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告法院
㈠ 可以起訴法院嗎
如果認為「法院」涉及民事糾紛,比如買東西不給錢、無端擴建佔了自家地皮等,那就把法院作為獨立法人,以普通民事糾紛的形式,向上級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涉及到中國大陸民法領域的相關法律
多為是民法通則、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等。如果認為法官因為有親屬或利益關系而對案件不公正審理的,在案件開審前和審理期間可以申請迴避(換法官),已經裁決的案件可以撤銷並重新審判。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判人員嚴格執行迴避制度的若干規定 》
第一條 審判人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自行迴避,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權要求他們迴避:
(一)是本案的當事人或者與當事人有直系血親、三代以內旁系血親及姻親關系的;
(二)本人或者其近親屬與本案有利害關系的;
(三)擔任過本案的證人、鑒定人、勘驗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的;
(四)與本案的訴訟代理人、辯護人有夫妻、父母、子女或者同胞兄弟姐妹關系的;
(五)本人與本案當事人之間存在其他利害關系,可能影響案件公正處理的。
第二條 審判人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權要求迴避,但應當提供相關證據材料:
(一)未經批准,私下會見本案一方當事人及其代理人、辯護人的;
(二)為本案當事人推薦、介紹代理人、辯護人,或者為律師、其他人員介紹辦理該案件的;
(三)接受本案當事人及其委託的人的財物、其他利益,或者要求當事人及其委託的人報銷費用的;
(四)接受本案當事人及其委託的人的宴請,或者參加由其支付費用的各項活動的;
(五)向本案當事人及其委託的人借款、借用交通工具、通訊工具或者其他物品,或者接受當事人及其委託的人在購買商品、裝修住房以及其他方面給予的好處的。
如果認為法院內部工作人員收受賄賂、貪污公款等職務犯罪的,可以向檢察機關舉報,由檢察機關對國家公職人員(包含司法機關)進行偵查。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分則第八章貪污賄賂罪、第九章瀆職罪
相關內容不在此贅述。
如果認為法院裁決結果不滿意的,可以申請二審(上訴審);二訴也敗了還不滿意的,可以向法院的審判監督部門申訴(再審),或者提請(最高或者上級)檢察機關抗訴。對最高法的終審裁決不服的,向最高檢申請提起抗訴。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檢察院組織法》
第十八條 最高人民檢察院對於各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的效力的判決和裁定,上級人民檢察院對於下級人民法院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和裁定,如果發現確有錯誤,應當按照審判監督程序提出抗訴。
當然,平時還有日常投訴、向紀委、人大舉報等。
補充:建國以來,大陸一直採用「二審終審制」形式進行法律案件審理,只有審判「四人幫」這一個例子是直接經由最高法「一次成型」的,這種行為是否恰當,法律學術界上一直有討論,但在政治上是沒什麼問題的。
法律按照明文規定,經過兩次審判就定局了,認為案子還可以搶救一下的人會選擇再審(讓法院看看案子是不是有不公平),或者抗訴(讓檢察院看看案子是不是有不公平)。
沒有案子是可以永遠審下去的,總得有個頭。
對了,燈塔國是「三審終審制」,效果和中國的二審+再審+抗訴比,各有利弊。
題主估摸著是遇上和法院做普通生意的時候被法院領導坑了?如果對方不和你調節成功的話,可以向上級法院提起訴訟。
㈡ 如何到法院告一個人具體程序
起訴的流程
一、當事人起訴,首先應提交起訴書,並按對方當事人人數提交相應份數的副本。當事人是公民的,應寫明雙方當事人的姓名、性別、年齡、籍貫、住址。
當事人是單位的,應寫明單位名稱、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負責人姓名。起訴書正文應寫明請求事項和起訴事實、理由,尾部須署名或蓋公章。
二、根據"誰主張誰舉證"原則,原告向法院起訴應提交下列材料:
1、原告主體資格的材料。如居民身份證、戶口本、護照、港澳同胞回鄉證、結婚證等證據的原件和復印件;企業單位作為原告的應提交營業執照、商業登記證明等材料的復印件。
2、證明原告訴訟主張的證據。如合同、協議、債權文書(借條、欠條等)、收發貨憑證、往來信函等。
三、當事人向法院提交書證,應填寫一式兩份證據清單,詳細列明提交證據的名稱、頁數。證據經法院承辦人核對後,由承辦人在證據清單上 簽字蓋章,一份交當事人,一份備案。
四、立案庭在當事人履行必須的手續和交齊有關證據材料之後,在七天內,對符合立案條件的,辦理立案手續;對不符合立案條件的,依法裁定不予受理。
五、當事人應在收到受理通知書之日起七天內預交案件受理費和其他訴訟費用,如確有困難,可在預交期內向本院提出減、緩、免交的書面申請,逾期不交或者書面申請緩、減、免交未獲批准而仍不預交的,本院將裁定按自動撤訴處理。
六、立案手續後,案件由法院排期開庭,當事人應服從法院的各項工作安排,並於結案後到財務室結算訴訟費用,多退少補。
作為訴訟當事人需要注意的事項
1、您應按規定交納訴訟費用;
2、您應向法院提供准確的送達地址和聯系方式;
3、您應按規定期限向法院提供證據;
4、您應按時到庭參加訴訟;
5、您應服從法庭指揮,遵守訴訟秩序;
6、您應履行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及調解書;
7、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義務。
(2)如何告法院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四十九條當事人有權委託代理人,提出迴避申請,收集、提供證據,進行辯論,請求調解,提起上訴,申請執行。
當事人可以查閱本案有關材料,並可以復制本案有關材料和法律文書。查閱、復制本案有關材料的范圍和辦法由最高人民法院規定。
當事人必須依法行使訴訟權利,遵守訴訟秩序,履行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書、裁定書和調解書。
第六十四條第一款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
第六十五條第一款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應當及時提供證據。
第一百一十條訴訟參與人和其他人應當遵守法庭規則。
人民法院對違反法庭規則的人,可以予以訓誡,責令退出法庭或者予以罰款、拘留。
人民法院對哄鬧、沖擊法庭,侮辱、誹謗、威脅、毆打審判人員,嚴重擾亂法庭秩序的人,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情節較輕的,予以罰款、拘留。
第一百一十八條當事人進行民事訴訟,應當按照規定交納案件受理費。財產案件除交納案件受理費外,並按照規定交納其他訴訟費用。
當事人交納訴訟費用確有困難的,可以按照規定向人民法院申請緩交、減交或者免交。
收取訴訟費用的辦法另行制定。
㈢ 告法院怎麼告
向上一級人民法院上訴即可。
上訴的程序如下:
1、持上訴狀正本及副本向上一級人民法院進行上訴;
2、被告人、自訴人、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和被告人因書寫上訴狀確有困難而口頭提出上訴的,第一審人民法院應當根據其所陳述的理由和請求製作筆錄;
3、第二審人民法院應當在收到上訴狀後三日以內將上訴狀交第一審人民法院;
4、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對同級人民法院第一審判決、裁定的抗訴,通過第一審人民法院提交抗訴書。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上訴的程序如下:
第二百三十三條人民法院受理的上訴案件,一般應當有上訴狀正本及副本。
上訴狀內容應當包括:第一審判決書、裁定書的文號和上訴人收到的時間;第一審法院的名稱;上訴的請求和理由;提出上訴的時間;上訴人簽名或者蓋章。如果是被告人的辯護人、近親屬經被告人同意提出上訴的,還應當寫明提出上訴的人與被告人的關系,並應當以被告人作為上訴人。
第二百三十四條被告人、自訴人、附帶民事訴訟原告人和被告人因書寫上訴狀確有困難而口頭提出上訴的,第一審人民法院應當根據其所陳述的理由和請求製作筆錄,由上訴人閱讀或者向其宣讀後,上訴人應當簽名或者蓋章。
第二百三十七條被告人、自訴人、附帶民事訴訟的原告人和被告人直接向第二審人民法院提出上訴的,第二審人民法院應當在收到上訴狀後三日以內將上訴狀交第一審人民法院。第一審人民法院應當審查上訴是否符合法律規定。符合法律規定的,應當在接到上訴狀後三日以內將上訴狀連同案卷、證據移送上一級人民法院,同時將上訴狀副本送交同級人民檢察院和對方當事人。
第二百四十條地方各級人民檢察院對同級人民法院第一審判決、裁定的抗訴,通過第一審人民法院提交抗訴書。第一審人民法院應當在抗訴期滿後三日內將抗訴書連同案卷、證據移送上一級人民法院,並且將抗訴書副本送交當事人。
(3)如何告法院擴展閱讀:
根據《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四十七條 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判決的,有權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15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裁定的,有權在裁定書送達之日起10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上訴期限應從判決書裁定書送達當事人的第二日起算。
判決書裁定書不能同時送達當事人的,上訴期限從各自收到判決書,裁定書之次日起算。
㈣ 如何告法院
法院從法理上講是不存在過錯的,只有你對法院裁決不滿而引發的上訴和申訴,如果是與法院在民事或行政上發生糾紛,你依然要依照法律規定向法院起訴,不過理論上可以向上級法院起訴。
㈤ 如何到法院起訴別人
1.訴前准備
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打官司前需要做那些准備?
1、准備證據、資料
要准備雙方的身份信息,這樣法院才能確定當事人並發送傳票。自己的話,准備好身份證復印件即可。
至於對方的,如果能拿到身份證號碼或復印件自然是最好的,但如果拿不到,則需提供具體明確、足以使對方與他人相區別的姓名、性別、工作單位、住所等信息,然後咨詢立案庭能否幫忙查詢。
身份信息找齊了,還要准備證據。比如借條、轉賬信息、要債簡訊、借錢時在場的其他人等等能確定雙方之間存在債務關系的人證、物證。
份數上需要准備被告人數+2份,比如有2個被告,就需要將借條列印4份,自己留一份,交給法院三份,法院留底一份,並給被告一人寄一份。
2、寫民事起訴狀
起訴狀包含的內容不多,首先是雙方的基本信息,其次是訴訟請求。包括要求被告歸還本息和承擔訴訟費。
然後是事實和理由。寫明被告是何時借的錢,借了多少、幾次,還了多少、還欠多少、拒絕還錢的情形等,簡單將事情講清楚後要求法院判決。
最後,落款。寫明具狀人和時間。
㈥ 如何向法院起訴
向法院起訴的流程如下:
1、在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提交起訴狀,並按對方當事人人數提交相應份數的副本,原告主體資格的材料,證明原告訴訟主張的證據;
2、立案庭在七天內會作出是否立案的決定;
3、當事人應在收到受理通知書之日起七天內預交案件受理費和其他訴訟費用。
【法律依據】
《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第一款
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
《訴訟費用交納辦法》第二十二條第一款
原告自接到人民法院交納訴訟費用通知次日起7日內交納案件受理費;反訴案件由提起反訴的當事人自提起反訴次日起7日內交納案件受理費。
㈦ 怎麼告法院
法院判決錯誤,你可以申請撤銷錯誤的判決,到上級法院申訴,法律依據是《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七十九條規定:當事人的申請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再審:
(一)有新的證據,足以推翻原判決、裁定的;
(二)原判決、裁定認定的基本事實缺乏證據證明的;
(三)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是偽造的;
(四)原判決、裁定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未經質證的;
(五)對審理案件需要的證據,當事人因客觀原因不能自行收集,書面申請人民法院調查收集,人民法院未調查收集的;
(六)原判決、裁定適用法律確有錯誤的;
(七)違反法律規定,管轄錯誤的;
(八)審判組織的組成不合法或者依法應當迴避的審判人員沒有迴避的;
法院從法理上講是不存在過錯的,只有你對法院裁決不滿而引發的上訴和申訴,如果是與法院在民事或行政上發生糾紛。
對法院的行為不服,可以到法院舉報也可以到檢察院投訴。
(7)如何告法院擴展閱讀
人民檢察院對於公安機關移送審查起訴的案件,應當在收到起訴意見書後,指定檢察人員審查以下內容:
(一)案件是否屬於本院管轄;
(二)起訴意見書以及案卷材料是否齊備;案卷裝訂、移送是否符合有關要求和規定,訴訟文書、技術性鑒定材料是否單獨裝訂成卷等;
(三)對作為證據使用的實物是否隨案移送,移送的實物與物品清單是否相符;
(四)犯罪嫌疑人是否在案以及採取強制措施的情況。
㈧ 可以告法院嗎
可以的。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六十四條規定: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判決的,有權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當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審裁定的,有權在裁定書送達之日起十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上訴應當遞交上訴狀。上訴狀的內容,應當包括當事人的姓名,法人的名稱及其法定代表人的姓名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及其主要負責人的姓名;原審人民法院名稱、案件的編號和案由;上訴的請求和理由。
(8)如何告法院擴展閱讀:
民事訴訟的相關要求規定:
1、原審人民法院收到上訴狀,應當在五日內將上訴狀副本送達對方當事人,對方當事人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內提出答辯狀。
2、人民法院應當在收到答辯狀之日起五日內將副本送達上訴人。對方當事人不提出答辯狀的,不影響人民法院審理。
3、第二審人民法院對上訴案件,應當組成合議庭,開庭審理。經過閱卷、調查和詢問當事人,對沒有提出新的事實、證據或者理由,合議庭認為不需要開庭審理的,可以不開庭審理。
㈨ 如何到法院起訴
只知道借款人的電話,姓名,所在的鎮,具體地址不知道,是不能起訴的,專因為向法院起訴,必須提供被告屬的詳細住址。
沒有被告的詳細住址,就不是明確的被告,法院不會立案受理的。
《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一十九條 起訴必須符合下列條件:
(一)原告是與本案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
(二)有明確的被告;
(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理由;
(四)屬於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第一百二十一條 起訴狀應當記明下列事項:
(二)被告的姓名、性別、工作單位、住所等信息,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名稱、住所等信息;
㈩ 如何狀告法院
一般沒有直接狀告法院的,如果對法院判決不服是可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起訴的。