 在美國,法官是不是擁有很大的權力

沒得那麼具體,如果想具體的請看書本。簡單說以下意見
1、美國的政治體制,回大家都知答道美國是典型的資本主義的國家,他們受法國自由革命和英國的政治體制的影響較深,所以可以是英美法系的代表,政治體制上是多黨制,當然了要有人說是兩黨制,
2、在政治體制上,資產階級呼籲的自由民主表現在政權的分配上就是典型的三權分立,及司法權立法權和行政權的分立行使,相關監督。
3、這種體制貌似很公正民主,但是也促成了更大的行政和司法腐敗。往往立法部門成為資產階級的代言人,窮人是不可能進國會的,司法界都是大法官等也慢慢的成為了資產階級的代言人。行政部門就不要說了,小布希就是個很好的例子。
4、由於相比較而言,美國的司法部門的穩定性較高,沒有類似國會 和行政部門競選總統那樣的更替制度,所以一般的大法官是常人制度的,當選後常任。
5、各州的大法官也是常任制,並且不需要經過國家的批准,而且各州都有自己的憲法和法律體系。

綜上所述,美國的法官是擁有很大的權利,即自由裁量權。

8. 香港法官為什麼大多數是外國人

但任用英國遠道而來的法官,在當時的香港仍是不得不選擇的方法。
其實,培養一個合格的「海洋法系」法律人才是很困難的。
他們需要學習大量散碎的案例,理解前輩對法律和正義的定義,然後做出自己的判斷。這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個人,但司法卻代表著至高無上的公權力。要讓這兩者調和,就必須讓法官們的思維跨越時空地聯系起來,理論脈絡的傳承必不可少,當中可能還有些玄學成分。
所以法律專業群體才得以想要較高的社會地位,法官在其中更是地位崇高,畢竟培養一個太困難
當時香港還只是一個大清帝國南方的偏遠小島。本地居民的文化水平有限,沒法直接移植英國的那一套。從本土調人才過來,還是有必要的。
好在此後港英政府終於意識到了兼職法官的惡性影響,開始試圖在香港建設一個司法獨立的社會。首席大法官曉吾,就離開了立法會,專職做大法官。其他英國法律人才的登陸,也改善了香港普通法人才不足的局面。
不可否認的是,香港能夠得到全世界商人的信任,成為世界著名的自由港和金融中心,透明獨立的司法是相當出彩的加分項。
而且到了70年代,在經濟、教育等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的香港,還曾啟動過公務員本土化。法律界的本土化也一度轟轟烈烈。尤其是在首席大法官貝理士爵士(Sir Geoffrey Briggs)任期內,這位英國老法官很重視華人法官的培養,在全港75名法官/裁判官中啟用了16位華人。
但這還遠遠不夠。
艱難的本土化
由貝理士爵士主導的法官本地化運動在他退休之後就被冷落了。這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首先,當時的香港不缺法律精英,但做大律師的收入遠高於做法官(可以理解),那些資深的大律師很可能不願意成為法官。
其次,即使這些律師成為了法官,華人法官的社會公信度也不如白人法官。這是由香港社會的偏見造成的,民眾會對他們更苛刻,華人法官的升職也更困難。
第三,港英政府內有人認為,香港作為國際化的大都市,生活著不少來自其他英帝國前殖民地的人士,大量啟用華人法官對他們不公平。

9. 香港裁判官和法官要符合什麼條件

裁判官:來供職於香港裁判源法院,至少五年的私人律師執業、政府律師之類的資歷,裁判官的任命比較簡單,權力也比較小。但工資奇高,每月9萬以上。
法官:泛指供職於區域法院、高等法院、終審法院的法官。均由一個專門的獨立委員會向行政長官提名,行政長官點頭了,還要立法會同意,但行政長官不能提名,只能根據別人的提名任命。一經委任,法官是不會被隨意撤職的(很少有過法官被撤)。在香港,法官的權力非常大,大到足以挑戰政府和立法會。新聞機構也很少膽敢公開批評法官的判決,因為司法獨立~~
有句話說得好:「香港的法律,就是雙方把情況按程序跟法官說一遍,然後法官說什麼就是什麼。」他怎麼判你也不能質疑他。
裁判官要晉升法官,跟普通人晉升法官的程序一樣,不會因為你是裁判官就有優惠。法官跟裁判官壓根是兩樣事物,雖然有聯系。

10. 法官權力有多大誰來管法官

法官是指依法行使國家審判權的審判人員。法官的權力是法律賦予的,法版律賦予他多大的權權力他就有多大的權力,超出法律賦予的權力以外,就是濫用權力。
可以管法官的部門很多,如法院領導、檢察院、人大等部門。

熱點內容
找衡水律師 發布:2025-05-10 17:08:46 瀏覽:717
高平律師排名 發布:2025-05-10 17:08:46 瀏覽:649
國際經濟法課程表 發布:2025-05-10 16:54:55 瀏覽:178
2016廣東婚姻法 發布:2025-05-10 16:54:49 瀏覽:430
嚴懲殺法官 發布:2025-05-10 16:54:47 瀏覽:58
商法第6次任務0030 發布:2025-05-10 16:30:23 瀏覽:272
1995年勞動法雙倍工資 發布:2025-05-10 16:29:41 瀏覽:404
民事必讀法律法規 發布:2025-05-10 16:25:45 瀏覽:505
地方性法規屬於 發布:2025-05-10 16:25:00 瀏覽:610
合同關系屬於經濟法嗎 發布:2025-05-10 16:10:09 瀏覽: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